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02、【苏德战场】火星行动

102、【苏德战场】火星行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火星行动:中部战线的烂尾楼-勒热夫突出部

1942年的东线,战场的焦点在苏联南部,德军为整个夏季制定了蓝色计划,企图控制苏联顿河一线,并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最终德军止步于高加索山脉北麓和伏尔加河西岸的斯大林格勒。

在苏德战场其他地段,双方的战斗并没有停止。在北部战线,苏军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德军统帅部不得不将计划进攻高加索地区的第11集团军主力北调,并将“多拉”巨炮一同调往列宁格勒地区,希望用它们轰开列宁格勒坚固的防御工事。但苏军持续的反击消耗了第11集团军的进攻力量,双方都没有能力改变战场上的态势。

在中部战线,苏德双方都集结了重兵集团,争夺的焦点仍然是1941年冬季攻势中,双方久战未决的勒热夫突出部。

1942年4月,苏军结束了在中段的冬季攻势,德军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双方从北面大卢基至南面的奥廖尔1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形成对峙。由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到南方,克鲁格的兵力有所削弱,在1942年的夏季,中央集团军群共有48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6个警卫师和1个党卫军师,总兵力约100万人。

中央集团军群的不再拥有强大的坦克集群,由于进攻重点转向南方,德军装甲部队更多的调给了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只有795辆。为了弥补机动装甲部队的不足,中央集团军群在防线上构筑了大量纵深防御工事。

苏军在这个方向的仍然是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兵力与德军不相上下。

1942年7月2日,德军发起“赛德利茨”行动,目的是肃清突出部以西、别雷地区的苏军第39集团军,他们严重威胁着德军第9集团军在勒热夫突出部的后方安全。战至7月12日,第39集团军除少部分突围到苏军第30和第22集团军阵地,其余均被德军歼灭。此战,苏军3万人被俘,德军损失7107人。

在德军进攻第39集团军时,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在战线南端也发起进攻。方面军投入第10、第16和第61集团军,向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的阵地进攻。战斗持续到7月13日,苏军没有能够突破德军的防线,但也给德军以相当的压力,克鲁格投入了一部分预备队,第2装甲集团军甚至组织非战斗人员投入战斗。此战,德军损失7000人。

7月底至8月初,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发起第一次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合攻勒热夫突出部。苏军此次投入4个集团军34.5万人,企图一举夺取勒热夫,消除这个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出发地。最终是双方徒增伤亡,战场形势仍然没有改变。

就这样,苏德战场中段的战斗打打停停,苏军多以进攻为主,由于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在兵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苏军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德军则希望随着斯大林格勒方向战事吃紧,苏军能够从中段调走一些部队,德军则可以趁势向莫斯科发动进攻。但整个1942年的下半年,中央集团军群的对面苏军丝毫没有削弱,德军只能继续固守。

1942年11月,德军在南方的攻势已经陷入停顿,高加索方面的德军A集团军群没有能够夺取格罗兹尼,距离巴库更是遥不可及;保卢斯和霍特在斯大林格勒差一点点就能拿下这座废墟,可就是品尝不到手掌煎出的鱼。

在战场的中段,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一直处于守势,此时他手中有120万人之众,坦克和自行火炮1000~1300辆。在德军的当面,苏军的实力也有所加强,三个方面军的兵力已经增加到189万人。所以,德军并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只能固守等待时机。

此时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部署是:第9集团军防守勒热夫突出部的西部,第3装甲集团军防守突出部的东部至维亚济马一线。这里是德军的防御重点,而在整条德军防线上,散落着67个野战师,后方还有10个警卫师。

随着苏军即将在南方发起反攻,作为1942年冬季反攻的一个组成部分,统帅部决定采纳朱可夫提出的“火星行动”,该行动计划投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所属7个集团军。包括第41、第22、第39、第30、第31和第20集团军,分别在勒热夫突出部西、北、东三个方向进攻;第3突击集团军则进攻德军身后的重要堡垒、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大卢基。

在突出部西面,是担任战役主攻的苏军第41集团军和第22集团军。南翼第41集团军共有4个步兵师又4个步兵旅,兵力10.5万人,以及包括第1机械化军在内的大量坦克部队,共有坦克400辆。当面德军共有3个步兵师,以及预备队第1装甲师。北翼苏军第22集团军有3个步兵师又一个步兵旅,兵力8万人。配属集团军的坦克部队包括第3机械化军在内的270辆坦克。当面德军也有3个步兵师,预备队是“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

