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云儿,回家吃饭了!
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妇人站在一栋破屋前面,看着眼前的小路,焦急的呼道:“云儿,回家吃饭了,娘亲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这时,从远处跑来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他衣着朴素却又不失典雅,衣服上满是泥土却又显得那般和谐!只见他一边跑,一边喊着,娘亲,我回来了!娘亲,我回来了!紧接着从拐角处跑出来一个衣着华丽面容姣好的姑娘,大喊着“云哥哥,等等我,等等我,我也要去吃红烧肉,好久没吃到婶子做的好吃的了,想想我都馋的口水直流。”“青云哥,你等等我呀!”原来那男孩复姓司马,名为青云。只见青云回头说:“倩芸,你快点,要不我娘亲又该急了。”
青云三下五除二的跑完那几步,一下子扑进那妇人的怀中,紧接着那姑娘也跑了过来,停下来后气喘吁吁,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冲青云说道,你干嘛跑那么快,我都赶不上了。这时那妇人说,“倩芸,你也来了,那快走吧,婶今天做了你们最爱吃的红烧肉,去尝尝吧!”只见倩芸赶忙点点头,蹦蹦跳跳的跟着前面的母子两人一块走。原来这姑娘复姓欧阳,和司马青云是同一天出生的,而且两家关系极好,所以都起了一样的名字,叫倩芸(古文中倩可以读作qing)。
走进那栋破屋,最中间摆了一个大圆桌子,桌上是三盘菜。其中一个便是红烧肉,只见青云用手拾起一块肉就往嘴里塞,大呼大叫直道真好吃。这时,一直坐在桌边的那个中年男人说话了,只见那人说话时自有一种气质,带着一丝威严,让人感觉有点害怕但那人却脸色苍白,给人一种大病初愈的感觉。只见他说道:“云儿,快去洗手,洗完手再吃也不迟,我平时怎么教你的。哎!倩芸,你也来了呀,快去和云儿洗手准备吃饭。”
不一会儿,桌上已是一篇狼藉,青云和倩芸的嘴角都还挂着些许的油滴,显得很油腻。这时青云的父亲又开始说话了,他问,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他们不约而同的摇摇头,说,不知道。这时他说,“傻孩子,今天是你们的三岁生日呀,这也意味着你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还依稀可以记得你们出生的那个夜晚。那天晚上月亮很圆很亮,月光更是皎洁无比,我站在小屋门前,那般焦急,心里乱如麻,在门口走来走去,扰乱了那份皎洁的月光。我很担心也很兴奋,我害怕出现意外,也因为即将成为父亲而兴奋不已!忽然,一声淡淡的啼哭声打破了那份焦虑和宁静,接着小屋的门开了,稳婆走了出来,说了句恭喜恭喜是个公子,我十分激动,拿出了那早已准备好的已经被我拿的是一手汗的红包给了她。青云刚出生不一会儿,隔壁,也就是欧阳家的门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响,不一会,天空已如鱼肚一般开始泛白。这时倩芸你也顺利的出生了!当时的我高兴极了,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老夫已是行将枯,
如今方才为人父。
是夜喜酌三两酒,
明日定当重把酒。”
“如今你们都三岁了,三载春秋已经过去了,你们也到了该读书识字的时间了。云儿呀,以后你每天上午跟我学识字作文章,下午练剑,到了你这般年级也该练剑了,毕竟剑是我们地煞界男人的象征。倩芸,我也给你说一下,你爹昨天跟我说让你也来学的识点字。承蒙你爹不嫌弃我这老书生,你要是愿意也就从明天开始过来和你青云一块学吧,你要是不愿意就告诉叔,我去给你爹说。”这时只见欧阳倩芸赶忙点点头说,我愿意,我愿意。那以后就要麻烦叔叔你了。
这时从门外走来一个中年男人衣着华丽,欧阳倩芸看见他进来立马跑了过去拥入了他的怀里,然后问道:“爹爹,你怎么来了?”这时他的脸黑了下来,说道赶快下来,小姑娘家家的像什么样子。再这样,小心以后没人要你。只见欧阳倩芸笑嘻嘻的跑了,藏在了司马青云的身后,又伸出头笑了笑说,不用你管,略略略…
只见那人什么也没说,然后转向青云的父亲,说道“司马兄,青云和倩芸今年都三岁了,这两孩子都是咱们看着长大的,也没什么贵重的东西要送给青云,这不青云也该佩剑了,我就托人在镇上铸造了这柄精铁剑,送给青云吧!”
青云的父亲把头转向青云说“还不快谢谢你欧阳叔,这可是一份重礼呀!”只见司马青云走到欧阳倩芸的父亲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笑嘻嘻的说道:“欧阳叔,谢谢你。”那人说,你可要拿好了,这东西挺沉的。青云双手接过剑箱,手一软差点没拿稳,然后迈着艰难的步子退了回来,把剑箱放在了桌子上,喘气如牛。说道,这家伙可真沉,累死我了。“那当然,这可是精铁的能不沉吗?”这时那衣着华丽的男人上前道,“时候不早了,司马兄,在下就不在叨扰了。倩芸,爹爹带你回家吧,你娘亲还在家等你那,还给你做了许多好吃的。”青云父亲起身说道,“怎么这般客气,你来使我这草屋蓬碧生辉,那来叨扰一说。”这时欧阳倩芸从青云的身后跳了出来,走过去牵着她爹爹的手,蹦蹦跳跳的走了。
青云的父亲走到青云的身边,蹲了下来,伸手摸了摸青云的脸蛋,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你欧阳叔送你的那柄剑对你来说还有点重现在还不适合你用,爹帮你收起来,等以后时机合适了再给你,可好?还有从明天开始就要学字作文了,你一定要努力,不要让爹爹失望。努力成为文武双全的才子,这样才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只见司马青云点点头,说道“孩儿,谨遵爹爹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