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96、【中国战场】老河口战役

196、【中国战场】老河口战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中国战场】老河口战役:最后一场窝囊仗

1944年11月,桂柳会战进行期间,第6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就任中国派遣军司令,指挥所有在华部队(不含关东军)。他当时应该还没有意识到,不到一年之后,他将以这样身份向国民政府交出自己的指挥刀。

被豫湘桂会战巨大的胜利鼓舞,冈村宁次认为当面的国军战斗力并不强,中国派遣军应该加紧向四川、云南地区进攻,摧毁中、美空军基地,建立所谓“大陆要塞”。一旦太平洋上美军逼近日本本土,日寇在中国战场上的高压态势,可以吸引更多的美军投入到中国战场,从而减轻本土的防御压力。而登上陆地的美军丧失了制海权的优势,日寇陆军则可以捕捉时机,与美军进行决战。

起初,日寇大本营并不赞同冈村宁次的意见。豫湘桂会战已经掏空了家底,战争能力已经耗尽,日寇已经拿不出必要的物资保障在中国战场发动大规模作战。截至1944年底,在缅甸的中、美、英盟军部队进行的反攻正稳步推进,缅甸方面军苦苦支撑,很难长久固守。中国驻印军于1944年8月攻占密支那。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北芒友会师,打通了印缅公路。日寇缅甸方面军退守曼德勒-仰光一线。如果这里被盟军突破,整个东南半岛将会丧失,打通陆上交通线也就失去了意义。

同时,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正在和日寇争夺菲律宾群岛。1944年10月,美军登陆莱特岛,并在附近海域与日寇海军联合舰队进行了一场决战。在海战中,联合舰队4艘航母被击沉,“武藏”号超级战列舰也沉没在菲律宾海域。

1944年12月,盟军在吕宋岛林加延湾登陆,并完全切断了菲律宾守军与日寇本土的联系。一个巨大的弧形包围圈,正一点点地靠近日寇本土。

鉴于形势迅速恶化,日寇最后一任主战的首相小矶国昭提出:中国派遣军如果继续向四川、云南进攻,必然更加分散兵力,机动部队更加减少,派遣军的局面则会更加被动。所以中国派遣军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巩固占领区,维持日益严峻的占领区治安。

但陆军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极力鼓动对国军主动进攻,他认为应该进行长期有组织的奇袭、挺进作战,促使重庆势力消亡,然后全力对付美军的进攻。在梅津美治郎等人的推动下,日寇大本营决定调整策略,加大在中国战场的打击力量。

1945年1月20日,日寇大本营制定《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并于1月22日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作战任务:“迅速强化大陆的战略态势,击败东、西两正面敌人。东面要确保华中、华南,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各要地,粉碎美军登陆的企图;对西面以多路小部队进行作战,制止美空军在大陆的活动,促使重庆方面屈服。”

1945年1月29日,中国派遣军于南京召开军事会议,正式确定向湖北老河口、湖南芷江进攻的作战方案(两地均有中美联合空军基地)。其中,老河口地区交由华北方面军负责,并配属第5航空军支援作战。此次会战,华北方面军计划出动第110、第115师团、第3战车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兵力7.2万人。

老河口位于湖北西北部,既是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也是一处重要的空军基地。1943年下半年,中美联合空军第五大队进驻老河口飞机场。至1944年12月,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三大队也进驻该机场。老河口机场和湖南的芷江机场一起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空中安全。

1944年5月豫中会战结束后,日寇打通平汉线,铁路以东地区全部沦陷。在铁路以西地区,是第1和第5战区防守区域。1945年初,国民政府成立第10战区,由李品仙任司令长官,负责在平汉线以东实施敌后游击。战区所辖2个军和几个挺进纵队,分别是暂9军(傅立平部)、第7军(徐启明部)和第13、第14、第15、第20挺进纵队。

第1战区在1944年5月的豫中战役后,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被撤职,战区司令长官由从没有打过胜仗的陈诚接任,副司令长官由胡宗南接任(实际行使司令长官职权)。豫中会战期间,战区各部队损失巨大,所属的8个军被调至后方整补。至1945年初,第1战区下辖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和第31集团军(王仲廉部),共8个军和2个警备司令部,兵力大幅减少。

第5战区指挥机构在1943年9月也发生人事变动,一直担任该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明升暗降担任汉中行营主任,统辖第1、第5和第10战区所属部队。第5战区司令长官则改为刘峙。该战区的兵力也并不算雄厚,下辖第2集团军(刘汝明部)、第22集团军(孙震部)和第33集团军(冯治安部),共9个军。

1945年初,军事委员会发现日寇在平汉线兵力调动频繁,有向平汉铁路以西进攻的企图。遂于1945年1月8日向第1和第5战区下达《协同作战要领》:“第1、第5战区固守函谷关、卢氏、南阳、襄樊一线,掩护老河口机场。与路东(平汉路以东)敌后部队配合,持久抗战。利用豫、陕山地,广建根据地,完成攻守作战准备。”

194

5年3月,日寇行动越来越明显,各战区也完成部署:左翼第6战区所属第沿黄河两岸布防,阻止日寇进攻西安。集团军所属第40军防守灵宝正面,其余部队部署在华阴、潼关、韩城一线。第1战区第4集团军担任伏牛山北麓洛宁方向守备。

右翼第5战区第31集团军担任伏牛山南麓南阳方向守备;第5战区第2集团军泌阳、方城守备,第22集团军担任桐柏山、大洪山方向守备,第33集团军担任大洪山以西宜城方向守备。

