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87、【苏德战场】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上)

87、【苏德战场】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上):战术教官朱可夫

1941年11月28日,第4装甲集群第41装甲军攻占了莫斯科西北方向的伊斯特拉,这里距离莫斯科还剩下24公里,也是莫斯科会战中,德军到达莫斯科城最近的位置。

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在进攻莫斯科的绵延1200多公里战线上的进攻基本上已经陷入停顿,所有部队都已经疲惫不堪。他们每天需要得到26列火车的物资补给,实际上由于气温骤降和苏军在德军占领区后方的频繁活动,中央集团军群每天只能获得8~10列火车的物资。

寒冷的冬天还不仅仅是影响到物资供应,前线士兵缺少御寒的冬装,重型武器在低温条件下无法正常使用。此外,提供空中支援的第2航空队于12月1日离开东线战场,被派往地中海地区,以帮助意大利军队扭转局势。继续支援中央集团军的空军只剩下第3航空队的600多架作战飞机。

在此情况,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元帅请求部队停止进攻,将部队撤到一个容易防守的战线,待补给和防御做好充分准备后,夺取莫斯科就会更容易。博克的请求是有道理的,此时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还有150万人,部队缺少的是休整和补给,一旦这些条件满足,中央集团军群的战斗力就会恢复。但希特勒对撤退不予考虑,只是在博克再三请求下,他才同意暂停进攻。

凭借雄厚的战争潜力,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源源不断地得到后方的补充。截至1941年11月底,尽管实力仍弱于德军,但也已经积蓄了一支可以实施反击的力量。其中参加反击的包括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莫斯科西面的西方面军和南面的西南方面军。

其中,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下辖第22、第29、第31集团军;西南方面军下辖第3、第13集团军;朱可夫指挥的西方面军承担莫斯科附近反攻的主要任务,因此得到大大加强。11月底至12月初,最高统帅部将预备队中的第10、第20和第1突击集团军转隶给西方面军。

此外,西方面军还得到9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8个步兵旅、6个坦克旅,以及大量特种部队的加强,集中在莫斯科地域的80%的航空兵也被派往西方面军,西面军兵力达到70个师40个旅。参加反攻的部队总计102万人,其中西方面军的兵力为74.8万人。

苏军的反攻企图是:加里宁方面军在莫斯科以北负责击退德军第9集团军主力,收复加里宁格勒,并将德军的战线逼退到距离莫斯科更远的地域。

西方面军分为三个集群,其右翼第30、第20、第16集团军和第1突击集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配合,歼灭克林至索涅奇诺戈尔斯克、伊斯特拉地域内的德军第9集团军右翼和第3、第4装甲集群;左翼第10和第 50集团军和近卫第1骑兵军在西南方面军的协同下,向斯大林诺戈尔斯克、博戈罗季茨克方向实施突击,击溃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并解放图拉;西方面军中路第5、第33、第43和第49集团军在莫斯科西面负责牵制德军第4集团军。

由于准备时间不足,苏军在战场上的兵力和兵器仍然弱于德军。上述集团军除西方面军左翼的第10集团军外,参加反攻的各集团军都是在与德军直接接触的态势下用很短时间进反攻准备的,加上进攻地带宽达600公里,各方面军战役密度不高,平均每个师进攻正面达8. 5公里,即便在主要突击方向,每个师的进攻正面也达3~4公里。

各集团军的实力也不尽一致,多的有10余万人,少的只有1万人左右,平均兵力5万人。集团军下的各师绝大多数都有缺额,甚至有的只剩下2000多人,平均兵力为7000人。形成反差的是,兵力多的师基本上是投入战场不久的师,这些师的士兵素质普遍低下,不是年龄太小就是太大,基本上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而兵力少的部队都经过战斗洗礼,他们当中很多是从中亚、乌拉尔和远东地区调来的部队,在战前都经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例如第16集团军的潘菲洛夫师最有代表性。