在突出部北部,右翼是刚刚重建的第39集团军,该集团军在7月份德军发起的“赛德利茨”行动中被德军歼灭,只有少数部队得以突围。集

团军目前下辖6个步兵师又4个步兵旅,兵力9万人。左翼第30集团军有5个步兵师又1个步兵旅。由于北面是担任辅助突击任务,苏军配属在这里的坦克部队较少,只有3个坦克旅和1个机械化旅。当面德军共有7个步兵师,预备队是第14摩托化师。

在突出部东部瑟乔夫卡地段,右翼是苏军第31集团军,左翼是第20集团军。作为东面的主攻部队,第20集团军投入10个步兵师又3个步兵旅,兵力11.4万人。配属坦克部队包括第6坦克军在内的317辆坦克。当面德军是第78步兵师和第5装甲师,预备队是第9装甲师。

苏军在突出部投入进攻的兵力为50万人(不含进攻大卢基的第3突击集团军),当面德军的兵力为30万人。苏军坦克共计1600辆,德军坦克800辆。不过德军第12、第19和第20装甲师距离突出部并不远,三个装甲师的300余辆坦克可以随之增援第9集团军。

指挥加里宁方面军的是普尔卡耶夫,指挥西方面军的是科涅夫;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仍然是防御大师莫德尔。

在苏军准备进攻前,部队大规模的调动引起了德军的警觉,预感到苏军即将发动进攻。除了随时可以投入战场的预备队,克鲁格还于11月24日夜决定将前文提到的3个装甲师调往突出部。

1942年11月25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反攻(天王星行动)的一个星期后,正式实施火星行动。经过90分钟的炮火准备,苏军在漫天大雪和浓雾的战场上开始进攻。由于双方在这里已经对峙1年之久,德军对苏军的战术已经相当更熟悉。在苏军火炮准备时,德军一线阵地守军躲在二线阵地或者碉堡内,当听到苏军喀秋莎火箭炮齐射的声音,将预示着苏军结束炮击、开始地面进攻。

在突出部的东面,苏军第20集团军凭借兵力的绝对优势,很快就在德军防线撕开了一个口子。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则命令第5装甲师赶去增援,同时命令第1装甲师移动到苏军侧翼,向苏军发起反击。

26日,第20集团军将第6坦克军投入突破口,试图突入到德军防线的纵深,但他们遭到了德军炮火的猛烈阻击。德军坦克也趁势发起反击,将苏军的进攻阻止。27日,双方继续激战,德军的增援部队陆续抵达,会同守军一同挤压苏军突破口的根部,使其不能扩大突破宽度,以展开更多的兵力。在突破口中的苏军有4万之众、200辆坦克,德军在阵地前组成的火力网让苏军难以突破,并遭受了重大伤亡。

在突出部西面,第41集团军在战斗一开始就投入了第1机械化军。苏军的坦克顺利地突破了德军步兵把守的防线。11月27日,第41集团军向纵深推进了20公里,但德军装甲部队抵达后,苏军的进攻也被遏制。

在突出部的北面同样如此,得益于更完善的通信手段和更好的训练,德军的步、坦、空的协同能力要比苏军强得多,只要苏军发起进攻,步兵很快就能引导空军赶来支援,对苏军的坦克和步兵集团实施空袭。德军坦克数量虽然少于苏军,但因为是内线作战,德军指挥官合理的调动和防线内便利的交通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量的不足。

至此,苏军在进攻发起几天后,三个方向的进攻都陷入了停顿。而且经过战时调动,德军的态势反而更有利。

1942年12月7日,德军开始反击。在突出部西面,德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突入德军防线的第41集团军。尤其是南面由第19、第20装甲师和空军第2野战师组成的突击集群,他们迅速突破了苏军第78步兵旅的薄弱防线,然后向北推进,与在北面的德军第1装甲师、大日耳曼师和第246步兵师组成的集群一道封闭了苏军的突破口。由于苏军第41集团军的主要兵力处于突破口以东的锋线位置,德军的快速突破,使苏军来不及全部撤出,导致4万余苏军被德军合围。

在突出部东面,德军第2、第5、第9装甲师和步兵组成的集群也将突出德军防线的苏军第6坦克军和近卫第2骑兵军合围在突破口内。为了解救被围苏军,科涅夫将预备队第5坦克军投入战场。经过激战,被围苏军一部分逃出包围圈,而第20步兵师、第6摩托化旅和第200坦克旅仍然被困在合围圈内。

12月11日,在苏军副统帅朱可夫的严令下,西方面军发起第二轮进攻,目的不仅是解救被围的苏军,最终目标仍然是夺取德军坚守1年之久的勒热夫。

晨9时,苏第20集团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再度发起猛攻。为此展开了9个苏联步兵师,由第6坦克军残部和第5坦克军支援。由于此前伤亡惨重,第20集团军如今只剩下8万多人,战斗力大为削弱。与之相对,德军在第一线展开了第9装甲师和第78步兵师,第二梯队为第5、2装甲师。防御兵力约有4万到5万人。两军的坦克总数不详,但苏军第6坦克军已经被打残,只能依靠新锐的第5坦克军(131辆坦克)。

