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48、【苏德战场】巴拉顿湖战役

148、【苏德战场】巴拉顿湖战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巴拉顿湖战役:德军的末日反击

巴拉顿湖战役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发起的最后一次进攻战役,战役爆发于1945年3月,交战地点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西南的巴拉顿湖地区。经过激战,德军败退奥地利,1个多月后,德国战败投降。

据德国著名将领隆美尔之子回忆,早在1943年春季,希特勒在与刚从北非战场返回德国的隆美尔的一次会面中,就对后者透露:他对德国赢得战争已经不抱希望。隆美尔随即提出“与英美停战,德国转而全力对付苏联”的建议,希特勒当时没有做出表态。

其实隆美尔的态度代表德国将领的普遍主张,尤其是普鲁士籍将领,他们的祖辈在历史上多次与俄国人作战,内心对俄国人都怀有仇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后,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就曾经多次向希特勒建议,把西线所有的精锐部队调到东线,与苏军展开一场决战。1944年7月古德里安出任陆军总参谋长后,也多次向希特勒建议,争取和美英和谈,然后专心对付苏联。

希特勒没有采纳将军们的意见,不代表自己没有考虑过,他在等待一个时机。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希特勒曾经表态:英美苏的同盟关系并不牢靠,英国人一心想着如何维护自己西方领袖的地位,而美国人却想着如何取而代之。至于俄国人,从来都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朋友。所以彼此间任何一个利益冲突点都可能引发他们同盟关系瓦解,那个点可能是波兰、希腊、土耳其,还有可能出现在波罗的海沿岸。

1945年初,希特勒希望看到的局面没有出现。他的亲信、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则向他提出了另一个建议,他不赞同将军们提出的“与美英谈判停战”的建议,而是主张和苏联和谈。他的理由也不像将军们那样带着个人情感,而是认为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没有能力和魄力说服国民“与德国人和解”。斯大林则不同,他是一个独裁者,只要条件诱人,斯大林有能力搞定国内的阻力。

希特勒对戈培尔的意见很感兴趣,甚至提出了德国和苏联谈判的底线,德国只要求得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一部分波兰领土,换取和苏联停战,共同对付英美。为此他决定发起一次反攻,目的是“让莫斯科恢复理智”。

希特勒将反攻的方向选在了战线的南部。此时,德军还控制着一部分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苏军在这个方向由于兵力相对有限,进展远比北部战线缓慢。而且他要索取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已经大部分被苏军占领,他明白不能奢望让苏联人将这些地区拱手相让,德国人还得自己去夺取。

同时,他还策划在战线北部发动牵制攻势,在柏林以南的下西里西亚和北部的东波美拉尼亚止住苏军的进攻,给谈判留出必要的筹码。

在匈牙利,苏军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于1945年2月中旬攻占布达佩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虽然在战役期间三次尝试营救布达佩斯守军,最终都没有成功。此后德军也没有后撤,而是在布达佩斯西南的巴拉顿湖地区保留了相当数量的装甲部队。

为了让“莫斯科恢复理智”,希特勒将这次行动命名为“春醒”,想以此“唤醒沉睡的俄国人”。为此,他将西线战斗力最强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秘密调往匈牙利。为了不被苏联人发觉,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番号改称“驻匈牙利工程兵高级长官参谋部”。

1945年2月,党卫军第6集团军进入东线战场,划归沃尔勒的南方集团军群。集团军下辖的主要装甲部队包括党卫军第1装甲师(希特勒师)、党卫军第2装甲师(帝国师)、党卫军第9装甲师(霍亨施道芬师)和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师)。集团军共有452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另有799辆装甲车(由于运输系统瘫痪等原因,该集团军有一半的坦克和兵力没有在战役发起前赶到战场。战后有人猜测,集团军司令迪特里希对这次反攻没有信心,所以有意保留了一部分兵力;也有一种可能是古德里安从中作梗,他想把一部分兵力留下来投入到柏林方向的反击)。

至2月底,沃尔勒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2装甲集团军、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1集团军。此外,E集团军群所属第91特种军的4个师也将从南线德拉瓦河一线参加此次攻势。其中,沃尔勒的南方集团军群兵力有44.3万人(不含匈军)。

