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55、【人物篇】巴顿14

255、【人物篇】巴顿1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巴顿14:如果不是巴顿,盟军不知道还要战死多少人

1944年1月18日,布莱德利被任命为西线盟军第12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26日,巴顿被任命为西线盟军第3集团军司令,隶属于布莱德利的第12集团军群。

当巴顿得知自己没能竞争过自己的老部下时深感失望,他在西西里岛的巴勒莫开始抱怨和贬低布莱德利,说他“胆小怕事”,是个“谨小慎微的平庸之辈”,同时他也承认布莱德利是美军中最优秀的将军之一。

要说巴顿不“局气”,那布莱德利就只能说是“小家子气”了。自从7月初巴顿来到第1集团军指挥部后,布莱德利虽然表面很热情,可并没有交给巴顿什么具体任务。他希望在第3集团军投入战斗之前打开战场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并不比巴顿差。长官既然都这么想,第1集团军司令部的人也都对巴顿敬而远之。

根据霸王计划的规定,巴顿的第3集团军将在登陆日后第15天至60天投入战场,换算成具体日期则是6月21日至8月5日,任务则是攻入布列塔尼半岛,夺取布雷斯特港,以供盟军周转物资补给。7月初,盟军地面部队总司令蒙哥马利又给第3集团军参战设定了一个触点,即美第1集团军夺取阿弗朗什之前,第3集团军不得出击。

7月中旬,布莱德利提出“眼镜蛇计划”,旨在用第1集团军和临时划归第1集团军的第8军夺取阿弗朗什,打破战场上的僵局。而在巴顿的一再要求下,布莱德利和盟军总部同意巴顿提前介入指挥,但也设置了层层限制。按照上司的要求,巴顿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的消息仍然不能公开,他将以第1集团军副司令的身份,秘密“督查”第8军的行动。

第3集团军的将校们很为自己的“老板”鸣不平,他们觉得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利这是从巴顿身上榨取尽可能多的油水,利用巴顿求战心切的心理,当巴顿是个“笨蛋”。只有巴顿一如既往地毫不在乎,反而一再要求“投入战斗”,他担心自己还没参战,战争就结束了。

1944年7月28日,巴顿带着参谋长加菲、通讯处长哈蒙德和作战处长马多克斯驱车前往米德尔顿的第8军指挥部。第8军已经投入战斗,但情况并不乐观。第8、第79和第83步兵师遇到的最大难题倒不是德军的抵抗,而是被各种障碍阻断的交通(包括损毁的车辆、弹坑以及德军铺设的地雷等等)。

当面的德军正处在崩溃的边缘,战场上甚至出现临阵脱逃的现象。巴顿从米德尔顿的口中重新确认了上司交给第8军的任务“不给敌人以重整旗鼓的时间,拿下阿弗朗什”。第8军作战处长接下来开始汇报所属四个步兵师(另一个是第90步兵师)的进展情况。巴顿突然发问:“装甲部队在哪里?”作战处长里基则答道:即将划归第8军的第4和第6装甲师还落在后面,他们随后会跟在步兵师身后掩护进攻。

巴顿赶到第8军司令部绝不仅仅是行使“督查”职责,他是来“接管”部队的,即便布莱德利明确他正式接管第8军的时间节点是夺取阿弗朗什之后。第8军距离阿弗朗什尚有60公里的距离,德军的战线已经漏洞百出,依靠步兵的推进究竟能走多快?布莱德利要求的“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时间”靠什么尺度衡量?很显然按照目前的打法,胜利虽然没有悬念,但过程不会令人满意。

巴顿决定提前投入约翰·伍德指挥的第4装甲师和罗伯特·格罗指挥的第6装甲师。第4装甲师在2月初就抵达英国,纳入第3集团军战斗序列。第6装甲师稍晚,也已经于3月8日交给了巴顿。在那之后,他们都已经和巴顿完成了磨合,清楚巴顿的作战思想。

