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后记
人的一生,从生命的过程和苦难来说,概括为“生老病死”,人和医院“难舍难离”。生死场,名字是借用,或移用。这是十年前写作,是“报告文学”类。医院本来是“救死扶伤”的场所,人道为上,所以公有是合理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双轨制的弊端造成畸形。医者变商人,变土匪,医疗变买卖,病人变人质,巧取豪夺。在金钱的驱使下,人性变得冷漠,缺乏同理心,视人如草芥。
那个主任“第一刀”,现在还在“逍遥”,还是两会的人民代表!
反腐在医界还没有深入,许多问题依旧没有改变。医患关系没有改善,这不是树几个典型所能解决的。要从机制上解决。抗疫体现了医者的崇高,但机制弊端没有解决,“个体”代表不了“整体”,——“主动出征”占比多少,在单位中所处什么位置?那些奸人惰者不配与之一起享有圣洁的荣光。一个小小“支架”,从上万元降到几百元,降了就完了,降了的之前,幕后的肮脏无人过问不了了之吗?腐败,跟人民生命、利益息息相关的“小地方”才应是反腐的重点,民之所愿,才是工作的重点。
要回归“为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