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67、【人物篇】山本五十六1

367、【人物篇】山本五十六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山本五十六1:他到底姓什么?山本、高野还是长谷川?

幕府时代的日本国家概念淡薄,“田黄”没有实权,幕府将军虽是实际的统治者,却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其所在的“藩”是最实在的官家,他们有财权、有军权,也手握着普通民众的生杀大权。明治维新前,日本分裂为大大小小276个藩。长冈藩位于本州中北部,距离京都地区400多公里,民风尚武、彪悍。

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驶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叩开日本的大门,史称“黑船事件”。原本如一潭死水的日本犹如被投入了一块巨石,各藩之间、幕藩之间以及朝廷与幕府之间的矛盾激化,从而逐渐形成了支持“田黄”的倒幕派和拥护幕府的“佐幕派”,长冈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选择站在了日本最后一任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一边。

1867年1月,36岁的孝明“田黄”突然暴毙,其子明治“田黄”即位。1868年1月3日,朝廷发布“王权复古”诏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不从,于是“倒幕运动”的高潮——“戊辰战争”就此爆发。

1868年1月27日,“田黄”军5000人与幕府军15000人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激战,最终幕府军败北。原本支持幕府军的各藩纷纷重新站队,田黄军得以继续北上,企图统一整个本州。

5月初,长冈藩藩主牧野忠信以“保持中立”为基础提出谈判请求,被田黄军拒绝。5月19日,田黄军攻破长冈城,城内屋舍被焚毁2500多间,“数十年来所积之军用金二十万两,大炮四十门,武器弹药无算,尽被掠走”。

7月,时年77岁的长冈“家老”河井继之助率军,并在米泽等藩兵的配合下重新夺回长冈城,但河井继之助在战斗中负重伤,于是他将指挥权交给了年仅24岁的山本带刀。后者率领所部700多人与4万多田黄军又周旋了两个多月,长冈再次失守,山本带刀本人被俘,最终被田黄军斩首。

之所以在讲述日本海军大将、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之前回顾这段历史,是因为他与“黑船事件”、长冈藩、山本带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黑船事件”,日本可能不会下决心重视发展海军;如果没有长冈倔强、尚武的民风,可能不会培养出以后的海军统帅;而如果没有山本带刀,我们熟知的山本五十六可能被叫做高野五十六。

“武士”是幕府世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各藩藩主为了在混乱的时代保住自己的地位,都豢养了一批武装家丁。这些人平日无需劳动,专司打打杀杀,而且藩主为了培养他们的杀敌能力,竟允许他们用“斩杀平民”的方式锻炼所谓的“勇气”。当然这些人十分清楚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藩主,所以逐渐养成了“忠主、勇猛、嗜杀”的本性。

长冈藩最大的武士家族是山本家族,食俸高达1300石,其家族的长者长期担任长冈藩的“家老”。不过日后的山本五十六跟这个家族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的父亲原本姓长谷川,取名长谷川贞吉,其所在的家族也是长冈藩的武士阶层,只不过食俸要低得多,只有50石。

在长谷川贞吉很小的时候家道中落,不过长大后的他体格健壮、孔武有力,被一向与长谷川家交好的叔辈高野贞通看中。高野家同样是武士阶层,而且家境比长谷川家好得多,食俸达到130石。高野贞通有5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于是他把长女嫁给落魄的长谷川贞吉,并招为上门女婿,长谷川贞吉也就此改名为高野贞吉。

高野家的长女给高野贞吉生下三个儿子,然后就撒手西去。高野贞通为了能留住上门女婿,又把幼女嫁给他,这一切都让高野贞吉感激涕零。

戊辰战争爆发后,高野贞通和高野贞吉都奉命走上战场,高野贞通在战争中丧命,高野家也至此衰落。高野贞吉活了下来,但失去藩主的庇护后,家境更为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成了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

1884年4月4日,已经56岁的高野贞吉得到了自己的第七个孩子,此时他的长子高野让都已经30岁了。步入暮年的高野贞吉长叹一声说:“我都已经56岁了,这个孩子就叫五十六吧。”

