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36、【人物篇】罗斯福1

336、【人物篇】罗斯福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罗斯福1: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看看别人家的家长吧

二战时期搅动欧洲局势的五位历史人物中,他们的出身可以分为两类,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斯大林都出身贫寒,丘吉尔和罗斯福则身世显赫。阿道夫·希特勒的父亲是一名基层海关官员;本尼托·墨索里尼的父亲是一名铁匠;约瑟夫·斯大林的父亲是一名鞋匠;温斯顿·丘吉尔的父亲是下议院议员,还曾担任过财政大臣。富兰克林的父亲则是一名富商,他们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纽约最早的建造者。

毫不夸张地说,罗斯福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从他出生到步入社会,父母和家族都为他铺垫好了一切。他在美国顶层社交圈长大,然后又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罗斯福的一生战胜过三个对手。1921年他身患脊髓灰质炎,导致下肢瘫痪,但他没有放弃理想,数年后重返政界。1933年,在美国经济最灰暗的时期,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把美国经济带出了泥潭;二战爆发后,在国内一片反对声中,他未雨绸缪,开始整顿军备。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罗斯福宣布站在法西斯的对立面,并始终坚持肃清法西斯势力,只接受他们无条件投降。

他在二战期间为了美利坚的国家利益,在他国面前曾扮演“奸商”和“殖民者”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罗斯福和他身后的美国,为二战取得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国历史上有两位名叫“罗斯福”的总统,一位是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另一位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们来自同一个家族,论辈分西奥多是富兰克林的叔叔。他们的共同先祖叫克拉斯·罗斯福,是一名荷兰人。1650年,克拉斯来到美洲大陆,落脚在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纽约。

他养育了两个儿子,长子约翰尼斯的后代走出了西奥多,次子雅各布斯的后代走出了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的父亲叫詹姆斯·罗斯福,他继承了祖上大部分遗产,虽然家族在他这一代已经有些衰落,不过詹姆斯也算得上富甲一方,他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然后投身律师界。同时,他把财产投入到煤炭和铁路行业,并成功地经营着美国东部最大的马场。

1853年,詹姆斯在25岁时迎娶了丽贝卡,1855年二人生下了小詹姆斯·罗斯福,他是富兰克林同父异母的哥哥,大家都习惯叫他“罗西”。1876年,丽贝卡因心脏病去世。1880年,52岁的詹姆斯迎娶第二任妻子,26岁的萨拉·德拉诺。萨拉的父亲华伦二世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靠在中国从事贩茶生意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这让他跻身纽约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在他50岁的时候,生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无奈之下,他又一次返回中国,从事贩卖鸦片生意。2年后,他的生意起死回生,又一次跻身纽约巨富。

值得一提的是,富兰克林的父母都曾在婚姻的十字路口与后来的伴侣擦身而过。詹姆斯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本来打算迎娶自己的远房妹妹,也就是西奥多·罗斯福的姐姐巴米耶。但是在家族的反对以及巴米耶本人拒绝的情况下,没能开花结果。之后不久巴米耶将同样情感不顺的萨拉介绍给了詹姆斯。

萨拉在年轻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叫怀特的人,但萨拉的父亲华伦二世讨厌怀特的聒噪虚浮和傲慢无礼,所以坚决反对二人结合。华伦二世本来也不同意女儿嫁给已步入中年的詹姆斯,可后者富有、成熟、家世无可挑剔。况且经过一次失败的感情经历,女儿萨拉也已经26岁,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老姑娘”了。

1880年11月,罗斯福夫妇启程前往欧洲度蜜月,萨拉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詹姆斯很好,我们在一起很开心。他非常细心,无微不至。”1881年8月21日,萨拉在教堂做礼拜时差点晕倒,医生检查的结果是,罗斯福夫人已经怀孕4个月了。

1882年1月30日夜,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在位于纽约海德花园的家中。按照罗斯福家族的传统,他的名字应该叫艾萨克·罗斯福,因为家族每一辈都至少有一个人叫“艾萨克”或“詹姆斯”。母亲萨拉不喜欢这个名字,而且她立志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德拉诺家族的一员,所以坚持孩子的名字中要有自己家族的标记,丈夫拗不过她,不得不妥协。

萨拉一开始给孩子起的名字是沃伦·德拉诺·罗斯福,“德拉诺”是母亲一家的姓氏,“沃伦”本来没有特殊含义,可就在孩子出生不久,萨拉的一个外甥不幸早夭,他的名字里就带有“沃伦”,萨拉觉得给自己的孩子取“沃伦”不合时宜,遂改成“富兰克林”。这个名字取自她的叔叔富兰克林·德拉诺,后者没有子嗣。

