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63、【欧洲战场】洛林战役

163、【欧洲战场】洛林战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欧洲战场】洛林战役:812比2700

1944年9月初,巴顿的第3集团军本来有机会挥师东进,一举冲破几乎无人防守的齐格菲防线。但盟军最终确定了从荷兰迂回德军防线的战略,巴顿的部队不得不停在了法国东部,在马斯河对岸保留了一个叫“南锡缺口”的桥头堡。

自1944年8月初成军以来的一个月,在西线战场上最耀眼的部队非美军第3集团军莫属。在盟军困在诺曼底地区时,正是巴顿制定的“1号作品”计划,打破了战场上的僵局。而且在布莱德利仍显谨慎用兵的情况下,刚刚抵达法国的巴顿集中4个装甲师于一点,攻占阿夫朗什,突破防线挺进到德军的纵深。

之后,第3集团军四处出击,以多路突破德军防线的南翼。并与加拿大第1集团军一道将德军围在了法莱斯地区,打垮了德军B集团军群主力,从而迫使其最终放弃将盟军赶回大海的企图,不得不在西线全面采取守势。

有人说巴顿是运气好,因为在第3集团军当面德军的防御薄弱,他们将更多的兵力部署在了英军第21集团军群的进攻区域。但凭什么巴顿就会一直能够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呢?其实,正是巴顿命令部队不要在意侧翼安全,不顾一切地向前突进,才使得德军疲于奔命、顾此失彼,盟军借此将德军防御兵力不足的劣势放大,从而实现了战果的最大化。

在第3集团军成立不久,巴顿对自己的部下说过一番话,由此可以更了解这位美军乃至西线盟军最优秀的陆军将领的风采:“先生们,无疑将会有人不时发牢骚,抱怨我们逼得太紧。对此类抱怨我毫不在乎。我相信那句古老的格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逼得越紧,就能杀死更多的德国佬。我们杀死的德军越多,自己的损失就会更小。我要求大家牢记,催促和紧逼意味着减少伤亡。我要求你们记住,不要去担光什么该死的侧翼。我们必须对侧翼进行警戒,但不要因此而裹足不前。我们第3集团军不做这样的事情。让德军去担心他们的侧翼去吧,我们不担心。此外我也不希望有人向我报告‘我正在坚守阵地’。我们什么都不用坚守,让德国佬去坚守吧!我们要不停地前进。除了揪住德军以外,我对守住任何东西都没兴趣。我们就是要抓住德军不放,把他们打得魂不附体。我们作战的基本原则能是前进,无论是从德军头上、脚下,还是从德军人堆中穿过,总之要一往无前。我们的座右铭就是‘果敢,果敢,永远果敢’!要记住,先生们,从此时此地开始,直到我们杀身成仁,我们都要保持大无畏的精神。”

尽管第3集团军在南锡地区停下了脚步,也仍然让希特勒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当德军在齐格菲防线上站稳住脚跟后,希特勒决定让德军和巴顿的第3集团军来一场“硬碰硬”的较量。为此,他调来了曼陀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这位在1944年初东线日托米尔反击战中崛起的新星(时任第7装甲师师长),刚刚抵达西线,接替迪特里希担任的第5装甲集团军指挥官。

此时的第5装甲集团军兵力不算多,包括第106、第111、第113、第114装甲旅,以及第3和第15装甲掷弹兵师。装备也并不算强悍,4个装甲旅装备了107辆黑豹坦克、75辆四号长管坦克和80辆强击火炮。

以美军3集团军的实力,并不惧怕曼陀菲尔的装甲集团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两者相差太悬殊。巴顿遇到的难题仍然是补给问题,特别是坦克和车辆所需的油料,一直让他苦恼不已。为了让部队能够更多地获得补给,他甚至让部下搜集战场上缴获的好酒送给那些空投汽油的飞行员,好让他们把空投更多地扔在第3集团军的头上。

9月3日,利用有限的空投,第3集团军的一支小股部队开着轻型坦克冲进维特利,将那里守卫大桥的德军4门88毫米反坦克炮摧毁。

9月5日,美军第12军第35和第80步兵师在第4装甲师的配合下,向南锡发起进攻。利用美军停下来的5天,德军已经在南锡部署了重兵,包括第47装甲军所属的第3、第15装甲掷弹兵师、第553国民掷弹兵师和空军的几个团级作战单元。第8步兵师在进攻前,并不知道德军已经在当面建立了坚固的防线,仍然毫无顾忌地向前猛冲,结果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9月7日,第4装甲师B战斗集群增援第80步兵师,美军第35步兵师也加入到南锡地区的战斗。在双方激战时,在摩泽尔河的第20军第90步兵师向集团军报告,他们的当面发现了德军大量装甲部队。

进入第90步兵师视线的是第106装甲旅,该旅旅长弗朗茨·贝克上校也是从东线调来的指挥官。他参加的最著名的战役是切尔卡瑟口袋战役,当时施特默尔曼集群被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包围,包括弗朗茨·贝克指挥的重坦克团在内的第3装甲军奉命打开包围圈,营救施特默尔曼集群。在行动中,第3装甲军遭到苏军第2和第6坦克集团军的阻击,最终营救行动失败。