兵力部署上,第8集团军和匈牙利第1集团军在布达佩斯西北,与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对峙;第6集团军和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部署在巴拉顿河和韦伦采湖之间(44公里宽),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第2装甲集团军仍然部署在巴拉顿湖以南,担任辅助突击任务。

上述部队共23个半师又1个旅,其中包括11个装甲师(含匈牙利第1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旅,装备1515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战役发起时,可投入的坦克和强击火炮数量为595辆)。为了缩短和苏军空中力量的差距,配属南方集团军群的空军第4航空队也有所加强,整个战役期间,第4航空队约有500架作战飞机投入战斗。

德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中,在战役发起前,北翼的第8集团军首先应肃清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赫龙河西岸的登陆场,消除德军在南翼进攻时的威胁。随后德军在巴拉顿河至韦伦采湖实施的进攻应粉碎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防线,将战线推至多瑙河一线。达成上述目标后,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将北上,向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后背发起进攻,进而粉碎苏军在战场南部的战线。

苏军方面,在布达佩斯战役期间,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右翼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在布达佩斯北面继续向西推进。此时苏军已经抵达西喀尔巴阡山,进入捷克东部。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员彼得罗夫大将接受的任务是突破西喀尔巴阡山,攻入捷克斯洛伐克纵深,进逼俄斯特拉发工业区。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则向赫龙河推进,为进攻维也纳做准备。

至2月中旬,乌克兰第4方面军前进170~230公里,逼近俄斯特拉发区,但随后就在德军顽强抵抗下陷入停顿。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继续与德军激战在赫龙河两岸。在布达佩斯战役期间,近卫第7集团军就已经在赫龙河西岸建立了一座桥头堡,威胁着在巴拉顿河一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侧后。

2月17日,苏军统帅部下达作战预令,要求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做好进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准备。此次战役以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担任主攻,所以托尔布欣将乌克兰第3方面军近卫第9集团军、第46集团军和近卫第2机械化军转隶给乌克兰第2方面军,自己则得到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第27集团军。

经过此次调整,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下辖近卫第4集团军、第26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57集团军和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共37个步兵师、6个保加利亚师、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总兵力46.5万人。方面军装备有40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000门火炮和迫击炮、作战飞机965架。

2月底,苏军发现战场上出现了几支德军新的装甲师番号,判断德军将在这里发动新的攻势,托尔布欣决定方面军转入防御。3月初,根据对面匈牙利军队的逃兵供述,再次证实了德军将要进攻的企图。

托尔布欣判断,德军的主攻方向仍然会选在最后一次营救布达佩斯守军时的进攻路线,即巴拉顿湖以北地区。为此他将近卫第4集团军部署在布达佩斯至韦伦采湖之间,将加根中将指挥的第26集团军部署在韦伦采湖和巴拉顿湖之间,用于防御德军的进攻。同时,他将刚刚划给自己的第27集团军部署在两个集团军的身后,作为第二梯队;以近卫第18、第23坦克军、近卫第1机械化军、近卫第5骑兵军、第84步兵师和6个炮兵旅作为方面军预备队。

此外在巴拉顿河以南,第57集团军仍然警戒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部署在战线最南面,防止德军E集团军群第91特种军的4个师。

在巴拉顿湖和韦伦采湖之间,也就是托尔布欣判断德军进攻的重点方向,苏军依托春季泥泞不堪的地形,在短时间内修筑了纵深25~50公里的防御阵地,包括主要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带、集团军防御地带、方面军防区,以及一些中间阵地和斜切阵地。

不利于防守的地形是在巴拉顿湖和韦伦采湖之间,沙尔维兹运河妨碍了苏军的机动。为此苏军在运河上架设了8座浮桥。但河面上漂浮着的浮冰对浮桥和渡口构成威胁,苏军又架设了一条高架缆车道,每天可以往返输送1200吨物资。此外,苏军在前线敷设了输油管道,为前线输送油料。

