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成婚
“离开江南后,我带着爹娘一路北上。北方的天气是干冷干冷的,与江南大不相同。你曾说过你家在上京,于是我们便在上京近处一个叫清河县的小城住下。那小城在上京之南,比上京暖和的多,空气也温润。爹在那里开了一家学堂,娘做些绣花样子卖钱。我还是老样子,为人写诗作画卖钱。清河极美,城外有条蜿蜒的河,清澈、透亮,除却地势高些,消息闭塞些,无他缺点。
后来我听说大启赢了,百姓奔走相告,我喜悦之余,却又落寞起来。刀剑无眼,我怕你早已魂归九天;我亦怕你凯旋归来,身侧却多了谁家的女儿。可与前者相比,我更愿你活着回来,同谁成婚也无所谓了。我带着这样的想法,独自一人动身回了江南,回了你我曾约定再见的地方。”
——林小黛
自那日重逢,过了三日,李府便找了媒人,至清河县林家提亲。林父林母早便知道李行的品性,装着刁难几句,也便同意了。两家订立婚书,又交换了礼物。李家下聘之时,一行车马浩浩荡荡开出上京,朝清河县的方向奔去。同李行交情甚好的尚书王治调侃,李行这是将李家压箱底的东西皆拿出来了。
半年后的月圆之日,李行和林小黛成了婚。
林小黛执意从江南老家出嫁。婚前李行送她回家,将早已荒废的林家院落修缮一番,装饰成喜气洋洋的模样。
林小黛笑他,婚前见面不合礼制。李行却满不在乎,说两人的心早便是在一处的,何须在意繁文缛节。
待安顿好林小黛,李行便回了上京,着手开始准备两人的婚礼。
近来京中有关李行的闲言碎语甚多,有的说是李行同李家准少夫人一见钟情,有的说是两人早早相识;有的说李行见色起意,有的说是李行爱那位准少夫人的文采。
先前南边打仗,不少人自南面北上来到京城。而林小黛先前便是江淮有名的才女,这些人便把她从前的名声在上京的茶楼酒肆传开来。
还有人说,李行果然是个粗人,蠢笨的可以,放着京中那么多于他仕途有利的官家小姐不娶,娶一个秀才的女儿。但这种说法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以李行如今的地位和家族积淀,并不需以婚姻做筹码。那些显贵的女儿虽有权有势,但却脑袋空空,性格乏味,不如娶个有才的,既能装点门面,又能相处得好,还不须忌惮娘家势力。
李行从来都不管这些流言蜚语,甚至还有些乐在其中。京中之人的想象力的确天马行空,甚至还有人不知从哪得知李家准少夫人曾差点嫁与老家某官员独子之事,将李行编作了一个以权谋私,棒打鸳鸯、抢人娘子的恶人。
这话传到李行耳朵中时,他有些哭笑不得,但他忙着准备婚礼,便也顾不得乱嚼舌头的人。换在以前,他定要跟这些人约到酒馆外边去,赤着膀子打架,非分出个高低来。
他第一次婉拒朝中某位大人家的千金时,他便同家中长辈提出,自己已有心上人的事实。家中长辈惊诧了一瞬,但也未再多言。他是战场上捡回命的人,能活着回来已是万幸,她们又哪会去管他娶的是谁呢?无论是谁,只要能对他好,那便够了。
何况那女子,当初还救了李行一条命。
李行惊异于自己坦白的顺利——他本以为,极其注重门第观念的祖母和婶嫂们必会不情愿,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对她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打算。
天地良心,他没什么文化,嘴也是真的笨。
可她们看上去乐意的很,表嫂甚至提出,要将自己从娘家带来的一套价值连城的翠玉首饰赠与李行做聘礼。
“阿行,你同祖母说。你要娶那女子,不是因为她救了你的命,你要报答她吧?”李行的祖母严肃道。
“绝不是,”李行正色,“孙儿心悦她,她也心悦孙儿,因而孙儿非她不娶。”
“那便去提亲吧,快些成婚,好让老朽早些抱上曾孙。”祖母挥挥手,示意他出去,自己要休息了。
李行从祖母房中走出来,依然云里雾里——他怎么这么快便被赶出来了呢?
总之,虽然过程略有些鸡飞狗跳,但在李行的努力下,林小黛还未嫁来,便基本取得了李行亲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