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20、【苏德战场】切尔卡瑟口袋3

120、【苏德战场】切尔卡瑟口袋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二切尔卡瑟口袋:真正的军人

在苏军的包围圈里,施特默尔曼的兵力至少有6.2万人(还有8万一说)。德军虽然被围困,但情绪还比较乐观,他们相信会被营救出去。利用包围圈里的机场,他们每天可以获得120~140吨的物资,情况最好的一天(2月10日),空军给他们运来了250吨物资。要知道,1942冬季的斯大林格勒,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每天连100吨物资都得不到,那里被围的德军可比这里多得多。

不仅物资有保障,负伤的伤员通过搭载返程的运输机可以及时运回后方医治,据统计,在被围的前两周,通过这种方式德军运出去4000余名伤员。这也给施特默尔曼的突围行动减少了很多负担。

由于天气原因,苏空军土质机场跑道已经无法使用,能够利用的机场只有3个,每个机场可以容纳几十架飞机。德空军第8航空军的情况要好很多,运输机和护航战斗机有优良的机场可以使用,德军还在包围圈的中心地带-科尔孙拥有一个坚硬地面的机场。这样一来,德军在被围的大部分时间里,可以利用这条空中走廊维持施特默尔曼集群的物资给养。

包围圈的内层防御圈由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27集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近卫第4集团军、第52集团军和近卫第5骑兵军负责防御。对外防御圈是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第6坦克集团军、第40集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

在苏军的战斗序列中,少了第2坦克集团军。该集团军在2月初从文尼察调到这里,在击退第3装甲军后,既没有参加对包围圈德军的作战,也没有出现在2月10日德军第3装甲军发动第二轮攻势的防御部队中,直到2月13日才又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从后面的战局演变看,2月5日德军第3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结束第一轮营救行动后,朱可夫和瓦杜丁有些麻痹轻敌。乌克兰第1方面军负责的内、外防御圈地段,兵力显然过于薄弱。内层只有第27集团军,外层第6坦克集团军所剩的坦克也非常有限。特别是由特罗菲缅科指挥的第27集团军,该集团军在战役前的兵力只有2.8万人,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消耗,兵力又有所减弱。包围圈的德军有6万多人,如果从第27集团军的方向突围,特罗菲缅科是守不住的。战后,朱可夫也承认,他轻视了德军突围的决心。

在第3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从外面进攻时,包围圈里的施特默尔曼集群正在遭受苏军的打击。双方在一开始争夺的焦点是奥利沙纳。

科涅夫把夺取奥利沙纳的任务交给了近卫第5骑兵军。这个骑兵军在1941年冬季反攻时,隶属于铁木辛哥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在叶列茨反击战役期间,还是第5骑兵军的他们扰乱了德军第2集团军2个军的防线,协助方面军夺取了叶列茨,并将德军逼退至奥廖尔。

这个骑兵军在那场战役中就表现了随意性的一面,他们尽管冲乱的德军防线,可进攻缺乏组织性,每次都是旋风一样出现在德军面前,乱打一通后又旋风一样刮走,德军的防线被冲得七零八落,可德军没有被包围,而是趁苏军骑兵撤退后,从容撤到安全地带。这也是叶列茨反击战役歼敌数量有限的重要原因。

此战后,第5骑兵军获得“近卫”称号,升级为近卫第5骑兵军。在切尔卡瑟战役中,近卫第5骑兵军本来是协助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他们计划负责与罗特米斯特罗夫一道进攻兹韦尼戈罗德卡,然后在包围圈外构筑防线。可该军在泥泞的道路下行动缓慢,骑兵又不肯下马作战,竟停留在原地。科涅夫为此还特意派人来到近卫骑兵第5军所在地指导战术,该军才有所行动,可他们错过了和近卫第5集团军一同突击的时间。

包围圈形成后,科涅夫把近卫第5骑兵军调到包围圈内层,与近卫第4集团军一道打击被围的德军。在领受夺取奥利沙纳的任务后,该军还是骑在马上冲锋,被依托工事的德军机枪和迫击炮打得狼狈不堪。这个时候他们才改变战术,并在第27集团军1个步兵师的支援下,于2月6日夺取了奥利沙纳。战争进行了2年多,骑兵部队又绝不可能用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充数,这支获得“近卫”称号的骑兵军表现有些辣眼。

战场上出现了另一道风景,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德军炮兵上将瓦尔特·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带领“德国(战俘)军官联合会”出现在前线。这位德国贵族和一些被俘的德军军官联合签署了一份劝降信,号召被围德军不要再为希特勒送死,而应该保存生命来建设战后的德国。这份劝降信通过传单和高音喇叭散播出去,希望以此招来投降的德军。

