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02、【人物篇】尼米兹17

302、【人物篇】尼米兹1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尼米兹17: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哪一个更强?

莱特湾海战是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海上决战。自珍珠港事件后,双方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菲律宾海海战和莱特湾海战,至1944年底日本海军精华已经损失殆尽。所有重型航母均沉没大海,战前培养的3500名优秀飞行员也所剩无几。

虽然不会再有海上大战,但第3舰队的作战任务丝毫没有减轻。根据海军作战部的要求,舰队在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支援陆战队及陆军作战,并扫荡日军在香港、冲绳和吕宋岛三角地带之间的海上力量及陆基航空力量。

莱特湾海战后,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原本想让战区所属第13航空队接管海军航母任务,确保菲律宾群岛的制空权。但第13航空队司令陆军航空兵中将乔治·肯尼坦言自己的部队无法胜任。菲律宾地区美军只有少数几座简易机场可供使用,还因为热带雨季的疾风暴雨时常关闭。而日军在吕宋岛拥有全天候机场,陆军航空兵尚不能与他们匹敌。

麦克阿瑟早在1943年就公开藐视海军航母的作战能力,认为赢得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必须依靠陆军航空兵编织的防空火力网。巨资打造海军航母是损害美国利益的愚蠢行为。但此时此刻他不得不低头求助于尼米兹,希望他能让哈尔西出动舰载机帮助袭击日军在吕宋岛的机场,消灭其在菲律宾地区的空中力量。

尼米兹不计前嫌,立即命令哈尔西的第3舰队出动。后者命令第38特混舰队新任指挥官约翰·麦凯恩海军中将对吕宋岛日军进行了持续一个月的轰炸。其间共击毁日军飞机700架、击沉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和众多其他舰船。同时他们在莱特湾附近海域还击沉了一整个日军运输舰队,一万余增援日军葬身海底。

在此期间,第38特混舰队也损失颇大,7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0艘其他战舰遭遇日军“神风特攻队”袭击,虽然仅有1艘驱逐舰被击沉,但也迫使第38特混舰队暂时撤出了交战区。

1944年11月底,尼米兹和欧内斯特·金在旧金山举行定期会晤。根据“两班制”原则,哈尔西应该在菲律宾战役结束时,将舰队指挥权交给斯普鲁恩斯。哈尔西表示,只要能解除第3舰队支援麦克阿瑟的任务,他会立即交出指挥权。

麦克阿瑟则表示,由于天气原因登陆吕宋岛的时间不得不延后20天,所以希望顺延美军所有行动,包括第3舰队暂缓调离;进攻硫磺岛的日期改为1945年2月19日;进攻冲绳岛的时间顺延至4月1日。

根据1944年美英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首脑会议决定,一支配备有航母的英国海军舰队驶入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在太平洋战场最紧张的1942年,美国方面多次要求英国海军加入太平洋战场,丘吉尔都以各种理由回绝了。现如今英国人主动赶来参战,着实有些“打秋风”的味道。

尼米兹不欢迎英国海军,但既然总统罗斯福已经许诺“欢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见到英国海军”,他也不得不做出友好姿态。在欧洲战区,法国人向来我行我素、不听招呼。在太平洋战区,英国也效法法国。

在通报美国前,布鲁斯·弗雷泽上将率领的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已经在驶往太平洋的途中。12月10日,英军在澳大利亚悉尼建立了司令部。尼米兹很快收到了一份绝密电报,称弗雷泽将前往珍珠港与他会面,还未等到尼米兹的回电,英国又告知弗雷泽已经动身。

12月16日,尼米兹见到了弗雷泽。后者介绍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规模——4艘航母、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从兵力上看,相当于美军的一个航母特混大队。

英国航母与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吨位相当,但搭载的舰载机只有美军航母的一半(埃塞克斯级航母可搭载100~103架飞机)。英国航母并不适合在热带海域作战,它们的机库是封闭式,运转速度慢。英国航母的优势是装甲防护能力更强,比起美军航母采用的木质飞行甲板,他们的航母在遭遇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袭击时可以减少损失。

尼米兹在与弗雷泽会面时,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英国太平洋舰队每个月可以在海上作战多长时间?弗雷泽告诉他,即便携带油船,也只能连续航行8天。弗雷泽坦言,英国的海上快速加油技术不及美军。尼米兹当即决定派出一个美军航母舰长和几个联络小组常驻英国舰队,以帮助英军快速提升作战能力。他对弗雷泽说,英国海军要达到每月在海上连续航行20天,才能满足作战需要。

根据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英国海军拥有独立的指挥权,但下达作战命令时,要跟尼米兹汇报。弗雷泽主动征求了尼米兹的意见,后者则表示自己绝不会介入英军作战行动。作为建议,他认为英军应该在东印度群岛海域打击日军的石油设施,或者跟随金凯德的第7舰队一起行动。

