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不出所料
“哼,害我成这副模样,总之我不会饶过他!”
沈易安被带来大内时已然天黑,路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张迪聊天,事情经过已经了解差不多,而张迪也有意无意地透露,这些想法都是赵佶听了张混康的意见,赵佶也有些无奈。
沈易安分析张迪的话,意思是自己凶多吉少嘛。
自古以来,许多皇上身边的内侍比许多大臣都管用,沈易安虽然没想特意拉拢张迪,但对于自己如今的情形,多一个张迪就多一份保险。
向太后是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三撒手人寰的,也就是明天。
“也不知我哪里得罪了张混康,太后明日就会被王母接去,以张混康的修为,不会算不出来啊。”
沈易安苦笑,张迪却惊讶不已。
他低声对沈易安道:“切莫乱说啊,今儿太后身体大好,还下床走了一阵子,自从几个月前缠绵病榻,从未有过今日之矍铄。”
妥妥的回光返照。
沈易安感慨道:“王母欲接太后上瑶池,自然要她体体面面的,精神振奋才能顺利升天,那正月十五的赤气,就是太后降下以示自己安好的。”
这些都是未来之事,即便是京城有名的卖卦陈也未曾如此笃定过,张迪不禁惶恐起来,这些是真的还好,若是假的,偏又说给自己听,到时候论罪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啊。
进去大内,张迪便不再提这些,只说些日常有趣的事,诸如赵佶的喜好等。
见到赵佶后,赵佶先是夸赞一番萧氏织造教授绣娘针织一事,后面就说明要沈易安去隆佑宫祈福。
沈易安摇摇头,道:“还记得我曾带来的纸条吗?正月十五赤气东起,那就是太后从天宫降下的福祉,一来昭示她在天宫的安康,二来是为福荫官家,降下俗人不懂的天机。”
这话明晃晃地指明正月十五时太后已经归西,这与今日赵佶所见相差甚远。
赵佶走近沈易安,神色难看,道:“沈易安,有话直说。”
“向太后在凡间不足一日时光。正月十三乃灯头生日,要点灶灯,正所谓十三十四神看灯。王母娘娘正月十三接太后上天,意为太后做神仙。以后向太后将在天上庇护大宋皇子皇孙和江山。十五十六人看灯,那时候的赤气,便是太后降下来给官家和百姓同享的。”
赵佶嘴角微动,虽然沈易安说的动听,可他不想信啊。
“可别的道长并没说过。”
“此乃天机。官家若是不信,可以多召几人来问。我从进来也没见过太后,不知其脉象气色几何,岂有信口胡言的道理?”
赵佶眉头微动,当着沈易安的面宣来几个道长。
其中有郭天信林素灵,还有几个沈易安没听过的,赵佶让他们才判断太后何时痊愈,这几个人都说太后福人天相,定能痊愈,甚至还有献上金丹的。
那金丹不是汞就是铅,吃下去玩完的更快。
这通道士秀过后,沈易安被张迪安顿在一个小房间里等消息。
沈易安无聊,提出想去崇文院参观,“伺候”沈易安的小黄门请示过张迪,张迪请示过赵佶后,沈易安便被带到崇文院。
中华古代最大的图书馆。
走近这巨大的藏书宝库,考古病让沈易安想痛哭一场。
此前他们那么辛苦地挖书出来,挖竹简出来,渐渐拼凑起中华民族五千年从未断裂的历史,一代代考古人干着最苦的事,做着最精细的活,却往往因为几页书籍丢失残缺难过不已。
眼前这宏大的图书馆,从先秦竹简到如今活字印书,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哪个人见了能不激动?
冷静片刻,沈易安自觉激动是没什么卵用的,这么好这么齐全的图书馆,在这个重文抑武的年代却只属于极少数人,其作用根本没发挥出来。何况多年以后,这里的大部分书都在金人的火把中化为灰烬。
存在即合理。
既然穿越了,必然不会浑浑噩噩,怎么也得在历史长河中砸起个小水花。
在先秦留下的竹简典籍中穿梭,沈易安拿起一个专心地读了起来。
虽然文字辨认起来很困难,好在他有大把时间,前后串联起来也能推测其意。
小黄门端着蜡烛给打着呵欠,沈易安丝毫不觉得困倦,一本一本看下去,不知不觉就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