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雨欲来
雍朝末年,雍厉帝宠信奸佞,滥用民力,广建离宫别馆,苛捐杂税,严刑峻法,再加上连年天灾,朝廷不思抚恤百姓,反而变本加厉,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终于导致天下民变四起,各地盗匪横行。
随侯白曜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以吊民伐罪为名,发布讨伐檄文,起兵反雍,一时间应者云集,迅速得到天下士人、民众响应。
白曜率军渡过大河,于牧野川一带大败雍朝四十万大军,兵锋直临雍都帝丘城下。
雍厉帝眼见大势已去,于是**而死,与雍厉帝一同逝去的还有那穷尽民力、奢比天宫的鹿台,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白曜灭亡雍朝后,在部将、群臣的拥护下,登基称帝,改元天启,大封功臣,并定都洛阳,建立随朝,是为随武帝。
随武帝建立随朝后,踌躇满志,勤修内政,扩充军备,训练兵马,准备进取诸侯,一统天下。
天启十二年冬,一代雄主随武帝白曜在京师洛阳附近的仁寿宫骤然驾崩,而恰恰在此时作为储君准备继位的太子白寅竟然也在登基的前夜,突然暴病而亡。
数名侍奉太子的贴身内侍宦官竟然先后指证最有希望抢得大位的几位王爷,有下毒暗害太子之嫌;正当这几位王爷百口莫辩、身处嫌疑之地之时,掌管宫中内侍监的宦官马元贽,手持太子“遗诏”,说是太子殿下在临终前遗命先帝第四子晋王白卯继承大位。
那平日里素来不显山不露水的晋王白卯,与众位王爷兄弟情谊甚是要好,与朝廷多数重臣也素有人情往来,其中最亲近的当数先帝最信任的负责卫戍京师和掌握宫中禁卫的中军将军兼领军将军苏子高,最要好的当数他的老师、左相高颖。
高颖当下便捧诏宣诵,众大臣们几日间连丧二主,自然也希望尽快将大事定下,早定君位,以平息朝廷近日来的狂风暴雨,当下便纷纷下跪称臣,奉晋王白卯为大随新君,改元中平,是为中平元年,大赦囚徒,昭告天下。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为了巩固已经到手的权力,白卯继位之后便毫不迟疑地对文武大臣进行了全面的大清洗。
支持前太子白寅的右相谢迁被白卯随便找个理由贬为冀州刺史,另有一大批正直官员也被罢官贬谪,如太子少师李东阳、太中大夫陈蕃、国子监祭酒董思明等人。
就连战功显赫的尚书令、骠骑大将军赵无恤,也因在诸王夺嫡之争中保持中立,回避了白卯的拉拢,被免去了尚书令的职位,赵无恤于是便索性称病归家闭门不出;空下来的位置随即就被白卯安上自己的心腹和亲信,支持他的左相高颖晋升为右相,宠妃苏淑媛的父亲中军将军苏子高,被拜为车骑将军,赐爵东兴公,并升任左相、兼领吏部尚书,权倾一时。
内侍监马元贽因在白卯继位一事中立了大功,破天荒的当上了尚书令、大将军,掌握兵权;马元贽区区一宦官,未立寸功,竟然也位居武将之首,引得大臣们议论纷纷,要知道那屡立战功、在武将中威望最高的赵无恤也才只是正二品的骠骑大将军。
白卯对此却毫无顾忌;几个曾与他暗中争夺皇位的兄弟,数月之内也都极为知趣地“暴病”身亡……
这些天,白卯在巩固自己权位时可算是踌躇满志,在安插自己心腹上的行动上也算的上是雷厉风行,朝廷文武百官虽然隐有不满,但因白卯动作极快,却也只能暗自腹诽;那些皇帝在潜邸时的心腹们,虽然在处理天下大事上远不如那些历练多年的能员干吏,但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却个个身手不凡、智计百岀,如此一来,自然是乱了朝纲,苦了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