三个方面军装备的各口径火炮和迫击炮共7652门,坦克774辆,平均每公里正面只有10门各种火炮,即便在主要突击方向,平均每公里正面20~30门各种火炮。而且,苏军将所有口径的炮都计算在内,实际上10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数量非常少。

以第1突击集团军为例,该集团军共有火炮125门,全是45~76毫米的中小口径,其火力强度仅相当于德军1个步兵师的标准火力。而在冬季战场上,中小口径的火炮发射的炮弹落在积雪上时,其威力会大大削弱,能够发挥威力的必须是150毫米以上的重炮。

所以,苏军在反击阶段在兵力和装备上仍处于劣势。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后勤补给,苏军因为是本土作战,弹药物资方面比较有保障,尤其的冬季御寒装备能够及时地供应并分发到前线士兵手中。德军本来冬季御寒装备就不足,又因为运输问题,导致大量冬装滞留在后方车站。

其次是苏军在莫斯科方向拥有作战飞机1200架,其中有一半是新式飞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军火力不足

的问题。最后是反攻的突然性,在进攻准备期间,朱可夫命令前线实行灯火管制,部队调动严格限制在夜间进行。

当12月5日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向德军反攻时,完全出乎德军的预料,因为德军虽然停止了全面进攻,但是战斗一直在持续。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军能够反击的确是不符合西方的军事常规的。

1941年12月5日,苏军的反攻从莫斯科北部开始,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首先渡过伏尔加河,开始向德军发起反击。有意思的是,这位战后被誉为“苏军三驾马车”之一的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在战前却跟最高统帅耍起了小心思。当11月30日凌晨接到反攻命令时,科涅夫向统帅部大倒苦水,强调自己的部队十分分散,短时间内无法集中起来反攻。而且他还强调自己的方面军各师普遍只剩下2000~3000的兵力,还缺少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总而言之,方面军无法完成统帅部交给的任务。

已经接替沙波什科夫出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对科涅夫并不买账。根据他的估算,加里宁方面军所辖的15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中,第252步兵师应该还有5800人、第256师有6800人、第246师有6800人、第119师有7000人。除此之外,统帅部还刚刚调给加里宁方面军一个满员9000人的第262步兵师,以及由方面军指挥的9个炮兵团,科涅夫陈述的唯一事实是他的方面军缺少坦克。

在加里宁方面军当面,是斯特劳斯指挥的德军第9集团军的左翼。其中,第27军部署在加里宁城以南,对面是苏军第31集团军;第6军部署在加里宁以西,对面是苏军第29集团军,双方战线基本沿着伏尔加河形成对峙;第23军部署在整个集团军群的最左侧,和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第2军衔接,该军的对面是加里宁方面军的第22集团军。

1941年12月5日,莫斯科的气温已经降至零下40摄氏度,很多德军士兵挤在还没有被炮火毁坏的建筑物里躲避严寒。凌晨3时,处在加里宁方面军中路的第29集团军率先发起了进攻,炮火声打破了战场上的宁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德军惊慌失措。苏军的滑雪营是战场上推进速度最快的作战单元,他们越过结冰的伏尔加河,突入德军的前沿阵地。然而,德军毕竟训练有素、久历战场,在苏军突入1.5公里后,德军开始组织起防御,苏军的推进骤然停止。

在加里宁以南,苏军第31集团军的进展要顺利得多,在反攻的第一天,他们就突入德军阵地纵深20多公里。12月9日,第31集团军夺取了图尔基诺沃,在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群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此时,加里宁城已经陷入苏军北、东、南三个方向的包围。

12月6日,西方面军的右翼也投入了进攻。作为反攻的主力,4个集团军从北至南分别为第30集团军、第1突击集团军、第20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为了支援地面部队的反攻,苏军航空兵部队投入了700架飞机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在他们对面,是德军第3、第4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右翼,共有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12个步兵师。在此前作战中,虽然丧失了大量坦克和步兵,但仍然有30余万兵力和相当数量的坦克。

