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89、【苏德战场】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下)

89、【苏德战场】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下):再见!古德里安

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期间,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的进攻方向在莫斯科的西南。他们推进最远的地方是莫斯科南面的卡希拉。不过在苏军11月底的反击下,第2集团装甲集团军前锋部队第53军退守莫尔德韦斯,这里距离莫斯科还有100多公里的距离,远不如北面第3和第4装甲集群对莫斯科的威胁大。这也是苏军发动反击后,将兵力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北面的原因。

1941年11月3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以南制定的反攻目标是:西方面军南线集群的第10、第50集团军与近卫骑兵第1军密切协同,向斯大林诺戈尔斯克、博戈罗季茨克方向实施突击,击溃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解除德军对图拉围困。

在苏军当面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共计有4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7个步兵师。在此前的进攻中,由于苏军第50集团军始终据守着图拉,导致古德里安的部队被大量牵制在这个地区。

同其他德军的态势一样,古德里安的部队在刚刚结束的进攻中,兵力展开在一段350公里长的弧形阵地上,部队还没有来得及转入防御,毕竟在冰天雪地的野外构筑工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处在一线的部队大多聚集在一些居民点中,躲在建筑物里烤火取暖。

1941年12月5日,古德里安向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提出,为了便于防御,他计划将位置过于突出的右翼后撤到图拉以东的沙季河、顿河一线,以拉平自己的防线,缩短防御距离。在古德里安等待答复时,苏军开始了进攻。

西方面军的左翼集群中,戈利科夫指挥的10集团军是刚从统帅部预备队调给西方面军的部队。该集团军共辖8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兵力达到10万余人。但是这些步兵师的兵员素质极差,基本上没有经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他们当面的德军是驻守在莫斯科东南防线的米哈伊洛夫,包括第10摩托化师和第29摩托化师一部,兵力比较薄弱,这是古德里安所说的“过于突出的右翼”。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态势,是因为苏军第10集团军一直没有投入战斗,德军还不知道这里有一支兵力如此众多的部队。

第10集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也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1943年1月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德国方面称作“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德军将领曼施坦因封神,对面苏军的主角之一就是戈利科夫(另一个主角是瓦杜丁)。他因此丢掉了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此后担任苏军总部干部管理方面的工作。

为此,他和朱可夫之间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他认为朱可夫偏袒自己的“小弟”瓦杜丁)。战后,斯大林清算朱可夫时,“揭发”朱可夫最积极的就是戈利科夫。斯大林去世后,戈利科夫又攀附赫鲁晓夫,官运亨通。

尽管戈利科夫后期的做法颇有争议,但不可否认他在战场上是一个合格的战将。也是战时苏军中比较早的、从集团军级指挥员晋升到方面军指挥员的将领。

在苏军第10集团军的右翼,也就是距离莫斯科更近的莫尔德韦斯,是参加反击的近卫骑兵第1军。在反击前,该骑兵军得到了第11坦克师、第9坦克旅和第173步兵师的加强。正是他们将德军第53军从卡希拉击退,缓解了莫斯科南部的危机。

第50集团军是西方面军防御莫斯科南部的中坚力量,博尔金接手第50集团军时,前任集团军司令叶尔马科夫因作战不力被解职。其实博尔金也清楚,凭借第50集团军的力量,在正面根本抵挡不住德国装甲集群的进攻。但他有应对策略,就是不和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正面对战,也不和第2装甲集团军打野战。他在图拉组织市民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在付出不小的代价后,博尔金将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带往预定目的地,缠住德军不能北上。

古德里安也知道情况不对,指挥军队企图从南面进行正面突击夺取图拉,并从北面迂回该市,并几乎将图拉四面包围。

危难之际,曾经当过政委的博尔金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他通过一系列宣传告诉士兵们坚守图拉的意义,鼓励部队保持信心。此时的图拉市,大部分企业已经提前疏散到后方,但在博尔金的组织下,图拉市仍能完成步枪、自动步枪和机枪的生产任务,火炮和坦克的修理也能照常进行。所以虽然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战力远高于第50集团军,面对防守严密的图拉市依然是无可奈何。

