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56、【北非战场】撒哈拉奔袭

56、【北非战场】撒哈拉奔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北非战场】撒哈拉奔袭: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华丽舞步

1940年6月,法国战败投降,德国将矛头指向了英国。墨索里尼判断英国本土已经自顾不暇,更无法维持它在非洲的广大殖民地,遂于9月以第10集团军6个师和8个坦克营7.5万人、1200辆坦克出兵埃及,企图占领埃及全境,控制苏伊士运河。意军一开始取得了一些进展,攻占埃及西迪拜拉尼,但因为补给困难,没能够继续向东推进。12月,英国2个师的援军抵达埃及,随即向意军发动反攻,11日夺回西迪拜拉尼,并于1941年1月5日攻入利比亚。2月6日,英军攻占利比亚重镇班加西,俘虏意军13万人。意大利在北非仅剩以的黎波里为中心的利比亚西北部地区,随时可能被英军彻底逐出非洲。

希特勒担心“意大利考虑到英国占领北非后,会对意大利的城市实施轰炸,因而可能退出联盟”,于1941年2月3日决定派遣一支装甲部队,以稳定那里的局势。

1941年2月12日,埃尔文·隆美尔飞抵的黎波里,在这里会见了意大利驻非洲总司令加里博尔迪。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位德军最优秀的将领,为自己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成就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在隆美尔到达的前一天,德军第5轻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也已经抵达突尼斯,后续部队也正在陆续地输送到北非,希特勒承诺隆美尔,会给他2个装甲师,组建“非洲军”,协助意大利军队阻止英国的推进。此前不久,德国空军部队也已经移驻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帮助意大利海军保护意大利至利比亚的海上运输航线。

英国方面,因为英军已经在北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加上希腊方面战事危急,北非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将澳军第6师调往希腊,将英军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修整,替代他的是刚从英国调来的第2装甲师。该师无论在训练和装备上,都远逊于第7装甲师,而且师长还是一个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的指挥官,韦维尔是想在非洲战场上的“垃圾时间”锻炼一下年轻队伍。

通过情报部门汇总的情况,英国方面已经获悉德军将出兵非洲,但并没有引起韦维尔的足够重视。他认为:德军要把2个师的兵力和装备输送到的黎波里,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因此,在1941年的春天,以及炎热的夏天不会发动进攻。然而,韦维尔只猜对了一半,德军在北非的集结的确花费了很长时间,第15装甲师甚至计划到5月中旬才投入战场(实际上该师在4月中旬提前赶到了战场)。第5轻装甲师到达的黎波里的时间虽然早一些,但也比计划有延误。韦维尔没有猜对的,是隆美尔没有等到部队全部集结,就开始了他的进攻。

在隆美尔等待自己部队期间,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告诫隆美尔:坚守目前的防线,直到5月份第15装甲师到达后,可以进行有限的进攻。如果成功的话,才可以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利比亚东部(昔兰尼加),但是不要进攻班加西。

1941年2月24日,在诺菲利亚以东121公里处,第5轻装甲师第3侦察大队与英军第2装甲师坦克部队交火,还没有完成组建的“非洲军”击毁英军装甲车3辆,俘虏英军3名,自己毫发无损。这是德军与英军在北非第一次遭遇,战斗结果让隆美尔有些意外,英军的战斗力并没有他想象得强,所以他决定违背德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加快德军的进攻节奏。

3月24日,隆美尔率领第5轻装甲师第3侦察大队和意大利军队开始试探性地向阿盖拉进攻,很快他们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及攻占了这座要塞。3月30日,非洲军攻占梅尔莎布列加,4月2日攻占艾季达比耶。

随后,隆美尔摒弃了所谓“不得分化部队”的传统军事原则,将德军和意大利部队打散,分成3个纵队,每个纵队均配备坦克、装甲车和卡车运送的步兵,一路由德军第5轻装甲师的侦察部队和意军的1个师组成,向班加西推进;一路是德军第5坦克团,向阿克达尔山脉推进;一路由德第5轻装甲师主力和意军1个师组成,向阿克达尔山脉以东迂回。

4月4日,英军弃守班加西,退往托布鲁克。此时的隆美尔,坚信英军正在重演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一幕,所以,他命令部队大胆推进,大胆穿插,不给英军喘息的机会。4月9日,第15装甲师提前抵达战场(该师师长普里特维兹于次日被英军反坦克炮弹击中身亡)。4月11日,德军推进至托布鲁克,将要塞包围,一部推进至利埃边境,攻占哈尔法牙关隘,为东进埃及做好准备。此时,德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向东推进了1600多公里。