这次宣传攻势的效果非常有限。首先,包围圈的德军意志还没有瓦解,有效的空中补给能够保障德军不至于挨饿,弹药也可以得到充足的补充。其次,德军的劝降信里连德军的番号都搞错了,一些没有被包围的部队也出现在劝降信里,德军宣传机构借机嘲笑苏军糟糕的情报系统,以提升德军的士气。

更直接有效防范叛逃的手段是包围圈里的维京师,这支党卫军部队成员绝大多数都坚决效忠希特勒。由于党卫军部队会获得优

先补充,该师即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苦战,仍然有1.4万人的兵力。他们当中的非战斗兵和军官一起严密监视德军士兵,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叛逃。

库尔茨巴赫也曾经是战场上的悍将,1942年3月的杰米扬斯克突出部战役期间,他指挥德军5个师打通了旧鲁萨至杰米扬斯克之间的联系,解除德军第16集团军第2和第10军的围困,他因此晋升为炮兵上将。此后,库尔茨巴赫跟随第6集团军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在第6集团军被围时,他主张立即突围,但被保卢斯拒绝,库尔茨巴赫遂与一些德军军官主动向苏军投降,他也成了第一个向苏军投降的德军上将。

从单纯的战争角度讲,投降后又为敌方服务,无论如何都是可耻的。库尔茨巴赫在战时曾向斯大林提出在德军战俘中组建一支4万人的部队,协助苏军进攻德国。他的这个建议没有得到斯大林的答复,苏联人显然并不完全信任这位前德军上将。战后库尔茨巴赫因在战争中犯有罪行,被苏联判处25年有期徒刑,关押几年后被释放。此后他返回德国,曾经的同僚没有一个人愿意理睬他,他也在孤独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2月8日,朱可夫、科涅夫、瓦杜丁又联合签署了“最后通牒”,对被围德军开出了优厚条件:投降部队有饭吃,可以保留军服、识别标识、勋章、个人财产,高级军官可保留冷兵器,伤员可以得到救治。上述条件限期2月9日11时答复。这份最后通牒也没有产生多少效果。

在包围圈外,第3装甲军终于等来了第24装甲师。2月10日,第1装甲师也完成集结,该师拥有黑豹坦克48辆、四号坦克18辆,这样一来,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又具备了一些战斗力,坦克数量上升到129辆,强击火炮有20辆。2月11日,第3装甲军恢复攻势,东面的第47装甲军也象征性地发动牵制进攻。

第3装甲军这次的攻击方向是雷相卡-布桑卡一线,这里距离包围圈最近,防御力量却很薄弱。除了已经没有坦克的希特勒师,第3装甲军其余的第1、第16、第17和贝克重型坦克团都参加了这次进攻。

在德军当面,苏军对外包围圈是第6坦克集团军和配属给他的第40集团军的1个步兵军,此前支援这里的第2坦克集团军已经撤离。第6坦克集团军刚刚和德军第3装甲军经历一场恶战,现如今自己一方失掉强援,对方则多了第1、第24装甲师,战场实力一目了然。德军的攻势很快就突破了苏军外围包围圈防御,第6坦克集团军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当天,德军向包围圈里推进了10公里,扑向苏军在格尼洛伊季基奇河设置的第二道防线,由于苏军炸毁了河上的所有桥梁,德军的进展受阻。

德军的突破终于让苏军意识到自己西部对外包围圈防御的薄弱,德军的反击力量仍然对这里构成严重威胁。2月11日晚些时候,朱可夫和科涅夫协商,把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一些兵力加强到格尼洛伊季基奇河一线。根据此决定,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第18和第29坦克军前往增援。同时,近卫第4集团军的5个步兵师也赶来部署到这一线。

2月12日,苏德双方再次爆发大规模坦克交战,德军宣称己方以损失8辆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击中(不是摧毁)苏军80辆坦克。从战果看,苏军的两个坦克军应该是打光了,可之后的几天,上述2个坦克军还活跃在战场上,所以德军的战报值得怀疑。有一点是确认的,那就是德军渡过了格尼洛伊季基奇河,并攻占了河边的雷相卡。

至2月13日,第3装甲军距离被围德军还剩下12~15公里,可他们一直没有能够冲过这最后的十几公里。看来德军的战损也没有自己报的那样少,更可能的是德军只上报了被击毁的坦克数量,更多的因受损退出战斗的坦克没有计算在内。之所以这样主观臆断,是因为苏军的坦克兵绝没有那么不禁打,更何况苏军是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

