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灯塔(68)
哈维拿着望远镜注视着从天而降的阴影,心中满是感慨。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座座绿色的集装箱依次着陆,它们拖着的硕大白色降落伞自动弹开,底部的减速发动机喷吐出蓝色的火焰。
对于人类而言,轨道空投,轨道机降早就不新鲜了。但是对于星港来说,用运载火箭给绿松城投补给就不那么简单了。
受到技术的制约,运载火箭一次只能投放150吨的货物,而且单个集装箱的重量被压缩到15吨。即便如此,理论上还是有2%的概率,空投的补给集装箱会在地面率得稀烂。
拜阿斯洛林族封锁空域所赐,用战略轰炸机空投是不现实的,而为了突破防御不至于半路被拦截击毁,星港甚至动用了洲际弹道导弹变轨变速超高音速突防等技术。
而最大的开销则是在燃料方面,单次就有450多吨的燃料被消耗,其价值约等于210吨的黄金。
然而即便是如此奢侈的行动,星港方面居然进行了8次,累积运送作战物资和人员达到900吨。
这些天星港除了添置轻质纳米作战服和自动步枪外,还空投了82毫米无后座力炮,大量的掷弹筒,120毫米迫榴炮,数量可观的特种手雷,以及步兵用超轻型机关炮,甚至35毫米双管高射炮。
让哈维感到惊奇的是,特种手雷中包括了温压手雷、热铝剂手雷、钢珠反步兵手雷,这些和传统高爆手雷迥异的手雷作用可谓是五花八门。
其中温压手雷可以在爆炸区域形成火焰覆盖,且在封闭空间附带窒息效果。
热铝剂手雷可以瞬间达到2000-3000℃的高温,附着目标后直接烧融50毫米的匀质钢板。
钢珠反步兵手雷内部蕴含4000枚钢珠,爆炸覆盖直径范围达到50米。
哈维只是略思索了一下,就从心底升出了种毛骨悚然感。温压手雷可用于压制变异植物,热铝剂手雷可用来对付轻甲变异体,而钢珠反步兵雷则可用来小型变异虫群。
他想到的人类想到了,他没想到的人类也想到了,如此高的实用性契合度,只证明了一件事,也就是这些武器的研发都来自战场上血的教训。
事实上所有空投的武器装备都是蓝垒夏根据战场实际和现阶段科技水平精挑细选的结果。毕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星港守军和独立团同虫族累计作战一百多次,生死线上磨练出的技艺,想不熟练都不行。
82毫米无后座力炮比起火箭筒来,穿甲能力并不逊色,且丰富的弹种还方便执行各类任务。
比成人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掷弹筒就是用来解决民兵投掷手雷距离不足的。大量的掷弹筒配上海量的手雷,在300-700米距离上,足够覆盖上一道火网。
掷弹筒重量才2.7公斤,成人手提全然无压力,熟练操作后,单人就可以完成射击瞄准,射速可达20发/分钟。至于射击精度和装备折损率则完全不用考虑,手雷本来就是范围杀伤,一个班的民兵几轮齐射怎么也能覆盖目标了。
至于120毫米迫榴炮、25毫米步兵用超轻型机关炮以及35毫米双管高射炮都可以采用越野车、吉普车、皮卡和货运卡车等改装搭载,虽然防御力几乎为零,但机动性却几乎拉满。
当哈维提出作战并不需要面对大量飞行虫族所以高射炮没有用武之地时,得到的答复却是35毫米双管高炮就是用来弥补反装甲火力不足的。
看着足有自己前臂粗的炮弹,想到8000米的理论射击距离,哈维将之前自己的装甲车、重装摩托、外骨骼队伍代入一下,不由哆嗦了下,大概遭遇3秒,已方就会在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被打成一堆废铁。
“人类真是太凶残了。”想到此处,哈维对于即将迎来的战斗非但不紧张,反而有点跃跃欲试。
防护方面,星港提供了500套轻质纳米作战服以及部分陶瓷装甲护具。
所谓轻质是同75kg的外骨骼装甲相比的,作战服本身重量依旧达到17kg,不过由于在背脊和关节处的有着类似外骨骼的支撑电力驱动装置,这点重量几乎可以被无视。
名为“先驱”的室内作战服可以抵御5.56毫米口径的步枪射击,其中双通道凝胶层内的特殊液态材料能在瞬间硬化从而达到抵御子弹和爆炸弹片的目的,而破损的作战服也会在纳米机器人的运作下逐渐修复。