托布鲁克位于利比亚东北部,是地中海南岸的港口城市,介于德军后方补给基地的黎波里和英军补给基地埃及亚历山大港中间,谁能控制这里,就可以大大缩短己方补给线,扩大进攻距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人在托布鲁克大兴土木,力求将其建设成为一座坚固的要塞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托布鲁克已经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由两道环形防线和若干永备工事以及地下坑道结构构成的坚固要塞。但在1941年底至1941年初英军向意军进攻时,意大利军队轻易地放弃了这里,成为日后德

意联军东进的重要障碍。

4月12日,战场上刮起了风暴,隆美尔利用风暴的掩护,向3万英军驻守的托布鲁克发起进攻,遭到英军的顽强抵抗。下午3时,风暴减弱,德军的坦克暴露在守军的视线里,第5装甲师师长施特莱切请求停止进攻,被隆美尔拒绝。至当天傍晚,进攻部队的坦克损失了3/4,仅剩40辆,德军的进攻被打退。

4月27日,德陆军副总参谋长保卢斯(此人正是在斯大林格勒向苏军投降的第6集团军司令)飞抵北非前线,保卢斯和隆美尔是多年的好友,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北非前线的作战情况,因为总参谋长哈尔德一直担心隆美尔太过冒险。

4月29日,保卢斯记录了北非战场上激烈的战斗:“当晚6时30分,在炮兵和轰炸机的一番轰炸后,德军坦克和步兵从南北两侧向目标山上发起进攻。他们从山后攻占了209高地,然后转而攻打托布鲁克。进攻队伍排成5公里宽、3公里深的楔形队形冲进环形防线以内。夜间,装备着喷火器的战地工兵冲上前去喷射火焰,使附近据点里的盟军不得不跑出来。”

次日早晨,炮兵还在继续轰击这一地区,隆美尔走到已被攻占的掩体之间,像一位前线步兵一样匍匐前进。尽管隆美尔增派了援军,但双方一直僵持不下。5月4日,为了扩大战线,非洲军付出最惨重的一次伤亡,1200多人阵亡、受伤或失踪。保卢斯命令隆美尔停止进攻,他在回柏林前,坚决要求隆美尔保持防守,直到供应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

5月15日黎明,英国在利埃边境发起了进攻。负责这个方向的意军一边打一边从哈尔法牙关撤退,英军坦克向利比亚境内推进十多公里后,遇到意军顽强抵抗。第二天上午,隆美尔派过来支援的第8装甲团第1营和一个高射炮队赶到,向英军侧翼发动了一次突然反攻,击毁英军坦克18辆,英军不得不在当天下午撤退到哈尔法牙关。

5月26日晚上,隆美尔再次命令克拉默的第8装甲团及其支援力量从西南方向攻打哈尔法牙关隘,同时让第104步兵团的一个营从东北方向发动正面进攻,步兵们冲上蛇形道路,与防守者展开徒手搏斗,几个小时后,重新夺回哈尔法牙关。

6月中旬,英军企图夺回哈尔法牙关,并解托布鲁克之围。在中路的坦克团装备的全部是“马蒂尔达”重型坦克,德军的反坦克炮无法击穿它的装甲,这使得英军坦克在德军阵地上纵横驰骋、来回碾压,将一门门德国反坦克炮碾压得粉碎,德军炮兵四散奔逃。在北面,德军阵地同样遭到马蒂尔达坦克的碾压。隆美尔清楚,如果没有办法阻止英军重型的坦克,德军只能大踏步地向后撤退。到了第二天,隆美尔命令士兵将88毫米高射炮炮管放平,当英军重型坦克进入射程后,88毫米高射炮射出的炮弹顷刻间把英军重型坦克击毁,战场形势一下子被扭转。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随即转入反击。

双方继续在利埃边界鏖战,虽然能够阻止对方进攻,自身却无力突破对方的防线,战场再一次平静下来。

隆美尔因其在北非的战功得以晋升,成为德军最年轻的上将;英军北非总司令韦维尔则被撤职,调往印度担任英印军总司令,他在那里同样表现糟糕,接任韦维尔的是奥钦莱克。

1941年下半年,英国利用几个月的暂歇期向北非增派了大量兵力,西部沙漠部队(尼罗河集团军)扩编为第8集团军,由坎宁安担任集团军司令,集团军下辖奥斯汀指挥的第13军和诺里指挥的第30军,兵力共计11.8万余人,坦克924辆。

德军也利用这段时间补充兵力,隆美尔的非洲军扩编为非洲军团,第5轻装甲师改编为第21装甲师,新组建“非洲师”和第90轻装甲师,他的麾下还包括意大利的6个师,其中一个是装甲师,总兵力约10万人,坦克522辆。德意联军虽然兵力上与英军相当,但坦克数量远少于英军,而且相当数量是意大利军队的陈旧坦克,在战场上根本无法与英军坦克交战。此外,英军第8集团军有英海军地中海舰队舰载飞机和陆军航空兵1072架飞机的空中支援,支援德意联军作战的飞机只有344架。

