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92、【人物篇】尼米兹6

292、【人物篇】尼米兹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尼米兹6:军种之间有分歧怎么办?

中途岛海战的惨败让日本非常意外,中路突破进而歼灭太平洋舰队主力的企图化为泡影。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空袭东京”事件后,日军大本营确立了在海上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其中包括5月夺取莫尔兹比港、6月夺取中途岛,以及7月旨在“继续南下切断美澳运输线”的作战计划(代号“FS”)。

“FS”作战计划的核心依旧是夺取所罗门群岛东端的图拉吉岛,然后在岛上修建机场,将它打造成一座掐断美澳运输线的海上堡垒。1942年6月,日军意外发现图拉吉岛以南几十海里处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更适合修建军事基地,遂于6月16日秘密登上该岛,并开始修建机场。

西太平洋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结构,从北至南的日本列岛、菲律宾群岛、东印度群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就像是一串锁链把太平洋西部链接在一起。1942年上半年,日军几乎将菲律宾群岛、东印度群岛和俾斯麦群岛全部占领,并把剑锋插进所罗门群岛。

美军在取得中途岛战役胜利后,挫败了日本海军东进的企图,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目光也投向了日军南下方向。尼米兹认为,如果要制止日军继续南下,就必须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尔后美军可以顺着“岛屿锁链”一路北上,直至夺取日本本土。

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反对尼米兹的方案,理由是过于冒险。不过他的方案更具有冒险精神,即调给西南太平洋战区两个航母编队和1个海军陆战师,加上自己的3个陆军步兵师突袭日军南下的身后——俾斯麦群岛所属的新不列颠岛,进而攻占日军重要基地拉包尔和整个俾斯麦群岛。如果行动成功,则可以迫使日军北撤700海里,退到特鲁克去。

欧内斯特·金对麦克阿瑟的计划深感吃惊,他不敢去冒这个险,认为尼米兹提出的方案更可行。即占领瓜岛后,逐步向西北方向渗透,修复机场、用陆基轰炸机和战斗机支援连续地进攻。欧内斯特·金向麦克阿瑟作出了解释:海军并不具备深入日军防线腹地支援陆地进攻的实力,如果调给麦克阿瑟两个航母舰队,偌大的北、中、南太平洋战区就仅剩一个航母战斗群,根本无力支撑。

麦克阿瑟作出了妥协,但他进而提出由他本人亲自指挥进攻瓜岛的作战,理由也很充分——瓜岛隶属于自己管辖的西南太平洋战区。这个要求再次被欧内斯特·金拒绝,因为参加行动的海军陆战队、航母舰队、运输舰队都来自太平洋舰队和太平洋战区,所以理所应当交给海军将领指挥。二人吵吵闹闹,直至不欢而散。

两位高级将领的争吵很快上升到陆、海军军种之间的纷争,陆军总长马歇尔也不得不出面调停。尼米兹支持欧内斯特·金,后者引用马歇尔曾经说过的话“欧洲作战的部队大多数是陆军,由陆军担任最高指挥官是合理的”。那么即将开始的所罗门群岛战役的作战部队都是海军部队,由海军担任最高指挥官同样是合理的。他还表态说:“即便得不到西南太平洋海区陆军部队的支援,也要使用海军和陆战队发动这次进攻。”

尼米兹历来排斥军种之间的争斗,也对麦克阿瑟的行事风格颇有看法,但出于协作的需要,他从来不会在公开场合表露出来,反倒是他的顶头上司、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有些口无遮拦。这一点跟欧洲战场上艾森豪威尔和巴顿扮演的角色颇为不同。私下里尼米兹也向金承诺:海军有能力独立实施行动。

这件事争吵到6月底,最后马歇尔提议在西海岸旧金山召开陆、海军高级军事会议,敲定最后的行动方案。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虽然以苛刻著称,但并不是针对所有人。他和尼米兹很快就建立了私人友谊,尽管这种友谊一直达不到亲密无间的程度。尼米兹在外领兵,金特别留心关照他的家人。中途岛战役刚刚结束时,他听说尼米兹夫人凯瑟琳将带着女儿南希和玛丽去西海岸旅行,便让凯瑟琳提供一份行程计划,并叮嘱她遇上麻烦务必及时跟自己联系。

