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77、【中国战场】武汉会战4

177、【中国战场】武汉会战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中国战场】武汉会战之赣北地区交战:106师团在万家岭逃过一劫

毫无疑问,武汉会战主要战斗都发生在长江两岸。日寇在这个方向集中第11军所有兵力(5个半师团)沿江一路西进,试图依靠海空军的优势尽早攻取武汉。然而日寇的战役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夺取武汉,在武汉北面的大别山,南面的鄱阳湖、洞庭湖地区都是日寇计划夺取的目标。只有占领上述地区,武汉地区的态势才能稳固。否则,拿下武汉也仍然会受到国军南北两翼的威胁,无法长期坚守。

1938年7月26日,九江失陷。日寇第11军主力开始在九江集结,准备于8月下旬展开总攻击。除正在长江北岸作战的第6师团,第11军在江南作战的企图是:以主力沿长江直扑武汉,另以有力部队分别沿南浔铁路(九江至南昌)、德星公路(星子至德安)、瑞武公路(瑞昌至武宁)公路向西南作扇形攻击,以保护进攻武汉部队的侧翼。

第11军的具体部署是:直接进攻武汉的部队包括波田支队和第9师团,其中北路波田支队继续在海军的配合下沿江向西进攻;南路第9师团沿瑞阳公路(瑞昌至阳新)进攻,攻取咸宁。第27、第101、第106师团不参加对武汉的进攻,其中第27师团负责保护第9师团左翼,沿瑞武公路向西南进攻,夺取岳阳,切断粤汉铁路;第106师团沿南浔铁路攻取德安、永修,进而攻取南昌;第101师团沿星德公路南下,协同第106师团作战。

国民政府方面,在会战开始前确定的战役目标也同样不是坚守武汉。会战的最终目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尽可能消耗日寇,使其逐渐丧失进攻能力。为此,国民政府除了在长江两岸部署了包括第9战区第2兵团、第5战区第4兵团、第26、第27集团军等部队外,还在大别山北麓部署了第5战区第3兵团等部队;在长江以南、鄱阳湖西岸(即赣北地区)部署了第9战区第1兵团。目的是在广义的武汉外围做积极防御,既防止日寇实施大范围迂回,也可以在日寇沿江进攻武汉时,予日寇有力侧击,支援正面防御部队作战。

日寇攻取九江后,第9战区也随之调整部署。其中,薛岳的第1兵团统一指挥赣北方向作战,总体的作战原则是“北守西攻”。即主力固守当前阵地,加强鄱阳湖防务,防止日寇南下攻取南昌。机动部队则控制于德安以西,伺机向进攻武汉的日寇实施侧击。

薛岳指挥的第1兵团共10个军,分别隶属于商震的第20集团军和吴奇伟的第9集团军。其中,第20集团军下辖第32军(商震兼)、黄维的第18军;第9集团军辖欧震的第4军、李玉堂的第8军、叶肇的第66军、王敬久的第25军、俞济时的第74军、陈安宝的第29军、李汉魂的第64军和李觉的第70军。此外,国军战斗序列仍然比较混乱,李汉魂除指挥第64军外,其还以第29军团司令的身份指挥第70军;王敬久也以第37军团司令指挥第25、第74和第29军。

第1兵团的防线北起德安,环鄱阳湖经永修、南昌,一直延伸到东乡。防御重点是德星公路、南浔铁路、永修、南昌和东乡,兵团预备队第74军(俞济时部)控制在德安。此外,第2兵团的第30集团军(王陵基部)处于第1兵团左翼,负责掩护第9战区两个兵团的结合部。

1938年8月初,日寇在夺取九江后,即以第106师团和第101师团南下。其中,第106师团从南浔铁路南下时,遇国军的第8军(李玉堂部)、第64军第155师(陈公侠部)阻击。双方在南昌铺、凤凰咀激战7昼夜,阵地反复易手。战至8月9日,第8军连续2次重创第106师团。冈村宁次不得不命令第106师团暂停进攻。

8月11日,第101师团从九江沿鄱阳湖南下(该师团所属第102旅团留守九江作为第11军预备队)。8月21日,第101师团第101旅团攻陷星子。8月22日,第101旅团继续南下,进攻东孤岭、鼓子寨等国军阵地。守军第25军第52师(冷欣部)坚守阵地不退。次日晨,日寇数百人在海军配合下,在守军阵地后方登陆。第52师师长冷欣组织敢死队,并亲自带队向登陆日寇实施反击,将其包围。日寇指挥官石田到一少佐及以下200余人被击毙,残部沿水路逃走。