米德尔顿对巴顿的决定并不意外,他立即命令伍德和格罗开动坦克,超过前面的步兵师,分两路向阿弗朗什急进。7月29日清晨,第6装甲师A战斗群在詹姆斯·泰勒准将的指挥下从战线右翼出击,超过第79步兵师,插向库唐斯以南;第4装甲师B战斗群在霍姆斯·戴格尔准将的指挥下,超过第90步兵师,沿公路南下直取库唐斯。同时,巴顿征集了400辆卡车交给装甲部队身后的步兵师,以加强他们的机动性,确保随时支援装甲部队。

交代完任务后,巴顿将指挥权还给了米德尔顿。实际上他一直对后者很放心,米德尔顿虽然是步兵出身,但他作战勇猛且心思缜密。米德尔顿也没有让他失望,第8军的进度明显加快了。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再有两天就可以拿下阿弗朗什。

此时的巴顿已经不再把重心放在夺取阿弗朗什的身上,而是更多地关注打下那里后,第3集团军将会遇到的难题。他最在意的是塞鲁河上的几座水坝,如果按照他的意见,盟军应该提前炸毁它们,这样就不必担心进攻时被德军用来阻挡美军前进。几天前,他曾跟空军指挥官讨论过此事,可对方没有明确表态。他又向布莱德利建议派出空降兵提前占领那些目标,后者也同样不置可否。

7月29日,巴顿驱车赶往库唐斯。在抵达维尔河时,遇到了被河水阻挡住的第6装甲师。师长格罗正坐在路边,A战斗群指挥官泰勒正和一群军官则围着一张很大的地图交谈。“格罗!你在干什么?坐在路边上!”还没等

格罗看见巴顿,后者就先向他发难。

巴顿很喜欢格罗,第6装甲师于3月8日抵达英国后,巴顿在第二天就赶往他们的驻地视察。第6装甲师给巴顿留下的最初印象是“状况极好”。在4月22日观看该师火力演习时,给予的评价是“干得很好”。巴顿从不跟部下讲客套话,能多次获得称赞足以显示他对第6装甲师和格罗的赏识。

好感归好感,但现在是战场。格罗的答复有些滑头,他说:“泰勒负责前卫部队行动。”

巴顿又问:“你们去下游看过了吗?”格罗答道:“没有,不过泰勒正找地方涉水过河。”

巴顿有些不快,他警告格罗:“你要再不想办法,我就撤你的职。”

然后他亲自来到下游探测河水的深度,期间对岸还出现了一群德国兵,好在他们只是望了望巴顿,并没有开火。等巴顿再次找到格罗时,他告诉对方:“好了,格罗。这条该死的沟只有两英尺深,你立即率领部队过河。”

7月30日,美军装甲部队继续高速推进,戴格尔指挥的第4装甲师B战斗群先头部队已经冲进阿弗朗什。他们发现溃退的德军正大量涌进这座城市,而且看起来有固守的打算,所以又下令撤出,以免遭遇激烈抵抗。米德尔顿命令格罗加紧推进,同时告诉第4装甲师师长伍德不要只盯着阿弗朗什,而是应该越过“那颗待摘的果实”,继续向塞鲁河挺进,占领对岸的渡口,打开通往布列塔尼半岛的大门。

恣意驰骋的美军装甲洪流已经完全撕碎了德军防线,他们的推进速度和飘忽不定的行踪让德军感到绝望。往往德军还没有搞清楚情况,美军坦克就已经杀到跟前,德军第7集团军前沿指挥所就设在阿弗朗什以北5公里的地方,当戴格尔的B战斗群经过那里时,第7集团军司令保罗·豪赛尔和他的幕僚们当时就在指挥部里。为了逃命,他们徒步穿过一片荒地,然后找到一辆汽车,仓皇逃向东面的莫尔坦。而阿弗朗什城内的德军也放弃了守城决心,让美军轻易地叩开了东出的大门。

布莱德利赶到前线与巴顿会合,胜利的消息让他欢欣鼓舞。随着“眼镜蛇行动”以一场装甲部队狂风暴雨般的突击完美结束后,之前他和巴顿的芥蒂也都随之烟消云散。从此以后,布莱德利和巴顿的关系又恢复到以往的亲密无间,直到战争结束。