随着兵力得到补充,英军决定发起一个新的、代号“十字军战士行动”的攻势。这次战役的目的是解救在托布鲁克被围的英军,然后夺回昔兰尼加,最终攻占的黎波里。

1941年11月18日,英军第7装甲师第7、第4装甲旅向托布鲁克以东的德意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第22装甲旅从杰格布卜地域向艾季达比耶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因为达成了战术突然性,英军当晚就突入利比亚纵深80公里。一向对战场形势非常敏感的隆美尔这一次出现了判断错误,他认为英军的这次进攻只是想“骚扰一下德军”。而他的部下比隆美尔要清醒得多,克鲁威尔命令第15装甲师进入沙漠腹地,以应对英军可能的袭击。

次日,第7装甲师占领托布鲁克以南约16公里处的西迪雷泽格。20日,英军完成对德意联军的包围。在清楚英军的意图后,隆美尔命令克鲁威尔率领两个装甲师反击。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的损失都非常惨重,德军的一个步兵团各级指挥官均战死,最后由一名中尉军衔的

团部副官承担全团的指挥任务。在这样不计代价的反击下,英军的攻势被遏制,开始向后撤退,战场上又一次出现了短暂的平静,双方都默契地补充油料、弹药和给养。

11月25日,德军先发制人,隆美尔的指挥车冲在第21装甲师的最前面。当天下午,德军抵达利埃边境,身后是被拖成60多公里长的德军攻击队伍。德军的这种完全不考虑侧翼安全的突袭,让英军第30军阵脚大乱,纷纷向东溃败。德军则因为耗尽油料和饮水,折返回托布鲁克一线。

11月29日,迅速得到兵力补充的英军转入进攻,德军这一次已经没有了后备力量,在发动了一次无力的反击后,隆美尔于12月4日命令部队向西后撤到托布鲁克以西70余公里处的加扎拉防线,围困托布鲁克的部队一同后撤。至此,围困了242天的托布鲁克要塞解除了危险。

德军的新防线以加扎拉为中心,沿其西南方向延伸约64公里,是德意联军预先修筑的一道撤退性防线。在防线前沿3公里范围内设置有反坦克壕,其中种植了密密麻麻的扎人的骆驼刺,并利用断断续续的垣壁,构筑了多道反坦克射击工事和暗堡。在防线内,修筑有几十座碉堡、弹药储存洞库和交织的壕沟,且互相掩护。

跟进追击的英军第7装甲师分两路向德军防线突进,第22装甲旅和第7装甲旅在德军防御下进展缓慢。随后第4装甲旅投入战斗,很快将德军防线切割成两段。在此后几天的混战中,双方均有严重损失,德军不堪与英军拼消耗,只能选择后撤。不久,德军又放弃了昔兰尼加半岛和班加西,撤往的黎波里。

在撤退的路上,意大利统帅部总司令飞抵北非,在他与隆美尔会面的第一句话是:“昔兰尼加的丢失对意大利无疑是一颗政治炸弹!”隆美尔马上回敬道:“整个的黎波里的丢失将是更大一颗炸弹。”两人就此不欢而散。不仅如此,第21装甲师师长西尔科、第90轻装甲师指挥官苏梅曼在撤退途中先后阵亡。

1942年1月初,德军撤回到阿盖拉,战线又基本上恢复到了1941年2月时的态势。在这里,隆美尔终于得到了新的部队、坦克和补给。英军在到达阿盖拉后,已经解除了托布鲁克之围,还收复了昔兰尼加半岛,并以伤亡1.77万人的代价,歼灭了德意联军3.3万人(德军1.3万人,意军2万人)。德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各部队元气尚在、筋骨未断。英军则因为已经远离后方补给基地,无法继续保持攻势,双方在利比亚西部形成对峙。

1942年1月5日,停泊在的黎波里港的一支护卫舰队运来了54辆坦克,这对于在10个月的征战中已损失掉90%装甲力量的隆美尔来说,无疑是一种鼓舞。当这些新的兵源和装备抵达阿盖拉时,隆美尔的情报官员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通过窃听美国驻开罗军事参赞发给华盛顿的无线电报告得知,英国军队已脆弱得不堪一击。穿越沙漠追击德军过分拉长了他们的供应线,而德国空军对刚刚丢失的班加西实施的狂轰滥炸使他们无法利用这个附近的港口。另外,日本于12月7 日参战也迫使英国人把部分飞机、坦克和两个整步兵师从北非派遣到马来西亚和其他受到威胁的亚洲殖民地。

