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东西都是“小处”见功夫的
寰宇天下古今无有不同,大到四时更替,小至生老病死,其实谈不上有多么复杂的东西,前人只讲大道,君王立身治国之术,儒释道也走上层路线,从来不是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想,一个是其需要有人教的,就好像佛家提倡人人都可成佛,可经书记载的无非少数几人在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道,而道家的也是如此,像老子写了《道德经》,能读的通透的却不多,而张三丰这类人也没收几个徒弟,像孔圣人才与贤人七十二有渊源,这星星之火燃了几千年,其实还是没办法普及成基本教育,原因就是要有底蕴、悟性及名家指路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生而忧患,却难能死于安乐,不同的环境养育了不同的人,在教育及感悟方面就更不用多谈了,因此在很多方面上没法求博而广大,只能在小处着手下功夫了,比如你跟一个人说人间烟火,那不就是谈柴米油盐么,没有谁能离开这些基础的东西,老子的《道德经》一共有5612个字,鸠摩罗什译本的佛家的《金刚经》也不过5180个字,其实后面的人就是盯着以前人的东西在拆招换式,把一些小的东西按照某个方向进行分析裂变。
人生最重要的不过生死二字,而这生死之间也不过一个活字,至于其他方面都是围绕这个活字展开的,大到诸侯争霸,小到柴米油盐,功名利禄无不如此的,围绕着这个活字也就是一个“争”字,这里面就有很大的文章了,无为而治不是不争,而是做的更高大上的设计罢了,像是天生地长一样,不仅仅只在做人方面下功夫。
研究这些东西需要立在一个“静”字上,古今多少贤达之士都是在这个字上修来的,我们忙着成长,马不停蹄的向前奔走,不但零乱了脚步,连并着这个破烂不堪的心都乱掉了,大乱大治,小乱小治,而怎么才能不乱呢,还是要静下来的。
就好像我们去研究一个东西,没办法只站在高处看的,就好像袁隆平院士要解决我们亿万百姓吃饭问题,那是一种境界,你要是只想着解决自己吃饭问题,那是另一种境界,最终这吃饭问题还是要落实到粮食种植方面,还是要在种子上下功夫,因为你吃的是饭,当然要研究“饭”怎么能多起来,也许很多难的事儿到了这里就简单了一些,大家一起来研究杂交水稻吧,或者研究玉米小麦也可以,研究增产增量问题,从小处再慢慢的延伸开来就好了。
又或者很多经商的人,其实就是研究一个“利”字,就是要钻进钱眼儿里,默不作声的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里那叫偷,明目张胆的去夺那叫抢,所以这里面就讲究多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么,要利国利民,要利他利己,所以这一个“利”字就讲究大了,也就有了大商之道,也需要千千万万个小门小户支撑你,很多人会被这个冲昏了头,也会搞出更多的庸人俗事,至于是什么就因人而异了。
因此一个人可以去读书,也可以读成千上万的字,也有许多经典的语录,但每个人每一本书都是围绕一个字或者一条线展开的,或者某个教化方略,悟道还需证道,便是这个理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