英国人不想当配角。如果遵从尼米兹的意见,美国海军就像陆地上的野战军,英国海军则像是负责后方维持治安的守备部队。他希望同第3舰队一同参加进攻冲绳的作战行动,

尼米兹不置可否,只是让他自己跟斯普鲁恩斯协商。

弗雷泽还提出召回此前一直常驻太平洋舰队的英国海军中校霍普金斯。尼米兹大惑不解,因为霍普金斯在这里一直工作很出色。弗雷泽解释说,英国舰队已经进入太平洋战场,海军部认为应该委派一名更高级别的军官。

尼米兹稍加思考,然后对弗雷泽说:“那就提升霍普金斯为将军。”

英国海军部明白尼米兹不愿意更换联络官,于是做出妥协,提升霍普金斯为临时上校,延长其在美军工作6个月。

1944年12月15日,麦克阿瑟派兵攻占了菲律宾中部的民都洛岛。其间为了保障空中安全,他要求第38特混舰队护送登陆部队,并昼夜派出战斗机在日军吕宋岛机场周围盘旋,压制日军飞机起飞。

战前为了防止“神风特攻队”的攻击,麦凯恩增加了舰载机中战斗机的比例,并部署雷达警戒驱逐舰加大预警。同时所有舰载机按照规定规避预警驱逐舰搜索区域,以便识别混入美军飞行编队的日军“神风”飞机。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使得没有一架日军“神风”飞机进入航母编队上空。

金凯德的护航编队没有这样的保护系统,所以他们成为日军“神风”攻击机的袭击目标。“纳什维尔”号护航航母在袭击中一次死伤323人,不得不返回修理船坞。

第38特混舰队躲过了人祸,却没能躲过天灾。12月18日,舰队遭遇台风。在风暴中3艘驱逐舰倾覆,7艘军舰受重创。没有来得及疏散的186架作战飞机在甲板上被撞坏,有些飞机还落入海中,近800名海军官兵下落不明。

“台风事件”再次把哈尔西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且这一次的批评声全部来自海军内部。尼米兹说:“这是自第一次萨沃岛战役以来,我们在毫无战果的情况下,在太平洋遭受的最大损失。”

12月23日,第38特混舰队撤到乌里锡整补,尼米兹也于次日抵达。在他来之前已经下令成立一个调查法庭,此次赶到第38特混舰队驻地就是想亲自了解一下事件的真实原因。

调查法庭最终给出的结论是,作为第3舰队主官的哈尔西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从军官们那里反馈的情况是:哈尔西缺乏指挥一支像第3舰队这样复杂舰群的才干。工作中他粗枝大叶和随意更改计划是众所周知的。战争爆发之初,他只是指挥一些小型航母编队,那时他的缺点还没有暴露出大问题。但现在的第3舰队是一支庞大舰队,突然变更计划的做法必然造成混乱。

调查法庭建议对哈尔西进行军法审判,但尼米兹和欧内斯特·金都认为处理方式过重。尼米兹给调查法庭作出的批示,称哈尔西是“在战斗紧张的情况下,出于对完成军事任务的良好愿望而判断错误”。一向严苛的金觉得措辞还是不妥,又把尼米兹的批示改为“在战斗紧张的情况下,出于对完成军事任务的坚定决心,又由于缺乏充分的情报出现判断错误”。

“台风事件”结束后,尼米兹做出了两项决定,其一是要求前线指挥官在军舰处于危险时,应立即解除无线电缄默,上报太平洋舰队总部;其二是在舰上完善海上气象预警。在写给全体官兵的信中他说:“一百年前,军舰的生存几乎完全依赖舰长的才干和他对气象变化保持的警惕性。现如今舰艇的安全始终是舰长的责任,但这一责任应由指挥作战的直接上级共同承担。”

1944年12月中旬,美军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为了便于同盟军共事,国会参议院于12月11日通过一项法案,同意晋升4名陆军将领和4名海军将领为五星级上将。陆军提供的晋升名单包括陆军总长马歇尔、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西线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和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海军提供的晋升名单包括三军总长莱希、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和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15日,参议院通过了这项任命。

海军没有提出自己的第4位五星级上将。此前所有人都认为第4个人选将在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之间产生。哈尔西的资历胜于斯普鲁恩斯,但他在战争后半段的战绩不及对方。如果晋升斯普鲁恩斯,哈尔西的地位将非常尴尬;可如果晋升哈尔西,势必会有很多人替斯普鲁恩斯鸣不平,更何况哈尔西刚刚在莱特湾海战和“台风时间”中出现了重大失误。