从兵力上看,朱可夫的兵力并没有优势。所以,他给各集团军司令员制定的作战目标也非常有限,他能够依靠的就是能够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此时的战场态势的确对苏军反攻有利,至12月4日,德军仍然在局部地区发动进攻,他们是以一个进攻的阵型部署在战线的几个重要方向,还没有来得及在整个防线建立完整的防御阵地,很多地方的兵力都十分薄弱,甚至是无人防守。

4个集团军最北端是列柳申科指挥的苏军第30集团军,该集团军共有10个步兵师,其中有6个是从乌拉尔和西伯利亚抽调来的精锐部队,总兵力7.2万人,装备有76毫米火炮和迫击炮303门,反坦克炮77门、高射炮25门、火箭炮19门和21辆坦克。他们领受的任务是和第31集团军一道在德军第9集团军与装甲集群之间打开一个口子,并切断加里宁至莫斯科之间的铁路和公路。由于是德军两个重兵集团的结合部,苏军第30集团军的对面德军兵力非常薄弱,只有已经疲惫不堪、损失严重的第14和第36摩托化师一部。

12月6日6时,列柳申科没有经过炮火准备,他将第8坦克旅作为前锋,3个步兵师跟在坦克后面向德军发起进攻。进攻达成突然性,苏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的防线。随后,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的第8坦克旅在步兵第365师的支援下向德军的防御据点克林方向推进,迫使第3装甲集群司令莱因哈特将该集群的其他各师后撤,从而为苏军其他集团军闪出了空间,还将霍普纳指挥的第4装甲集群的左翼暴露给苏军。

12月7日,列柳申科的部队已经推进了18公里,第8坦克旅的一支部队突入到德军第56装甲军的指挥部,该军军长沙尔只得将司令部的人组织起来,并将几门20毫米自行高射炮改成平射来抵挡苏军的进攻。幸好苏军第8坦克旅都是轻型坦克,20毫米高射炮对于他们仍然是巨大的威胁,遂放弃了进攻,向后撤退。沙

尔在击退苏军坦克后,马上带领指挥部人员撤往克林。

由于德军的兵力几乎都部署在第一线,中央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几乎已经用尽,只剩下第255步兵师。在已经占领的地域,也几乎没有部队驻守,只有几个战斗力较差的警卫师担任警戒任务。但克林对德军太重要了,它是德军在莫斯科北部防线的中枢,一旦失守,德军在那里就不得不向后撤退,否则就有遭到分割包围的危险。

为了能够守住克林,冯·博克不得不动用255步兵师,他用该师的1个步兵团和1个工兵营组成1个加强团,火速输送到克林。同时他还命令第4装甲集群司令霍普纳统一指挥第4和第3装甲集群,抵御苏军的反攻。

12月8日,第30集团军夺取了罗加切沃,切断了加里宁和莫斯科之间的公路,然后继续向克林推进。12月9日,第30军抵达克林城下。此时第30集团军的反攻已经持续了4天,此前指挥部遭到袭击的第56装甲军军长沙尔已经在克林城以东收拢了后撤的部队,组织了一条包括第1、第6和第7装甲师在内的坚固防线。

在苏军第30集团军的南面是库兹涅佐夫指挥的第1突击集团军,他们领受的任务是攻占德军在这里的防御重点亚赫罗马。该集团包括第126和第133步兵师、7个步兵旅、12个滑雪营、第123坦克营和第701加农炮团。由于莱因哈特将自己的部队后撤,他右翼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暴露的自己左侧翼。

12月7日,当库兹涅佐夫开始进攻时,其当面德军第3装甲集群的部队已经向克林方向后撤,苏军只遇到了驻守在亚赫罗马的德军第4装甲集群的第2装甲师。经过激烈战斗,苏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夺取了亚赫罗马,得以继续向克林方向推进。在通往克林的道路上,第1突击集团军缴获了德军遗弃的65辆坦克、167辆汽车和138辆摩托车以及30门火炮和迫击炮。