3月19日,第5战区司令长官刘峙认为:战区所属兵力全部集中在一线,二线兵团则兵力薄弱。一旦日寇在一线400多公里的防线上突破一点,其快速部队将会迅速突进到襄河东岸。遂从各集团军中抽调部队配置在二线白河、湍河之间,准备在两河之间与日寇决战。

日寇方面,由于此次投入的兵力有限,日寇将3个主攻师团集中在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其右翼是第110师团,中路是第3战车师团,左翼是第115师团。此外,第110师团以一个联队沿洛阳至卢氏的公路西进,摆出进攻西安的姿态,以调动守军兵力;二线骑兵第4旅团跟在左翼第115师团身后,待突破守军一线防御后,从身后冲出,夺取老河口机场。

1945年3月22日拂晓,日寇华北方面军第12军各师团开始沿平汉路以西展开进攻。右翼第110师团从洛阳以南的临汝出发,于次日攻占李青店、南召;左翼第115师团攻占象河关、源潭;中路第3战车师团因道路泥泞难行滞留在保安镇。

日寇发动进攻后,第1和第5战区奉命将第22集团军所属第6、第9挺进纵队和第1战区所属第1、第7挺进纵队留在正面迟滞日寇推进。第2、第22集团军主力全部撤往湍河西岸,准备在这里和日寇决战,第31集团军撤往淅水西岸。另以第143师(黄樵松部)担任南阳城防,以2个师和2个挺进纵队进入伏牛山区。

由于守军在正面全线后撤,日寇各部队迅速向西深入豫西腹地。

3月24日,日寇左右两翼第110和第115师团渡过白河,骑兵第4旅团从驻马店出动,超越第115师团,开始向老河口突进。只有第3战车师团进展缓慢,该部重型装备是中美联合空军的理想打击目标,其在向方城攻击前进的过程中,遭受连续空袭,损失较大。

由于总体进展顺利,日寇第12军司令内山英太郎临时调整部署,将原计划第110师团和第115师团夹击南阳的方案改为第115师团单独进攻南阳,第110师团则向湍河岸边的内乡挺进,捕捉守军主力决战。

3月27日,各师团按照新的作战命令开始行动。当天凌晨,骑兵第4旅团已经进至老河口以北的光化附近。其第25联队在进攻光化城时受阻,第26联队则攻占光化和老河口之间的马窟山。当天18时,第26联队击退守军第125师(汪匣部)占领老河口机场。至此,日寇已经完成了作战的主要目的。

至4月初,日寇第110师团和第115师团的进攻都很顺利,守军主力都已经撤往后方。比较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南阳和老河口城区。

在南阳,担任进攻任务的是日寇第115师团第87旅团。该旅团辖6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和1个战车中队。守军是黄樵松指挥的143师。3月30日下午4时,日寇第617大队从西北方向攻入南阳城区,双方展开巷战。由于兵力对比悬殊,第143师很快就无法支撑,于当晚从城东南撤离,日寇攻陷南阳。

在老河口城区,已经夺取老河口机场的日寇骑兵第4旅团第25联队趁势于3月31日向城区发起进攻。守军第125师没有像此前那样轻易将阵地拱手相让,双方战斗惨烈。日寇第25联队因为伤亡太大,不得不将4个中队缩编成1个中队继续作战。

4月2日,第11师团在夺取内乡、淅川后,主力南下抵达老河口,接替骑兵第4旅团的进攻任务,后者后撤25公里,在孟家楼休整。此后,第115师团也没有轻易进攻,原地等待第6重野战炮联队和第13战车中队抵达,并储备充足的弹药。

4月7日,第115师团恢复攻势,其当天向守军发动多次猛攻,最终于城北被击毁的城墙缺口处涌入。随后,守军第125师组织反击,将突入城内的日寇1个中队全歼,其余进入城内的日寇也不得不退出城外。当天晚上,日寇又组织两次偷袭,试图在城内建立支撑点,但都被第125师击退。

4月8日,第115师团再次发动猛攻,在炮火和战车的支援下,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于13时50分再次突入城内。守军收缩兵力与日寇展开巷战。当天晚上,第125师余部从城南渡过汉水,日寇攻占老河口。

4月4日,军事委员会电令第1和第5战区:“敌寇补给仅能维持数日,天雨路泥泞,战车难以活跃,此正歼敌良机,希积极反攻。”

此时的国军在连日的后撤过程中,各部队秩序已经混乱,一时无法组织部队实施反击。至4月12日,各部队才完成整顿,向光化、老河口、邓县等地反击,但被日寇击退。日寇在守住现有地区外,于4月15日攻占新野,从北面逼近樊城。4月

28日,第22集团军一部一度攻至老河口城区,反而因为后勤补给断绝,被迫退至汉水右岸。此后,双方形成对峙。

在豫西和鄂西北交战期间,日寇两支策应部队也对当面守军展开攻势。在黄河两岸的第1军以第69师团、第114师团各一部向灵宝、官道口进攻,被第1战区第4集团军和第6战区所属第40军击退。至5月底,日寇第1军返回进攻出发地。

在战线南面,日寇第34军第39师团从宜昌出发,沿襄河北进。3月20日,该师团出荆门开始进攻第59军(刘振三部)驻守的盘池庙、石板驿阵地。战至次日午夜,日寇突破守军阵地,迫使第59军北撤。

3月23日,第39师团攻占宜城。3月30日,攻占襄樊,距离北面的日寇第12军已经咫尺之遥。在此期间,第33集团军各部四处被动设防,试图阻止日寇北上,但第39师团仅以5000余人灵活行动,避实击虚,让守军疲于奔命,却接连丢失阵地。至4月3日,第39师团自知进攻力量已经用尽,遂停止前进,回撤至襄阳固守。

4月中旬,双方在战场上形成对峙。至此,老河口战役,也称“豫西鄂北战役”结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