他指挥的第106装甲旅是刚组建的部队,官兵尚未进行过磨合,坦克兵的训练程度不够,侦察兵和维修人员也不足。这支新的装甲旅与东线时他指挥的“贝克”重型坦克团相差悬殊,当时贝克指

挥的虽说是一个团,但这个团的1个重型坦克营就有34辆虎式坦克,该团还有1个装备了46辆黑豹坦克的装甲营、1个自行火炮营、1个工兵营 和1个山地步兵营。

尽管如此,经历了“地狱”般的东线战斗,贝克对当下的战局仍然表现出了乐观。相比于东线的那些大场面,他认为西线的盟军要容易对付得多。不过,贝克很快就会领略到了法兰西的“异域风情”。

9月8日凌晨,第106装甲旅分两个战斗集群冲击第90步兵师的阵地。夜幕里,第90步兵师经历了短暂的混乱,然后迅速抓起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阻击德军坦克。他们不仅阻止了德军坦克的推进,还以一部分兵力切断了德军的退路。第106装甲旅A战斗集群试图冲破美军第封锁,却被美军纵深150毫米榴弹炮群发射的炮弹覆盖。

天亮后,德军坦克、装甲车的阵型已经被打乱,而美军的各种火力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射来,贝克不得不下令部队撤退。经此一战,第106坦克旅损失了21辆坦克、60辆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和100多辆卡车,战损率超过七成。

9月11日,得到第35步兵师加强的美军第12军继续向南锡挺进。第80步兵师的2个营在渡过摩泽尔河后,遭遇第3装甲掷弹兵师的反击。步兵身后的第702装甲营和正在架桥的工兵营向对方输送火力,将德军的反击打退。美军第4装甲师A战斗集群抓紧渡河,将德军的防线突破。

同一天,第15军的阵地前出现德军坦克集群的身影。原来,第79步兵师和法军第2装甲师刚刚击垮德军第16步兵师,曼陀菲尔奉命派出装甲部队向那里发动反击,出现在那里的是德军第112装甲旅。

这一带活跃着法国抵抗组织,当地的平民也非常积极地给盟军,特别是法军第2装甲师的子弟兵提供帮助。法军很容易就搞清楚了对面坦克集群的情况。在当天夜里,第2装甲师进入预设阵地,谢尔曼坦克和狼獾坦克歼击车占据高处,等待德军向他们发动进攻。

9月13日拂晓,隐蔽推进的德军第112装甲旅的1个营首先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盟军的埋伏圈。黑豹坦克和装甲掷弹兵向法军第2装甲师的阵地发起了数次进攻都被击退。此时,天上出现了盟军的飞机,他们呼啸着向德军俯冲下来,用火箭弹、炸弹发动攻击。空军虽然没有炸毁多少德军的装备,但德军的阵型因此被打散,无法组织有效地战斗。随后德军向四处逃窜,成了一群乌合之众。

趁着混乱的时机,法军第2装甲师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出击,身后的野战榴弹炮群也调整诸元,向德军发射炮弹,将那些逃命的德军坦克逐个摧毁。这场战斗中,第112装甲旅损失了34辆黑豹坦克和28辆四号坦克,其他诸如自行反坦克炮、自行榴弹炮、自行高射炮、牵引火炮和卡车残骸散落在战场的各个角落。法军第2装甲师的损失非常轻微,只有5辆谢尔曼坦克、2辆轻型坦克和几辆装甲运兵车。

9月15日,美军第12军在法国抵抗组织的配合下攻占南锡。

9月16日,曼陀菲尔命令剩下的2个装甲旅向美军第12军发起反击,试图将其赶回摩泽尔河。在向南锡推进时,第111装甲旅居然迷路,第113装甲旅只好自行发动反击。9月19日,该旅与美军第4装甲师遭遇,准确地说是遭遇伏击,因为他们的行踪被法国抵抗组织提前告知了美军。

当德军发现美军坦克时,两军相距非常近,而且美军的谢尔曼坦克提前进入掩蔽部,只露出炮塔向德军射击。战场上大雾弥漫,德军完全不清楚美军的情况,最前面的3辆黑豹坦克被近距离射杀。一支执行迂回任务的德军装甲战斗群被美军早已经埋伏好的坦克伏击,8辆坦克被击毁。

冲到美军防线近前的德军也没有交上好运气。他们遭到美军第4装甲师一个装甲营的截击,在150米的距离,美军坦克击毁8辆黑豹坦克,剩下的3辆坦克则逃出了那片区域。

至9月20日,德军第113装甲旅已经损失了43辆坦克,不得不退出战场,撤往后方休整。美军第4装甲师则继续追击。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接到报告,刚刚激战的战场上又出现了大量德军坦克。原来迷路的第111装甲旅抵达了预定地区,他们错过了之前的激战,却出其不意地插进了美军战线的纵深。