面对严防死守的德军,朱可夫的新攻势注定要失败。尤其是苏军始终没办法破坏德军的火力配置。当数千名苏联步兵跃出战壕的同时,德军的还击炮火就铺天盖地而来。接近战场的苏第5坦克军也落入火力

陷阱,损失惨重。不久,整个战场塞满了被毁坏燃烧的坦克、火炮和尸体。

苏军的进攻持续了几天,除了招致巨大伤亡外,收获甚微。第5坦克军在12月17日一天内损失了17辆KV坦克、20辆T-34坦克、11辆T-70坦克。自11月25日到12月18日,苏第20集团军有13929人阵亡、41999人负伤、1596人失踪。第20集团军同期只抓到265个俘虏,缴获了1100支步枪、180支自动枪、196挺机枪、51门炮、21辆坦克。

早在1942年5月,苏军就已经成立了13个坦克军和114个独立坦克旅。以此为基础,苏军陆续组建第1、第3、第4、第5坦克集团军和若干个独立坦克作战单元。由于战术思想落后,而且缺少训练,苏军的坦克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直比较糟糕,在兵种协同、部队编成和战术运用上都存在问题。

因为缺少通讯工具,苏军的空地配合很差。战斗中要么空中力量薄弱,要么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坦克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导致苏军的坦克集群经常遭到德军飞机的空袭和反坦克炮火的打击,伤亡惨重。苏军的坦克部队内部的通讯也非常落后,指挥员还需要用旗语指挥作战。这种方式也导致苏军无法在进攻中一下投入太多的坦克(因为根本指挥不过来),小股的坦克又无法形成有力的突击。

在部队编成上,苏军的坦克旅将KV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和轻型坦克混编。按照苏军统帅部的设想,这样的编成可以满足不同战场情况的需要。中型和轻型坦克可以在突击时,利用其更强的机动性;在防御时,可以利用重型坦克厚重的装甲,阻止德军坦克的突袭。而在实战中,苏军的这种编成效果极差,不同坦克经常脱节,造成各自为战的局面,也就分散了坦克部队进攻和防御的力量。

莫斯科保卫战后,近卫第1坦克旅长卡图科夫就向斯大林指出了旧坦克旅的种种缺点,尤其是不应该把重型坦克和中轻型坦克混编。因为 KV重型坦克虽然装甲坚固,可是速度太慢,战斗时跟不上T-34型坦克。

1942年7月,按照卡图科夫的建议,再结合夏季战役的经验,苏联开始采取统一的坦克旅编制。新坦克旅不再装备重型坦克,只留下中型和轻型坦克。全旅有1038人。装备53辆坦克。内含32辆T-34坦克和21辆轻型坦克。另外还装备3辆BA-64装甲车、3辆指挥部汽车、12辆摩托车、5部拖拉机、4门76毫米ZIS-3型反坦克炮、6支反坦克枪、6门82 迫击炮。

借助与美国的租借协议,苏军接收了大量美国提供的无线电通信器材,借此更换了苏军坦克部队的通讯设备。

在战术上,苏军坦克不敢脱离步兵,向敌方阵地快速推进,他们担心被德军阻击后,会遭遇敌方步兵的偷袭。而苏军的坦克装甲和火炮性能不及德军坦克,双方在远距离交火时,德军的四号长管坦克以及后来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都能在远距离轻易地击穿苏军的坦克装甲。所以,苏军坦克部队在战场上的损失要比德军大得多。

第5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提出,苏军应该利用T-34坦克优越的机动性能,鼓励坦克手敢于甩开步兵,快速接近德军坦克,在近战中与德军坦克展开肉搏战,以减少苏军坦克防御能力上的弱点。

经过苏军统帅部、将领和前线士兵的不断磨炼下,苏军的坦克部队终于脱胎换骨,最终成为苏德战场后半段,苏军反攻的攻坚利器。

在大卢基方向,曾经在1941年冬季反攻中,率领第3突击集团军攻入德军大后方的普尔卡耶夫已经升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接替他指挥第3突击集团军的是加利茨基。苏军在勒热夫突出部发起进攻的同时,作为火星行动的一部分,加利茨基负责夺取大卢基。

第3突击集团军共有7个步兵师、3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以及拥有215辆坦克的第2机械化军,总兵力8.6万人。

大卢基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的结合部,负责防御大卢基的是德军第59军。为了坚守这里,德军在一年多的占领期间,构筑了完备的防御工事,将这里变成了一座平原要塞。而且德军在这里配备了大量的炮兵部队,火力强悍。