8月26日,薛岳命令叶肇的第66军2个师接替第52师防务。其第160师(华振中部)担任正面防御,第159师(谭遽部)占领纵深隘口预设阵地,第52师师长冷欣则率部撤离前线休整。

日寇第101旅团在经过几天激战后,也得到第101师团第102旅团所属的1个步兵联队和1个炮兵联队的加强,随即继续向守军第160师阵地进攻,没有取得进展。8月31日,日寇又一次通过水路在守军身后登陆,仍被击退。

9月1日,日寇在飞机和炮兵的支援下,猛攻第160师桃花尖阵地,守军3任连长全部阵亡,团长梁佐勋在前沿指挥时也牺牲,阵地被日寇攻陷。桃花尖阵地失守,将对德星公路一带防线整体构成不利影响。9月1日当晚,第9集团军司令吴奇伟将第52师调回,决定趁日寇立足未稳实施反击。当晚,第52师接替第160师东孤岭

阵地防务,第160师则集中兵力,趁夜色向日寇桃花尖阵地实施偷袭,但没能得手。

9月2日至5日,国军防线多处出现险情。东孤岭阵地被日寇连日猛攻,最终失陷。吴奇伟原定在鼓子寨再次对日寇实施反击,但因东孤岭失守只能取消原计划。5日晚,薛岳致电吴奇伟:“应极力维持现状态,万不得已时,应退守南狮岭、隘口、金轮峰一线预备阵地。”

薛岳虽然暗示吴奇伟可以自行决定撤退,但吴认为阵地还可以继续支撑。9月6日,他命令第25军向东孤岭、西港口实施反击,试图恢复原有阵地。同时,日寇第101旅团继续进攻第66军驻守的鼓子寨阵地。双方混战两日,阵地反复易手,互有胜负。

8日,吴奇伟命令第25军退守西孤岭一线,第66军则继续坚守原地,并派出第64军第187师(李可权部)增援两军。9月9日、10日,双方交战重点在西孤岭和西港口,日寇同时继续用汽艇搭载步兵在守军身后登陆,均被击退。11~12日,西孤岭在日寇第101旅团的围攻下,阵地出现动摇。第25军军长王敬久亲赴西孤岭前线指挥战斗,暂时稳住了防线。次日,西孤岭仍在日寇的围攻下失陷。

9月13日,第9集团军调整部署。第25、第66军退守金轮峰等二线阵地。其中,第25军固守前沿刘家山、流星山,第66军第160师固守金轮峰,第159师留作机动部队,控制在钱家坂一带。

此时,日寇经过多日苦战,伤亡也十分惨重。第101旅团第101联队长已经被击毙,第101师团长伊东政喜在战场上被击伤,部队交给第101旅团长佐藤正三郎指挥。冈村宁次于9月13日命令该师团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防御。计划该师团在与第106师团会合后一并再向德安方向进攻。

至此,双方在德星公路地区的战斗基本结束。日寇第101师团没能按计划取得突破。

在南浔铁路沿线,日寇第106师团自8月12日转入防御后,与守军形成对峙,双方之后仅有零星战斗。在此期间,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调整部署,由李觉的第70军、欧震第4军和李汉魂的第64军守南浔路,第8军在此期间撤出一线休整.

8月24日,日寇第9师团夺取瑞昌。冈村宁次命令第106师团继续向南浔铁路进攻,以保护第9师团左翼。8月27日,日寇第106师团恢复攻势,向守军正面雪里坡、十里山、长岭等阵地发起进攻。战斗激烈时,不少阵地经过反复争夺,最终没有被日寇夺取。

9月2日,第2兵团第30集团军(王陵基部)防线被日寇第9师团突破。第9战区第1和第2兵团的结合部出现缺口。在第106师团正面防御的第4军左翼受到威胁。当天,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命令第4军放弃阵地,主动后撤至德安以北地区,继续迟滞日寇的推进。

同时,第64军和第70军不再担任正面防御任务,转而开进至德安以南和以西,作为兵团机动部队。至此,第1兵团可机动部队已经达到4个军,在德星公路和南浔铁路方向的大部分兵力已经悄悄撤出。

9月4日,日寇第106师团进至德安以北马回岭,并开始构筑防御工事。第9战区判断日寇此举要么是转入防御,要么是等待援军到达后再组织进攻。为了打乱日寇部署,第9战区命令第1兵团抽调兵力加强对日寇的袭扰,使其不能分兵支援西进日寇。