由于缺乏坦克,托尔布欣在第46集团军防御正面部署了尽可能多的反坦克炮,平均每公里密度为18门。为了阻止德军坦克的进攻,方面军还成立了68个快速障碍设置队,同时在防线上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雷。在第46集团军防区,苏军平均每公里埋下了730颗反坦克地雷和670颗反步兵地雷,最重要地段的密度更高达2700颗反坦克地雷和2500颗反步兵地雷。

作为战役的前奏,1945年2月17日,德军首先在北翼向苏军发起进攻,以消除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赫龙河西岸的桥头堡。当天,党卫军第1装甲师和第501重型坦克营担任进攻箭头,苏军则用76毫米和85毫米反坦克炮反击。这一次苏军领教了虎王坦克正面装甲的威力,他们的反坦克炮弹无法击穿虎王坦克的正面装甲。随后苏空军出动强击机对德军坦克实施打击,但仍然不能阻止德军的攻势。战至2月24日,苏军放弃赫龙河桥头堡,撤到东岸地区。

此战,德军宣称打死苏军2000人、击毁或缴获坦克71辆和180门火炮,但这个数字没有得到苏联方面的证实。德军付出的代价是第501重型坦克营丧失战斗力,该营战前有36辆虎王坦克,战后则只剩下4辆可用。德军的另外一个损失是被苏军发现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出现在战场上,由此让托尔布欣决心自己的方面军转入防御,及时构筑工事并完成兵力部署。

1945年3月5日夜,巴拉顿湖以南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率先发起佯攻。沙罗欣指挥的第57集团军早已经做好临战准备,没

有让德军取得进展。在同一时间,E集团军群第91特种军在南线渡过德拉瓦河,向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和南斯拉夫第3集团军发起进攻。并在德拉瓦河北岸夺取了两处登陆场。由于担心德军从这里进入苏军防线后方,托尔布欣将苏军第133步兵军加强到这个方向,并出动飞机空袭德军的渡口。

3月6日晨4时30分,在巴拉顿湖至韦伦采湖之间,德军分三路向苏军第26集团军防线发起进攻,当面苏军仅有3个步兵军。投入到这个方向的德军包括第3装甲军、党卫军第2装甲军、党卫军第1装甲军和大量步兵部队,共19个师和1个重型坦克营(包括6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和5个匈牙利师)。参战部队共计装备698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其中重型坦克达到269辆,这是德军最后的装甲精华。

经过30分钟的炮火准备,德军在关键地段以50~60辆坦克的密集阵型开始冲击苏军的防线。德军的进攻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苏军精心构筑的工事、凶猛的炮火、泥潭般的道路和地下铺设的地雷都迟滞的德军的攻势。为了加强苏军的防御火力,苏空军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还是出动了358架次,给德军坦克集群造成最大困扰的还是苏军的强击机集群,他们是德军坦克头上的索命利器。

在进攻的第一天,德军的进展非常有限,中路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这一天甚至没有组织起进攻,而是进行了多轮的战场侦察。南路2个骑兵师投入战斗后不久,就被苏军第104步兵军的反击击退;北路的第3装甲军和党卫军第1装甲军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沙尔维兹运河北侧,第1、第3装甲师、第356步兵师和第509重坦克营向苏联近卫第1筑垒地域及其与南侧第30军的接合部发起进攻。经过一番激战,第3装甲师插入苏军阵地4公里,夺取了一个叫谢赖盖耶什的小村落,切断了近卫第1筑垒地域与第26集团军之间的联系。在运河南侧,党卫军第1装甲军则推进了2公里。

托尔布欣将近卫第18坦克军、近卫第1机械化军和3个反坦克炮团增援给加根的第26集团军。苏军的重型坦克抵达战场后,就与德军的黑豹坦克和虎王坦克展开激战。苏军没有阻止住德军的进攻,随即将道路上的桥梁炸毁,以迟滞德军的进攻。

3月7日,中路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投入进攻。此时战场上下起雨雪,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风雪交加下猛攻苏军第30步兵军的阵地,迫使苏军步步后撤。苏军防线即将要崩溃时,方面军第二梯队第27集团军所属2个步兵师和2个步兵团赶来增援,方面军炮兵司令涅杰林在步兵阵地身后摆开了160门火炮向德军的坦克集群实施猛烈的炮击。当天,党卫军第2装甲军推进了6公里。

