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57、【人物篇】古德里安9

357、【人物篇】古德里安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古德里安9:他如何看待“巴巴罗萨”计划?

有人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德国在二战时先征服英国,再入侵苏联会如何”?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很多历史事件都无法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去思考,更何况推动这项历史进程的主角还是一位“不可以用常人视角看待的希特勒”。

还是要重新提起那位希特勒的地缘政治导师卡尔·豪斯霍费尔。此君在一战时担任步兵旅长,战后以少将军衔退役,进入慕尼黑大学教授地理和军事科学。

20年代初,还只在巴伐利亚稍有些名气的希特勒通过鲁道夫·赫斯与豪斯霍费尔相识(赫斯是他的学生),二人结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纳粹掌权后,豪斯霍费尔给希特勒规划了一个对外扩张的路线图。他认为德国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吞并奥地利,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不会招致西方的武力干预,进攻波兰时法国出兵的可能性很小。

他还为德国描绘了一幅地缘政治图——联合苏联组成“陆权同盟”对抗美英的“海权同盟”。

豪斯霍费尔的地缘政治理想没有实现,因为他的学生——希特勒并不是一个政治机器。在他的认知里,东面是劣等的斯拉夫人和布尔什维克混合体,西面则是种族优秀却已经沦为犹太人奴隶的傀儡。

“入侵苏联”在希特勒心里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需要下决心的是“入侵的时机”。法国战役结束后,希特勒曾提出跟英国和解,条件是对方承认其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希望落空后,他只能毫无底气地下达“海狮”作战命令。

德国海军弱小,这是入侵英国最大的难题,所以希特勒明白短期内是无法逼迫英国人低头的。这个时候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东方,苏联很神秘,德国人不清楚他们有多少军队,多少飞机和坦克。但他们在1939年的冬天打了一仗,花了100多天并付出几十万伤亡的代价才迫使芬兰屈服。

相比之下,德国军队用1天征服丹麦、5天征服了荷兰、18天征服了比利时、23天征服了挪威、39天征服了法国。所以希特勒乐观地估计对苏俄的战争大约只需要十二个星期。在获得稳定的东方基地后,德国就可以放心地对付英国了。

豪斯霍费尔是希望德国和苏联联合,但鄙视斯拉夫人且痛恨布尔什维克的希特勒又怎么肯“屈尊”。

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继续扩充装甲部队。自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又先后组建10个装甲师,编为第11~第20装甲师。此外隶属于党卫军的装甲师也达到4个,编为党卫军第1装甲师(希特勒师)、党卫军第2装甲师(帝国师)、党卫军第3装甲师(骷髅师)和党卫军第5装甲师(维京师)。

一下子扩充这么多装甲师给德国军工产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希特勒要求主管战时生产的弗里茨·托德每个月拿出800~1000辆坦克。后者给他算了一笔账,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巨资扩充产能,希特勒只能作罢。

1940年9月,希特勒提出把坦克产能从每月121辆提高到380辆,托德还是无法达到,至1941年3月,他平均每个月只能生产出213辆坦克。

没有足够的装备,就只能寻找替代方法。于是装甲师缩减规模,再把刚刚缴获的法国坦克补充到缺口。至1941年6月,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的17个国防军装甲师(第2和第5装甲师编入统帅部预备队,第15装甲师被调往北非)总计装备坦克3255辆。其中一号坦克152辆,二号坦克732辆、三号坦克966辆、四号坦克439辆,其余则是从捷克人手里缴获的W35、W38轻型坦克,以及从法国人那里缴获的索马S35中型坦克和charB重型坦克等等。

既然数量无法满足,希特勒又转而要求提升坦克的火力性能,他要求新生产的三号和四号坦克把37毫米口径改成50毫米。不过兵工署这一点也无法满足,他们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擅自把主炮倍径从60倍缩短为42倍。

1941年4月18日,希特勒参加一次装备展览会,发现L42短管坦克,立即大发雷霆,怒斥托德“这是背叛!是对帝国的犯罪!”