第3集团军正式投入战场的时间是1944年8月1日12时,从那之后巴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过指挥权(但对外还要保密)。此前一天,巴顿留在了设在内乌的第3集团军司令部,召开第3集团军战前最后一次参谋会议。

作战处长马多克斯汇报完情况后,巴顿起身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他说:“先生们,我们安排在8月1日12时正式进入交战。你们大家长期忍耐和坚贞不屈地等待着这一伟大时机的到来。对此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现在我们就要开始行动,我相信你们的表现会同样出色。”

他接着说:“先生们,无疑将会有人不时发一些牢骚,说我们逼得太紧。对于此类抱怨,我毫不在乎。我还是相信这句古老的格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逼得越狠,就越能多杀一些德国人;我们杀敌越多,自己的牺牲就会越小。催逼意味着减少伤亡。大家记住这一点。”

就在众人以为巴顿的讲话已经结束时,他又提高嗓门吼道:“我还要你们记住另一点,不要他妈的为我们的侧翼操心担忧。我们必须警戒侧翼,但不能舍此而没有其他作为。不知道哪个该死的笨蛋有一次说起保障侧翼,然后世界上所有狗娘养的都拼命要警戒他的侧翼。我们第3集团军不做这种事情,让敌人担心他的侧翼吧,我们不担心。”

巴顿停下来,帐篷里也一片沉寂,他们已经习惯长官在骂人时应保持沉默。果然过了几秒钟巴顿又说道:“此外,我也不想有人报告我说‘我正固守阵地’。我们什么也不去固守,让德国佬去干那种事。我们要不断前进,除了揪住敌人以外对守住任何东西都没兴趣。我们就是要紧紧抓住敌人不放,把他们打得魂不附体!”

“我们的基本作战计划是前进。不管我们从敌人头上、脚下还是从敌群中穿过去,就是要一往无前。我们有一条座右铭‘前进!前进!永远前进!’。要记住,先生们,从此时此地起,直至我们不成功便成仁,我们要永葆大无畏的精神。”说罢,他环视一周,掐灭手上刚好燃尽的雪茄。

1944年7月31日,第3集团军主力完成集结。第4装甲师B战斗群再次进入阿弗朗什,第6装甲师A战斗群继续向南挺进。

当晚巴顿再次光临第8军指挥部。22时,第6装甲师报告,已经到达阿弗朗什,从第4装甲师手上接过城防。几乎同一时间,戴格尔发来战报,第4装甲师B战斗群夺取了塞鲁河上的两座水坝。他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至少当晚没有了。

与此同时,在7月31日这天晚上,艾森豪威尔正在跟丘吉尔共进晚餐。丘吉尔有些为难,他正准备几天后在下议院发表演说,丘吉尔迫切希望“向本国人民突出英军参战的情况”。他对蒙哥马利本寄予厚望,可后者迟迟拿不出出色的成绩。

艾森豪威尔也在准备一份报告,是向陆军总

长马歇尔汇报前线进展的报告。见到丘吉尔之前,他刚刚审定了报告的终稿,内中他把美军突破德军防线、夺取阿弗朗什的功劳全部归于布莱德利。他建议授予布莱德利终身少将军衔,而对巴顿却只字未提。

远在数百公里之外,希特勒召集作战部长约德尔、作战部副部长瓦利蒙特等人开会。西线德军总司令兼B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刚刚发回来的电报称“我们的左翼已经崩溃了”。不久前希特勒经历了一次“背叛”,虽然那没有拿走他的命,可也让他本就频频发出预警的身体再次受到重创。希特勒滔滔不绝地讲了1个小时,最后感叹说:“我是多么想去西线,可即使是用最真诚的意愿,我也去不了……”

此刻的西线,盟军10个军约100万人冲击着科唐坦半岛的底部,试图冲进法国腹地。德军在西线有7个军,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战线右翼,抵御英军第2集团军以及由一个英国军和一个加拿大军组成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在战线左翼,只有稀稀疏疏的几个师,防线几乎是一片空白。

希特勒在7月初解除了伦德施泰特的职务,以克鲁格代之。不久之后,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因遭遇盟军空袭负伤,也不得不离开指挥岗位。当巴顿不断催促第8军的两个装甲师推进时,克鲁格就在左翼待了整整一天,他试图用预备队扭转局面,但美军第4和第6装甲师把防线冲得残缺不全、混乱不堪,他已经无力回天了。

8月1日清晨,巴顿正式就任第3集团军司令。他闯进第8军司令部,见到了米德尔顿。后者向他抱怨,自己联系不上布莱德利,第8军收到的命令是夺取塞鲁河一线,可第8军已经完成任务了,下一步该干啥?