12月2日,古德里安向图拉发起了最后一次总攻,而且还切断了图拉至莫斯科的铁路和公路,但仍然没有夺取这座城市。在图拉最危急的时候,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也展现出罕见的铁汉柔情,他告诉博尔金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图拉,但博尔金当场就回绝了这个特殊待遇,朱可夫为此在电话的另一端骂他是“一头倔驴”。

1941年12月5日,率先发起进攻的是戈利科夫的第10集团军。第一天的进攻苏军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德军第29摩托化虽然守住了阵地,但也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12月6日,戈利科夫决定将进攻改在夜间,这样可以降低苏军火力不足的影响。在

集团军的中路,负责进攻米哈伊洛夫的是第328和第330师。其中,从东南方向担任主攻的第328步兵师因为积雪太厚,部队行动迟缓,他们在规定时间没有到达指定攻击位置。

索科洛夫指挥的、从东北方向进攻的第330步兵师提前穿过德军设置的雷区,然后悄悄地前出到距离米哈伊洛夫4公里处。由于行动隐蔽,德军没有发现他们。12月7日0时,第330师的2个步兵团突然发动进攻,城外负责警戒的德军士兵鸣枪后,急忙退回到城内,苏军尾随而至。

闻讯的城内守军点燃了城内北部的房屋,用来观察苏军的行动,并用迫击炮和机枪对苏军实施拦截。而苏军士兵和从城外后撤的德军警戒部队已经混杂在了一起,为了不误伤己方部队,城内德军只好放弃了阵地,向后撤退,索科洛夫的部队冲进了城内。至晨7时,第330步兵师完全占领了米哈伊洛夫。

在集团军的左路,第324和第323步兵师同样趁着夜色对驻守在戈尔季诺的德军发起突袭,正躲在房屋里烤火的德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丢掉了阵地。

在集团军的右路,第322步兵师夺取了谢列布里亚内耶普鲁德。至此,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在右翼的3个重要据点在一夜之间全部丢失。苏军第10集团军则继续向顿河沿岸的斯大林诺戈尔斯克、叶皮凡推进。

12月7日,博尔金的第50集团军在图拉分两路向德军发起反击。在图拉的东北方向(莫斯科方向),第50集团军的1个步兵师协助近卫第1骑兵军从两个方向夹击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驻守在北部防线的第53军。由于兵力有限,两路苏军的进展都不顺利。

此时,东面的德军正在后撤,古德里安担心北面的第53军位置越来越突出,遂于12月8日命令该军向斯大林诺戈尔斯克撤退,近卫第1骑兵军趁势解放了莫尔德韦斯和韦尼奥夫。

12月8日,博尔金的第50集团军另一路部队在图拉的西南方向转入进攻,这里是史维本堡指挥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第24装甲军和海因里希指挥的第43军的结合部。12月10日,红军突破德军第296、第31步兵师之间的阵地,在德军第43军和第24装甲军之间撕开了一个40公里的口子。

为了堵住第50集团军打开的缺口,古德里安不得不低头跟自己素来不和的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求援,要求他向缺口处增派部队,稳定住自己的左翼防线。此时,在莫斯科西面的德军第4集团军方向还比较平静,那里也不是苏军反攻的主要方向。即便如此,克鲁格只向那里派遣了区区4个营的兵力,很快就被博尔金的反攻部队击退。战斗中,指挥这次增援的德军第137师师长也被苏军击毙。

12月10日当晚,古德里安在没有经过统帅部准许的情况下命令部队后撤。同时,他直接给希特勒身边的人写信,陈述前线面临的危险局面,恳求元首能够同意他的行动。

随着德军的主动后撤,苏军第10集团军各路反攻部队和近卫第1骑兵军等部队陆续推进至沙季河、顿河一线。在行进间,苏军解放了被德军放弃的斯大林诺戈尔斯克和博戈罗季茨克,完成了方面军设定的反攻目标。

苏军在莫斯科南面的反击是让统帅部满意的,古德里安的主动后撤既保护了自己的实力,也让苏军在反击过程中没有消耗掉积蓄的力量,使他们能够继续向西推进。

为了扩大反攻成果,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将第49集团军转入对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团军的进攻。扎哈尔金的第49集团军同样是预备队中新组建的集团军,兵力比较充足。位置比邻博尔金的第50集团军,当面是德军第2装甲军团军和第4集团军的结合部。

