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 第三百九十四章同盟国和协约国

第三百九十四章同盟国和协约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俄国和法国作为欧洲大陆两端的强国,一般是很少能够发生地缘政治上的直接冲突。除了在两个拿破仑时期,由于第一个拿破仑的野心和第二个拿破仑的记仇,才导致了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法俄两国既然在欧洲已经不再发生直接冲突,殖民地竞争方面也没有矛盾,那么面对俄国在英国、荷兰的支持对波罗的海三国作出咄咄逼人的架势。

本来法国和葡萄牙、瑞典就处于英国、荷兰、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包围之中,战略空间十分狭窄。人口和土地面积、经济总量和同盟国比起来那是天壤之别,现在俄罗斯的加入同盟国就更加使协约国感到压力山大。 ? ?和神圣罗马帝国一样,俄国也属于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东方专制君主国家,而且在这方面比神圣罗马帝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俄国在巴尔干势力扩张上屡屡在外交上遭受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遏制,在所谓的斯拉夫兄弟面前大丢面子,而英国、荷兰对俄国在巴尔干的野心也不积极支持,对俄国在波罗的海地区也只是提供资金和武器并没有直接出兵,协约国对俄国占领波罗的海三国采取绥靖政策,俄国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俄国的野心极度膨胀,沙皇伊凡雷帝最终丧失了一切耐心,外交界和军方根本不打算在小规模的、可控地外交冲突中耗费精力,只打算准备进行全面战争。把所有的大小盟国和对手全部拖进来,进行“最后地审判”。

这一转变最终导致了一个奇特的外交格局。西班牙的外交被荷兰牵制,神圣罗马帝国的外交被匈牙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英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奥斯曼帝国(波斯是英国的殖民地)牵制,最终欧洲地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印证了一个千古的预言。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

英国:收缩战线,全力对法国。英法本是世仇,其世仇的历史远远大于法国同西班牙之间的世仇。英法之间的矛盾在13世纪英法百年战争后便开始,英法殖民竞争在不久前的塞内加尔危机中达到了顶点。在中亚、在美洲、在非洲,几乎无处不起冲突。

英国一向善于评估具体的威胁,因此为了防备协约国在殖民地纠纷中联手对付自己,从而使俄国间接地与以西班牙为首的同盟国拉上了关系。

随着俄国力量的大幅度扩张。尤其是其对波罗的海三国的侵略行径,迫使英国认真考虑俄国扩张带来的威胁。

(本章未完,请翻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达和市场的扩张,国家的管理深度和镇压力量进一步加强,一旦那些保守国家不再需要彼此支持来对付国内外的形形色色的革命运动,那么它们在外交上就可以自行其事,互相拆台。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地起因是俄法-英德矛盾,但决定性因素确是俄国、德国和奥匈三个君主专制国家的分裂,而英国的态度转变,则成了压垮欧洲均势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法国出于国家荣耀和民族统一,念念不忘夺回意大利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神圣罗马帝国出于同样的原因,决不肯放弃。英国嫉妒西班牙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瑞典则害怕俄国巨大的潜力。法国觊觎英国的世界霸权,羡慕英国的公海舰队。

英国则视法国模仿英国建立公海舰队为推翻大英帝国的明白无误的证据。每一个国家都患上了自恋症,对本国的天然权利喋喋不休,对他国的意图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

公众的情绪和报纸的社论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圭臬。法国的民意便是要求收复失地和对意复仇,英国的民意便是“谁要避免内战,谁就要去当资本主义分子”。虽然英法两国还是国王专制国家,但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皆为所谓的民主代议制国家,视回应民意为理所当然。西班牙、俄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虽然不是民主国家,但是这种专制国家却对民意更加敏感。

因为这几个专制国家中,君主的威望和王朝的延续完全靠对外强势扩张来维持,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度性的宣泄渠道,民意便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外交政策上来,而且根本不会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国际关系,总是把外交斗争看作是体育比赛,视正常的外交妥协为奇耻大辱,对危险的军事冲突欢呼雀跃,总以为国际危机达到顶点就是金光闪闪的奖杯和数不清的荣耀。

这种情绪感染了各大国的决策者,他们认为偶尔爆发战争,流点血“会使民族的体质更为强健”。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根本没有预料过在工业化的条件下,国家间的战争不再是规模可控的,要么是彻底的胜利,要么是彻底的灭亡。

所以接下来发生地一切就显得十分合理了。

法国与葡萄牙、奥斯曼帝国、瑞典签署了《四国共同协约军事同盟关系条约》协约规定:如果四国中的任意一国遭到其他国家攻击四国共同防御。协约国正式成为一个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政策为一体的协约联盟。英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