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01、【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巷战

101、【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巷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巷战:我不会撤到伏尔加河对岸去!

9月12日,希特勒在大本营召开军事会议,保卢斯提交了自己新的作战计划:“第6集团军兵分两路,以步兵第71、第94、第295师和第24装甲师从亚历山大罗夫卡向东突击;以第291摩托化师、第141坦克师和罗马尼亚第20步兵师从萨多瓦亚向东北突击,两路兵力分割围歼苏军第62集团军,并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城南和城西北的德军负责牵制苏军防御。”

该计划得到希特勒的批准,他还同时命令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以南的伏尔加河右岸推进,迫使苏军东南方面军难以向斯大林格勒城区增援,同时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进至顿河右岸(第6集团军左翼),接替第6集团军阵地,以便于第6集团军能够全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市区。

苏军方面,斯大林格勒方面军6个集团军集结在城市以北,东南方面军第62集团军负责防御城市中部和北部,第64集团军负责市区南部城防,另有2个集团军负责防御斯大林格勒南部的湖泊地带。

其中,第62集团军在此前外围作战中已经遭受惨重伤亡,集团军兵力所剩无几。司令员洛帕京在接到城防任务后,这位大胆心细而且一直表现优异的苏军将领退缩了,他公开坦率地表示第62集团军无法守住斯大林格勒。几天后,第64集团军副司令员崔可夫接任集团军司令员,参谋长克雷洛夫。

第62和第64集团军共计16个步兵师、8个步兵旅和2个坦克军,总兵力9万人,德军的攻城兵力为17万人。

9月13日,德军的进攻开始。当天,德军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城市中部的高地一马马耶夫岗和中央火车站。马马耶夫岗位于城市中部的一处高地,在这里可以俯视斯大林格勒整个市区。

清晨6点30分,德军以1个步兵师和40多辆坦克向这里发动进攻,猛烈的炮击导致第62集团军与前沿阵地和方面军的联系一度中断。由于兵力薄弱,担任中央区域的苏军被迫向东后撤,德军占领126.7高地和机场镇,并抵近至伏尔加河10公里处。

次日凌晨崔可夫和参谋长克雷洛夫组织部队反击,此时崔可夫已经与方面军恢复了联系,方面军了解到前线的情况后,决定以航空兵配合第62集团军的反击,并命令近卫第13步兵师立即渡过伏尔加河划归第62集团军指挥,这支拥有“近卫”称号的部队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9月14日凌晨3时30分,第62集团军开始反突击,但部队的进展极为困难,至午后2时,德军大批步兵和坦克赶来增援,将苏军击退,并迅速冲到马马耶夫岗。此时近卫第13步兵师还没有抵达,崔可夫将仅剩下的预备队-一个重型坦克旅(仅剩19辆坦克)投入战场,他又将集团军司令部参谋人员和警卫连组织起来,编成两个战斗群。

一个战斗群加强6辆坦克负责封锁火车站通往码头的各条街道;另一个战斗群加强3辆坦克负责夺回刚刚丢失的专家大楼,因为德军在这建立了大口径机枪射击阵地,不断地向伏尔加河河面和沿岸码头射击,威胁河面上的航运。战斗群出动后,德军的大口径机枪阵地被摧毁,掩护从伏尔加河左岸的第一批增援部队成功上岸。

当晚9时,近卫第13步兵师悄悄抵近伏尔加河左岸,随后登上驳船驶向斯大林格勒。由于情况紧急,近卫第13师官兵上岸后,就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划分成多个战斗群分散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德军如潮水般的进攻被遏制。

9月15日,负责防御马马耶夫岗的苏军与第62集团军指挥部失去联系,如果这里被德军攻占,保卫斯大林格勒各部队的命脉-伏加尔河航线就会被德军控制。为此,崔可夫命令近卫第13步兵师第39团迅速向马马耶夫岗推进,并在那里固守。

16日拂晓,马马耶夫岗上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第39团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终于将德军防御部队全部消灭。德军也清楚这里的重要性,继续向这里调集兵力,向马马耶夫岗冲击。此后,双方在这片不大的高地上反复冲杀,直到战役结束。

