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4、二战前的美国

14、二战前的美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二战前的美国:那时的美国正值青春而且富有活力

美洲大陆上人类活动的历史分为两个部分。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里一直有原住民居住,他们在两万年前陆续从亚洲迁徙而来,那条我们现在都不太被人熟知的白令海峡是他们进入美洲的大门。在几十个世纪的繁衍生息中,原住民逐渐掌握了很多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现如今我们食谱里的玉米、西红柿、辣椒、马铃薯、黄瓜、南瓜、西葫芦、山药,以及巧克力里面的可可,都是这里的原住民培育出来的。后来,欧洲人称他们“印第安人”。

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北欧海盗”维京人在11世纪曾经到达过美洲的北部,但是他们在与当地人的冲突中失利,没有定居下来。这一段历史在维京人的记录中,和20世纪的考古发现中能够得到证实。

1492年,哥伦布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率领三艘探险船和87名水手,从西班牙出发,向南然后转而向西,驶入大西洋。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支持他的西班牙国王则希望他们能够带回东方的财宝,两人甚至提前商量好了分成比例,国王只拿15%。10个星期后的1492年10月12日,被国王任命为“海上大将”的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这里距离美洲大陆仅有一步之遥。在此后的三次往返于西班牙和美洲的航行中,欧洲人在南美洲的大陆上,建立了欧洲第一个稳固的殖民地,从而开始了欧洲人向美洲迁徙的历史。

16世纪末期,英国的清教徒和失去土地的农民开始陆续来到美洲北部,1585年他们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在此后的100年左右,英国人沿着美洲北部、大西洋西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十三个殖民地就是美国建国的基础。

北美殖民地和英国政府的矛盾,缘起于英国对殖民地增加征税。1765年,英国颁布《印花税法》,1767年英国又颁布《唐森德税法》。这两个税法遭到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抵制,他们认为,在没有殖民地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英国政府无权向殖民地增加征税。

1770年,英国驻扎在波士顿的军队向抗议的人群开枪,造成4人死亡,6人受伤,制造了“波士顿惨案”。

1773年,英国政府颁布《茶叶法》,允许东印度公司向北美倾销茶叶,12月16日,“茶社”成员化装成印第安人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一批茶叶倒入了大海,制造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为此,英国政府于1774年4月颁布一系列法案,允许殖民地英军进入民宅搜查。此举直接导致了北美各殖民地联合起来、走上了独立的道路。

1774年9月费城,12个殖民地(佐治亚未参加)的代表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日后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都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的55名代表中,包括律师、农场主和商人。这次会议,殖民地代表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独立的要求,但是他们对英国政府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强硬的。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议会上,几种意见争论不休,始终没有拿出一个能够执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双方都清楚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1775年4月18日,又是在波士顿,一个叫莱克星顿的村庄,殖民地民兵和英国政府军发生了军事冲突,美国的独立战争由此开始。5月,殖民地代表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在经历了初期的失利后,大陆军的处境一度极为艰难。1778年,欧洲大陆上的法国、荷兰和西班牙开始支持北美独立。10月,北美大陆军和法国军队取得了约克镇大捷,英军在北美的战争彻底失败。1783年,双方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此后的英国,一直寻找机会重新夺回对美国的控制。他们将美国排除在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美洲东南方向,南美洲东北方向,因哥伦布错误地认为这里是印度而得名)海上贸易的范围之外。除此之外,英国还在加拿大的魁北克驻扎军队,并挑唆当地的印第安人和美国的关系,以寻找机会卷土重来。

1812年,美国和法国结盟,再次向英国宣战,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此时的英国受累于欧洲的局势,无法全力以赴同美国作战,虽然一度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还是于1814年与美国签订《根特条约》,彻底放弃了对北美的企图。

美国独立之初,13个殖民地的面积大约80万平方公里。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后,先后将大西洋西部沿岸的部分土地划分给美国,这时美国的国土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1783年,美国获得了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土地。1803年,从法国购得圣路易斯安纳和新奥尔良,总计花费1200万美元。1819年,又从西班牙人手里夺得了佛罗里达。

1835年,美国唆使本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地区独立,随即墨西哥向美国宣战(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使用这种手段,以后美国在全球无数次使用这种卑鄙的伎俩)。1845年至1853年,通过美墨战争,美国夺取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并向墨西哥支付了1500万美元作为补

偿,墨西哥则失去了自己一半的国土。1867年,从俄国手中购得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群岛。

18世纪末美国刚刚独立时,就有一些人开始向西部迁徙。19世纪20年代,西进运动得到了政府的鼓励,西部的人口呈爆炸式增长。到1860年,美国全国人口达到3000万人,来到美国西部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9%。

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近1000万的印第安人,在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锐减,20世纪初时只剩下20万人。当时的美国,屠杀印第安人会得到官方奖励,一个印第安人的头盖皮能够在政府那里领取50~100美元的奖金。

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爆发南北战争,随着北方的胜利,彻底解除了美国发展的内部障碍。进入19世纪下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1862年,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美国成年男子只需10美元,就可以在西部获得160英亩的土地,优厚的条件再一次掀起了西进的热潮。