此时还没到12时,严格来说米德尔顿仍然直接受命于布莱德利。但巴顿告诫米德尔顿:有史以来,停留在河流一边的错误历来会造成致命后果,所以他让米德尔顿立即过河。

中午12时,第15军第5装甲师进入缺口,随同他们一起行动的包括刚从第8军划过来的第83和第90步兵师。下午3时,布莱德利赶到第3集团军司令部。两个人坐下来要最后敲定第3集团军接下来的作战目标。按照霸王行动要求,第3集团军投入作战后首先应夺取布列塔尼半岛。但战场的局势已经发生改变,德军的左翼正在向东溃退,美军可以随意攻击任何一个目标。在过去的两个月,德军为了将盟军堵在诺曼底,从布列塔尼半岛抽走了大部分兵力,那里的作战意义已经不大。如果第3集团军能向东夺取勒芒、阿朗松,则能对整个西线德军构成威胁。

巴顿知道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利不会同意这个方案,不夺取布列塔尼半岛,就不能消除盟军身后的威胁;不夺取布雷斯特港,就无法改善盟军羸弱的补给线。所以巴顿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只让第8军进入布列塔尼半岛,第3集团军其余部队向东、东南作扇形攻击。

为了消除盟军高级将领的顾虑,他还跟蒙哥马利打赌,赌注是5英镑,赌约则是第8军将用5天时间奔袭320公里,拿下布列塔尼半岛西端的布雷斯特港。

与此同时,第3集团军还遇到了一个瓶颈,阿弗朗什缺口只有13公里宽,到处都是弹坑和报废的汽车,加上德军留下的地雷和战斗后留下的断壁残垣,主力部队都拥挤在一起,一时无法从这个缺口冲出去。混乱的局面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德军如果适时发起反击,必将造成严重损失。

在得到布莱德利的首肯后,巴顿命令格罗的第6装甲师立即出发,第8军的两个步兵师跟在身后,进入布列塔尼,争取在8月6日前到达布雷斯特。他给第15军和第20军的命令是全速东进。然后他坐上米姆斯中士的吉普车巡视前线,后面只跟了一辆装甲车。在巴顿的带动下,全军也迅速行动起来。

随从参谋科德曼记录了那几天巴顿的行踪,他写道:“老头子像着了魔一样,从那片狭窄地带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地跑来跑去,从一个部队飞奔到另一个部队。先头装甲部队从他们身边通过,后面是摩托化步兵。他随时会让米姆斯中士停下车,帮着推陷入弹坑的汽车,连哄带骗、吵吵嚷嚷地鼓动士兵们继续前进。全军上下,从军长到普通士兵,都被一个人的巨大干劲带动起来。就连他的上司也情不自禁地拖入他的磁场,把一个拿下桥头堡的计划,逐渐看成是一场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竞赛。”

在塞鲁河畔,巴顿遇见了第90步兵师。他有些不快,因为士兵都邋里邋遢,军纪涣散。巴顿跳下车步行了几公里,其间一个接一个地跟士兵谈话,最后他得出结论,第90步兵师看起来并不糟,这些大头兵很正常。当晚他撤销了该师师长兰德勒姆将军的职务,改由雷蒙德·麦克莱恩接任,这支部队后来成为西线美军最精锐的师之一。

8月4日,巴顿突然出现在格罗面前,并斥责他为什么停了下来。原来格罗在8月1日奉命奔袭布雷斯特后,就开始全力前进。当天他们遭遇一股德军的抵抗,直到天色暗下来才将其消灭。8月2日,第6装甲师进展顺利,一口气推进了56公里,抵达迪南。德国人在这里有坚固工事,所以格罗命令部队绕过这里继续前进。8月3日,第6装甲师又前进了50公里,先头部队距离布雷斯特只剩下160公