借着这次机会,金推荐金凯德晋升为四星级上将。这样太平洋地区三位舰队级指挥官哈尔西、斯普鲁恩斯和金凯德的军衔保持一致,有助于平衡海军内部关系。

晋升军衔的事情公布后,还引发了一次小波折。12月19日,尼米兹在珍珠港宣誓就任五星级上将,他的部下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新的领章,所以尼米兹当天就换上了新领章。12月24日他赶往乌里锡岛,再转赴莱特岛,应约与麦克阿瑟商讨第38特混舰队支援吕宋岛作战的事项。

当尼米兹佩戴五星级领章出现在麦克阿瑟面前时,后者还没有来得及更换。麦克阿瑟有些恼怒,结束会面后命令副官务必在第二天早上为他准备好五星级军衔。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在会面中商定,第38特混舰队的支援任务将在美军登陆吕宋岛西北林加延湾后结束。之后第3舰队将北进硫磺岛

和冲绳岛,第7舰队则继续支援陆军攻占马尼拉。

尼米兹要求把太平洋战区借调给第7舰队的舰船归还,因为北进战略需要投入更多海军力量。他认为日本海军兵力已经枯竭,在美军北上后,日军势必集中全力保卫本土,未来在菲律宾海域将不会出现有规模的日本海军。麦克阿瑟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答应了尼米兹的大部分要求,只是希望尽可能地给金凯德多留些舰船。最终尼米兹答应划给金凯德4艘旧战列舰。

这次会面二人的谈话氛围友好得多,进攻菲律宾似乎解开了麦克阿瑟的心结,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海军充满戒备和敌意。

12月28日,尼米兹再次返回乌里锡岛,向哈尔西传达了同麦克阿瑟达成的协议,随后返回珍珠港。12月30日,哈尔西率领第38特混舰队再次出航,他的目标是扫荡日本残余海军、继续打击日军驻菲律宾的航空兵。待完成支援麦克阿瑟的任务后,进入中国沿海寻歼莱特湾海战逃脱的日军重型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

1945年1月初,第38特混舰队再次空袭吕宋岛机场,致该机场几乎无法使用。1月9日,美军第6集团军在林加延湾登陆。当晚第38特混舰队穿越吕宋海峡,进入中国南海海域。日舰“伊势”号和“日向”号原本停靠在南沙,得知美军来袭后立即南下逃往新加坡。第38特混舰队没有捕捉到目标,遂沿南中国海周围对日军基地发动空袭,共击沉日军舰船44艘。

1月25日,舰队返回乌里锡岛,斯普鲁恩斯和他的参谋人员已经在那里恭候。舰队军官们期盼着斯普鲁恩斯归来,轻巡洋舰“阿斯托利亚”号舰长后来回忆道:“斯普鲁恩斯来这里让我们充满信心,而哈尔西却让我们忧心忡忡,他从来不按计划行事,调到斯普鲁恩斯手下,能按时收到指示,一切行动都有章可循。”

相比于军官,士兵们更尊敬哈尔西。哈尔西虽然脾气暴躁,但对士兵非常友好。有人曾评价说:哈尔西能赢得一场海战,斯普鲁恩斯则能赢得一场战役。

当尼米兹返回珍珠港时,总部正在忙着搬家。太平洋战区设在夏威夷马卡拉帕山上的司令部现在已经拥挤不堪,总部大楼加盖了一层楼仍然不够用。不仅如此,尼米兹每日被例行的公事缠身,已经不厌其烦。

随着战场不断前移,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距离前线部队越来越远,这也给指挥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尼米兹很早就考虑设立一个前线指挥部,由他带领一个精干的团队专注于作战指挥,行政和后勤工作人员则继续留守总部。

1944年8月马里亚纳群岛战事刚刚结束,尼米兹赴关岛视察。他在那里看中了海岸陡壁处的一块高地,作为前进指挥部的新址。获得批准后,海军营建大队立即动工,至1944年底,所有设施均已建设完成。

尼米兹带走的团队很精干,只包括那些被公认与作战、指挥有关的人员。借此机会,他让负责陆军日常训练工作的战区陆军司令理查森留守,此人在“史密斯事件”中上蹿下跳,逼迫尼米兹不得不剥夺霍兰德·史密斯的前线指挥权。这次安排也算是为自己的部下出了一口气。

1945年1月,整个总部机关都在为搬家忙碌着,所有重要文件复印后,装箱运到3500海里之外的关岛。有幸跟随总司令赴关岛的人员分为5组,分批由飞机运送。1945年1月27日,尼米兹乘坐飞机离开夏威夷,抵达自己的新指挥部。他在这里见证了太平洋战场的最终胜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