德军的战果让斯大林愤怒,他已经向盟军通报了包围德军重兵集团的消息,如果德军突围成功,岂不是让丘吉尔等人耻笑。盛怒之下,他免除了朱可夫统一指挥整个战役的权力,让他专心负责指挥对外包围圈的防御战斗,把对内歼灭德军的荣誉交给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

后者也更早意识到必须加强第27集团军方向的防御,2月12日,在得到朱可夫的允许下,他命令自己的部队越过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事先划定的分界线,把从德军第47装甲军正面调出来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第18和第29坦克军,以及近卫第5骑兵军调到了雷相卡,才挡住了德军的攻势。同时,他命令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停止从东面继续驱赶被围德军,以减轻第27集团军方向的压力。

看似周密的安排,可是少了一个重要环节,科涅夫没有给第27集团军增派足够的步兵。这可能是因为战场上泥泞的道路让科涅夫无法及时机动部队,但他在此期间从第27集团军右翼的近卫第4集团军中抽调部队,组建了一支对外包围圈防御集群,加强到了德军第47装甲军的正面,可那里再没有发生战事。

德军方面,在第3装甲军恢复攻势的同时,施特默尔曼在包围圈里也积极行动起来。至2月1

1日,根据其本人上报的情况,被围德军还有5.6万人。西方很多史料就是依据这份报告断定德军被围只有5.6万人。可德军是1月29日被围的,至2月11日已经是第14天,这段时间的消耗没有计算在内。这也是西方在冷战时期编写二战资料著作的通病,贬低苏联的同时,粉饰德军的表现。

按照事先的商定,施特默尔曼将兵力收缩到距离第3装甲军的突击方向,一旦布赖特的坦克突破苏军防线,被围德军立即在德军坦克的掩护下撤出包围圈。至2月13日,第3装甲军距离施特默尔曼只剩下12公里。就这十几公里,德军的装甲部队遭到匆忙赶来的近卫第20坦克军和第2坦克集团军的阻击,双方又经过2天激战,德军第3装甲军再次丧失元气,全军149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只剩下59辆可用。在雷相卡,苏军第109坦克旅、第155坦克旅和近卫第8坦克旅组成了严密的钢铁防线,阻止了德军一次次地冲击。至2月15日,德军又推进 2公里,彻底停下了脚步。

在包围圈里,施特默尔曼一直在等待己方坦克到达。为了收缩兵力准备突围,他已经在2月13日放弃了被苏军第52集团军围攻的科尔孙机场,这样一来,他丧失了和后方的空中联系,逐渐增多的伤员已经不能及时送出包围圈,部队的给养也断绝了。他这样做也实属无奈,如果等打开包围圈再收拢部队,那很多部队将无法撤出。最理想的情况是德军第3装甲军顺利打开包围圈,接走刚完成集结的所有被围部队。

2月15日,布赖特给他的消息是让他主动向第3装甲军靠拢,最后的10公里需要施特默尔曼集群自己解决。此时,施特莫尔曼集群还剩下4.9万人,包括没有运走的伤员。2月16日夜,被围的士兵得到命令,可以吃掉所有的应急储备食品,他们还得到了比平时更多的伏特加酒。上司的命令还要求:丢掉所有大炮、汽车、军用物资和个人物品,所有部队立即突围。

2月16日23时,德军在4.5宽地段分三路开始突围,方向正是苏军防御最薄弱的第27集团军所处的地带。突围队伍中,左翼是维京师的1.15万人,中路是第72步兵师的4000人,右翼是B军级集群的7400人;后卫部队包括第57和第88步兵师,共8600人,由施特莫尔曼亲自指挥,一些零星的部队就近编入上述部队。

在德军行动时,天上下起了暴风雪,能见度只有10~20米。德军排着密集的队形,步枪都提前上了刺刀。让德军意外的是,苏军的阵地上并没有多少步兵,第一波次突围的部队轻易地就越过了苏军防线。原来,本就缺少步兵的第27集团军没有足够的警惕性,数量本不多的步兵聚拢到背风的地方取暖去了。由于能见度低,他们没有发现正在突围的德军。

就这样,德军突围的先头部队顺利地通过了苏军前沿阵地,直到遭遇纵深的苏军坦克部队。发现德军突围后,科涅夫把能组织起来的步兵、骑兵、坦克和炮兵编成一个混合集群,其中包括2个步兵师、近卫第5骑兵军,以及第18和第29坦克军。由于仓促行动,苏军已经无法有效阻止近5万人的突围德军。他们只能尽可能地向德军突围地段倾泻炮火,最大限度地给予敌方杀伤。