第4装甲师所属第37装甲营奉命回援。其C连不幸遭到德军的伏击,损失了6辆坦克。在该营B连抵达后,两个坦克连合力反击,并在己方155毫米榴弹炮群的支援下,将德军第111装甲旅击退。

就这样,曼陀菲尔的4个装甲旅都遭受的重创。希特勒没有追究曼陀菲尔的责任,反而趁机把G集团军群司令布拉斯科维茨解职,接替他职务的仍然是从东线调来的巴尔克。这些在战争后期火箭班蹿升上来的德军将领,诸如舍尔纳、伦杜利克、哈尔佩、弗里斯纳、沃尔勒、豪塞尔等人已经彻底取代了那些战争初期统军的老将。

美军用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洛林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的4个装甲旅装备的260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中,能够继续作战的只剩下62辆,有86辆被彻底击毁、不可复原,剩下的114

辆被击伤。美军第4装甲师和法国第2装甲师则损失了25辆坦克和7辆坦克歼击车。

在抵挡住德军装甲部队的反击后,美军第3集团军继续向前推进,他们下一步夺取的目标是洛林地区的梅斯要塞。在这里第5步兵师和第17装甲掷弹兵师陷入苦战。同时,德军的2个国民掷弹兵师也部署在梅斯地区,他们凭借有利地形,迟滞了美军的推进。

9月底,美军抵近梅斯。9月26日,美军出动数百架飞机对摩泽尔河沿岸和梅斯要塞发动空袭,地面的炮火向梅斯实施了2个小时的炮击。德军没有消极防御,有力地反击让美军第12军陷入苦战。9月29日,美军第35步兵师在德军的猛烈攻势下丢掉了阵地。第6装甲师B战斗集群在巴顿的强令下向德军发冲击,才夺回了丢失的阵地。

此后,美军第3集团军的弹药和油料再次耗尽,他们在梅斯地区的战斗也陷入僵局。

11月初,美军第3集团军恢复了梅斯地区的攻势。在700门火炮的轰击下,美军第90步兵师突入德军防线。在大雨、大雾和洪水的阻碍下,美军虽然进展缓慢,最终还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11月9日,德军第416国民掷弹兵师发起反击,他们在进攻时遭遇了盟军航空兵和炮兵的火力覆盖,该师被炸得失去了建制。美军第4装甲师紧接着向德军发起进攻,试图一举冲垮德军的防线,但他们也遇到了德军第11装甲师和第110装甲掷弹兵团的阻击。德军利用反斜面阵地的掩护,在1500米距离用5辆黑豹坦克伏击了美军坦克集群,重创此前表现出色的第37装甲营。

11月12日,德军第25装甲掷弹兵师出动10辆坦克和2个步兵师发起反击。他们对面的美军第90步兵师没有坦克和反坦克炮,但他们身后有30个野战炮营可以为其提供火力支援。与此同时,第11装甲师的1个装甲掷弹兵团向美军第26步兵师阵地发起反击,并将其击溃。这支在“龙骑兵”行动中,G集团军群唯一表现亮眼的德军部队仍然是美军的心腹大患。

11月14日,美军第10装甲师B战斗集群抵达梅斯以东;第5步兵师进至梅斯以南。战斗因为逼近德军核心阵地而变得越来越激烈。第5步兵师在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的阻击下寸步难行。德军第11装甲师的1个团则在大雾中遭遇美军第4装甲师,近距离的战斗抵消了彼此坦克的性能差异,美军凭借数量上的优势重创德军,击毁德军10辆坦克。

11月17日,德军留下第462国民掷弹兵师坚守要塞,其余部队悄悄地撤离了梅斯。美军则趁机攻入,与守军展开巷战。11月18日,从梅斯撤出的德军一部,在公路上和美军第5步兵师、第95步兵师和第6装甲师相遇。美军很快就消灭了这股德军,车辆的残骸和德军士兵的遗体散落在公路上,景象惨不忍睹。

在梅斯城内,守军第462国民掷弹兵师坚持到了最后。他们打光子弹后就用枪托、刺刀、工兵铲和美军肉搏。他们甚至一度冲破美军的阵地,但是在美军机枪、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组成的火力网面前,第462国民掷弹兵师只能退守内堡继续抵抗。

11月21日,美军开始从四面围攻德军据守的6处堡垒。战至12月7日,守军指挥官宣布投降。战斗并没有至此结束,据守在金尼阿克堡垒的德军拒绝放下武器。12月7日,守军食物耗尽,他们才从堡垒中走出来投降。至此,梅斯要塞在坚守了77天后被美军攻克。

在洛林战役的第二阶段,美军第3集团军伤亡2.3万人,另有1.8万非战斗减员。他们攻克了873座法国城镇,击毙德军8.8万人、俘虏德军3万余人。

自8月初美军第3集团军成立以来,至洛林战役结束的130多天中,伤亡共计10.5万人,平均每天伤亡812人。同期他们当面的德军平均每天损失2700人。

就在结束战役的几天后,在美军第3集团军的左翼,德军于12月16日在阿登地区发起反击,拉开了德军在西线最后一次进攻战役的序幕,第3集团军主力立即北上,奔向巴斯托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