外公非常喜爱这个孩子,当萨拉第一次带着富兰克林回到德拉诺家时,华伦二世让孩子晚上睡在自己73年前睡过的摇篮里,他有17个孙子孙女,得此娇宠的只有富兰克林一个人。

富兰克林出生时萨拉难产,医生建议萨拉不要再冒险生孩子,于是萨拉把全部亲情都倾注到了富兰克林身上。即便家里足够富有,可萨拉坚持自己照顾富兰克林。父亲对他也极尽宠爱,在富兰克林很小的时候就领着他骑马、打猎、出海。萨拉后来回忆:“富兰

克林从来都不知道对于父亲应该还有敬畏,他对父亲的感情是一种崇拜,这种崇拜来自平等的友谊和父亲自始至终的理解。”

富兰克林3岁的时候,一家人到欧洲旅行。他们期间乘坐“日耳曼”号油轮前往英国,途中遭遇风暴。整艘船都陷入一片黑暗,一阵接一阵的巨浪拍打着船头,轮船开始进水。罗斯福一家人躲在船舱里,当海水没过脚踝时,他们准备弃船。萨拉拿出一件皮外套包裹在富兰克林的身上,她对丈夫说:“如果这可怜的孩子被淹死,也要让他暖暖和和的。”

“日耳曼”号奇迹般地没有沉没,海水没有淹到锅炉,当风暴渐渐平息后,顺利地驶进了利物浦港。这次历险没有消减富兰克林对大海的热爱,他后来学会了独自驾驶帆船在海上航行。

6岁时,妈妈把富兰克林送到了一家幼儿园,不久之后开始聘请家庭教师给富兰克林上课。在14岁之前,富兰克林都是在家中完成的学业。妈妈按照德拉诺家族的习惯安排他的作息时间,每天7点钟起床,8点吃早餐,然后上课到中午11点。午餐时间是12点,然后直到下午4点结束一天的学习。6点的晚餐后,富兰克林可以玩儿两个小时,然后8点准时睡觉。

富兰克林的课程包括拉丁语、德语、法语、算数、历史,聘请的家庭教师都是母亲严格筛选的,如果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她会毫不犹豫地解雇他们。这些家庭教师中,给富兰克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来自瑞士的女教师,她给富兰克林灌输了一些社会责任感,希望他长大以后多关注弱势群体。多年之后,罗斯福总统还写信告诉这位家庭教师:“我经常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您奠定了我的教育基础。”

妈妈的终日陪伴给富兰克林造成了一个负面后果,他缺少玩伴。无聊的时候他会选择看书,因为喜欢《小勋爵弗契特勒里》,他在8岁之前都爱穿女孩子的裙子,烫着卷发,后来还经常穿苏格兰短裙。8岁以后,妈妈才给他穿上海军制服式的裤子。

父亲詹姆斯因为生意的关系结识了很多政界朋友,第一位担任民主党总统的斯蒂芬·克利夫兰在竞选纽约州州长时就接受过詹姆斯的捐助。克利夫兰成功当选后,为了表示感谢,曾提出让詹姆斯出任驻荷兰大使,但被后者婉拒。后来克利夫兰提拔詹姆斯的长子,也就是富兰克林的哥哥罗西出任美国驻维也纳公使一秘。富兰克林在5岁的时候见过克利夫兰总统,后者用一双大手轻抚着他的头说:“小伙子,我要为你许个奇怪的愿,我希望你永远不要成为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喜欢集邮(正儿八经的集邮,不是梗)和打猎。在他10岁的时候,母亲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邮票夹送给了他。顶层家庭的出手往往惊人,母亲送给他的邮票夹足有150本,邮票总数超过100万枚。据后来在白宫工作的人估计,罗斯福在担任总统期间花在邮票收集上的时间超过2000个小时。他的另一个爱好是收集鸟类标本,在罗斯福故居——海德公园的玻璃箱里,仍然陈列着罗斯福总统当年收集的标本,据说都是他亲手打下来的。

几乎所有日后的领袖在少儿时期都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叛逆,可富兰克林从小就是一个乖巧的孩子。父母为他安排的一切他都不会反对,妈妈让他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他从来没有违反过。家族的财力和广阔的人脉则已经为他铺好了日后发展的道路。

1896年,14岁的富兰克林进入位于波士顿的格罗顿中学学习。由于学校的入学年龄是12岁,他又在家里接受过系统的基础教育,所以一入学就插班到三年级。

这是一所为美国开国者的子孙们创立的教堂附属学校,创办于1883年。学校不大,一共只有6个班级,每班20名男生,学费为500美元一年。现如今,格罗顿中学仍然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私立中学。

学校的生活是斯巴达式的,每个学生有一间6*10英尺的小卧室(1英尺约0.3米),里面有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块地毯。房间没有衣柜,取而代之的墙上的衣钩。每个房间都没有门,而是由一个门帘代替,学校的创办人皮博迪讨厌所谓隐私。