1942年11月25日,加利茨基在勒热夫战斗开始的同一天,向德军发起了进攻。在50公里宽的正面,苏军在两翼突破德军防线,于11月28日将大卢基包围,城内被围德军主要是第83步兵师一部以及炮兵部队,兵力约7500人,由步兵指挥官萨斯统一指挥。

为了解救被围部队,德军第59军组建了两支突击集群。其中,南部集群包括第20摩托化师和第291步兵师和第83步兵师其余部队;北部集群包括第331步兵师、第8装甲师的1个团、1个强击火炮营和第291步兵师一部。

12月9日,德军的救援行动开始。此时,苏军还在继续向前推进。第2机械化军在12月10日逼近到大卢基以西的新索科利尼基,在其两侧切断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相连铁路线。但德军一面以第3山地师死守新索科利尼基,一面以南北两个突击集群向苏军

侧后迂回攻击。

德军北路集群在第8装甲师1个团的坦克支援下,推进到格列布涅沃;德第331步兵师的一个突击群经过奋力厮杀,抵达距离大卢基只有4公里处。由于德军的兵力有限,前面仅剩的4公里已经没有力量跨越了。

南路集群的反攻也遭到顽强抵抗,于12月12日被苏军挡住。3天后,德军又恢复了攻势。12月20日,德第291步兵师的第504、506步兵团推进到利特维尼哈,距离大卢基近在咫尺。

12月26日,苏军一部突入大卢基,与守军展开巷战。一些坚固的旧式建筑(有些墙壁厚达1米)成为德军的抵抗据点,给攻城苏军造成了重大死伤。经过长期战斗,城内的德军也伤亡惨重,剩余人员被分割为几部分,彼此之间失去联系。有些甚至没有无线电联络。其中最大的有两股:一部有427人,防守在洛瓦蒂河岸的旧堡垒,由第83野战补充营营长指挥,地盘约100米×250米;主力一部约有1000人,由萨斯本人指挥,盘踞在城东,以铁路机车库为防御核心。

守军在天寒地冻中备受煎熬。粮食和弹药供应只能靠飞机空投。每个士兵每天只能得到一个面包和半听罐头肉,从结冰的池塘里取水。士气逐渐动摇起来。据说在包围圈里,萨斯下令枪毙了23个想逃跑投降的德国士兵。12月31日,当1942年即将过去的日子,苏联人向大卢基发射了3000发炮弹作为新年贺礼。

1943年1月8日,苏军劝告大卢基守军投降,可是萨斯没有理睬。他依然指望能够获救。传说希特勒曾许诺只要萨斯中校能够守住大卢基,就以萨斯的名字来重新命名该城。

在包围圈外,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沃勒中将也不甘心放弃大卢基。尤其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德军要塞守备队被全歼的先例。克卢格和沃勒当然不想这样的惨事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发生。

沃勒决心做最后一次努力。他动用了集团军群的几个装甲预备队,包括第15坦克团第1营、第18坦克营、第5歼击营和第8、第28摩托化步兵团,组建起一个精悍的装甲机械战斗群,试图冲进大卢基,解救萨斯集群的残余守军。

1月9日14时10分,德军战斗群开始行动。经过1个小时短促、激烈战斗,德军一队先头坦克闯入大卢基。可是苏军随即展开猛烈反击,一举切断突入德军后路,并集中炮火猛烈轰击狭窄通道里的德军。不久,突入封锁线的德国坦克尽数被毁,救援行动最终失败。

1月14日,大卢基守军发出最后的无线电讯号:“苏联人试图炸毁团指挥所…”此后,很多德国士兵陆续放下武器投降。可是仍有一些小股战斗单元还想挣扎求生。1月16日,一股残余德军发起突围。他们以血腥的肉搏战闯过了苏军的第一道封锁线,却又在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遭到顽强阻击。大批德国士兵饮弹而亡,尸横雪野。最终,原有的7500名德国守军只有186人逃到德第331步兵师阵地。

1943年1月17日,苏军终于完全攻占了大卢基。被消灭的7000 多名德军中,约4000人被俘虏。要塞总指挥萨斯中校本人也带着他的卫队从机车库的防空洞里爬出来,向苏军投降。除了全军覆灭的萨斯集群外,负责救援的德国第59军在激战中另外损失了12000余人。

至此,苏军的火星行动结束。在主要进攻方向勒热夫突出部,苏军没有达成战役目的。而在次要进攻方向,夺取了大卢基。值得一提的是,萨斯集群是苏德战争爆发以来,首次全歼重兵守备据点的德军,不久之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又取得了一次更有决定性的胜利,歼灭的德军更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