电令中还特别指示:袭扰部队不必攻坚,应乘虚袭敌侧背,以达杀伤、侦察、扰乱的目的。悉令后,第29军团司令李汉魂临时组建3个支队,自9月6日开始,分别向日寇前沿大塘角、马回岭、西岭等阵地不断发动袭击。至9月17日,双方互有少量伤亡。

在瑞武公路方向,负责向岳阳进攻的是日寇第11军所属第27师团。该师团于8月底在瑞昌完成集结,奉命从第9战区第1和第2兵团结合部发展进攻。担任这个方向守备的是第1兵团第18军(黄维部),以及第2兵团第30集团军(王陵基部)。

9月16日,日寇第27师团经瑞武公路向西南方向攻击前进,抵近第18军警戒阵地大岭山。激战半日,第18军前哨部队主动后撤至长岭、牛角泉等预设阵地。日寇随即向上述阵地继续进攻。战至当晚,双方互有伤亡,第18军主力退守白石岩、茶园岭、斗笠山一线主阵地。

9月18日,日寇继续进攻。第18军则实施运动防御,逐次抵抗、逐步后撤。战至9月23日,双方形成僵持。此时,日寇第27师团已经持续进攻8天,仅推进20公里,且在第18军的逐次抵抗下伤亡甚大。当晚,日寇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将留守九江的第101师团第102旅团加强给第27师团(该旅团仅剩1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小队和2个野炮中队,另一个步兵联队已经增援给第101旅团)。

与此同时,第1兵团也调整部署,所属第8、第18军和第2兵团所属第30集团军等部队云集瑞武公路一线。同时,薛岳改变战法,采取攻势防御,除第18军和第30集团军继续固守正面阵地,又命令第91师(冯占海部)、第142师(傅立平部)、第60师(陈沛部)、预备第6师(吉章简部

)向日寇第27师团左翼侧后实施进攻。同时命令第141师(宋肯堂部)、第16师(何平部)向第27师团右翼侧后实施进攻,迫使日寇放弃进攻企图。

9月25日,第27师团向守军阵地猛攻,守军奋勇阻击,并配合多次短促反击,致日寇损失惨重。入夜后,双方继续激烈争夺麒麟峰阵地,当晚日寇在麒麟峰遗尸300余具。战至9月28日,守军阵地岿然不动。

9月29日,日寇第101师团第102旅团完成进攻准备,加入第27师团左翼。随即向麒麟峰、昆仑山守军阵地发起进攻。同时,奉命向日寇左翼反击的第91和第142师已渗透到日寇防线后方,开始向长岗坪、马塞山日寇发起反攻。

混战之中,第8军坚守阵地不退,日寇第102旅团始终无法达成有效突破。而国军的反击造成该旅团重大伤亡,其第103联队长在战斗中被击毙。

在第27师团的右翼,日寇的态势同样窘迫。该师团于10月1日调整进攻方向,却还是撞到第8军的防线;一部迂回的部队在马塞山附近遭遇第142师反击部队,进展受阻。

在此期间,日寇通过空中侦察查明,守军第1兵团在德星公路和南浔铁路方向兵力薄弱,主力已经集中在瑞武公路一线。冈村宁次下令第106师团西进,策应第27师团的作战。由于第106师团在此前伤亡太大,进攻力量严重不足,冈村宁次专门给该师团补充了2700名新兵。同时,他还将刚刚抵达前线的第52炮兵联队加强给第106师团,期望该师团能够打破南线僵局。

9月25日,日寇第106师团将第111旅团一部留守在南浔铁路既有阵地,主力开始悄悄地向西推进。9月28日,该师团与守军第4军第90师(陈荣机部)遭遇,行踪暴露。

第9战区获知第106师团西调后,决心集中兵力将其歼灭。为防止该部深入第8军阵地,第1兵团司令薛岳命令第142师向东移动迟滞该部推进速度,同时命令第8军放弃现有阵地,退至棺材岭、张林公一线重新组织防御。

随后,薛岳从德兴公路、南浔铁路和瑞武公路三个方向抽调第4军(欧震部)、第66军(叶肇部)、第74军(俞济时部)3个整军,以及6个整师又2个旅,共同围歼日寇第106师团。

9月30日,第106师团先头部队进至万家岭山区,与守军第4军展开激战。当天下午,第74军第58师(冯圣法部)的1个团与第4军守军会合,并立即投入战斗。两军合力在当晚即歼敌数百人。