古德里安自法国战役结束后,于8月初开始负责训练新组建的装甲部队。这项任务对他来说驾轻就熟,但令他头疼的是每个师的坦克数量和人员素质都不及以前。

此时德国和苏联还保持着表面的友好关系,双方在经贸和军事上的往来频繁。1941年春,一个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希特勒出于迷惑和震慑的目的,要求给苏联人展示德国最新的坦克。结果苏联代表团看到四号坦克后,坚持说德国人把最好的坦克藏起来了。

苏联人的态度引起德国有关部门的警觉,他们推断对方之所以如此表态,一定是看过更先进的坦克。苏德战争爆发后,这个推断得到了证实——苏联的T-34坦克在性能上胜过四号坦克,所幸苏军装备的T-34数量还很有限。

1940年11月,古德里安升任第2装甲集群司令。所部下辖三个装甲军,即施韦彭堡指挥的第24装甲军、黑廷霍夫指挥的第46装甲军和莱梅尔森指挥

的第47装甲军。此外集群直属部队还包括防空、工兵、炮兵、通信和空中战术支援等单元。

第24装甲军最初下辖4个师——沃尔特·莫德尔指挥的第3装甲师、冯·朗格曼指挥的第4装甲师、罗普尔指挥的第10摩托化师和费尔特指挥的第1骑兵师。

第46装甲军最初下辖费迪南德·沙尔指挥的第10装甲师、豪塞尔指挥的党卫军第2装甲师和斯托克豪森指挥的“大德意志”步兵团(旅级)。

第47装甲军最初下辖阿尼姆指挥的第17装甲师、内林指挥的第18装甲师和博尔顿·施泰恩指挥的第29摩托化师。

由于坦克产能跟不上,德军装甲部队配备的坦克五花八样。古德里安手上的5个国防军装甲师装备的坦克数量和型号也都参差不齐。第3装甲师有215辆坦克、第4装甲师只有166辆、第10装甲师有182辆、第17装甲师202辆、第18装甲师213辆。其中第17和第18装甲师大部分坦克都是一号、二号和捷克W38轻型坦克,其他三个师则更多装备了三号和四号坦克。

第2装甲集群组建不久后,参谋长冯·利本施泰因中校和作战处长拜尔林少校被叫到陆军总参谋部开会。返回司令部后,二人向古德里安汇报了“巴巴罗萨”计划。

古德里安听完汇报后第一句话是“难道这是真的吗?”

古德里安的反映代表了德军相当一部分将领的心态。元首曾多次表示反对两线作战,现在对英国的作战还没有结束,为何要对苏联用兵呢?

利本施泰因和拜尔林看出古德里安失望和不满的情绪,于是转述陆军总长哈尔德的话:“通过对敌我力量和其他情况的分析对比,可以充分确定只要8~12个星期就可以击败苏联。到那时我们可以继续我们的对英作战行动。而且此期间英国人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我军也不会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

接着两位部下向古德里安汇报了“巴巴罗萨”计划的概要:德军编为3个集团军群,下辖7个步兵集团军和4个装甲集群,总计152个师。主要进攻方向设定在普里皮亚特沼泽(白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北部)以北,这里将集中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通过波罗的海国家,扑向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沿白俄罗斯东进,然后挥戈北上,围歼从波罗的海退却的苏军。普里皮亚特沼泽以南的德军集团军群独立实施行动,目标是在第聂伯河以西地区围歼苏军南方部队主力。上述行动完成后,德国有理由相信,苏联的主要军事力量将损失殆尽。

古德里安向来不喜欢哈尔德,当即就指出这份作战计划的不足——整个计划的目的性不明确,兵力使用也不集中。他认为德军应该选择一个目标,使苏军不能退到难以打击的腹地,而这个目标只能是莫斯科。他让参谋长将自己的意见整理成报告,递交给陆军总参谋部,结果哈尔德没有任何答复。

利用空闲时间,古德里安重读了瑞(典)俄战争战史和拿破仑入侵沙俄的有关材料。重温历史加深了他对未来战事的担忧,苏联有广袤的土地,有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战略纵深。正是这片漫无边际的原野,在历史上淹没了无数名将。

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对东线战争表达了谨慎的态度。在平时训练时他会明确地告诉自己的部队:“德国的将士们,你们将来所遇到的将是最严酷的战争,你们将要遭受极其困难的局面,其艰难程度远远超过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所以你们要加紧训练,为将来做好充分准备。”

“巴巴罗萨计划”出台后,兵种之间的分歧也愈演愈烈。步兵将领首先肯定了装甲部队的突击能力,但仍然希望在进攻发起后,由步兵师在重炮的掩护下突破苏军防线,随后再投入装甲部队从缺口处杀出,冲向苏联防御纵深。

