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黄家庶子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_李敬方》
这是后来大唐文官李敬方写的《汴河直进船》。
说的是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共分为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这四段虽然不是同时开凿而成,可以算作各自独立的运输渠道,但是这些渠道都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枢纽,而且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它们的规格又基本一致,都要求可以通行龙舟,所以各自都是一条大运河。
在这之前以农业为主的大隋整个社会上层的各大世家门阀,大族豪强都是以土地为基本经济支撑来维持庞大的家族开销。
随着运河开通,各地工商业越发繁荣起来,许多有权有势的大小家族都看中了商业贸易的这块肥肉,尽管在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可各大家族依然纷纷开始派人在运河沿岸布局,开商铺,办产业,组商队……
武阳郡郡城以东八十余里的的永济渠上正有一艘商船由东往西顺风前行,这是一只很普通的商船,长约十一二丈,最宽处约有两三丈,船上几乎装满了货物。
这样的货船在大隋算不上大船,但也不算小船,如果是一般的普通人家恐怕辛苦一辈子也无法拥有这样规模一艘船,更不要说这满船的货物。
船头的甲板上面向江面背对船舱站着一个青年,皮肤有些暗黑,不,准确的说应该是每日风吹日晒而造成的古铜色。
此时这青年不知道望着江面在想些什么,推了推挂在腰间的横刀,然后一直望着江面发呆。
“公子,有些话,本不该我一个下人多嘴,可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公子就这样孤独一辈子,将来连个后人也没有”
青年旁边的甲板上还坐着一个头发有些开始发白的老者,只不过他和站着的青年恰恰相反,他面向船舱,背靠船舷。
青年没有说话,老者缓了缓又说道:
“公子,你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想想你娘亲,她一直都希望你能尽早成家立业,哪怕只是娶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女,也能了却她的心愿。公子如今都快三十了,不要说你娘,连我这八竿子打不着的老头都急了。”
青年还是没有说话,老者叹了口气继续道:
“唉,我知道,这些年你能坚持到现在,着实也是不容易,这世道啊,看着朗朗乾坤,可实际上到处都是人吃人,可越是这样,你更应该给自己留个后……”
老者还在苦口婆心的喋喋不休,可他没看到青年脸上的两颗泪珠悄悄落进了缓缓流淌的河水里,又或许是看到了,但又装作没看到。
青年姓黄,名景云,出身江夏黄家一脉,要说起来也算是官宦子弟。
父亲是汴州刺史黄察,在东郡胙城县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府邸,黄家名下有不少产业,这往来于几大运河之中的商队就是其中之一。
黄景云先祖黄歇是楚国春申君。六世祖黄琚是东郡太守。曾祖黄颢,北魏散骑侍郎、平昌郡守。祖父黄崇,太中大夫。父亲黄察,是大隋朝汴州长史,可以说也算是世代为官,书香门第。
虽然无法和关陇勋贵,五姓七族这样的世家门阀相比,但黄家这样的身份地位也是一般百姓望尘莫及的。
然而这一切和黄景云有直接关系,又似乎关系不大。因为,他是庶出,也就是小妾生的孩子,不但是庶出,母亲还是在黄府怀了孩子之后才勉强成为的小妾。
黄景云的娘姓陈,之前只是黄府的一个丫鬟,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和家主黄察有了孩子。
有人说是父亲黄察酒后乱性,也有人说是黄景云的母亲勾引黄察,也有人说黄景云的母亲和黄察本来是有感情的。
不管如何,黄景云和母亲陈氏在黄府就是特殊的存在,尽管陈氏一直安守本分,不争不抢,也从不多言。可母子两个还是不可避免的经常被府中上下人等讥讽嘲笑,甚至常常故意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