10月1日至4日,第4军和第58师在万家岭、小金山、张古山一带和日寇第106师团后续抵达部队激战。日寇掌握制空权,国军虽然有兵力优势,但在敌空中打击下死伤惨重。此时,各地汇集到万家岭的部队陆续抵达,开始从四面八方向万家岭地区靠拢,逐渐对日寇第106师团形成合围之势。

此时,日寇第27师团正从箬溪方向东进,试图和第106师团会合。为此,薛岳命令第37军团司令李汉魂将所属第91师(冯占海部)、新编第13师(刘若弼部,隶属第30集团军)和预备第6师(吉章简部)在柘林以北构筑阻击阵地,防止日寇两师团会合。

10月6日,围歼第106师团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担任主攻的是吴奇伟指挥的第9集团军所属3个军。其中第66军从北面、第74军从南面、第4军第90师从东面、集团军直属第91师从西面对万家岭实施四面围攻,南、北方向担任主攻。

在万家岭以北,第66军的2个师于10月7日完成进攻攻击准备,于当天17时开始向石宝山攻击前进。南面的第74军进攻部队在白天遭遇日寇空军的猛烈空袭,至当天21时转入进攻。

当晚的战斗就十分激烈,第74军第51师(王耀武部)进攻的张古山和长岭由日寇2000多人凭险据守。第51师趁黑夜发动数次猛攻,拿下长岭,并将张古山四面包围。

10月8日拂晓,第51师夺取张古山最高点。天亮后,日寇空军再次飞临万家岭,对第51师刚夺取的阵地实施空袭。第106师团也调集1000余人向第51师阵地反扑,张古山得而复失。同一天,第66军在北面攻占日寇2处阵地。

战斗同时在外围展开。为了解除第106师团的围困,第27师团将配属给自己的第101师团第102旅团部署在箬溪方向,试图向东突破国军阵地,与万家岭的第106师团取得联系。但第102旅团的进攻在跑马岭、龙腹渡被第142师阻止。第106师团此时也向西展开攻势,同样被击退。

10月9日,战斗虽然激烈,但国军并没有取得有效进展。当天下午3时,薛岳命令各师选拔勇壮士兵200~500人组成奋勇队,担任所在部队突击箭头。18时,各部完成突击队组建,吴奇伟命令所有火炮向日寇阵地实施炮火准备。19时,突击队从四面出击,开始向日寇发动第一次总攻。

经9日一夜激战,日寇第106师团的防御体系被打破,大部分工事被摧毁。至10日晨,北面的第66军攻占万家岭阵地,日寇残部千余人渗透出第66军阵地向北溃逃。南面的第7

4军攻占张古山。日寇随即又以千余人向第74军反扑,另以500余人进攻长岭。战至10日下午,第74军在增援部队的协助下将两股日寇击退。

10月11日,国军的四面围攻已经极大地压缩了日寇第106师团的防御空间。其残部收缩至一片不到5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固守。日空军则紧急出动24架次飞机向包围圈内提供弹药和粮食补给,第106师团依赖空中补给,仍可以保持相当的战斗力。

10月12日,第66和第74军继续向第106师团进攻,但未能奏效。此时,东进增援的第102旅团继续进攻第4军阵地。该旅团此前得到了一个坦克大队的增援,10月13日又得到从苏州地区调来的第17师团约1个联队的加强。上述部队会合后,将进攻的重点转移到第18军方向。为阻止日寇东进,国军陆续将第60师、第91师等围攻第106师团的部队掉头阻击增援日寇,而包围群内的战斗还是没有取得进展。

10月14日,战场态势对国军越来越不利,参加进攻和阻击的部队均伤亡惨重。薛岳于当天下令各部撤出战斗,解除对日寇第106师团的围困。

此役,日寇被击毙3000多人,是武汉会战中国军取得歼敌数量最多的战斗。但日寇拥有空军优势,即便部队被围,仍然可以通过空中补给保持战力。而国军攻坚武器缺乏,日寇凭险据守,自身也无力消灭被围之敌。

万家岭战斗结束后,第1兵团向南退守。10月27日,武汉已经失守,日寇趁机向觊觎已久的德安发起进攻。守军是第32军第139师(李兆锳部)和第141师(宋肯堂部)第723团。德安城破后,第723团在团长王启明的带领下与日寇展开巷战。寸土必争、逐屋争夺,激战3昼夜后奉命撤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