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 第52章 芙蓉诗会

第52章 芙蓉诗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众人都明白了,王仁、王德、薛蟠是恰巧正与孙绍祖商议走私盐铁,茶叶到边境的买卖,被东厂厂卫缇骑一起抓走。

王夫人带着疑问道:“薛蟠、王德、王仁他们三人只是与姓孙的商议要合股做买卖,毕竟还未开始去做,应该不做数吧?这样也能判罪?”

贾赦嗤的一声,笑道:“老二家的,你可真敢想啊?厂卫缇骑与锦衣卫属于天子亲军,负责监察百官,缉拿异端份子,他们可任意使用酷刑,不需证据,不经审判,就能给人定罪,现在当场抓获他们几个人,商议合作要走私大雍违禁的货物给外族,岂会因为你没开始做,就不作数?”

贾琏点点头道:“大雍律法,意图犯罪,也属于犯罪,或许罪责会判轻一些罢了!太太,琏儿认为,犯不犯事的?就不要再去纠结了,东厂这群番子,心狠手辣,无罪都还会冤枉人呢,如今给他们抓到错处,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咱们还是要想法子,去找东厂管事的人,看能不能疏通疏通,把罪给免了,快些把薛兄弟与王家两位表兄给弄出来,才是正经的!”

贾政与王子胜也点头同意,王子胜道:“琏哥儿说得对,毕竟厂卫缇骑此次主要查办的主要目标是孙绍祖,王德、王仁、薛蟠只是受他的牵连,罪责可有可无,只要咱们把主审此案千户的关系给做通了,厂卫缇骑不追查其他从犯的罪责,王仁他们三人,自然能从东厂羁押的大牢释放回来了!”

薛姨妈醒悟过来,上前亲热的拉着贾环的手臂,好话说了一大堆,形势比人强,薛姨妈面对平时瞧不上眼的环老三,现在也不得不俯下身段,来恳请环老三帮忙。薛姨妈还当场许诺,拿三万两银子出来请贾环帮忙疏通东厂厂卫的关系,事成之后,也不让贾环白忙活,再拿一万两银子出来,酬谢贾环。

贾政,王夫人都忍不住替薛姨妈脸红,商贾就是商贾,上不得台面,哪有开口闭口把送银子放在嘴边的?勋贵望族,文人清流不同于商贾,遵循儒学的礼仪与规矩,不会如此赤裸裸。西年前,王家向六皇子赔罪送礼,会郑重的奉上一张拜帖,一份礼单,不单是俗银,也有各色礼品,显得体面一些。

大雍皇朝推崇儒学,文人崇尚儒学,《论语》中,孔子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礼的解释,认为礼的作用在于促进和谐,而这种和谐需要通过礼节的周全,来实现。

孔子提倡送礼更应该注重诚意与尊重,又要注重礼义的周到,礼既是礼尚往来,也是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不应过度重视钱银的多寡。

面对薛姨妈许以重金,贾环第一反应,自然是推辞,并搬出王子腾来,二舅位高权重,手眼通天,人脉宽广,搭救薛蟠三人之事,由二舅来出手,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

贾赦嗤的一声,忍不住笑出声来,道:“环哥儿,哪个正经人,会去结交东厂厂卫的千户,名声还要不要了?薛蟠三人如若是其他衙门扣押,不论是京卫、或者步兵统领衙、甚至刑部的牢房,王兄应该都能找到关系来疏通。唯独东厂与锦衣卫这两个凶名在外,臭名昭著的地方,王家与贾府都是无能为力的。”

贾环登时不乐意了,道:“大老爷,您这是什么话,合着你们都是正经人,贾环以六皇子属官身份与厂卫疏通求情,还担保了宝二哥出来,我反倒成了不正经的人了?照您这么说,这帮忙疏通关系,去搭救人的活,我可不能接了?”

这下,贾赦可犯众怒了,王子胜不客气的责怪贾赦不该如此说话,薛姨妈王熙凤赶忙安抚起贾环,现在贾环是她们唯一的希望了,贾环是六皇子的属官典仪,能给东厂厂卫那边递得上话,对方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或许会给六皇子一些面子。

薛姨妈,王熙凤连番恳求下,贾环才勉强答应了她们,明日,贾环帮她们走一趟厂卫缇骑羁押大牢。

………

京城北城大街上,人头攒动,附近最繁华的街道,小贩高声叫卖,借着芙蓉楼诗会的势头,好几家青楼都人满为患了,大街上舞龙的,杂耍卖艺的,算命看风水的,卖小吃的,真是热闹非凡。

芙蓉楼更是贵客盈门,灯火通明,西栋楼西周挂满了灯笼,彩灯,一排排轻衣薄衫,身材曼妙的妙龄女子,穿梭迎客。

芙蓉楼的中间高台,有安排了十几位精通乐器的女乐师,和一些名气还未显的歌姬舞女,在轮番跳舞。

芙蓉楼西栋楼里,不时传出某个大才子新的诗作,这是今晚最出风头的时刻,有好的新诗出来,能听见此房间的歌姬高声将诗词吟唱出来,随后自会有人把诗词传给东楼一号包房。

芙蓉楼一号包房内只坐着三人,鲜于嫣儿,礼部尚书谢迢,国子监祭酒司徒达,诗词传进来,他们经过讨论,议评,给诗词厘定一个排名,贴到楼下高台之前立的芙蓉诗榜上。

芙蓉楼今夜才子们己经写出了很多诗词,芙蓉诗会榜上贴了五首诗词,暂列排行榜第一名的是奚世宗的乡音,此人是楚王朱宜祯从江南招揽来的,江南诗坛颇有声望的一位才子。

诗词之道,最盛行的是唐宋,至前元,到大雍,己经日渐凋零,大雍朝开国至今,真正可传颂后世的名篇极少,这与

大雍皇朝开国重武有关,近年来,蒙胡经常侵犯边镇,掠夺边民,大雍更重武备,科举也多取治国理政时文,轻诗词歌赋,文人书生进学读书也就少涉诗词歌赋。

芙蓉楼东楼二号包房内,有人再举杯道:“我们敬一杯楚王殿下,楚王殿下慧眼识珠,从江南请来了奚兄,才有了今晚这首乡音,奚兄出手不凡,此诗一出,便牢牢占据了芙蓉诗会的榜首。”

又有人道:“今晚奚兄如若夺魁,必然名震京城,楚王殿下求贤若渴的贤名,自然远播,将来会有更多文人贤士,来投奔楚王。”一时间,席上阿谀奉承之言不断,众人轮番夸耀奚世宗大才,楚王贤名。

楚王朱宜祯满意的望向奚世宗,如若今晚诗会奚世宗能夺魁,自己明日便跟父皇请旨,封奚世宗为自己楚王府的长史。

奚世宗肤色白皙,五官清秀之中,带着一抹莫名的阴柔,他脸上敷了妆粉,身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眉毛似乎也修整过,整个人给人感觉如同戏台上的小生,娘里娘气的。

奚世宗这种喜欢抹粉喷香的书生,在大雍朝,不算少数,尤其江南,扬州,苏州这些南方大城,颇为盛行。

芙蓉楼西楼包房内,郑玄好奇的问六皇子,道:“殿下,为何咱们还不把贾贤弟这两首诗词,传上去?贾贤弟这两首词一出,必定能压过奚世宗那首充满脂粉气的乡音。”

六皇子朱宜烨笑道:“且让他们高兴一会,亥时才最后封榜,再过半个时辰,咱们再将贾师弟的两首词抛出去,让他们白高兴一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