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58、【人物篇】古德里安10

358、【人物篇】古德里安1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古德里安10:苏德战争之初,他也算是九死一生,还得罪了自己的长官

1941年6月22日,对于苏联人来说是“最漫长的一天”。当三百多万德军和八十万仆从国军队打进苏联国境线时,他们毫无准备。

3时整,德国空军第一批868架飞机(637架轰炸机、231架战斗机)升空。数十分钟后苏联西部的31个机场、3个高级指挥部、2个兵营、2处炮兵阵地、1个筑垒地域、1个油料库以及塞瓦斯托波尔港遭到轰炸。

在地面,苏联人看到飞机上丢下数不清的炸弹(德国每架轰炸机携带360枚、每架战斗机携带96枚2公斤重的SD-2杀伤弹),地面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苏联人顿时陷入慌乱之中。边境部队用明码向后方呼叫:“我们遭到袭击,现在该怎么办?”他们得到的回答则是:“笨蛋,为什么不用密码发报!”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苏军飞行员。尽管每个空军师都遭到惨重损失,但仍然有一些飞行员驾机升空应敌。其中部署在乌克兰西北部的苏军第66强击航空兵团就在当天的空战中击落德军飞机6架。还有些苏军飞行员在弹药耗尽后,直接撞向德军飞机。

鲜为人知的是,6月22日这一天苏联就派出轰炸机飞向德国领空,他们没有战斗机护航,自身缺乏防卫火力,也没有无线电导航设备。他们排成一线飞行,沿途成了德军飞机和地面高射炮火理想打击目标。但无论编队损失多么严重,哪怕只剩下一架飞机,他们也不会改变航向,而且只要编队损失掉最后一架飞机,苏联就会立即派出一个新的编队(10~15架)起飞升空。

少数苏军飞行员的英勇无法扭转战场上空一边倒的局面。按照德国人的统计,他们在入侵的第一天就击落、击毁苏军战机1811架。苏联方面的统计数字则是1200架,其中西部军区损失最为惨重,共计738架。

德国宣称己方在第一天仅损失35架飞机,但据20世纪80年代公布的数字,当天德军损失的飞机为167架。

地面的进攻从凌晨4时15分开始,从北面的波罗的海到南面的喀尔巴阡山长达1500公里的战线上,已经经历过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的德军越过边境线,向毫无准备的苏联边境部队发起进攻。

最先行动的是由战斗工兵组成的无数个突击小组,他们的任务是消灭苏军哨所、破坏边境线上的铁丝网,为后面的部队开辟道路。一些德军伞兵和特种部队已经提前渗透到苏联境内。他们有的身着苏军制服,手持苏制武器,甚至很多人会讲俄语,负责在德军进攻的必经之路夺取桥梁或者切断通信联络线。

苏联人最初的抵抗十分微弱,他们甚至来不及领取弹药就匆匆投入战斗(苏军的弹药库由内务人民委员会管理)。少数边防部队展现出英勇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内务人民委员会所属的部队极为顽强,往往会打到最后一个人。

但是大多数边防部队在失去和上级联络的情况下,成建制地选择了后退。据西部军区第4集团军的战报中记载:“在战斗中往往要由集团军级的指挥员下令制止凌乱后撤的分队,有时是整支部队,让他们掉头再上前线。但是这些措施,有时甚至是使用武器也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

在战线的中央,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于4时45分越过布格河。为了达成进攻突然性,第18装甲师的一部分坦克事前安装了防水设备,这些原本为实施“海狮计划”发明的办法让德军坦克渡过了布格河,突然出现在对岸,然后朝着第一个目标明斯克奔去。

6时50分,古德里安带着几名随从乘坐攻击艇过河,他身后则是一支由2辆无线电通信车、一些越野车和摩托车组成的小型车队,它们构成了第2装甲集群移动指挥部。

古德里安一直跟随在第18装甲师的身后,在进攻路线不远处有一座桥梁,古德里安担心苏军会提前将其破坏。当第18装甲师靠近桥梁时才发现,那里和平时一样,只有少量部队负责警戒,而且根本没有阻止德军坦克前进或者炸毁桥梁的炸药。