由于能见度低,苏军的炮火效果并不好。为此,科涅夫强令空军在恶劣的天气下出动,在德军突围地段投下燃烧弹,他希望这样能够点燃德军的车辆,炮兵就可以校正射击诸元。

2月17日凌晨,随着苏军围堵的兵力越来越多,德军的突围变得混乱,很多指挥官和电台走散,导致部队失去了指挥。4时,德第42军军长利布听见自239高地至朱尔任齐村一线传来激战之声,那里是和第3装甲军会合的地点。稍后的4时45分,第3装甲军向施特默尔曼发出无线电,却没有得到回答。事实上,德军再也没有和他取得联系。

战场上,苏军炮火开始如疾风暴雪般袭向德军纵队,还有开着前灯冲杀过来的苏联坦克和骑马直接冲击过来的骑兵。这一切不仅加剧着混乱,还无情地杀戮着德国士兵和军官。一片乱斗血战中,苏军第29坦克军攻向德军集结地域的申杰罗夫卡。上午10时,苏军占领申杰罗夫卡南部并继续前进,且以坦克切断德军的通路。

在中午时分,大量德军冲到了格尼洛伊季基奇河。有部分人员未能冲破苏军外层近卫第41步兵师和近卫第7空降师分队的阵地。这些人此时想必已经精疲力竭,以至于苏军第41步兵师教导营的3个学员就俘虏了29名德国士兵和2个军官。

为了接应成千上万的突围部队,德军第1装甲师已经在格尼洛伊季基奇河夺取了一座桥梁。德军工兵又另外建立了一座,但被苏军坦克打疯了的德军却慌不择路,加之为了躲避苏军自239高地的炮击,导致德军偏离正确方向约3公里。德军别无选择,最后残余的坦克、卡车冲入了冰河。所有的一切,包括被放倒的树木都成为德军的渡河工具,有数百人被淹死在彻骨寒冷的河水中。高级军官,如利布将军则骑着军马渡过河。没有逃出去的德军官兵现在只能任人宰割,大量死于炮火、坦克冲击和马刀之下。当一些人举手投降时,手却被冲过来的苏联骑兵砍掉了。

2月18日

,包围圈内的战斗基本结束。根据战后德军的资料,逃出包围圈的德军高达3.2万人,这个数字包括此前从包围圈中运出来的4000多名伤员。

科涅夫宣称苏军全歼了包围圈内德军,并俘获1.1万人。最重要的证据是他们击毙了德军指挥官施特默尔曼。在战场上,苏军找到了一具身着将军制服的遗体,面庞消瘦、头上有一道伤疤,身上的制服已经破旧不堪,优质羊皮靴上沾满了污泥,而且已经破了。在制服口袋里,是炮兵上将施特默尔曼的身份证件、与家人的照片和几封没有寄出去的书信。

科涅夫命令德军战俘以军礼安葬施特默尔曼,科涅夫对此的解释是:“他没有扔下自己的部队,他死得像一名真正的战士,配得上这种礼遇。”

斯大林默认了科涅夫全歼德军的战报,不管怎样,击毙了施特默尔曼是事实,而且这已经足够捍卫苏联的荣誉了。2月18日午夜1时,莫斯科以224门礼炮齐鸣24响致敬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取得的胜利。

整个切尔卡瑟战役,苏军总计投入33.6万人,纯减员(阵亡、被俘、失踪)24286人,负伤55902人,合计80188人;德军初期投入13万人,先后又投入大量装甲部队和3个步兵师,兵力总计23万人。苏军宣称德军纯减员7.3万人,其中击毙5.5万人,俘虏1.8万。德军方面只公布了逃出包围圈的数字,为3.2万人。

德军的损失不能仅看数字,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遭遇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包括数量可观的虎式坦克、黑豹坦克和强击火炮,还包括那些久经沙场的坦克兵。以党卫军第1装甲师为例,他们在2月初的救援行动中只剩下180人,坦克全部损失,不得不退出战场,从此离开了东线战场。包围圈里的第11军和第42军虽然有3.2万人逃出包围圈,可他们丢掉了所有的重装备。这在当时是德国无法承受的。此后,曼施坦因本人和南方集团军群也开始走向末路。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阵亡者中,还包括党卫军维京师枪杀的大量德军重伤员。自从2月13日放弃科尔孙机场后,新的伤员无法运出包围圈,重伤员在突围时就成了巨大的负担。施特默尔曼曾致信苏军,请求他们善待留下的重伤员,可维京师的士兵却在临走时把他们全部枪杀或毒死。事后,德军否认了这一行为,声称是苏军杀害了那些伤员。

活跃在东线的几个党卫军的装甲师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战场上强悍的战斗力,另一个就是野兽般的凶残。所以,即便他们在战场上如何英勇,与施特默尔曼相比,他们并不算是真正的军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