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乳业风云
第429章乳业风云
“大家提了方案,不过都不是很满意,领导您水平高,不知道能不能帮我们取个名字?”这么好的机会,李耒当然要把握,立刻就顺着杆子往上爬,而且这位领导挺喜欢给人题字的,要是能请他写个公司名,那就更好。
“这个保险公司的目的是让农民安心,所以我看不如就叫安农好了!”领导给了李耒这个面子,想了一会儿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会,把让农民安心当做这家新公司的第一宗旨。”这名字其实也在备选方案之中,但在这种场合,绝对不会有人煞风景的说出来,大家一起鼓掌,为新公司名字的诞生而庆祝。
至于题字啥的,领导倒是没有当场答应,一来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二来么今天现场也没有纸笔啊,不过领导倒是说了,等这家公司正式通过审核之后,他就会让人把题字送过去。
在里面的时候大家都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就算笑也非常矜持,可等到了外面,便齐齐庆贺起来,虽然还有很多流程要走,但是大领导都这么说了,下面的人还能不开眼卡住他们?安农保险公司的成立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庆祝过后,李耒提醒大家,“这次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不过也不能放松警惕,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扎实,领导给了我们面子,我们可得接住了,要是万一将来出了问题,那可就太难看了!”
众人连连保证一定会把工作做好,而且还会发动自己的力量去公关,阎王好见小鬼难搪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具体的工作交给筹备组的下属去做,李耒这次出来的任务基本完成,第二天便回了河阳,先好好陪了几天家人,然后才去上班阅读这段时间挤压下来的文件报告,而在这些报告里面,完达山的汇报引起了他的关注。
这段时间国内乳业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首先牛根生创办蒙牛,打出争做nmg第二乳业品牌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虽然此时的蒙牛只是一个小作坊,但因为有牛根生这个人在,而且一出手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所以各大乳业公司都不敢马虎,纷纷加强了对蒙牛情报的收集。
这一查还真查出问题了,蒙牛现在已经跟利乐勾搭上了,利乐此时正处于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阶段,此前国内牛奶包装使用的主要是利乐砖和巴氏奶,现在利乐更新了技术,推出了新的包装利乐枕,为了推广这种包装,更为了迅速占领国内牛奶包装市场,利乐使出了大招,免费向国内的乳业公司提供生产设备。
一种全新的包装技术想要推广成功可没那么容易,毕竟这种技术尚未得到市场的检验,消费者能否接受也不好说,所以伊利、光明等大企业都不愿意冒险,这逼得利乐不得不去寻找那些中小企业进行合作,于是便找上了牛根生,而此时牛根生的资金并不宽裕,有人愿意给蒙牛免费提供生产设备,那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蒙牛和利乐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合作。
这次的合作从短期内来看似乎是双赢,蒙牛拿到了免费的设备节省了开支,利乐也成功地推广了自己的技术,但是等蒙牛逐渐做大之后,利乐马上就调整了包装的售价,这导致蒙牛辛辛苦苦做牛奶,最后却成了给利乐打工,他们每卖出去一包牛奶,百分之七十五的利润都归了利乐,每年利乐躺着就能赚几十亿,蒙牛只能可怜巴巴的拿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五,利润率比利乐差远了。
这时候蒙牛就算想后悔都不行了,因为随着蒙牛的逐渐壮大,利乐的新包装也逐渐被其它乳业公司接受,利乐在牛奶包装这块儿已经形成了垄断,虽然还有其他包装公司也在生产牛奶包装,但是因为他们的规模上不去,导致生产成本迟迟降不下来,完全无法同利乐竞争,蒙牛购买他们的包装只会更贵,所以蒙牛也就只能继续捏着鼻子给利乐打工了。
李耒想想拨通了中粮老总的电话,和他讨论起了利乐的这手免费攻势,“从利乐在其他国家的操作案例可以看出,他们这是故技重施,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想用免费策略来击垮竞争对手,从而实现垄断,然后再涨价赚钱!现在免费送出去的生产设备,将来都会十倍百倍的赚回来,这一手我们不可不防啊!”
根据报告显示,在看到蒙牛使用了免费的利乐生产线后并没有出问题,所以中粮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既然有免费的设备可用,那咱们为什么还要用惠农提供的包装?不能因为惠农是完达山的股东就必须用他的产品吧?
高总那边回复的很是含糊,站在他的立场上来讲,他的任期就这么几年时间,就算利乐能垄断国内的牛奶包装市场,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到时候说不定他都退了,而现在换上利乐的包装却可以让完达山的业绩好看一些,毕竟设备是免费的么,省去了购置设备的开支,那利润不就上去了么?
李耒也知道在利益面前,光靠空口白话是没办法说服人的,好在他已经准备好了解决方案,“所以我想请中粮帮个忙!”
“哦?什么忙?”高总还以为李耒想要和完达山签署长期供货合同,彻底断绝利乐和完达山合作的希望呢,所以马上警觉起来。
然而李耒的回答却出乎了他的预料,“我刚回来,卫康就找到我家了,利乐最近的出手可是把他给打疼了,有些小牛奶厂已经取消了订单,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也打算搞降价促销,但是他那边的底气可没有利乐那么足,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就只能出售股份了!我这边呢,要开保险公司、又要开连锁便利店,到处都要花钱,而且还不是小钱,一时半会也挤不出多少钱来,所以想问问中粮的想法,你们有没有兴趣在包装厂入一股?”