里。

就在这时,格罗收到第8军军长米德尔顿的命令,要求他们回头夺取迪南,以掩护步兵夺取圣马洛。格罗被这道命令搞蒙了,如果现在回头,肯定不能在6日拿下布雷斯特。于是他几次向米德尔顿提出抗议,但都无济于事,于是只好跟参谋人员停下来研究进攻迪南的计划。

其实米德尔顿和布莱德利都对奔袭布雷斯特的行动有顾虑,第6装甲师在行动之前,米德尔顿制定的计划依旧是步兵师在前,装甲师在后的方案,只是被巴顿强行修改过来。即便如此,巴顿并没有说服布莱德利和米德尔顿,二人认为巴顿不是依靠整体配合,而是“一个人抱着球向前冲”。布莱德利坦言:“我不在乎明天还是10天拿下布雷斯特,但我们不能铤而走险,暴露自己的侧翼。”布莱德利的这句话可以概括他在二战期间最核心的战术思想——遇疑则停,这也是他跟巴顿的差距。

巴顿不是没考虑侧翼安全,只是他的思路和解决方式与前两者不同。首先他认为美军进入布列塔尼不会遇到强有力的阻击,因为德军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有力部队。即便孤军深入的第6装甲师被切断后路也只能是暂时且不致命的。此外他已经跟空军指挥官协调好,一旦出现险情,空军会出动飞机保障地面部队的侧翼安全。这种方式不可靠吗?要知道,1940年5月的法兰西之战,当古德里安冲向英吉利海峡时,就是让里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军保障自己的侧翼。

在巴顿第二次强力干预下,格罗的装甲部队继续奔向布雷斯特,只可惜他们白白浪费了24小时。也就是这24小时,布列塔尼半岛的守军奉德军统帅部的命令迅速向半岛的几座海港城市集中。当美军第6装甲师抵达布雷斯特时,这里的防御兵力已经极大增强,美军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付出4000多人伤亡的代价,才夺取了一片废墟。

奔袭布列塔尼并非无功而返,德军在半岛的守军为了确保海岸的几座港口,不得不放弃布列塔尼半岛绝大部分地区,法国抵抗运动组织成员迅速填补了德国人留下的空缺,半岛也随之解放。而格罗的第6装甲师在几天的奔袭中,仅阵亡130多人,伤400多人。

“我们逼得越狠,就越能多杀一些德国人。我们杀敌越多,自己的牺牲就会越小。催逼意味着减少伤亡。大家记住这一点。”很显然,布莱德利和米德尔顿没有真正理解巴顿的话。

伍德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当第4装甲师正全速南下时,收到米德尔顿于8月4日下达的命令:停止前进,掉头保护侧翼。这一次巴顿及时得到消息,他告诉伍德,米德尔顿的命令无效,第4装甲师继续南下。然后他抓起电话,向米德尔顿输出了一串咆哮:“你是怎么搞的,我真搞不懂你为什么这么蠢,不要让恐惧左右了自己!”

遵照巴顿的命令,伍德迅速拿下了勒芒,不仅封闭了布列塔尼半岛,切断守军东撤的道路,还打开了通往巴黎的大门。从这里向东北可以进攻巴黎,向北可以进攻法莱斯,与加拿大第1集团军会和,合围德军B集团军群和德军西线装甲集群。

战役进行到此时,盟军司令部的高级将领们终于意识到:霸王行动已经过时,必须全面修改后面的作战计划,盟军接下来的目标是扩大占领区。布莱德利正式下达命令,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继续在正面向莫尔坦推进,第3集团军以少量部队进入布列塔尼,主力则向东和东南实施进一步行动。

布莱德利还是没有跟上巴顿的思路。此时此刻,巴顿也给第15军军长下达了一份含糊却有明显暗示的命令:“如果你得到向东北或是向北进攻的命令,请不要感到惊奇。”

海斯利普也很快看出了巴顿的意图,在第15军的正北方向,如果自己能够拿下法莱斯,就会创造出一场决定西线战局的大规模围歼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