隆美尔决定趁英国人能够纠集起足够的力量恢复优势之前,在1月21日发起攻势,甚至要把英国人追到埃及内陆。

在进攻前,隆美尔实施了一系列的欺骗措施,故意散布谣言,说他打算向西搬运,并且通过大胆地把大批运送车队向后方转移来迷惑英军。1月20日晚,隆美尔命令部下烧毁沿海的一些旧房子和附近的船只,顷刻间,火光冲天,明显地表示出他要撤退。当英国情报人员把这个消息通过无线电传给开罗时,英国人确信隆美尔确实是在准备全线撤退了。

1月21日早晨8点30分,隆美尔派遣的两支纵队在德国空军俯冲式轰炸机的掩护下发动了进攻。

1月28日,德意联军重新占领班加西,然后横扫整个昔兰尼加半岛,并推进至距离托布鲁克64公里处。但这次隆美尔没有急于进攻,他知道,在没有足够补给的保障下,他仍然会重蹈覆辙。况且英军在德意联军留下的加扎拉防线基础上,又修建了更为坚固的防御阵地,而且在这里可以得到充足的后勤保障,坦克数量也优于德意联军,战场上又一次出现了微妙的平衡。

在以后的4个月中,非洲军团的补给情况进一步得到改善,4个德国师都补足了兵源,并重新任命了指挥官。德军空军元帅,南线总司令凯塞林指挥下的空军在地中海取得了优势,可以保障隆美尔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物资补给,解除了德意联军的后顾之忧。5月26日,德意联军10个师约13万人、610辆坦克和600架飞机发起“威尼斯行动”,向托布鲁克、埃及方向突进。在他的对面是英国第8集团军的5个师又3个旅坚守的加扎拉防线,他们配备1270辆坦克和604架飞机。

当天下午,德意联军开始从正面进攻加扎拉防线,战场顿时升起了漫天的灰尘,这其实是安装了飞机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卡车兜圈子搅起来的,真正在正面进攻的只有两个坦克营。

当晚20时30分,隆美尔率领非洲军团主力和1个意大利

军向南运动,于次日凌晨3点到达了距离托布鲁克40公里的地方,这里是加扎拉防线的侧背。随后隆美尔开始进攻托布鲁克南部的比尔哈凯姆,负责防守这个要塞的是“自由法国”的第1旅。在之后的10天里,4000名法军遭受了的德军的猛烈进攻,德国空军出动1000多架次飞机,对要塞轮番轰炸。8日,要塞开始断水。9日,要塞重炮阵地被摧毁。11日,德军终于冲进要塞,2700余名法军被俘。比尔哈凯姆失守后,英军的加扎拉防线随即动摇,不得不于14日撤出该防线。

在托布鲁克方向,隆美尔向部下发布的命令是:托布鲁克!一切为了托布鲁克。

6月19日,德军再次将托布鲁克包围,20日凌晨5时,德军向托布鲁克发起了总攻,同时,凯塞林的空军从西西里岛、希腊和克里特岛起飞,轮番对托布鲁克实施轰炸,并引发了地雷区连锁式的爆炸。9时,德军攻入英军核心阵地,而此时英军已经惊慌失措,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当天晚上,德军攻占托布鲁克要塞,要塞司令克洛普和3.3万名英军被俘。

在这场战役中,不仅德军凭借更高的战术素养击败了装备和数量更占优势的英军,在北非的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升了自己的自信。

丢失托布鲁克后,英军的形势岌岌可危,在亚历山大港附近的阿拉曼防线此时十分脆弱。当北非战败的消息传到英国时,丘吉尔说∶“这是我在战争时期遭受的最严重的打击,不仅军事上难以接受,而且严重损害了英军的声誉。”

在停留托布鲁克短暂的2天里,隆美尔得知自己已经晋升为元帅。但此时的隆美尔思考的是如何说服他的元首暂停进攻,因为非洲军团的进攻力量已经消耗殆尽。他如实地汇报了德军在北非的情况,希望能够尽快获得新的补充,再给英军最后一击。此时,德军在东线的乌克兰和北高加索地区与苏军决战,不久那里爆发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的战争物资和兵源都调往了那里。希特勒命令隆美尔,不要等增援达到,立即向埃及推进。

6月23日,德意联军越过利埃边境,进入埃及。6月26日,包围埃及马特鲁港,28日夜,英军停止抵抗,6000名守军当了俘虏。尽管部队已经相当疲惫,但隆美尔没有让部队休整,他要在英军没有得到新的补给之前,将英军彻底赶出埃及。而且他们距离英军的亚历山大港口只有60公里了。

6月30 日,德意联军逼近阿拉曼附近英军阵地。北非英军总司令奥钦莱克命令自己的助手前往尼罗河三角洲组织新的防线,他决定必要时放弃阿拉曼和亚历山大港,退守尼罗河三角洲腹地。至7月3日,德军投入了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第15装甲师只剩下15辆坦克和200名士兵。整个非洲军团只有50辆坦克,而按规定应是870辆。

隆美尔被迫命令停止进攻,北非战线又一次平静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