在苏军第1突击集团军南侧的是弗拉索夫指挥的第20集团军,此时的弗拉索夫还是苏联的英雄,斯大林赏识的战将。他的集团军领受的任务是夺取洪波利亚纳。12月7日,该集团军转入进攻,其当面的德军已经主动后撤,所以弗拉索夫的部队轻易地夺取了洪波利亚纳,然后向德军纵深继续推进。

在战线的最南端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第16集团军,他们的任务是此前和德军反复争夺的伊斯特拉。在莫斯科会战防御阶段,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损失极大,经过补充后,兵力也只有5.5万人。但他们是各集团军中补充重火力装备最多的部队,在进攻发起前,第16集团军有火炮和迫击炮近1000门,还有125辆坦克以及大量火箭炮。

12月7日凌晨2时,第16集团军的步兵和骑兵在坦克部队的引导下开始发动进攻。在进攻前,苏军已经进行了缜密的侦察,在进攻路线上,德军已经铺设了地雷,该集团军的第1近卫坦克旅在几天前就因此吃了大亏。所以苏军决定放弃正面进攻,改为从南北两翼向德军迂回。

战斗开始前,步兵先渗透到德军前沿阵地附近,挖掘了很多的大坑,并燃起篝火,以引导空军对德军阵地实施空袭。此后,步兵和骑兵在坦克部队的支援下,开始向德军阵地突击。7日中午时分,第16集团军群包围了克留科沃。

当晚,德军试图从克留科沃西侧突围。被发现后,苏军用猛烈的炮火封锁了德军突围的通道。为了跳出包围圈,德军只好丢弃掉坦克和车辆,徒步逃到森林中,苏军随即夺取了这个小村庄。此战,苏军缴获德军坦克60辆和120汽车,还缴获了2门300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另有240毫米一说)。

在第16集团军向伊斯特拉推进的道路上,苏军并没有遭到德军激烈的抵抗,只有一些德军临时布置的地雷对他们造成了一些困扰。给他们造成最大困难的还是厚厚的积雪。据统计,1941年冬天的莫斯科地区,积雪厚度达到了700~1500毫米,车辆和坦克在上面行走非常困难。需要拖拽的重型武器更是寸步难行,这些进攻所需的利器反而成了苏军前进的障碍。

第一阶段的反攻获得的进展并没有让朱可夫满意,反而让他感到愤怒。他严厉批评了前线部队表现出的低劣的战术水平。为此,他向各部队下达了几项具体的战术原则:严禁同德军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正面战斗,严禁向德军筑垒地区实施正面进攻,进攻的第一梯队应该绕过他们,交给后面的部队解决;各部队要克服疲劳,昼夜不停地向德军追击;为防止德军反击,要不断地派出侦察部队,掌握德军的情况,并以反坦克武器对付德军机动部队的反突击。

最早转入反攻的加里宁方面军并没有全力以赴地进攻,科涅夫始终担心的是德军会再次恢复进攻。他的部队兵力太少,不能轻易冒险。在加里宁城方向,他命令部队从不同地域发起试探性进攻,以寻找德军防御的弱点,这也导致苏军迟迟不能在这里达成重要突破。12月9日,斯大林从莫斯科用专线给科涅夫打电话,严厉批评了科涅夫的部队行动迟缓,拖慢了苏军反攻的进展。随后,科涅夫开始全力以赴进攻加里宁城。

1941年12月13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前往斯摩棱斯克、德

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在那里,他和冯·博克共同计划了一条新的冬季防线。这条防线从南面的库尔斯克,经奥廖尔、梅登,一直到勒热夫。防线距离德军现有的阵地距离大约150公里。不过,布劳希奇并不敢直接下达命令,因为他这个陆军总司令早已经名不副实,希特勒将东线作战不力的责任统统甩给了德国陆军的高级将领们身上,布劳希奇首当其冲。他绝口不提自己不顾将领们的反对,执意在8月份南北分兵,导致了德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进攻整整推迟了1个多月。