学生每天6点45分起床,然后在公共浴室洗冷水澡。早饭后是晨祷,然后上三堂课;午餐是一天的正餐,之后再上两堂文化课;上过体育课后再洗个冷水澡,然后吃晚餐,这时所有人都要穿校服;晚餐后是晚祷,接着是自修;最后皮博迪夫妇和每个同学道晚安。

得益于从小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富兰克林很快适应了格罗顿中学的严格管束,他唯一不习惯的就是每天要洗两次冷水澡。在学校的最后一年,富兰克林已经接受了皮博迪的信条:竞争是健康的,努力才能成功,有付出才有回报。1900年,富兰克林和其他18名同班同学一同考入距离格罗顿中学不远的哈佛大学。

当时哈佛大学等级森严,家境优渥的学生大多像富兰克林一样来自美国东海岸的私立学校。这类人不住在学校学生宿舍,而是在奥本山大街附近的黄金海岸租住豪华学生宿舍;出身中产阶级家境平平的学生则会住在条件相对简陋的学校宿舍。富兰克林和一位格罗顿中学时期的同学租住了一套有三个房间的公寓,母亲萨拉帮他们布置得

豪华讲究。即使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同学们面前,富兰克林身上穿的价值400美元的西服也足够奢侈。

哈佛大学是四年制,第一年的课程是必修课,从第二年开始所有的课程都是选修课。由于格罗顿中学已经教授了哈佛大学所有第一年的课程,所以富兰克林和他的中学同学都跳过了第一年的课程,直接进入选修课阶段。富兰克林选择了经济学、行政管理、历史等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并没有选富家子弟热衷的橄榄球,也没有选晦涩难懂的哲学和理论方面的课程。

就在富兰克林入学哈佛大学不久,父亲詹姆斯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他的心脏病发作了两次。1900年12月8日,在家人的陪伴下,詹姆斯离开了人世,享年72岁。詹姆斯留下了60万美元遗产,他在遗嘱里把财产一分为二,一份留给了长子罗西,另一份给了富兰克林,家中的房产则留给了萨拉。而在两年前,富兰克林的外公华伦二世也已经去世,他给子女每人留下了价值130美元的遗产。所以即便父亲去世,萨拉和富兰克林仍然称得上是当时的巨富。

1901年,萨拉带着富兰克林重游欧洲,他们去了挪威、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瑞士苏黎世和法国巴黎。在他们到达行程最后一站巴黎时,得知时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被刺身亡的消息。他的远房叔叔,时任美国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继任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一家和西奥多一家一直关系很密切,富兰克林的父亲还曾经考虑过娶西奥多的妹妹巴米耶为妻。叔叔当选为总统,对富兰克林也产生了影响,1901年耶鲁大学庆祝建校200年之际,刚刚担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曾领着侄子富兰克林来参加庆典。直到今天,耶鲁大学都对此津津乐道。

富兰克林从小就很少有机会跟异性接触,进入哈佛大学时他已经年满18岁,他渴望和女性相处。当时的美国仍然是传统道德盛行的年代,像富兰克林这样的年轻人,必须在有长辈的陪同下,才可以在特定的社交圈与异性交往。按照当时的标准抚摸异性属于下流行为,亲吻已经相当大胆,婚前发生关系则是严令禁止的。

罗斯福家族能够长盛不衰,很大一个原因是家族里的男性大多能成功经营自己的婚姻。当然这并不是罗斯福家族的独创,在当时这是核心精英家族普遍遵守的原则。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富兰克林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弗朗西斯·达娜。相处一段时间后,富兰克林向达娜求婚,但母亲萨拉阻止了这对恋人,原因是达娜所在的朗费罗家族信仰天主教,而罗斯福家族是新教徒。

在这之后,富兰克林又先后结识了多萝西·昆西和爱丽丝·索菲尔,她们也都来自身世显赫的家族。富兰克林和爱丽丝也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后来还是分手了。有意思的是,两个人在日后回忆中,都声称是自己提出分手的,事实上是当年只有17岁的爱丽丝在婚姻面前退缩了,然后在父母的安排下远赴欧洲。

父亲去世后,母亲萨拉搬来波士顿,她并没有要求和富兰克林同住,而是在爱子居住的附近买下了一套公寓。他到这里的目的是为富兰克林毕业后的去向铺路。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在母亲的安排下,富兰克林拓宽了自己的交际圈,从而结识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安娜·埃莉诺·罗斯福。

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每年都会组织一场盛大的马会,富兰克林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就是马会的常客,每年要么会参赛,要么会受邀担任裁判。1902年12月17日,罗斯福家族再次光临马会,马会一直为他们保留了一间包厢,在那天出席活动的家族成员中出现了埃莉诺的身影。这一年富兰克林20岁,埃莉诺18岁。