中央火车站是斯大林格勒城市的交通枢纽,是通往伏尔加河畔的主要通道,第62集团军防线也由此穿插而过。车站以及周围的建筑物已经被德军控制,他们躲在厚墙和掩体后面,居高临下,阻止苏军夺回这座车站。9月15日夜,近卫第13师第42团一个连借着断壁残垣,悄悄潜至车站大楼,连长甘德拉命令每个战士准备好几颗手榴弹。随着他大喊一声,苏军士兵将所有手榴弹都扔了出去,德军猝不及防,丢失了这座大楼。

次日拂晓,德军开始对这座大楼发起反击,经过一轮空袭后,步兵冲向大楼,随后遭到密集子弹和手榴弹的还击。战斗持续了1天,苏军也只剩下19个人,但德军始终无法夺取这座大楼,最终德军调来重炮,将这座大楼全部摧毁,近卫第13师第42团1营1连甘德拉上尉连长以下所有官兵牺牲。

9月16日,叶廖缅科将坦克第137旅、步兵第92旅交给崔可夫,两支部队随即在近卫第13师左右两翼投入战斗,以缓解近卫第13师的防守压

力。9月19日,第62集团军实施反击,暂时稳住了战线。

然而当天晚些时候,德军再次猛攻近卫第13师阵地,第62集团军防线再次告急。集团军军事委员古洛夫悄悄告诉崔可夫,他已经为集团军军事委员会留了几条船,随时可以撤到伏尔加河对岸,崔可夫则回答道:“这与我毫无关系,我不会撤到伏尔加河对岸去。”

参谋长克雷洛夫也激动地说:“我们将一起清洗好自己的手枪,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自己的脑袋。”

为了稳住部队的情绪,崔可夫和参谋长经常离开指挥部,到前沿阵地去。战士们看到集团军首长没有离开他们,与他们同生死共患难,部队的士气更加高涨。

9月20日,德军突破近卫第13师的防线,第一次冲到伏尔加河岸,并向中心码头挺进。崔可夫将刚刚抵达的2000名补充兵派给近卫第13师师长罗季姆采夫,经两昼夜激战,终于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势头,第62集团军的局势才稍有缓和。

至9月26日,经过13天的城市巷战,德军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南部城区和中部大部分区域。按照保卢斯的计划,部队需要休整一下,补充弹药和人员再继续进攻。然而,在大本营一次次的催促下,保卢斯只能继续进攻,同时他要求的援兵也一并到达,包括第4装甲集团军的两个师和新抵达斯大林格勒前线的6个师。

与此同时,苏军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为顿河方面军,将东南方面军改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于负责市区城防的第62集团军,从9月27日起,统帅部又向该集团军增调步兵第193师(9月27日)、近卫第39师(9月30日)、步兵第308师和近卫第37师(10月2日)。

9月27日,德军对苏军最后一轮进攻打响。崔可夫判断德军的进攻重点仍然是马马耶夫岗,当时在山岗顶部是苏军第95师防守,西坡和南坡则被德军控制。崔可夫决心趁德军发起进攻之前,苏军率先发起反击。

9月26日下午18时,苏军对马马耶夫岗德军反击,经过一轮炮火准备后,上岗顶部的第95师向德军发起冲锋,只用1个小时就将西坡和南坡攻占。

次日上午10时,德军开始进攻,至10月3日,交战地域主要集中在红十月工厂、街垒厂和拖拉机厂。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为争夺每一条大街、每一栋房屋、每一个广场而奋力拼杀。

10月14日,坐在指挥部的崔可夫收到了一连串的坏消息:近卫第37师和第112旅阵地相继被突破,近卫第37师指挥部被袭击,师长诺卢杰夫失去联系。此时,第62集团军已经被分割成3个孤立的部分,面积分别为14平方公里、1.28平方公里和1平方公里。德军从两个方向突进至伏尔加河畔,三处苏军则各自依托一个登陆场据守。苏军凭借着登陆场,不断地从河对岸得到新锐部队和物资补充,德军一次次的进攻都宣告失败。