随着西部的繁荣,美国的铁路里程也快速增长。1869年纵贯美国东西部的“太平洋铁路”修建完成,将大西洋和太平洋连接到一起。到1890年,美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26万公里。1910年,美国国内的铁路里程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以及公路、运河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以石油和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在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1910年美国的钢铁产量达到2600万吨,几乎是德国、英过、俄国、法国产量的总和。石油的产量在1910年超过了2亿桶,出口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19世纪70年代,随着一大批科技发明的涌现,世界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即“电气革命时期”。在此期间美国的电力、化学、汽车、石化等行业均在世界中名列前茅。除此之外,美国的其他工业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1890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1894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国力的提升,美国开始向海外扩张。早在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就提出对外政策的原则:反对再殖民、不干涉、美洲体系,后人称之为“门罗主义”。当时美国还没有完成对西部的开发,海外扩张还没有实施,所以门罗主义提出后,并没有用武之地。

19世纪末,美国开始对外扩张时,“门罗主义2.0”版随之问世。“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说话要温和些,但手中应握有大棒,这样就能达到目的”,这些时任美国总统的言辞,就是其日后行动的原则。1909年,美国总统塔夫脱提出“金元外交”,其实质是以军事为支撑的海外投资。当然这种投资并非双方你情我愿,资本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美国会在哪里扶持·亲·美·势力,并逐渐控制当地的政权。如果遭遇反抗,马上组织当地其他势力颠·覆·现·政·权。

美国的崛起和德国有些类似,都属于西方国家中的后起之秀。他们在对海外扩张中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先崛起的西方国家已经将这个世界瓜分得所剩无几,自己的资本和商品在殖民地关税保护政策下,无法获得与殖民地宗主国同等的竞争环境,从而限制本国工业和资本的发展。

面对难题,德国身体中流淌的尚武的血液,让他们选择了使用武力。美国则更加从容,因为他们有比德国更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更大的领土空间。在向其他国家殖民地渗透的问题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凭借其世界第一的经济规模,以及越来越强的海军实力,美国的这项政策逐渐产生效果。

1898年,美国借“缅因号”事件向西班牙宣战。4月27日,远在亚洲的美军舰队,向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群岛发起进攻,凭借着更先进的舰艇,美国舰队轻松地击败了西班牙在这里的海军舰队。6月20日,美国占领西班牙所属的关岛。8月,西班牙将菲律宾群岛的权利交给了美国。与此同时,后来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二战时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叔叔)率领骑兵团在古巴登陆。7月17日美国占领西班牙所属的古巴,25日登陆波多黎各,8月初攻入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

1903年,美国又一次使用当年在得克萨斯州使用的手段,在南美的哥伦比亚巴拿马省培养分·离·主·义·者,在美国的支持下,这些人发动了军事政变,宣布巴拿马独立。此后美国于巴拿马签署条约,获得了巴拿马峡谷的永久租借权。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将其据为己有。

一战爆发后,美国收到的欧洲订单急速增加。在此期间美国向欧洲,特别是协约国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50美元,世界黄金储备近一半流入美国,同时美国还向协约国家投放了100多亿美元的贷款。世界金融资本的中心从伦敦转到了纽约。

一战结束后,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算再接再厉,继续收割胜利的果实。在巴黎和会上,极力推销成立国际联盟的设想,目的是瓦解当时的英法世界霸权格局。按照美国的设想,通过国际联盟,将更多的国家吸收到这个联盟中,以分散国际事务中英法的权力,然后美国再从中寻找机

会,加强自己的地位。但是,美国的计划没有实现,英法这对牌桌上的老手,一眼就看穿了美国的伎俩。在巴黎和会中对成立国际联盟持消极态度。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中,美国虽然获得了一些利益,但是没有根本上改变英法联盟称霸世界的政治格局。此后,美国的对外扩张进入低潮期,国内开始奉行孤立主义政策。

20世纪20年代,海外扩张停顿以后,美国开始深耕国内经济。1921年至1929年,美国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为国内企业营造宽松的环境。到1929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48%,其中汽车、电气和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速。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取得飞速发展,让美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但是,这种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宽松的金融政策导致资本市场的泡沫越来越大。在此期间,美国企业主为了快速发展,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产能扩张中,而工人的工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此外,个人信贷消费也急速膨胀,家庭储蓄减少。1921年,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为75点,到了1929年,指数上涨到381点,8年的时间上涨了5倍多。1929年10月29日星期四,美国股市突然暴跌,拉开了世界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序幕。美国进入了5年的经济衰退期。

1933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危机前的一半。当年11月8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通过罗斯福和其前任胡佛的努力,美国经济于1935年开始好转,到1939年,国内生产总值基本恢复到了经济危机以前的水平。

经济开始好转后,在面对世界局势极其混乱的情况下,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美国,理性地选择了置身事外。借助国内厌战情绪的盛行,1935年8月1日,国会通过《中立法案》明确了在对外政策上继续奉行孤立主义。但在法案中规定的禁止向海外交战国销售武器的条款限制了战时美国的军火工业。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次日,总统罗斯福修改法案,取消了武器禁运的条款。美国的军工企业体系在整个二战期间真正的崛起,成为战后乃至如今,都对美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