同一天,北路的两个装甲军正在和苏军步兵和坦克集群继续混战。当天又沿着运河推进了2~3公里。

3月8日,中路党卫军第2装甲军继续和苏军激战,德军击毁了7辆T-34,夺取了一些支撑点,却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党卫军第2装甲师(帝国师)当天发起了9次独立攻击,全部被苏军用猛烈炮火打退。

在运河以北,第3装甲军沿着布满地雷的战场,与不断出现的苏军反坦克炮据点、躲在战壕里射击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进行着激烈战斗,进展已相当微弱。但他们的猛攻也令苏联第30军的处境越来越恶化。

在运河以南的党卫军第1装甲军继续沿着狭窄的进攻地段前进,继续扩大突破口。当天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沃尔勒将预备队第23装甲师加强给党卫军第1装甲军。该师的80辆坦克配备了夜视仪,可以在夜间继续战斗。次日早晨,该军终于刺穿苏军防线,进入第26集团军防线后方。

形势危急,托尔布欣也把所有的预备队投入到战场。其中第27集团军剩下的两个步兵军在最危险的运河以南构筑了第二道防线,准备迎击德军党卫军第1、第2装甲军;位于布达佩斯至韦伦采湖之间的近卫第4集团军抽调出坦克部队部署在运河以北,以迟滞德军第3装甲军的进攻。加根指挥的第26集团军一部则专门用来防御德军南翼的2个骑兵师。

3月9日夜,有些乱了阵脚的托尔布欣给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打电话。他希望斯大林能够把部署在多瑙河一线的苏军统帅部预备队近卫第9集团军划归他的方面军。甚至他还试探着请求将部队撤到多瑙河一线。

此时的斯大林不能容许苏军在战场上大规模的撤退,更何况以他的观察,德军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进攻力量已经开始衰减。所以他拒绝了托尔布欣的请求,要求他使用现有兵力阻止德军的进攻。不过,他也安抚托尔布欣,待德军的攻势失败后,他不仅会把近卫第9集团军掉给他,还会把乌克兰第2方面军所属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交给他指挥,用来对德军发起反攻。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苏军的坦克集团军。自1943年2月,苏军首次组建坦克集团军,第一支坦克集团军是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并直接授予近卫称号。此后,苏军又陆续组建了5个坦克集团军,分别是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波格丹诺夫的第2坦克集团军、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

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和克拉夫钦科的第6坦克集团军,上述部队在战争结束前都因战功被授予近卫称号。每个集团军通常下辖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只有1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

这6个坦克集团军是苏军的攻坚利器,被方面军司令员视为宝贝。1945年春季,苏军的6个坦克集团军在战场上的分布如下: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隶属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东普鲁士地区;近卫第1和第2坦克集团军隶属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署在奥得河一线(柏林以北);近卫第3和第4坦克集团军隶属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部署在奥得河一线(柏林以南)。在南部战线,乌克兰第2方面军编成内有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是这一地区唯一的一支坦克集团军。

斯大林的承诺对托尔布欣有多少帮助不得而知,但随后苏军的防御作战的确有所改观。3月10日以后,德军继续沿着运河两侧进攻,并于3月12日攻占西蒙托尔尼奥,这里已经距离多瑙河不远了。但此后德军的进展速度开始放缓,苏军则以营、团级规模对德军实施反击。

3月13日,双方爆发了一场坦克决战。此战德军攻击箭头第509重型坦克营打得只剩下1辆虎王坦克,从此退出战斗。失去这个攻坚利器,德军的突击能力迅速衰竭,大部分坦克或是被彻底击毁,或是拖出战场送到后方维修。

战斗仍然没有结束。3月13日当天,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后续部队抵达战场,随即被投入战斗。3月14日,德军发起了巴拉顿河战役最后一次攻击。这一天的天气晴朗,地面也干爽了许多,有利于德军的进攻,但这也同样有利于苏空军升空作战。最终苏军用炮火炸毁德国工兵在希蒙托尔奥尼附近架设的桥梁,使德军的重武器滞留在北岸。