在斯大林格勒市区作战期间,苏军为增加城防兵力,确保第62集团军不断得到新锐部队补充,以便长久地与德军反复争夺,从9月14日至10月16日的33 天中,陆续向市区增派了10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和1个步兵旅。伏尔加河区舰队在从伏尔加河东岸向斯大林格勒运送人员、弹药和粮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区舰队的舰艇经常在德军炮兵和航空兵袭击下渡过伏尔加河,把数万名战士和数万吨物资送到斯大林格勒。区舰队的渡河拖船、渡轮和装甲艇,在保卫斯大林格勒市期间,共完成约3.5万次航行。

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向斯大林格勒地域累计增调约20万人、近90个炮兵营(5万人和1000多门火炮)、约40个受过专门攻城训练的工兵营。在市区争夺的67天中,德军共出动飞机7万余架次,平均每昼夜1000至1500架次以上。苏军航空兵在市区战斗期间,共出动飞机4.5万余架次,平均每昼夜670 余架次。

德军的进攻力量已经枯竭,到1942年1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已持续4 个月。德军先后调来50多个师的兵力,但始终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德军在夺取斯大林格勒的作战中遭受巨大损失,死伤近70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2000多门、坦克和强击炮1000多辆、战斗机和运输机1400多架。德军完全被苏军钳制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被苏军半包围的态势。在这种形势下,苏军已悄悄地完成大反攻的准备。

苏军大本营和总参谋部从1942年9月起即开始拟制由3个方面军实施的围歼斯大林格勒地城德军的反攻计划。11月13日,苏军统帅部批准代号为“飓风”的反攻计划。计划总企图是利用苏军对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所形成的有利包围态势,以3个方面军对德军两翼实施突击,合围德军,尔后消灭伏尔加河与顿河间的德军主力。

截至反攻开始前,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共展开3个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中将),辖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和第17空军集团军。

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辖第65、第24、第66集团军和第16空军集团军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辖第62、第64、第57、第51、第28集团军和第8空军集团军。

3个方面军总兵力为11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约1500辆,作战飞机1300余架。苏军当面之敌为德军B集团军群所属第2、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仆从国军队,共100余万人,10290门火炮和迫击炮,675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00余架飞机。

西南方面军(1942年10月25日重新组建)受领的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以西的顿河中游实施主要突击,突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御,并向东南迅猛发展进攻,前出到卡拉奇地区,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会师。与此同时,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向西南方向实施突击,建立合围的对外正面。西南方面军地面行动由第17空军集团军等航空兵部队负责空中保障。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突击集团辖第64、第57、第51集团军,以主力先粉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罗马尼亚第6步兵军,并向西北方向发展突击,进入卡拉奇渡口同西南方面军会师。方面军部分兵力则向西方向进攻,在近卫第1集团军左翼建立合围的对外正面。第62集团军以积极行动牵制斯大林格勒市内作战的德军,并做好转入反攻的准备。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行动,由第8空军集团军提供空中保障。

顿河方面军的任务是:从战场中段(斯大林格勒以北)向东南实施向心突击,合围并消灭顿河小弯曲部防御之敌。尔后,配合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消灭被围德军重兵集团。第6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行动,其任务是以积极行动紧紧牵制对峙之敌,使德军无法机动预备队,顿河方面军地面行动,由第16空军集团军提供空中保障。

反攻发起时间定为1942年11月19日。

为牵制德军在其他战线上的兵力,最高统帅部命令莫斯科地区的加里宁方面军向大卢基方向展开进攻;西方面军向勒热夫-维亚济马德军实施进攻;外高加索方面军向莫兹多克方向实施进攻。

11月19日拂晓,在持续80分钟的炮火准备后,苏军西南方面军以及顿河方面军右翼部队开始突击,揭开了反攻的序幕。

西南方面主要突击首先指向战斗力较弱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苏军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突破罗马尼亚军队防御后,配置在罗军后方的德军企图以反突击阻止苏军前进,但被苏军粉碎。在达成对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突破后,苏军即快速向纵深推进。到日终时,进入突破口的苏军各部队已向德军纵深推进30 ~35公里,并继续向卡拉奇推进。