某些中粮的领导不是说不能因为惠农是完达山的股东,就必须要用惠农入股的包装厂生产的牛奶包装么?那好办啊,我让你们也变成包装厂的股东,看你们还说不说这样的话!而且今后利乐的攻势肯定会更加迅猛,单靠惠农的力量还是有点太过薄弱,那么就多为包装厂找几个股东好了,李耒打算挂了电话就给伊利拨过去,然后再问问王佳芬的意思,要是国内几个大型乳业集团都成了包装厂的股东,利乐还怎么竞争?他们总不能也出让股份吧?
对此,卫康虽然有些小意见,但很快就被李耒说服了,他要是继续守着股份不放,那包装厂就没办法做大做强,可要是拉上伊利、中粮、光明等大公司,那就跟当初让李耒入股,从而成为国内鸡蛋包装第一企业一样,也能迅速成为牛奶包装第一厂,到那时候他手上的股份可比现在值钱多了。
“你们舍得出让包装厂的股份?”高总果然来了兴趣,他很清楚牛奶包装的技术含量可比普通纸箱、塑料瓶高多了,国内能玩得起这项技术的企业压根就没几家,卫康的包装厂虽然暂时还没办法和利乐竞争,可也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现在有机会入股这样的企业,他当然高兴。
高总没能忍住这个诱惑,当即就答应召集中粮的高层开会讨论,然后力量又给伊利的郑俊怀和光明的王佳芬拨过去,他们同样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只是态度稍有区别,郑俊怀马上表态会派人过来和李耒、卫康接洽,王佳芬则要先征求上海国资委的意见。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日后光明被伊利甩开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不只是光明缺少奶源的问题,他们的自主权不够,头上还有个处处要约束他们的婆婆,这样的光明又怎么和伊利、蒙牛竞争呢?
完达山同样面临着和伊利、蒙牛竞争的问题,不过李耒却不是很担心,因为他知道郑俊怀现在正在谋划一件事,而这件事会把他送到牢房里,蒙牛的话眼下实力还很弱小,同时牛根生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遇到一道坎,这道坎要是迈不过去,蒙牛基本上就要死在襁褓里了。
和李经纬之于健力宝一样,郑俊怀在伊利的发展历程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3年的时候,伊利只是hhht市政府属下一家年利润仅有4.7万的小食品厂,在郑俊怀的经营下,伊利抓住了中国牛奶市场飞速发展的机遇,仅仅十三年时间就让伊利成为年销售额过十亿的大型集团公司,并且成功上市。
看到南方那么多企业成功改制,原来的领导纷纷摇身一变,成为资产上亿的大股东,郑俊怀也坐不住了,他同样开始谋划改变伊利的产权结构,让他和他的团队从拿死工资的国企领导变成拿股份、分红的股东。
至于产权改革的方法很简单,照着南边的那帮人学就行了,在参考了诸多方案后,郑俊怀和伊利其余二十多名高管选择了“mbo”方案,也就是管理层收购,这也是李经纬选择的方案,但是他也遇到了和李经纬一样的问题,收购是要钱的,可钱从哪儿来?
李经纬想先把健力宝拿过来再用健力宝的利润分期支付收购款,郑俊怀的选择也差不多,他和这些高管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然后把伊利的钱划给这家公司,再用这笔钱去购买伊利的股份。
但是这些钱还是要还的,于是郑俊怀又想了个办法,那就是让跟伊利有密切关系牛奶场去找银行贷款,把这笔钱借给他的贸易公司购买股票,最后贸易公司再用这些股份找银行做抵押贷款,拿到钱后还给牛奶场,如此以来就实现了“空手套白狼”,没花多少钱就成了伊利的股东。
和李经纬不同,郑俊怀在人际关系上做得很到位,当地政府默许了他的做法,甚至还主动转让了一部分股份给他,其后又有信托公司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量伊利股份,据说这家信托公司背后就是郑俊怀。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郑俊怀很有可能像南边那些先行者一样,实现从国企领导到亿万富翁的华丽转身,然而几年后伊利爆发内部风波,郑俊怀在董事会上被多名独立董事强烈质疑,他一手培养出来并接替他成为伊利总裁的潘刚也和他渐行渐远。
正当人们以为潘刚也会像牛根生一样被赶走的时候,郑俊怀被举报“侵吞国有资产”,然后以挪用公款罪入狱六年;自此,郑俊怀彻底掌控伊利的梦想化为泡影,伊利也因此陷入动荡之中。qqxδnew
只要能抓住这个机会,完达山就可以实现对伊利的反超,成为国内第一乳业品牌,至于现在的第一光明,李耒并不放在心里,只要他们的自主权问题得不到解决,不管王佳芬能力再强,光明也没办法做大。
不过这都是日后的事情了,眼下的郑俊怀还是非常风光的,他亲自来到河阳考察卫康的包装厂,并和李耒相谈甚欢,一点也看不出伊利现在正在和完达山激烈竞争的样子,只是偶尔在酒桌上有人提起牛根生的时候,郑俊怀的脸马上耷拉下来,看来他对这个自己一手培养的得力助手恨的不轻啊!
哎,上一个一手培养出来的得力助手出走了,下一个继任者同样和他闹翻,这郑俊怀培养人的能力确实厉害,可为啥就守不住呢?
推荐好友罗修饭法的新书《张三,请自重!》
我,张三,绝逼是个好人!
我以法家八辈祖宗发誓!
什么!?刚刚祖坟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