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4、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4、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这不是和平,而是休战二十年

在一战结束后的第58天,赢得战争的协约国成员们召开了著名的巴黎和会。除了苏维埃俄国以外,其余27个战胜国悉数参加。最终经过5个多月的讨价还价,于6月28日签署《对德合约》,也就是日后的《凡尔赛和约》。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次战胜国共同商议战后格局的会议,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会议的主角实际上只有英国、法国和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算是配角,其余的参会国家都只是跑龙套的。

先介绍一下凡尔赛和约最终敲定的主要内容:剥夺德国在海外的所有殖民地(主要在非洲,一部分在亚洲),并归还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萨尔地区交由国际联盟管辖,其煤炭的开采权归法国,期限为15年;德国在莱茵河左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驻扎,期限5 - 15年;右岸50公里内不允许驻军;德国陆军只允许保留10万人的规模,海军只允许保留1.5万人,不得装备重型武器;德国向协约国支付1320亿马克(约合330亿美元或60亿英镑)的战争赔款。

根据此项协议,德国丢失了十分之一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海外殖民地以及16%的煤炭和一半的钢铁产业。

法国的想法法国是最不希望一个强大的德国出现的,按照我们中国的人话来讲,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欧洲大陆上,只能有一个强大的法兰西,而不能出现第二个强国。1870年的普法战争,法国没有抵挡住德国的崛起,还丧失了洛林和阿尔萨斯两块领土。这一次,新账旧账要一起算。在整个巴黎和会期间,法国提出的对德国的制裁,比凡尔赛和约上的内容更加苛刻。在和会期间,美国和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再反对法国的过分要求,才最终让法国有所收敛。即便如此,巴尔和会上最大的赢家当属法国。

美国的想法 正如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选择加入战争一样,战后的和会,美国继续有条不紊地走向世界的舞台。美国人明白,如果自己要主导这个世界,那么现在主导世界的格局就需要打破。而这个格局,就是英法联盟主导世界的格局。在和会上,美国并不乐衷于对战败德国的制裁,而是站在道义的高点,提议成立国际联盟,来解决国际上的争端。国际联盟是什么?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我们就知道他的成色了。它不过是替代英法霸权的工具,并不是真正的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国际舞台。就像《让子弹飞》中结尾说的那句话:我想要什么并不重要,没有你,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英法两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用意,但是看破不说破,只是说国际联盟太过于理想化,并不适合当时的国际局势。所以每当美国提起国际联盟的时候,英法总是将议题转向如何制裁德国身上。在对战败国的态度上,美国并不赞成法国的意见。在欧洲大陆上,能有一个制衡法国的国家存在,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且德国还可以制约东面刚刚成立的红色苏联,这一点也符合美国的利益。此外,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就提醒法国总统克莱蒙梭,过分地制裁,会激起德国民众的反抗,这不利于对德国的长期控制,而这些都被那位70多岁的老人无视。

美国在和会期间,还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和“民族自决”政策,是针对贸易壁垒和海外殖民地的。这两项提案由于美国的坚持,最终英法两国做出了妥协。不过,从后来美国转而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来看,美国显然低估了英国人的狡诈。

英国的想法当时的英国,作为地位已经不太稳固的世界老大,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就是要借此巩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在和会期间,英国首相乔治(并不是佩奇的弟弟)长袖善舞,在法国和美国的争吵声中,扮演了居中调停的角色。英国也不同意过分制裁德国,原因也与美国基本一致,希望战后的欧洲大陆实力更加均衡,而不是法国一家独大。英国显然也不会掉入美国提出的国际联盟的陷阱。所以,尽管英国在凡尔赛和约中,获得了很多的好处,例如三分之一左右的战争赔款,以及一部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但是作为世界的霸主,这些所得对于其维持霸权的帮助并不大。

意大利的想法意大利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战争中也付出了100多万军队的代价。但是在巴黎和会上,他们并没有捞取到太多的好处。在和会开始前,意大利兴致勃勃地开出了一列清单,包括对原奥匈帝国的领土要求、对巴尔干地区的特权以及对非洲殖民地的要求。英法的态度则让意大利愤懑不已。英国的答复是先让法国表态,而法国的答复是让英国先表态。结果是两国都不先表态,官僚主义害死了意大利。也正因为如此,战后的意大利对英国和法国态度发生了转变,并在二十年以后,坚定地站在了德国的一边。

德国的反映德国得知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以后,可以用愤怒来形容,但是面对家门口的枪炮,德国人不得不选择忍受。此后的德国国内经济一片凋零,而内心复仇的火焰越烧越旺。在巴黎和会结束以后,一战时期法国陆军总司令福煦元帅就感叹: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休战。此言一语成谶,在巴黎和会结束的20年后,德国又一次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第

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的想法大战爆发之初,日本就对德国宣战,并迅速派出5万人的部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胶州湾。此外,日本还出动海军,封锁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并在地中海为协约国运送部队和物资。当然,日本肯定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在整个战争期间,像美国一样,日本也收到了欧洲大量的订单,其国内工业也迅速发展,为其在二战中的侵略扩张,积攒了筹码。

在巴黎和会上,日本的主要诉求,就是捞取德国在亚洲的利益,其中就包括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国则一直警惕着亚洲新崛起的这个对手,对于亚洲领土,美国相比欧洲还有一些地理上的优势。日本作为此地的地头蛇,不得不让美国防范。所以在和会期间,反对日本的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这时表现出了狡猾的一面,他们趁着意大利在和会期间掀桌子的时机,也出来威胁英法美,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退出和会。在英法看来,自己的吃相也不能过于难看,于是日本的阴谋还是得逞了。

中国的想法一战期间,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7年,美国宣布对同盟国宣战以后,在美国的劝说下,中国政府也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中国为欧洲输送了10多万的劳工,数千人在那里献出了生命。战后,在美国一再坚持下,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受邀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是在那个凭实力讲话的场合,中国代表的任何声音都被无视。

巴黎和会最后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了日本,消息传回到国内,举国震惊。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首先走上了街头,开始了后来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中国也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西方国家眼里,这个世界是划分等级的。中西欧、北欧以及美国和日本是世界的核心,是文明的中心;俄国、东欧、近东这些距离核心比较近的地区是第二等级,虽然不够文明,但是也受到了文明的熏陶;而包括中国、印度、非洲这些在当时“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则是野蛮的、未开化的地方。

巴黎和会上,衣冠楚楚的各国首脑和代表,达成了肮脏的交易。那些殖民地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实力弱小的国家,只能作为他们讨价还价的筹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