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纯真年代(三)
通往省城的国道,经过一段僻远的乡村。
大约明清年间,当地的州府衙门在这里设置了一处官亭驿站,供来往的公差衙役换马歇息,所以这片地界后来也就以官亭命名了。
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貌,一道道岗来一条条冲,高低起伏连绵不绝。
那个年代跑长途的生意人,不管是拉板车的、骑车子的、光脚自奔的、还是像王世川这样蹬三轮的,每次经过这段国道都会发怵。
一段延续十几公里的上坡路走下来,能把这些苦行商们累个半死。
又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想找个打尖歇息、续杯热水的荫凉地都寻不着。
所以过往的客商都希望这里能有一处客栈供他们歇脚,本地人也看到了这里的商机。
当年麦收之后,在国道南边的岗坡地上,一座土墙黑瓦的车马店就拔地而起了。
店主老钱夫妇热情厚道,店里的饭菜被褥清爽干净,收费也只有官亭镇上的一半的价格。
庄稼汉们出门在外,不讲究住宿的条件,有口热饭热汤、有个风避雨的床铺睡觉就行了。
钱家老店正好适合他们,所以口碑也越传越远。
一些走村串户的小商小贩和江湖艺人,干脆把这里当成了早出晚归的根据地了。
补锅修伞的老侉,算命的先生,花鼓戏的艺人,麻脸的货郎,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钱家老店距离红石湾有一百多华里的路程,王世川每次往省城运茶,骑行到这里都已经是午后了。
精疲力竭,饥肠辘辘、口干舌燥,整个人脱虚休克了一般。
因此钱家老店横空出世,对于王世川来说,也就像遇见了大救星,根本就不在意这边消费的价格了。
“兄弟贵姓?抽根江湖烟!”
三轮车刚进院子,王世川正凑着压井一通豪饮,一位叫花子模样的中年房客走上前来招呼他道。
“免贵姓王,你是?”
王世川惊讶的接过卷烟,忙着给对方点火,以为是遇见熟人了。
“都是江湖人,烟酒不分家,叫我铁拐李吧。”
“铁拐李”自来熟的和王世川接上火,深深的吸了一口,很是自豪的介绍自己道。
可惜那时候港剧《射雕英雄传》还没有在大陆播放,否则他的江湖诨名肯定就是“洪七公”了,这家伙天生具有丐帮帮主的气质。
王世川毕竟在省城火车站摆摊大半年了,各样的江湖人都打过交道。所以稍加定神之后,就能猜出对方的来路了。
“这家饭菜怎么样?我还没吃饭唻。老李,我请你喝一杯!”
王世川擦干手脸,快活的邀请铁拐李道。
“那兄弟就不客气啦!”
铁拐李等的就是这句话,忙不迭的应道。店主老钱也热情的走上前来,把二人迎进了客堂。
四碟荤素炒菜,一斤六毛冲子,两位萍水相逢的“江湖人”从午后一直喝到了黄昏。
从铁拐李的嘴里,王世川得知长住该店的房客还有其他三户,分别是弹棉花的温州人老林夫妇和他们的徒弟,修补锅碗的苏南人老周,说大鼓书的夏老板。
铁拐李说夏老板的《说岳全传》唱的出神入化,今晚此君如果回来,可以邀他免费来上一段。温州人的土话太难懂,平时少交流为好。老周太抠唆了,一根烟都舍不得和人分享,不够处朋友。
至于自己,铁拐李聊的不多,只说没钱花的时候出去转一圈钱粮就到手了,在店里吃喝花光了再出去。
王世川更多的时候是给铁拐李不停的斟酒听他散扯,偶尔插话也是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他能猜出铁拐李的主业就是拖着打狗棍走村串户,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所以才会这般的逍遥快活。
他知道这样的江湖人不可深交、不能小看、更不可得罪。
他们做的虽然是下九流的营生,背后的小日子可能比一般的农家舒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