童年的高野五十六家境贫寒,当别的孩子都无忧无虑地嬉笑玩耍时,他就开始承担家务劳动。夏天的时候他负责看菜园,冬天下雪时则要跟大人们一起拿起扫帚和铁锹扫雪。

他的家离海边不远,所以从小他就擅长游泳,他和同父同母的六哥出海时,身上的鱼篓总是满满的。不过在一次打架事件后,父亲就剥夺了他出海的权利。

看菜园子时,高野五十六也没有让父亲省心。他被树上的一个蜂巢吸引住了,于是悄悄地观察他们的举动。那些看似乱哄哄的黄蜂其实很有秩序,一批采集蜂起飞后,另一批采集蜂会返回蜂巢降落。让高野五十六困惑的是,到底是谁在发号施令呢?倘若蜂巢遭到攻击,它们又如何防守并反击呢?

想到这里他找来一根木棍,捅了一下蜂窝,然后撒腿就跑。没想到黄蜂的速度远比自己快,他的脸上被蛰得鼻青脸肿。高野五十六仍不甘心,又准备了一把木剑和几根柳条,想再试探一次

。父亲这时给他讲了一些跟黄蜂有关的知识,比如蜂巢外会有几只黄蜂专门负责侦察警戒,比如黄蜂是靠尾刺发动攻击,而且只有一次机会,一旦成功刺入目标,自己的生命也会终结等等。

1890年,高野五十六入阪上小学学习。据当年老师回忆:高野五十六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不过身材矮小(长大后他的身高只有一米五九)、沉默寡言、老实朴素,学习成绩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小学毕业时还获得了一枚樱花银质奖章。

1896年4月,高野五十六小学毕业。若论成绩他可以顺利升入长冈中学,但家里承担不起中学学费。

这里要提到长冈藩保留下来的传统。明治维新此时已经推行了近30年,长冈藩早已“撤藩”归入新潟县,武士这一阶层也已经消亡,但当地仍然竭尽所能地想保留一些过去的传统。比如根据新潟县教育部门的要求,长冈中学改名为新潟学校第一分校。长冈人多次要求恢复旧名都被拒绝,后来学校办学经费紧张,长冈人以“教师不领取报酬”为条件,终于把学校名字又改成长冈中学,然后他们从政府发放的赈济粮中拨出一部分,用于支付教师报酬。

此外,长冈人还组建了“长冈社”,筹措的资金用于资助家境贫寒的子弟。高野五十六成绩优异但无力支付中学学费,正好是长冈社资助的对象,于是高野家每月能拿到1日元的助学津贴,凭借这点微薄的助学金,高原五十六完成了四年中学学业。

日后的海军大将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中学生涯:“真正培育我的乃是长冈社的伟大精神。”

“黑船事件”对日本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平生第一次看到巨大的铁甲舰,以及上面林立的巨炮(当年马休·佩林率领的舰队共有2艘蒸汽动力木质护卫舰和2艘风帆动力木质护卫舰,只不过船体涂成了黑色,所以开起来如铁甲一般。四艘战船共有63门炮,而日本江户湾总共只有20门炮)。

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决心大力发展海军,而建设海军的当务之急就是开设军校培养军官。1869年9月,兵部省决定在东京附近创办海军操练所。当时英国海军实力第一,所以日本决定全面效仿英国。为此他们不仅聘请了英国人担任教官,还完全采用英国教材,照搬英国的训练方式和规章制度。两年后,海军操练所迁往江田岛,兵部省为了尽可能贴近英国军校环境,新校舍的建筑全部聘请英国人设计,所用的每一砖一瓦都是从英国海运过来的。1876年,海军操练所正式命名为“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高野五十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跟他讲过“长得像猴子一样的野蛮人从海上入侵”的故事。临近中学毕业时,他已经立下考入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志向。1901年11月,高野五十六以新生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该校,那一届入学的学员总共有300多人。

军校主要培养海军“战斗兵科”军官。除了全盘教授英国课程外,学校还额外把美化过的“武士道”思想融入教学中。“忠主”演化为“效忠田黄”,“嗜杀”则完全保留,并鼓励“为了维护尊严要敢于剖腹自杀”。

学员年级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高年级学员可以体罚低年级学生,而且低年级学生挨打的时候必须立正并回答“是”。

在管理上,军校学员的学习、生活费用全免,但同时训练的强度近乎苛刻。学校的训令有五句话,即“至诚不悖否?言行不耻否?气力无缺否?努力无憾否?亘勿懈怠否?”