守卫大桥的苏军仅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四散溃逃。两个立功心切的德军士兵跑出去想要抓几个俘虏,结果那些苏联士兵把他们引离大部队,然后击毙了他们。这一幕被古德里安看到,但他不想为了泄愤耽误部队行进,只能任由苏联士兵逃脱。

德军最初几天的进展极为顺利,第47装甲军居左、第24装甲军居右。第47装甲军的前锋部队是第18装甲师,师长内林以前给古德里安当过参谋长。第24装甲军的前锋部队是第3装甲师,师长是日后赢得盛名的莫德尔。两个装甲师虽然偶尔会遭到苏军的骚扰,但行进速度一直很快,4天时间就行进了200多公里。

在装甲集群最右边的是第1骑兵师,他们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以北边缘行进,由于路线太难走,他们有时骑马,有时步行,还有的时候不得不人马相扶前行,沿途他们遭遇苏军不计伤亡的反击。7天后,他们辗转行进480公里出现在明斯克以南。

临时划归第2装甲集群的第12军处于战线中央,所辖的三个师中

,第31和第34步兵师从布列斯特要塞两翼越过,开始向苏联纵深推进;第45步兵师则负责攻克布列斯特要塞。

第45步兵师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均有出色表现。在波兰战役期间,该师13天行进400公里;在法国战役第二阶段,他们冒着法军猛烈的炮火,不计伤亡地渡过了埃纳河。

战前德军预料到夺取布列斯特将是一场硬仗,所以特意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第45步兵师,该师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还包括1个侦察营、1个反坦克营、1个工兵营和1个通信营,总兵力1.7万人。第12军军长施罗特还把军直属部队中的13个各式炮兵营加强给了第45步兵师,其中一个营装备有600毫米口径的“卡尔”超级迫击炮,其发射的炮弹重达2.17吨,这种炮弹可以击穿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驻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是苏军的7个步兵营、1个侦察营和2个炮兵营,以及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会的第17边防总队,总兵力8000人。

德军之所以如此重视布列斯特要塞,是因为他挡住了第2装甲集群唯一的补给通道。自6月22日至27日,第45步兵师付出超过1000人的伤亡没能拿下要塞。6月27日,德军开始动用600毫米迫击炮对要塞实施炮击,空军则出动轰炸机投下了重达1800公斤的特制炸弹。要塞主体被一枚航空炸弹直接命中,炸成了一堆断壁残垣。

6月29日,德军宣布布列斯特要塞陷落。不过第45步兵师在7月8日才向集团军群递交占领要塞的报告。战后在要塞的废墟里,苏联人发现了这样一行字:“宁死不屈!永别了,祖国。1941年7月20日”。写下这行字的是苏军第42步兵师第44团团长扎夫里洛夫少校,他在7月23日与德国人进行了最后的战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被德军俘虏。

如果苏联人是因为斯大林的固执才导致临战前毫无准备,那么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在战争爆发后愚蠢的指挥,则导致苏军在白俄罗斯方向的防御一塌糊涂。

战争开始后,巴甫洛夫就跑到了第10集团军指挥部,他后来给出的解释是去那里落实斯大林下达的反击命令。但作为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员,他的部队立刻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西方面军各部队要么得到不上级的指示,要么接到的都是反击的命令,一批批部队就这样缺乏组织地钻进德军的战线中,反而有利于德军将他们合围歼灭。

6月23日,苏军第14机械化军和第28步兵军向第2装甲集群实施了反击。第14机械化军在战前编有520辆坦克,但投入战场前已经损失了很多,而且他们的坦克以轻型坦克为主,没有苏联最新装备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