顿河方面军在第一天只有第65集团军参战。该集团军切断了德军从顿河小弯曲部向西的退路,楔入德军防御纵深3~5公里。

至11月23日,西南方面军所属第5坦克集团军第26坦克军和第21集团军的第4坦克军,攻占了顿河东岸重要支撑点卡拉奇。11月24日,被围在拉斯波品斯卡亚地域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主力被西南方面军围歼。

11月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1、第57集团军以及第64 集团军左翼部队在斯大林格勒以南转入反攻,当日突破德军防御。23日,第51集团军第4机械化军与西南方面军第4坦克军在卡拉奇和苏维埃茨基会合,将斯大林格勒附近德军集团的基本兵力合围,被围的德军包括第4、第8、第11、第51军和第14装甲军,共计22个师,约27万人。

在苏军发动反攻时,德军将领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苏军的一次全局性的反攻,在苏军西南方面军正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总司令魏克斯(7月5日,希特勒免去了冯·博克的职务,由魏克斯继任)直到晚上10点才向第6集团军发布了一道命令:“立即停止在斯大林格勒的一切进攻作战;第6集团军立即从所属编成中抽出2个摩托化团和1个步兵师,尽可能再抽出1个辅助摩托化兵团,将这些部队归属第14坦克军司令部,以便该部向西北或向西实施突击。”

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接到这份命令后,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直到11月20日还在给部队下达进攻的命令。直到当天下午,保卢斯才召集司令部会议,向部下宣布了部队面临的危险。

同样在11月20日,希特勒下达命令,成立顿河集团军群,由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担任司令,下辖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他要求第6集团军就地组织防御,曼施坦因则指挥包围圈外的部队突入斯大林格勒,与第6集团军会合。

11月22日,保卢斯向希特勒请求“自己有决定第6集团军是否留在斯大林格勒的自主权”,遭到希特勒的拒绝。11月23日,魏克斯致电希特勒:“如果第6集团军能在西南方向突围,将对整个局势产生有利影响”。希特勒立即解除了他的职务,部队全部交给曼施坦因指挥。

此时,被围德军仅有2天的弹药和6天的口粮。数十万被围德军占据着东西长70~80公里、宽30~40公里,面积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依靠空中补给继续坚

持。

11月23日,保卢斯决定部队不再突围,而是依托大量修筑好的工事、明碉暗堡形成的密集火力网坚守。他认为,部队贸然突围,会丢掉大量重型装备,而且在撤退中,极容易因为发生混乱导致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他相信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能够突破苏军的防御与自己会合,到那时他既可以恢复攻势,也可以从容撤退。

实际上,此时苏军的合围圈的确不牢固,尤其是西南方向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合围地带仍然比较薄弱,如果第6集团军全力向西南突围,并与随后赶到那里的解围部队会合,第6集团军完全可以免遭围歼的危险。

为解救被围德军,曼施坦因组建霍利德战役集群(含第17军和另5个德国师)和霍特战役集群(含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和A集群调来的第57装甲军)。同时,曼施坦因向希特勒建议,第6集团军死守在现有地区是非常不可取的,应该赋予第6集团军行动自由,而不必死守斯大林格勒。

对于曼施坦因的建议,希特勒迟迟没有答复,而且陆军总部也没有将答应交给曼施坦因用于解围的全部部队交付。更加让曼施坦因气恼的是,调给自己的3个山地师中途转给了中央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

苏军方面,11月24日起,苏军每天平均出动824架次飞机对斯大林格勒地域实施轰炸,并击退德军霍利特战役集群的进攻,巩固了合围圈。12月初,苏军开始对合围圈内的德军实施割裂歼灭。但苏军的进展并不顺利,因为按照苏军的估计,被围德军大约有9万多人,这个数字是根据德军投入斯大林格勒区域作战的兵力数量,去掉其间德军的损失数字得出的,而他们忽略了此期间德军向该地区持续增派的兵力。实际上被围德军数量有27万之多。

