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进
身心俱累的王爷就这样一直背着身,不愿去看那一张张疲倦、迷茫,又对自己充满信任的士兵们的脸。
领兵打仗,自古让人头疼。
这还不止,更令人神伤的事情是:自己远征沙漠之际,帝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元帅杨彦启就被匆匆召返京都。
无论怎么说来都太过蹊跷。
其实也无需“遮掩”,自打前太子薨后、老皇帝册立了新的小太子以来,那张龙颜上面就差写着“削藩”二字了。
隶属各大藩王的亲卫军都被削减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唯有自己一人被授予了十五万人的兵权!
因此当下的烦恼就更加“浓郁”了:
兵权在握,“藏拙“还是“显锋”,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不卖命是不行滴,但锋芒过剩也是不行滴:自古有云“伴君如伴虎”。
稍有不慎,召返回京都那位名动天下的无双儒帅,就会变成一把寒光闪闪的刀,斩断这位“可怜”的皇子所有回家的路。
讲道理,同是儒将风格扮相的宁王殿下并非没有军事天分,相反恰恰是现有皇子中最擅领兵的一位,否则也不会被委以重任。
但他远没有自负到认为自己可以挑战那位帝国第一名帅的程度。
举世震惊的峣山一役之后,相信再愚蠢的指挥官也不会笨到去尝试质疑那位大元帅的能力和手段。
“果然还是瞒不过那一位的眼睛吗……”
宁王背对众人默念道。
士兵们看着将领们,将领们看着王爷,王爷则看着夜空。大家都不说话了。他们明白:现在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前进,还是撤退?
还是那句很简单的话:
作出选择总是相对容易的。但如果选择错误,没有改正的机会。
对,这是战争,没有改正的机会!
继续前进,十五万人极有可能是粮尽水绝、全军覆灭的下场。
但凡重大军事决策上拿主意的时候,总会有一堆人在主帅身边“叽叽喳喳”。
这个说前进,那个说后退,这个说东,那个说西。反正说对了就有功劳,说错了也是主帅做决策,责任推不到他们身上。
这种便宜大家都会去捡,最被动的就是统帅,因为他是最终的决定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
宁王思虑再三,这几日把所有将领召集起来,不出所料的是,他们有的说前进,有的说撤退,而其中建议撤退的占绝大多数。
直到那一刻二皇子终于明白了,召来这些将领是没有用的:主意还得自己拿!
突然!
宁王张昺莫来由想起了白日里那名帅账的执戟郎小兵的“无心一语”:
“前些日子还有沙丘带,现在好像没看见了。”
茅塞顿开!
此刻宁王脑里开始迅速盘算:
一月之前大军从东南方位途经沙丘地带,而风向正好能够决定沙丘的形成:有风吹的地方自然沙子少,因此沙丘带的移动方向一般与风向相反——
既然沙丘带已在东南边出现的话,那么风向只能吹向西北——
风往西北,西北方向的黄沙必然更少,换言之:西北方向出现绿洲的概率更大!
立即推,北匈人只可能在西北方向获取水源安营扎寨了!
这一路走来,中途没有发现任何可供马吃的水草,以我华军的辎重装备都快到了粮尽水绝的地步——
方向没错的话,他们绝对跑不远了!
“前进!敌人一定就在附近!我的判断是对的,我的判断一定是对的!”
他的内心反复强调着这句话,同时尽可能地想要让自己轻微颤抖的小指平静下来。
是的,要相信自己,要相信无数个夜晚孤灯下熟读兵书、苦苦思索的努力。要相信无数次战场厮杀累积起来的经验和“直觉”。
既然圣意不可妄自揣测,那就先奉旨行事吧:当下得找到北匈骑兵的老巢再说!
直觉也告诉自己,敌人一定就在附近!
一番窒息沉默后——
王爷突地转过头来,收起了背身时的愁容,一振雄风爽朗大笑道:
“倍道前进,直抵虏廷!”
“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没有人再提问了,因为他们已经从王爷的脸上看到了一种绝对的自信,这种自信瞬间感染了整支军队。
十五万大军士气大振,再也没有任何动摇和犹豫。
他们相信,无论如何困难,王爷一定是有办法的,王爷一定是对的!
出征在即!
上下同欲者,胜。
前进!
向着沙漠西北的尽头,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