投入交战后,德军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尽显性能的优越性,而且德国的坦克兵显然更训练有素。当天战斗结束时,第24装甲军第3装甲师师长莫德尔上报了自己的战果——当天的战斗第3装甲师几乎全歼苏军第22坦克师,击毁苏军坦克107辆,击毙该师师长普加诺夫少将。

第47装甲军也打了一个漂亮仗,完成了一次小规模合围(包围圈里是苏军第47步兵军)。

与此同时,苏军在第3装甲集群的行进方向也发起了反击。指挥这次行动的是西方面军副司令员博尔金,此人在卫国战争期间的经历颇为传奇,他和他的部队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战役中两次被德军合围,又都逃了出来。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博尔金指挥第50集团军坚守图拉城,阻止住了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

博尔金手上有两个机械化军(第6和第11机械化军),共有超过1000辆坦克,但他们缺少炮兵、步兵和运输车辆,也没有多少弹药和油料。苏军在这个方向的反击取得的最大战果是打瘫了德军第7装甲师(损失一半坦克),但是正如古德里安对装甲部队定位的那样,装甲部队必须得到各兵种的密切协同才能发挥其价值。两个机械化军在反击不久后就被德军打散了,反击也戛然而止。

6月23日晚,从前线返回司令部的古德里安梳理了一下战场态势:两翼的第24和第47装甲军仍然在快速推进,第12步兵军则在二者之间跟进,各部虽然已经建立起联系,但还不稳固。为了加强中路的实力,他命令第47装甲军的第29摩托化师向第12军靠拢,并把集群第二梯队第46装甲军投入战场。

古德里安在战争的最初几天穿梭于各路进攻部队。6月24日早晨8时25分,他赶赴第17装甲师师部所在地——斯罗林。此时战场还十分混乱,斯罗林也刚刚被德军攻占。路上古德里安撞进了苏军的一处阵地,对方占据着路边的有利地形,袭扰往来的德军车辆。

古德里安立刻用无线电呼叫附近的部队,第17装甲师师长阿尼姆(此人日后接替隆美尔担任北非德军总司令)赶紧派出一个炮兵连和一个坦克作战单元赶去营救。

古德里安观察了一阵对面的苏军,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对付德军坦克的武器,于是他命令自己的司机:“向敌人开足马力冲击!”这位司机也不含糊,立即驾车冲向了苏军。德军官兵见司令官都如此勇猛,也立即跳上战车跟了

上去。苏军手上只有一些轻型武器,根本阻挡不了德国人的冲锋,只得撤离了阵地。

当天中午,古德里安抵达第17装甲师师部,恰好第47装甲军军长莱梅尔森也在这里。他们一边休息,一边听着师长阿尼姆的汇报。正当讨论战局时,指挥所后方突然响起一片激烈的枪炮声。众人跑到外面发现远处有一片火光,是路上的一辆汽车正在燃烧。紧接着两辆苏军坦克从烟雾中冲了过来,向德军疯狂扫射。突然他们将方向转向了古德里安一群人这边,很显然他们发现这里聚集着一群高级将领。

古德里安等人都是战场上的老手,知道对付不了眼前的苏军坦克,于是纷纷寻找掩体躲避。一名从总部奉命到前线公干的中校就没有这种意识,他的动作稍稍迟缓,结果被打成重伤。还有一位营长被近距离的炮弹弹片击中,没一会儿就咽了气。好在苏军坦克身后及时出现了己方坦克,将这些英勇的苏军和他们的坦克击毁。

斯罗林似乎注定只会给古德里安带来梦魇。离开那里后,古德里安在返程时竟然遇到一群刚刚下车的苏军。那些苏联士兵乱哄哄的还没有来得及整队,古德里安心一横,让司机把油门踩到底硬是冲了过去。

擦身而过时,苏联大兵们看到了古德里安,但事情太突然他们竟然都没有想起来开枪。待缓过神来时有的士兵开始放枪,也有人操起反坦克武器还击,但他们错过了最佳时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古德里安远去。当天苏联官方宣布击毙了古德里安,而逃出生天的古德里安立即发表了一份声明,以纠正可能影响军心的不实报道。