埃莉诺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此时刚从英国伦敦的艾利伍德中学毕业回国。这所学校与富兰克林上的格罗顿中学有些相似,是一所为英格兰社会精英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学校的创始人玛丽·梭维斯特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她立志培养出“有教养的女士”。在这样的环境下,埃莉诺在18岁时相当单纯、保守,从来没有和异性约会过,甚至都很少和男孩子单独交谈过。

也正是这个原因,富兰克林被埃莉诺深深地吸引住了。马会结束的两周后,富兰克林把侄女(同父异母哥哥罗西的女儿)海伦约出来吃午餐,并让她把埃莉诺也叫出来。1903年新年庆典时,罗斯福家族举行聚会,富兰克林和埃莉诺再次相遇。

1903年6月,在大学学习三年后,富兰克林就已经拿到学位。但他决定留校一年,因为此时他正担任校办杂志《深红色》的总编辑,他需要时间将杂志社的工作移交给其他校友。

这一年夏天,富兰克林和埃莉诺经常见面,当然每次埃莉诺都有女伴陪伴,给两人当“灯泡”的要么是富兰克林的侄女海伦,要么是埃莉诺的堂妹,也就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女儿爱丽丝·罗斯福(并非富兰克林的前女友)。在一次河边漫步时,富兰克林向埃莉诺求婚,对方应允了。富兰克林后来回忆说:“那是一次永生难忘的散步。”埃莉诺则回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

埃莉诺的身世比富兰克林更显赫,也更富有,但她的童年却很不幸。他

的伯父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姑姑是巴米耶,父亲名叫埃利奥特,是西奥多的弟弟。年轻时的埃利奥特被外界称为“罗斯福家族最有魅力的人”,可也许就是因为条件太优秀,埃利奥特变成了一个公子哥,吸毒、酗酒最后毁了他。

埃莉诺的母亲叫安娜·丽贝卡·霍尔,二人于1883年结婚,在当时纽约社交界轰动一时,富兰克林的父母当时也出席了这场婚礼。结婚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埃莉诺,后来又有了一个男孩。埃利奥特在婚后老实了一阵子,但不久又沉迷在毒品和酒精里。哥哥西奥多对此非常担心,无奈之下通过法庭判决,将埃利奥特的价值17万美元的财产交给信托基金管理,受益人是安娜和他们的孩子。

被切断经济来源的埃利奥特没能振作起来,他在外面混乱的私生活又慢慢浮出水面。安娜想过离婚,可又一次次地盼望丈夫能浪子回头。渐渐地她患上了偏头疼。1892年11月,安娜又患上了白喉病。一个月后,她陷入昏迷,四天后离世。

埃利奥特仍然每天醉醺醺的,他一天需要喝掉6瓶烈酒。在安娜的葬礼上,他因为唱下流的歌,最终被家族里的人赶走。1894年8月13日,醉酒导致埃利奥特全身抽搐,死在了一个有夫之妇的床上。10岁的埃莉诺和3岁的弟弟霍尔从此成为孤儿。

奶奶接过了抚养两个孩子的重任,在埃莉诺的印象中,奶奶很严格,但她能从那里得到渴望的亲情。姑姑巴米耶也承担着一部分母亲的责任,伯父西奥多更是视埃莉诺为自己的女儿,他的亲生女儿爱丽丝也是埃莉诺最好的儿时玩伴。1899年,15岁的埃莉诺被姑姑巴米耶送到伦敦,进入艾伦伍德中学就读。三年后他回国遇到了富兰克林。

1904年9月,富兰克林进入哥伦比亚法学院继续深造。当年10月11日,也是埃莉诺20岁生日的那一天,富兰克林送给了她一枚镶有硕大钻石的戒指。12月1日,他们对外公布了订婚的消息,随后祝贺他们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

西奥多·罗斯福对这段姻缘非常满意,他在贺信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亲爱的富兰克林,得知这个消息我们十分高兴,我一直十分喜爱埃莉诺,她就像我的女儿。我也很欣赏你、信任你,世上所有的功名,包括总统职位都不如诚挚的爱情更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富兰克林和埃莉诺的婚礼于1905年3月17日在纽约举行,婚礼的主持人是富兰克林就读过的格罗顿中学校长皮博迪神父,西奥多则扮演了新娘父亲的角色。

羡慕吗?

23岁的富兰克林和21岁的埃莉诺在所有人的祝福声中组建了新的家庭。二人均出身名门,都接受过顶级的教育,从小到大都享受着最好的物质生活。平时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可现在真的忍不住要说“别人家的家长”。

富兰克林是一个幸运儿,他本人也足够优秀。一位曾给罗斯福写传记的作家这样评论:在格罗顿,罗斯福学会了怎么与他的同龄人相处;在哈佛,他学会了怎么领导他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