相比之下,由氧化铝防弹陶瓷和凯夫拉纤维内衬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护膝、护胫、护颈等防护能力要更强一些,可以抵御7.62㎜穿甲弹的袭击。但这类护甲既没有动力装置,也没有密封供氧装置,其12kg的重量完全由使用者负担。
尤为重要的是,这次空投还包含了一些scv工程机器人,大量的药品包括先期抵达的1.5万剂疫苗和后期加发的16万剂疫苗,还有压缩口粮和生活物资,一些用于发电的设备,大量的通讯设施等,所有这些足以让几十万米拉尔人拥有重建家园的希望。
一座地铁的负三层地下站台被作为了联军的战役指挥部,提供场地的自然是“血色之影”,论战斗力他们在联军中垫底,但生存之道却是一点都不弱。
“远古生命”在前面的袭击中损失严重,兵力下降到仅有500多人,机甲部队更是近乎全灭,加上群星大厦的太阳能设施受到部分损毁,已经不再适合大量居民居住,因此10多万米拉尔人利用还能运行的地铁花了一天时间进行了转移。他们由市中心区域,转到阿尔市区。
“极境绿洲”组织也在卡车等运输工具协助下向市区转移,一部分人员被分流到原黑塔重工所在的科灵工业园区。
阿摩司作为原黑塔重工的代表之一坐在会议室里,有一种如坠梦中的感觉。灾变爆发后,同一城里的不同组织就划分了势力范围,彼此之间除了必需品的贸易几乎没有往来,它们治下的百姓们连彼此间的串门都做不到。作为重要资源的劳动力,各组织都看管得很严,并不存在人口流动。
而几个组织的头目能够做到一张桌子前,讨论得再不是如何划分利益区域,而是讨论收复失地,同样令阿摩司有种亢奋和不真实感。
在各组织高层商议完合作和物资调度等议题后,各组织达成共识进行了领导层的合并,新的组织名为“火种”,取薪火相传之意。
同时,各组织内部的2.2万联合军队整编为第一步兵军,刨去所有非战斗单位,军下辖3个师,每个师6千人,每个师下辖3个团。除此以外,军直属还有一个重装坦克营,拥有58辆坦克;一个陆航中队,拥有二十架凝光体,一个重型迫击炮营,拥有60门120毫米迫击炮,以及一个火箭炮营,拥有24门火箭炮和110辆车。
当然说是火箭炮,实际不过是最原始的电点导轨,也就比直接把火箭巢搬上皮卡好一些。可无论怎么说,这些能够将火箭弹投送8公里的导轨,论火力一辆就可以顶上18门122榴弹炮。近2吨的火药倾斜,威力是足够的。
在这些新补充的师中,平均每个团拥有224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50毫米掷弹筒108具,喷火器24具,83具单兵火箭筒,39门82毫米无后座力炮,轮式车辆566辆。
为了替换掉拉栓式步枪,蓝垒夏特意调集了1万多支自动步枪过来,加上原“远古生命”和“黑塔重工”拥有和制造的部分枪械,勉强让作战部队全部列装了自动步枪。
受到运载能力的制约,新组建的师级部队虽然枪械火力翻了数倍,但依旧普遍缺乏重火力,也就是大口径火炮。且不说自行火炮,连拖拽式火炮也没有。原因就在于,一辆自行榴弹炮车就有30吨到40吨重,而即便是拖曳式155榴弹炮也有7吨多,哪怕用了钛合金、铝合金减重也依旧有3吨多,这还没算炮弹的重量。
星港一次发射也就150吨的载货量,全部换了火炮也就多几十门,但城市的巷战需要的更多的是曲射火力和近程破甲能力,所以蓝垒夏选择了1400多具掷弹筒,750多具火箭筒以及近400门的无后座力炮。相比较而言,这些武器总体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这2.2万人中,还包括了韩笑笑等人直接指挥的一个独立团,兵员由人类队伍,哈维带领的原白银骑士团残存人员,克里斯丁娜投奔来的一个营,蓝垒夏带来的一个机械士兵连,以及以自愿形式,用一箱5kg的军用压缩干粮招募一名士兵的方法,招募而来的士兵们。
星港出品的米拉尔人食用的军用压缩干粮,5kg足够一个人最低限度维持40天生存。
吃饱饭依旧是现在米拉尔人幸存者们眼前的一大难题。这次虽然运抵了几十吨压缩口粮,但对于几十万的人口基数来说,还不够一天吃的。当然,蓝垒夏安排货运时也没想到能有如此多的幸存者,他是按团级作战规模计划的。毕竟,截止蓝垒夏以电子人的躯体前往绿松城时,星港的曙光城市里的避难者也没超过三十万,当然也就没有匹配此地人口的多余粮食储备。
最终,当所有部队和军事装备被归拢分配下去,形成的是一个超过2千人的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