12月6日,布劳希奇曾经向希特勒提出过辞呈,没有获得批准。12月14日,他从前线返回德军总部,在那里他请求希特勒批准从后撤退的计划。这一次,在了解到更多前线情况的希特勒同意了布劳希奇的方案,附带的条件是中央集团军群必须在完成预设阵地后才可以后撤。

从正在激战的战线上全身而退并不是一件轻易地事。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北端,斯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的部队仍然坚守在加里宁,他们已经被加里宁方面的第31和第29集团军三面包围,而且苏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12月14日,斯特劳斯接到了允许撤退的命令,他立即命令加里宁城中的守军撤退。

12月15日,苏军第31集团军第256步兵师进入加里宁城。在城中,他们缴获了31辆坦克、190门火炮和迫击炮和大约1000辆汽车、9架没有来得及转移的飞机。在城中,还有一排排德军坟墓和几百具没有来得及掩埋的尸体。

在克林,霍普纳一直命令第56装甲军坚守。12月13日,苏军第30集团军第8、第21坦克旅突入到克林的西面,试图将克林团团包围。为了保住退路,沙尔命令第1和第7装甲师向苏军反击,双方在克林以西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坦克交战。至12月14日,各方均损失惨重,尤其是沙尔手中的4个装甲师,先后都经受了苏军连续的打击。

在他们最终撤到冬季防线附近时,第1装甲师还剩下6辆坦克可以作战,第2装甲师还有23辆坦克,第6装甲师丧失了所有坦克,第7装甲师的坦克还剩下5辆。整个第56装甲军步兵还剩下900人,第41装甲军还剩下步兵1218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只是苏军第8坦克旅旅长的罗特米斯特罗夫凭借其出色的指挥能力,到1943年春季时,已经晋升为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司令员,他的部队在库尔斯克和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展开了二战最大的一次坦克交战。

12月14日晚,第1突击集团军已经从东南方向突入到克林城内,此时沙尔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12月15日,德军开始向西撤退,苏军随即夺取了这个反攻中最坚固的德军据点,在这里德军损失了1.8万人。

在伊斯特拉,统一指挥第3和第4装甲集群的霍普纳企图依托伊斯特拉河与伊斯特拉水库在西岸坚守。这里部署了他的第5军和第40摩托化军,包括第35、5步兵师,以及战斗力相对完好的第10装甲师和党卫军第2装甲师(帝国师)。但这个计划很快被发动不间断进攻的苏军第16集团军所粉碎。

12月11日,伊斯特拉被苏军攻克。接着,第16集团军又组织了2个快速集群:列米佐夫的右翼集群和卡图科夫(未来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的左翼集群。由前者指挥的部队包括第44骑兵师、第17步兵师、第145坦克旅;由后者指挥的部队除了近卫第1坦克旅外,还包括独立步兵第40和第50旅,第17 坦克旅,第89独立坦克营。2个集群由南、北迂回德国人在伊斯特拉河一线的阵地。

为了阻止苏军前进,德军炸毁了伊斯特拉水库。汹涌而冰冷的大水挡住了红军的去路。但这难不倒战斗民族,他们马上就地利用原木、栅栏、门板、麦秸,以及他们所能想到的所有材料制成筏子实施强渡。到12月14日,苏军在若干地段渡过了伊斯特拉水库。

同时由滑雪兵组成的快速部队也大胆地穿插到德国人的后方。坦克则搭载着冲锋枪手沿山谷悄悄逼近德国人盘踞的村庄,然后突然发动袭击,把德军打死,或者从暖烘烘的房舍里将其赶走,迫使他们暴露在寒冷难行的雪野上。如果到夜里还找不到房舍御寒,就有被活活冻死的危险。