党卫军第1装甲师的步兵在下午继续奋战,稍微扩大了希蒙托尔奥尼桥头堡,但也仅此而已。3月15日,“春醒”攻势陷入停顿。经过此前10天的恶战,德国的装甲精英只取得了很有限的成果。在韦伦采湖以南前进12公里,在沙尔维兹运河以北前进30公里。虽然付出血的代价和艰难努力,他们还是没能到达多瑙河。

3月15日,沃尔勒向统帅部提出调整进攻的设想。他计划把3个装甲军都集中到运河以北,然后一道向东进攻,打到多瑙河。当晚他的方案被批准,为此沃尔勒争取到4天的时间完成新的部署。

此时苏军也在酝酿反攻。他们把反击的地段选在了布达佩斯至韦伦采湖之间,也就是近卫第4集团军防御的战线北翼。托尔布欣计划突破这里的德军党卫军第3、第5装甲师和匈牙利第1骑兵师的防线,然后南下切断德军3个装甲军的后路。

党卫军第3和第5装甲师,也就是著名的骷髅师和维京师。这两支装甲部队在1945年1~2月解救布达佩斯的行动中遭受重创,两个师的坦克加起来只有63辆可用,这也是他们没有参加巴拉顿湖攻势的原因。所以苏军预计达成突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苏军反击的部队包括3支精锐部队,即近卫第4、第9集团军,以及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2个步兵集团军兵力合计17万人,装备了39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则装备了42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空中,第17航空集团军第837架飞机将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3月16日午后,也就是德军暂定攻势的第二天,苏军在韦伦采湖以北转入进攻。此时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还没有抵达战场,进攻的苏军以SU-76轻型自行火炮为先导,向德军阵地展开攻击。在德军黑豹坦克面前,苏军损失惨重,当天只推进了3~6公里。

由于苏军在第一天的反击并不猛烈,也没有引起沃尔勒的注意。他在当天晚上仍然继续为新的攻势做准备,并没有给北线提供援兵。次日凌晨1时20分,古德里安致电沃尔勒,要求他重视苏军在韦伦采湖的攻势,沃尔勒才决定暂停新攻势的准备,命令党卫军第1装甲军北上,随后又命令党卫军第2装甲军也北上支援。

此时的苏军也因为调动耽误了时间,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还无法抵达战场,托尔布欣只能用SU-76继续对付德军的重型坦克。战至3月18日,苏军将当面守军击溃,在德军防线打开了36公里宽、20公里纵深的突破口。

3月18日晚,近卫第6坦克军抵达战场,立即投入战斗。3月19日晨,近卫第5坦克军和近卫第9机械化军分两路南下,向德军防线核心地区塞克什白堡和皇宫堡发起进攻,目的是截住德军装甲集群的退路。3月20日,此前遭受德军3个装甲军和1个骑兵军围攻半个月的苏军第26和第27集团军也转入反攻,他们以近卫第18坦克军和近卫第1机械化军为先导,从东面向塞克什白堡发动突击。

3月21日,苏军攻占皇宫堡。当晚塞克什白堡也被苏军攻克,党卫军第1和第2装甲军有被苏军包围的危险。3月22日,德军装甲部队开始崩溃,部队丢下大量重型武器,沿着仅剩下3公里宽的退路逃命。苏军的追击随即变成了一场屠杀。

战至3月23日,大部分德军得以逃脱,希特勒也于当晚下令终止“春醒

”行动。随后南线的第2装甲集团军和E集团军群第91特种军也停止了进攻,转入防御。至此巴拉顿湖战役结束。

德军没有公布此战完整的伤亡数字,只有战役进行到3月16日时,德军伤亡3.2万人,其中阵亡、被俘、失踪8000余人。战役后半段德军的损失肯定更大。德军的坦克损失同样没有统计数字,可以确定的是有些装甲师只带走了几辆坦克。

苏军的伤亡数字也不完整,只有防御阶段的损失统计约4万人,其中纯减员1万余人。

1945年3月25日,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先后攻占帕波和韦采尔,打开了通往奥地利的大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