凯瑟琳的西行计划是得到尼米兹的暗示的。根据保密规定,尼米兹不能透露自己的行踪,但夫妻之间的默契依旧能让凯瑟琳看出端倪。她和女儿们的目的地是旧金山,因为尼米兹在信中暗示太平洋舰队跟海军作战部会在那里定期举行会面,商定重大军事计划。

途中凯瑟琳感受到了欧内斯特·金的细致周到。当她们开车抵达密西西比河桥头时,一名税务官员问她:“晚安,尼米兹夫人,你到得比我们预计得早。”在到达衣阿华州伯林顿桥头时,一位警察正在等候她们,并把他们领到已经预订好的旅馆。

6月底,凯瑟琳在旧金山向海军第12军区司令部报备了自己的行程。军区司令官格林斯莱德海军中将亲自打来电话,询问她30日是否愿意来阿拉米达附近的机场,凯撒琳心领神会,立即应允。

马歇尔召集的陆海军高级军事会议就准备在6月30日这一天在旧金山召开。这天凌晨,尼米兹一行人乘坐一架四引擎水陆两用飞机从夏威夷出发飞往旧金山。尼米兹此行是很放松的,在机上跟麦考密克上校玩儿起了扑克牌。

他在太平洋战区以谦和友善著

称,有一次他在海滩上跑步,发现沙滩上有一处凹凸不平的地方,就冲上面踢了一脚,结果是一个水兵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休息。

水兵随口骂了一句,待抬起头看到是尼米兹时,才迅速起身道歉:“将军,我没有认出你。”尼米兹反过来也向水兵道了歉,诸如此类细微小事众多,为尼米兹赢得了一片赞誉。

当飞机在海上开始降落时,飞行员突然发现前方有个像旗杆的漂浮物,事发突然已经来不及采取规避措施,飞机撞上漂浮物,然后机头腾空,悬空翻转,又重重地摔在了水面上。

事发时尼米兹和副官塞默尔的座位是背靠机头的,所以撞击时受到保护,并没有受重伤。机上其他人则伤势较重,坐在尼米兹对面正跟他打扑克牌的麦考密克上校头部严重受伤,脊椎还有两处撕裂。两名飞行员中有一人最终伤重不治身亡。

此时飞机机舱浸水,机舱内的人打开舱门,爬到机翼上等待救援。当救援船只赶到时,尼米兹坚持不上救援船,而是站在机翼上等待所有人都被营救出来。早上的海水很冷,护士给尼米兹递过来一条毛毯,他则披在了其他伤员身上。所有人都救出来了,尼米兹坚持自己最后一个登上救援船,直到一个18岁的二等水兵对他吼道:“司令官!请走开!好让我们在这里干活。”尼米兹愣了一下,这才顺从地登上了救生艇。

救生艇驶离飞机时,尼米兹披上了一条毛毯,但依旧站在船尾注视着救援现场。“你坐下!”舵手冲他喊道。尼米兹不得不乖乖坐下,这时水兵看清了尼米兹袖口上绣着自己从未见过的那么多金边,于是红着脸向将军致歉。尼米兹则微微一笑,和蔼地对他说:“你忠于职守,做得对。”

凯瑟琳在阿拉米达机场看到了浑身湿漉漉的尼米兹,她已经从工作人员那里提前知道飞机刚刚发生“小事故”。二人匆匆返回凯瑟琳订下的杜兰特旅馆,凯瑟琳还特意避开正门,选择从地下停车场进入旅馆,因为她不想让人们看到如此狼狈的海军上将。

马歇尔和欧内斯特·金的行程有变,所以会议举行时间推迟,尼米兹可以借机休息两天。海军第12军区司令部打来电话,称为了保证尼米兹的安全,建议他们改换到圣·弗朗西斯酒店下榻,那里已经给尼米兹夫妇准备了一套高级房间,而且随时可以派车将他们接过去。尼米兹不想给安保人员添麻烦,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尼米兹感觉胸口有些痛,军区医生里德上校立即赶到他的新住处,确诊他的伤情并不严重。他叮嘱尼米兹,如果疼痛加剧的话,应该立即去军区医院做个透视。7月1日一早,他按照里德的要求做了检查,确定并无大碍,但里德要求他减少工作时间,尽量卧床休息。