在第16集团军北面行动的弗拉索夫第20集团军也取得了很大进展。12月11日23时,弗拉索夫率军占领了索尔涅奇诺戈斯克。

德军起初的撤退还比较有序,但厚厚的积雪又一次成为的德军后撤的严重阻碍,每天只能后撤几公里。苏军的前卫部队也一直紧紧跟随在德军部队的后尾,德军的后撤很快变成了逃跑。

在克林方向,苏空军对撤退的德军展开了屠杀,一名随军记者乘坐一架攻击机目睹了战斗情形:“机翼下出现了敌军拥挤在一起的情景,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敌人的卡车在燃烧,牵引大炮的马匹拼命从套索中挣扎出来,人群四处逃窜。有些人躺在离大道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下面像一个被火烧了的蚂蚁窝。”

在整个反攻阶段,苏空军共出动飞机1.6万架次,平均每天出动飞机500架次。在同一时期,由于德军缺少空中力量,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

的飞机十分有限,最多的一天也只出动了239架次飞机。

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下,苏德前线也变得越来越野蛮而残酷。很多苏联居民被德军枪杀以便扒下靴子,如果靴子被冻在脚上,就把脚给锯下来。陷入绝望的德国人在一些村庄里把抓住的苏联士兵的肚子剖开然后浇上汽油焚烧。在斯维斯图赫村,德军用这种办法烧死了近100名受伤的苏军士兵。在普拉夫斯克的地下室里,苏军发现了50个被烧死的苏军战俘的尸骸。几个苏联村民向第1突击集团军报告说,曾看到德国人强迫苏联俘虏当拉雪橇的牲口。

作为报复,苏军也对德国人的伤员如法炮制。有时他们还把目睹了这类场面的德国士兵放回去,让他告诉自己的同伙,苏联人对于战俘在德国人手中遭受的虐待有多么愤怒。正如德军统帅部外国与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所承认的那样:“我们对待苏联战俘的手段产生了恶劣后果。”而且,这种恶劣后果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12月15日,希特勒发布了一道与战场形势不相符的命令。他要求部队停止后撤,他在命令中写道:“不能进行大规模撤退,这只会给重武器装备带来不可拟补的损失,指挥官们要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强制士兵进行顽强抵抗,不管敌人是插入我军侧翼或者后方。正如我所命令的那样,只有采取这种作战方式,才可以赢得从国内调遣增援部队的必要时间,只有预备队到达后方阵地,前线部队才能撤退到这些阵地上来。”

实际上,前线的部队已经无法执行这条命令,至12月20日,德军已经从莫斯科城外后撤了超过100公里,最北面的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群会合后,他们就地构筑了一条临时防线,这条防线随后遭到苏军不间断的打击,屡屡出现险情,他们不得不再次向后撤退。

南面的第4装甲集群已经撤到了鲁扎河,这里有从后方刚刚抵达战场的第19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和1个法国团。第4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第5军陆续抵达这里,建立了一道新的防御阵地。

在这条防线的右翼,弗拉索夫指挥的第20集团军所属近卫第2骑兵军突入到德军防线的右翼第9军的阵地。近卫第2骑兵军军长多瓦托尔少将亲率第103骑兵团渡过鲁扎河,向德军阵地发起冲锋,遭到德军第252步兵师密集机枪火力的阻击,冲在最前面的多瓦托尔和第20骑兵师师长塔夫利耶夫中校在这场冲锋中壮烈牺牲。

在成功阻击了苏军骑兵的冲击后,霍普纳终于暂时稳住了防线。在他的北面,斯特劳斯和莱因哈特的部队退到了勒热夫,第9集团军在勒热夫东北站住了脚跟,第3装甲集群在勒热夫以东构筑了新的防御阵地。至1942年1月6日,苏军各集团军陆续抵达德军防线前沿,与当面德军形成个对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