12月14日,该集团军左翼首先图拉以西向德军第4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的结合部发起反攻,德军第43军的左右遭到苏军两个集团军(第49和第50集团军)的围攻,迫使古德里安命令部队后撤。

当晚,他本人赶往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在那里见到了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一向骄横的古德里安当面指责了他的两位顶头上司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和布劳希奇,认为他们不应该扣押他12月5日要求部队后撤的请求,导致自己的部队现在狼狈地后撤。同时他还告发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消极怠战,见死不救。

其实,博克和布劳希奇也同意将部队后撤,而且他们已经制定了一个将部队后撤到100公里以外的“冬季防线”的方案,等到布劳希奇返回统帅部当面向希特勒汇报再实施。

虽然二人一直不喜欢已经被希特勒宠坏了的古德里安,但作为职业军人,深知现在不是泄私愤的时候。布劳希奇提前向古德里安透露了刚刚制定的后撤计划,并且决定将中央集团军群南线的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统归古德里安指挥,准许他根据战场情况有序地向预定地区后撤。条件是未经允许不可以撤过奥卡河,否则他左边的第4集团军侧翼将失去掩护。

12月15日,返回自己指挥部的古德里安做出了一个直接影响他以后军事生涯的决定。他命令左翼遭受攻击的第43军西撤,越过昨天布劳希奇叮嘱他的奥卡河。12月17日,

古德里安还拒绝了第2集团军施密特的求援,他决定将自己的部队一路西撤,一口气撤到自己的后勤基地奥廖尔。

12月18日,忍无可忍的希特勒直接命令古德里安设法保护第4集团军的右翼,而古德里安借口道路被积雪覆盖,自己没有能力实施向北面的军事行动。12月20日,第2装甲集团军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后撤了130多公里,和第2集团军一道撤退到了布劳希奇所说的“冬季防线”,得益于撤退的坚决,古德里安的部队在苏军的反击期间并没有损失太多的兵力。

1941年12月18日,希特勒批准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冯·博克的辞呈,他的职务由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接替,第4集团军司令的职务由第2集团军第44山地军军长、德军山地部队创始人屈布勒接替。在屈布勒到任之前,该集团军仍然由克鲁格指挥。

在古德里安一路西撤后,中央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的右侧翼已经彻底暴露。为了保护自己的侧翼,克鲁格不得不抽调第13军第137步兵师到自己的右翼。12月16日,苏军第49集团军右翼反攻部队突破了菲尔伯指挥的德军第4集团军第13军的阵地,克鲁格遂将第137师调回到第13军的方向。这样一来,第2装甲集团军留下的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

在朱可夫的反攻计划中,德军第4集团军并不是苏军的打击目标,他给西方面军中路集群第5、第33、第43和第49集团军的任务是以牵制性进攻拖住德军第4集团军,使其不能抽出兵力增援其他方向。随着战场形势的改变,朱可夫也调整了自己的作战部署。

第4集团军右翼的缺口很快被朱可夫捕捉到了。12月17日,他命令南部的各部队(第10、第49、第50集团军和近卫第1骑兵军)全部转入西北方向,从德军的缺口处插入到德军的纵深,并明确进攻首要目标是联系德军第4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的枢纽卡卢加。

在北面,苏军第49集团军渡过奥卡河,得到第137步兵师增援的德军第13军没能阻止苏军的推进,12月19日,苏军第49集团军解放了塔鲁萨,然后从东北方向突击卡卢加。

在南面,博尔金的第50集团军以第154步兵师、第112坦克师、第31骑兵团和一个图拉工人团组建了一支快速集群,由集团军副司令波波夫指挥。12月16日夜,该集群开始从东南向卡卢加急速推进,经过3个昼夜的急行军,他们行进了90公里,于12月20日突然出现在卡卢加市的南郊。当天夜里,波波夫的快速集群开始向守城德军进攻,并在次日拂晓冲进了城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守卫卡卢加的是德军第43军的2个步兵师,该军本来隶属于第2装甲集团军,由于古德里安拒不执行停止后撤、保护第4集团军右翼的命令,克鲁格在就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后,立即将该军划归第4集团军指挥。为了加强卡卢加的防御力量,克鲁格又将第137师增派到这里,还将第20装甲师支援到卡卢加方向。所以,进攻一方的苏军在兵力上反而处于劣势。