当天下午,尼米兹就在床上躺不住了,他换上便服带着夫人决定一同出去逛逛。旧金山有很多海军旧友,早年尼米兹频繁更换工作岗位,他延续了从祖父那里学到的热情好客,每搬到一处都热衷于在家里举办聚会,邀请同僚作客。在旧金山的山顶别墅,就有个老朋友——刚刚退休的一位海军将军。

尼米兹夫妇乘坐上山缆车准备去拜访那位将军。下车时他们刚好遇到麦康德莱中校和他的母亲。麦康德莱是尼米兹20年代担任加州大学后备军官教官时的同事,多年未见两个人就站在车门口攀谈起来。缆车司机不耐烦了,使劲打铃催促麦康德莱快上车。等车启动时,还抱怨说:“那个人太不自觉,把电车耽搁了这么长时间。”麦康德莱则忍不住对他说:“如果你知道他是谁,会大吃一惊的。”

两天假期很快结束。7月3日,金和马歇尔抵达旧金山,次日高级军事会议召开。经过讨价还价,陆、海军首脑达成了一项妥协方案。所罗门群岛行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海军将领指挥,目标是夺取图拉吉岛和瓜岛,然后继续向西发展。待进至东京159度分界线时,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由麦克阿瑟接过指挥权,目标是北上对拉包尔实施进攻。这就是接下来以命令形式下达的“瞭望台”计划。

“瞭望台”计划出台后,尼米兹任命太平洋战区副总司令、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戈姆利担任行动总指挥。海上作战任务交由指挥过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的弗莱彻指挥,3艘航母编队倾巢出动为登陆部队提供护航支援。两栖登陆舰队由原任海军作战部计划部部长里奇蒙德·特纳少将指挥。担任登陆作战指挥的则是海军陆战第1师师长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少将。

登陆时间规定在8月1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美军既要集结部队、制定详细作战计划,还要进行极其复杂的两栖作战训练。欧内斯特·金告诉尼米兹,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已经决定,将在当年11月在北非发起“火炬行动”,所以太平洋地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不会获得增援部队和其他水面舰船的支持。同时他还提醒尼米兹,麦克阿瑟的3个陆军师需要镇守澳大利亚,“看来也指望不上”。

尼米兹清楚,美军在中途岛大获全胜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日军虽然在中途岛损失惨重,但目前双方实力相当。他曾试图竭尽所能从战区里搜刮更多的登陆部队,可即使是抽出陆战第1师,也已经让南太平洋战区各守备部队拆东补西,他手下的参谋人员无可奈何地给“瞭望

台”计划起了一个绰号“小规模出击”。

就在这个时候,罗切斯特领导的夏威夷情报站破译了一份日军最新的密电,电报表明日军已经派出先遣部队提前在瓜岛登陆,并派出工兵部队在那里修建机场。

计划不得不作出修改,登陆时间也因此延后了一周。

美国海军陆战第1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曾在南美洲尼加拉瓜丛林作战,对两栖作战颇有研究。在受命登陆瓜岛前,他对那里一无所知。范德格里夫特手上的资料只有一张陈旧的航海图和一些传教士拍摄的照片,他就是依靠这点资料制定的作战计划。

弗莱彻是与日军交手经验最多的美国海军将领,他对仓促发动进攻很有顾虑,认为日军虽遭新败,但实力犹存,美军不应过于轻敌。

尼米兹对行动倒是信心十足,他认为瓜岛不过是方寸之地,以突袭的方式登陆应无问题。他还给部下讲了“鸟活十年”的故事,借以比如日军虽然貌似强大,但气数已尽,美军应抓住时机,击而溃之。

1942年7月31日,特纳指挥南太平洋登陆舰队,搭载范德格里夫特率领的1.6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从斐济岛出发,向瓜达尔卡纳尔岛进发。弗莱彻率领太平洋舰队航母战斗群为其提供护航,护航舰队包括“萨拉托加”号、“黄蜂号”和“企业号”三艘航空母舰。

戈姆利作为行动总指挥没有跟随舰队出航,他从一开始就反对“眺望台”计划。

美军的几位主将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耗时数月的瓜岛争夺战,将成为他们军旅生涯的试金石,决定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能够取得什么样的地位——戈姆利在战役期间消极怠战,最终被剥夺了指挥权;特纳表现中庸,差点被弃用;弗莱彻因麻痹大意也离开了舰上岗位;只有范德格里夫特一战成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