学员每天都要用训令自我反思,以便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几句话后来被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采用。

高野五十六在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十分刻苦。他不仅各科成绩优异,而且特别擅长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项目。1904年11月,他从海军兵学校毕业,在所有300名毕业生中,成绩排名第七。随后他被分配到日本联合舰队“初濑”号战列舰担任后补见习少尉。

高野五十六毕业时恰逢日俄战争。1904年2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率领舰队偷袭俄国第1太平洋舰队母港旅顺口,击沉俄舰数艘。此后联合舰队封锁住旅顺口,掩护日本陆军在辽东半岛登陆。

4月13日,俄主力战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被日军布设的鱼雷炸沉,舰队司令马克洛夫也随舰阵亡,此后舰队不再冒险出战,整日龟缩在旅顺港内。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得到报告后,决定以波罗的海舰队为基础组建第2太平洋舰队,赶赴战场。

俄国第1太平洋舰队为了避免全军覆没,新任司令决定突围。8月10日,俄军舰队在黄海海域遭遇日本联合舰队主力拦截,又不得不退回港内。

12月初,日军第3军军长乃木希典攻下旅顺口西北制高点——尔灵山顶峰。随即调集18门重炮对港内俄军战舰实施炮击。俄国第1太平洋舰队除6艘驱逐舰逃脱外,其余全部被击沉。

12月中旬,高野五十六赶到联合舰队母港横须贺报到。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服役的“初濑”号战列舰已经在旅顺港触雷沉没,他也被临时改派到“春日”号巡洋舰担任实习生。次年初,又调到“日进”号巡洋舰担任通信联络官。

日本海军当时正处

于成长期,中日甲午战争后,得到大量战争赔款的日本提出“六六舰队”目标,即以六艘战列舰和六艘巡洋舰为主,建设主力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联合舰队共有战船100余艘,下辖3个分舰队、7个战斗分队。根据“培养一个巡洋舰舰长需要30年”的标准,日本海军具备这种能力的也不过数人。

与俄国第1太平洋舰队的作战给日本海军提供了大量实战经验。就在高野五十六服役后不久,舰队做出战术调整——炮术长的指挥位置上升到舰桥,统一向主炮和副炮下达指令,禁止各炮擅自做主。炮术长和各炮之间的通信由射击传令兵负责,通信联络官则负责记录各炮作战情况和传达炮术长的命令。

“日进”号巡洋舰是日本从意大利购进的新舰,日俄战争爆发前一个月才下水服役。全舰主炮、副炮共计30门,排水量7700吨。能够担任这样一艘战舰的通讯联络官,而且能跟自己的偶像东乡平八郎一同作战,高野五十六已经非常兴奋。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以波罗的海舰队为基础组建的第2太平洋舰队终于在1904年9月起锚离港。这支舰队包括4艘新式战列舰、3艘老式战列舰、6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1艘医疗船和1艘维修舰。

此时北极航道还没有打通,俄军第2太平洋舰队若想奔赴远东需要穿越波罗的海,南下大西洋抵达非洲好望角,再经印度洋、太平洋进入远东地区。

考虑到沿途没有补给站,舰队在出发前在船上尽可能多地堆放燃煤。而且舰队的船只新老不一,为了迁就航速慢的船只,舰队只能以10节的航速行进。1905年1月,舰队抵达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得知俄国第1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

此时舰队经过几个月的航行士气相当低落,有人建议返航,但舰队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决定继续执行命令,以挽回俄国在远东的颜面。

1905年4月,舰队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并在越南金兰湾和第3太平洋舰队会合。两支舰队共同组成远征舰队驶往目的地海参崴。

日本早就得知俄国第2太平洋舰队东调的消息。所以在消灭俄国第1太平洋舰队后就加紧训练,同时密切关注着第2太平洋舰队的行踪。当俄国舰队离开金兰湾后,日本海军部立即将情况通报给了东乡平八郎。

从金兰湾驶往海参崴有三条航线可选,一是穿越朝鲜和日本之间的对马海峡;二是一直沿着太平洋航行,在抵达日本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海域时,穿过津轻海峡;三是一直北上到白令海峡,然后再掉头穿过北海道和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