鉴于此情况,华西列夫斯基建议暂停最高统帅部制定的“土星”作战计划,将其所用部队加强给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这一举动为后来击退霍特集群的进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2月12日,德军霍特集群集结完毕,曼施坦因命令他不要等计划增援给他的部队,立即向斯大林格勒方向进攻。2天后,霍特的部队突破苏军第51集团军防御纵深40公里。据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先实施防御,粉碎德军增援,尔后再歼灭被围之敌。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迅速将兵力、兵器从合围的对内正面向合围的对外正面机动,以第57集团军第13坦克军以及方面军预备队的1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加强第51集团军,又将统帅部预备队第5突击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调至梅什科瓦河北岸设防。

12月19日,德军增调1个装甲师后再度发起攻击,在攻击部队的身后,是曼施坦因为第6集团军准备的3000吨补给车队。23日前,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57装甲军进抵梅什科瓦河,一度与被围德军相距不到40公里。

此间第6集团军并没有开展积极活动,保卢斯在被围的这段时间,起初决定固守待援,后因形势越来越危急,他又数次请求希特勒,准许第6集团军突围,均遭到希特勒的拒绝。在霍特集群最后一次尝试进攻期间,曼施坦因要求保卢斯“撤出斯大林格勒,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做好一切接应准备。”保卢斯的答复是:“突围和放弃斯大林格勒的一切,均与第6集团军无关。”

12月24日,苏军第2坦克集团军向霍特战役集群发起反击,12月29日,苏军攻占科捷尔尼科沃,德军向西和西南方向退却。至12月底,苏军歼灭了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并重创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57装甲军,将德军击退到距斯大林格勒200公里远地域,曼施坦因和霍特的努力失败了。

在西南方面军方面,12月16日,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配合下,该方面军向包围圈对外正面发起进攻,经3天激战,将德军防御阵地切割成4个孤立的地段,德军被迫向西南和南面撤退。12月24日,苏军第1坦克集团军第24坦克军出其不意地突入到塔钦斯卡亚,夺占了德军向斯大林格勒空运的机场,以及300多架军用飞机和后勤仓库,第6集团军的空中补给彻底断绝。

至12月底,西南方面军已推进100至200公里,歼灭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主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残部和霍利德战役集群主力,苏军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反攻任务遂告完成。

与此同时,苏军制定“指环”作战计划。1943年1月8日,苏军向斯大林格勒被围德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停止抵抗、缴械投降,遭到德军拒绝。

1月10日,顿河方面军经炮火准备后发起进攻。尽管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方面军突击集团仍于日终前在许多地段突破德军防御,向纵深推进6至8公里。在发展进攻过程中,苏军于1月12日夺取了马里诺夫卡突出部,消灭该地德军近3个师。1月25日,苏军突入斯大林格勒西郊。至1月26日,分别由东西两个方向进攻的苏军第26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在红色十月新村、马马耶夫岗地域会师,将德军分割成南、北两个部分。德军南部集群被压缩在市中心,北部集群被压缩在拖拉机工厂和“街垒”工厂区。

1月27至31日,苏军对德军南、北两个集群实施突击。德军战斗力已急剧降低,开始大批投降。1月31日,德军南部集群停止抵抗,刚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的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及其参谋长被俘。

2月2日,在苏军炮火猛烈袭击下,德军北部集群也被迫停止抵抗。苏军顿河方面军最终完成了歼灭斯大林格勒被围德军集团的任务,斯大林格勒会战至此全部结束。

在“指环”战役中,苏军顿河方面军各部队共俘敌9.1万余人,其中包括保卢斯陆军元帅在内的2500 余名军官和24名将军。在各战场则收集了约14万具被击毙的德军官兵尸体。

在斯大林格勒反攻作战过程中,苏军共消灭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德军一方共损失32个师和3个旅,另有16个师遭重创,损失人员80余万、坦克和强击火炮近2000辆、火炮和迫击炮1万余门、作战和运输飞机约3000多架,以及汽车7万多辆。

苏军把德军从伏尔加河和顿河打退几百公里。在200个日日夜夜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军总计损失200万人,德军在战役中,总共损失150 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以上数字存有争议)。德国统帅部由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惨败,宣布志哀3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