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边境上盗匪再起
人性的贪婪才是一切的原罪,一楼势力没落,被另外一种新的势力取代,所产生的结果,并不一定会比之前更好,所以陆鸿需要考虑的是另外的一套制度。
所以陆鸿这一段时常都会抽出时间,跟在洛阳城中的名学大儒,进行交流。
因为到了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力才是最大的。
虽然说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一个人身处一个文化氛围之中,对于他的想法以及行为,都会进行一些修正,现在陆鸿推行了新法。
虽然说有一些有益的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不良的后果,就是有人会抠着心法的字眼,找出一些新法的漏洞,这样的事已经越来越多了。
无奈之下陆鸿也就准备在文化这件事情,上下一番大功夫,既然这样那些名学大儒就是最佳的人选,他需要从这些人的思想,挑选出来一个主流的思想,作为整个国家的基石。
这也让陆鸿在其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人,那就是王朗的儿子王肃。
跟大多数研究学问的人不同,王肃自诩为儒学门人,不过写了有一本书叫《孔丛子》。
虽然陆鸿对于儒学不是十分了解,可是有人了解的。
钟繇也是当世大家,钟会跟着父亲,自然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让陆鸿注意到王肃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让钟会寻找一些儒学方面的人才,其中就有王肃。
按照钟会所说,这个王肃擅改经典,想要将儒学解释成为官之道的方针。
《孔丛子》这本书就是明证,不少东西都是王肃擅自更改,以后添加进去的。
陆鸿觉得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对于古人的印象,多是依从经典,没想到这个王肃就是个异类,所做的事情就是想要让儒学成为国学。
主要的就是他的主张之中对于儒学提出了改造,更加适合现在的官场。
于是陆鸿就派人将王肃招到洛阳,想要见一见这个离经叛道之人。
同时他还将自己的意思写信告诉了诸葛亮,并在洛阳城之中跟政事府的几个主管一起讨论这件事,对于这件事情陈宫的态度很明确,率先开口说道。
“像是各家的学问都有名学大家深究多年,彻侯想要做这样的事情,最好是邀请天下名家前来洛阳,一起参与此事,否则的话强行推行,可能会引起一些麻烦。”
他的话刚一说完,贾诩此时就接口说道。
“当初汉武帝时,就是尊崇儒术这才让国力迅速强盛起来,彻侯此时想要推崇哪一家,哪一派的学问只在其次,在下想问的是,彻侯你想要的是哪种学问?”
这问题就十分的露骨了,而且也是直指根本所在,毕竟想要奠定一种学问的地位就需要当权者出来站台,陆鸿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才没有轻易的下决定,转头对周瑜问道。
“公瑾对此有何看法?”
被他这么一问,周瑜就没想了一阵,然后这才说道。
“汉武帝之时,虽然遵从儒术,但是也是注重律法,学问之事各有优劣。彻侯想成让一家之言成为主流,那就需要得到大多数读书人的认可,否则也是难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