三条航线中对马海峡的航线最近,俄军舰队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苦于供给即将耗尽,只能选择走捷径。同时为了迷惑日军,他派出两艘快速巡洋舰到日本东海岸活动,试图造成俄舰队要穿越津轻海峡的假象。

东乡平八郎也颇为犹豫,如果分兵部署在对马海峡和津轻海峡,则参战兵力不够。左右权衡之下,他赌定俄军舰队会走对马海峡。5月20日,东乡平八郎下令联合舰队倾巢出动,在对马海峡设伏。

5月27日凌晨,俄军医疗船违反舰队灯火管制规定,船上的灯光被日军侦察船发现。4时45分,俄军舰队暴露,日军侦察船随即向东乡发出密电:“今日天气晴朗,但风浪很高。”这是事先约定的发现敌舰队的暗语。

5时零5分,日本联合舰队进入预设阵地。高野五十六所在的“日进”号巡洋舰作为第1战斗分队指挥官三须宗太郎的旗舰参加战斗。

整个上午日军舰队都在焦急地等待俄军舰队出现。11时42分,以10节航速缓慢行进的俄军舰队终于出现在视线里。俄舰抢先开火,东乡平八郎则命令舰队向敌舰靠近,但不要还击。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忙中出错,他命令舰队右翼的第1和第2纵队加速到11节,赶到左翼第3纵队和巡洋舰分舰队前面,最终组成战斗队形。但他没有命令左翼两路纵队减速,舰队在随后的调整中陷入混乱。

14时零5分,东乡向舰队下达著名的U形转弯命令。整个舰队在固定点转弯,在之后的16分钟内,每一艘军舰在转弯处都遭受俄军军舰的炮击,东乡的旗舰“三笠”号以及另外两艘巡洋舰被击中。

在付出代价后,日军舰队处于一个极佳的进攻姿态,两方舰队组成了一个T字形,俄军是那一“竖”,日军是那一“横”,日军所有军舰都可以发动进攻,俄军则受到阵型的限制,无法发挥火力优势。

在之后的炮战中,俄舰纷纷中弹,第2太平洋舰队旗舰遭6艘日舰轰击,舰首处被打开一个大口子,船体随着大量海水灌入开始下沉,并于15时30分沉没,全舰900多名官兵仅生还300多人。

海战持续到次日黄昏,日本联合舰队以轻微损失击沉大部分俄军军舰,赢得对马海战的胜利。

高野五十六在战斗中负伤。当时他正在舰桥做记录,一发炮弹击中“日进”号,气浪将高野冲了几个趔趄,一块炮弹弹片打掉他左手食指和中指,另一块炮弹弹片打在左腿,削去巴掌大的一块肉。

首次参战就留下

终身残疾,高野五十六的运气算不上好。不过他因此得到了嘉奖。海战结束后不久,高野五十六正式成为一名少尉军官。次年4月,明治田黄授予他“六等功勋勋章”,并颁发350日元奖金。1907年,他晋升中尉军衔。

由于高野五十六受过专业军官培训,还有实战经验,所以之后的升迁一直很顺利。就在晋升中尉后不久,他被任命为训练舰队分队指导官,次年晋升大尉(日军尉级军衔没有上尉)。

1908年,高野五十六进入海军炮术学校学习,因成绩突出,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官兼分队长。

1910年12月,高野五十六进入培养将佐级军官的日本海军大学深造。一年后出任预备舰队参谋。

1914年5月,第二次入日本海军大学深造,次年晋升海军少佐。

作为长冈子弟,高野五十六的节节高升受到了长冈藩旧藩主牧野子爵的关注。当年山本带刀被斩首时只有24岁,身后只留下妻子和一个女儿。为了延续山本家的香火,牧野忠笃子出面说和,希望父母已经离世的高野五十六认已故的山本带刀为义父,并改名山本五十六。

高野五十六最终同意了这个要求,在他看来山本家族的名望有助于日后自己在军内发展,结交牧野子爵也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就这样那个原本应该叫“长谷川五十六”的海军少佐,也不再叫“高野五十六”,而是以山本五十六的名字示人。

山本五十六的选择很符合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当处于半开化时遇到了儒家文化,当发现西方的科学技术更实用时又宣布“脱亚入欧”。

日后山本五十六率领联合舰队四处征战时,突然醒悟日本已经毫无机会。

有朝一日日本国民也许会问——自己的根到底在哪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