苏军其他部队这时也在加紧推进。其中,近卫第1骑兵军渡过奥卡河后,向卡卢加以西突击,企图切断卡卢加德军的退路;苏军第10集团军则继续追击撤退中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担任第2装甲集团军后卫部队的是第53军第296步兵师和第167步兵师。截至12月23日,德军第167步兵师几乎被全部消灭,第296步兵师则渡过奥卡河追赶后撤的主力部队。

12月25日,鉴于形势越来越不利,克鲁格将第4集团军的司令部撤到尤赫诺夫。克鲁格没有预备队,古德里安却还有一些。当苏军发起反攻时,古德里安就留了一手,他把第3、第4装甲师提前撤退到奥廖尔附近休整补充。古德里安的算盘是:一旦苏联人攻打前线的第53军,这2个装甲师就可以在第24摩托化军指挥下袭击苏军的侧翼。

但苏军真的突破了第53军的防御后,古德里安却犹豫了。因为他南翼的第2 集团军也险象环生,新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正攻打利内夫,迫使德国第2集团军放弃利内夫,把第48摩托化军撤退到索斯纳河与季姆河一线,以保持与古德里安的战线完整。12月24日,苏军的一支坦克部队突入第2集团军在季姆河的冬季阵地,迫使德军用88毫米高炮和所谓“红头”炮弹对付这些坦克。12月25日,苏联第13集团军收复了利内夫。

12月25日,一再战场抗命的古德里安被免职。这源于新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的强烈要求,他对希特勒说,自己根本指挥不了古德里安,如果让他继续在前线为所欲为,中央集团军群在右翼则有崩溃的危险。2天后,古德里安离开了前线,返回了德国,接替他职务的是第2集团军司令施密特。

古德里安此后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担任德国装甲部队总监,直到1944年七二零事件后,接替蔡茨勒担任陆军总参谋长。

12月28日,苏军近卫第1骑兵军冲到了第4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尤赫诺夫,吓得克鲁格从各个方向各抽调1个团,向这支苏军反攻的箭头反击。为了防守尤赫诺夫,克鲁格又调来了第19装甲

师(此时约有50辆可用坦克)和空运来的1个步兵营。这些部队一下车或一下飞机就被投入战斗,在城南仓促构筑了一道防线。为了加强防御力量,行政人员也被编入战斗单位。

同时,德军第24摩托化军也在别廖夫方向对苏军第10集团军南部侧翼发动了反击,可是在暴雪面前,这场攻势在12月27日陷入停顿,12月31日红军解放了奥廖夫。

在克鲁格的指挥部所在地尤赫诺夫,苏军近卫第1骑兵军已经从北面逼近,第10集团军则从南面逼近了苏希尼奇,并在1942年1月3日包围了这座德军第4集团军最主要的弹药和补给基地,在这两个据点之间的德军已经被基本肃清。此时的卡卢加,已经成为了一座陷入苏军后方的一座孤岛,在这里作战的德军第43军因此遭到被合围的威胁。德军现在已经无意继续坚守这座已经被苏军突入的城市,开始将其翼侧部队转向西北部。

战况紧急,德军在撤退前甚至没有把野战医院里的伤员带走,只是给每个伤员床上留下一支手枪,暗示他们最好在苏军到来前自杀,因为苏军已经知道了德军在撤退时对当地人和苏军战俘的所作所为。

12月30日,苏军第50集团军的快速集群和第49集团军部队一道占领了该城。在这里,苏军缴获了38辆火车机车、300节车厢、282 辆载重汽车、52辆轻便汽车、25辆坦克和38门火炮。

在整个1941年12月份的后半段,德军第4集团军虽然不是苏军反攻的重点,他也同样遭受了重大损失,仅战斗伤亡就达到1.1万人,其中不包括数量惊人的非战斗减员。

1942年1月1日,希特勒向第4集团军发布了一条反击的命令,正在违抗他命令后撤的克鲁格根本没有力量做到这一点。此时,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第4、第9、第2集团军,第3、第4装甲集群,第2装甲集团军大体上退守到了前任陆军总司令划定的“冬季防线”。德国人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度过剩下的寒冷冬季,但等待他们的是苏军发动的一场更大规模的冬季反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