6月27日,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攻占明斯克东南的博布鲁伊斯克。第17装甲师在更换了师长后(原师长阿尼姆于6月26日的战斗中负伤,指挥权交给了该师第17步兵旅旅长韦伯)则推进到明斯克南郊。

当天第2装甲集群和北面的第3装甲集群会师,完成了对西方面军的合围。在包围圈中有苏军第3和第10集团军大部(各6个师)、第13集团军一部(3个师)、方面军直属部队(2个师)以及众多小建制作战单元,共计20多个师近40万人。

明斯克城于6月28日被德军攻克,同时德军的第4和第9集团军也在这一天会师,完成了对苏军的内层包围。

包围圈里的苏军陷入绝境,很多士兵已经好几天没有领到弹药,而手上的步枪基本上就是他们唯一的武器。面对德军的机枪、迫击炮和坦克,一些苏军步兵手挽着手冲向德军。也有一些骑兵向德军的坦克发起了反冲锋,但是在德军的猛烈火力下,大片大片的尸体遗弃在战场上,却无法冲过德军的包围圈。

有些人借着夜色掩护逃到了第聂伯河东岸,但更多的人则在部队被打散后潜入森林,而他们手上的莫辛纳甘步枪和树林里的一根树枝没什么两样。在此情况下,被围的苏军开始向德军投降。但是如果他们身上有充足的弹药,相信大部分人仍旧会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

尽管如此,仍有大量被合围的苏军在继续战斗,并让德军蒙受着相当的损失。

6月30日,古德里安飞赴第3装甲集群司令部,与霍特举行会晤。动身前他已经向克鲁格(6月26日德军统帅部宣布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两个装甲集群归克鲁格统一指挥,临时组建第4装甲集团军)建议,由步兵负责肃清明斯克合围圈里的苏军,他和霍特应该继续向东,尽快夺取第一个战略目标——斯摩棱斯克。

克鲁格对尽早拿下斯摩棱斯克没有兴趣,他更在乎的是“不要把明斯克以西的苏军放跑”。克鲁格提醒古德里安,包围圈东侧还不稳固,苏军最有可能向那里突围,所以务必将装甲师留在原地,以防不测。

古德里安在飞赴第3装甲集群司令部的途中特意在空中巡视了一下战场,发现克鲁格所说的并非事实,因为在那个地区并没有多少苏军的身影,所以他认定“那些少量的苏军根本构不成威胁”。于是在与霍特见面后,二人商定从南北两个方向继续向东推进。他们还商定第18装甲师东进时,霍特的右翼应给予积极配合。由于担心克鲁格反对,他们还决定暂时不向这位步兵出身的上司报告。

当晚返回司令部后,古德里安看到了克鲁格发来的命令:“停止你部第17装甲师向鲍里索夫方向的推进,巩固包围圈!”

之后的事情成了一桩悬案。古德里安称自己如实下达了命令,让第17装甲师留守在包围圈外,但一些部队没有接到命令,照常奔向了鲍里索夫。克鲁格可不相信古德里安的说辞,二人在7月3日上午8时发生了激烈争吵。克鲁格甚至扬言将古德里安和霍特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古德里安没有预料到,他和克鲁格之间的矛盾还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二人之间一直龃龉不断,直到水火不容。当古德里安在莫斯科会战失利后,克鲁格在背后狠狠地踢了他一脚。

纷纷攘攘的德军于7月9日肃清了合围圈,32万苏军被德军俘虏。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第17装甲师在此前遭遇苏军第1摩托化步兵师的反击,而这个师编成内竟然有一批T-34和KV2坦克。

第17装甲师虽然打退了苏军的反击,但T-34坦克还是给德军坦克手们留

下了深刻印象。得到报告的古德里安也来到前线,终于明白了半年多前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时,为什么坚称德国的四号坦克不是他们最先进的战车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