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装甲兵将领则持反对意见。他们主张一开始就让装甲师担任主攻任务,因为跟在步兵师的身后会限制装甲师的行动。而且一旦达成突破,装甲部队可以立即开足马力、扩大战果,将进攻的锐势发挥到极致。法国战役已经充分证明,机动性和快速突击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古德里安提醒众人,不要忘记法国战役时,步兵的大队人马阻塞了道路,从而延误装甲师突击的教训。

第二个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装甲兵的突击深度上。一部分认为在苏军主力没有被打垮之前,装甲部队深入苏军防线将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所以德军越过边境后,步兵在坦克兵的配合下,应该先在浅纵深实施围歼战,然后再向前突击。

古德里安再次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自己和霍特(第3装甲集群司令)的部队应该尽可能地深入敌方纵深,尽可能地快速进军,两个装甲集群的中间地带被孤立的苏军则留给步兵解决。突击的深度即便不一口气打到莫斯科,也至少挺进到第聂伯河一线再实施迂回包抄。只有这样才能像法国战役那样瓦解苏军。

这场争论逐渐有利于装甲部队,在此情况下古德里安还把另一个难题推给了步兵——第2装甲集群不负责夺取布列斯特要塞,而是交给第4集团军的步兵部队。作为交易,他同意接受第4集团军的指挥。

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没想到古德里安如此“大度”,于是

在后者提出进攻之初临时交给自己几个步兵师配合行动时也欣然同意。根据约定,第12步兵军的三个师和第255步兵师交给古德里安指挥,待德军突破布格河后再归还给第4集团军。

随着“巴巴罗萨计划”总体方案的确立,中央集团军群也明确了第2装甲集群的作战任务。进攻发起后,第2装甲集群从布列斯特要塞两侧渡过布格河。突破苏军防御后,尽快扩大战果,向斯摩棱斯克地区前进,阻止苏军收集残部,再构成新的防线。达成此目标后,再接受新的命令。

在具体的兵力部署上,古德里安没有一下子把三个装甲军都放在第一线。加强了第255步兵师的第24装甲军构成集群的右翼;第12步兵军处于中央;左翼则部署了第47装甲军。黑廷霍夫的第46装甲军留在第47装甲军的身后,待渡过布格河后再从左翼展开。

6月14日,希特勒召开战前作战会议。他问了古德里安一个问题——“你要多长时间能够打到明斯克”?

古德里安当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大约五六天的时间就可以了。”

古德里安后来承认,自己说的话是没有底的。战前苏联就执行严格的保密制度,德国情报部门并没有摸清苏军的实力。陆军总长哈尔德根据琐碎的资料判断苏军兵力以及飞机、坦克的数量和德军大体相当。

当战争进行到7月初时,统帅部负责记录作战日记的军官曾断言:“俄国人失去了那么多飞机和4600辆坦克,他们一定所剩无几了。”但直到7月末,德军缴获或摧毁超过1万辆坦克后,仍然可以在战场上看到不断出现的苏军坦克。希特勒在8月初曾透露:“要是战前知道苏联有这么多坦克,我就会对战争做出重新考虑的。”

6月17日夜,古德里安来到布格河西岸,视察对岸苏军的动向。他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发现苏军那边一片宁静,野外除了水声、风声和鸟鸣声什么都听不到。一列火车从东面开过来,古德里安不禁喃喃自语道:“不知道这样的列车还会有几辆呢?”

透过望远镜,他望见远处布列斯特卫城内的广场。苏联士兵的身影影影绰绰地出现在视野里,他们正在操练。布格河东岸只有少量的工事,而且还没有士兵把守。他考虑是否取消战前的炮火准备,以便发起进攻时达成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想想还是决定保留。

6月19日,古德里安拜访了自己的右翼友邻——第3步兵军,与对方敲定了协同细节。20日和21日,他最后一次巡视了一线部队,检查他们的战备情况。

21日22时,广播里传来了希特勒富有煽动性的声音。

1941年6月22日,被古德里安称为“赌命运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凌晨2时10分,他走进了位于一处瞭望塔里的集群司令部,这里距离布列斯特要塞15公里。

3时15分,7000多门火炮参与了炮火准备。25分钟后,空军的轰炸机越过地面部队的头顶,飞往苏联腹地机场、军事指挥中心和交通枢纽。

4时15分,地面炮火开始延伸。第47装甲军所属第17装甲师和第18装甲师开动坦克,驶向了不远处的布格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