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89、【人物篇】尼米兹3

289、【人物篇】尼米兹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尼米兹3:要不是得到罗斯福的支持,他可能是第二个金梅尔

1941年12月19日,两个身着便装的旅客登上了从华盛顿开往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列车,其中年长的那个人自称弗里曼,年轻的那个背着一个帆布袋,自称温赖特。

两个人的真实身份是新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和护送他的拉马尔海军中尉。就在两天前,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十天后,尼米兹接受了罗斯福总统的新任命,秘密前往夏威夷。坐火车是尼米兹的主意,他需要几天时间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自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每天繁重的工作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看到从夏威夷发回来的报告,更是让他触目惊心。在担任第1战列舰支队司令时,他的旗舰是“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这次袭击该舰被击沉,舰上1000多人丧生,他的老朋友、舰长基德上校下落不明。

珍珠港事件给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共有5艘战列舰(“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和“犹他”号)、4艘巡洋舰和1艘油船被击沉,另有3艘战列舰(“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遭到重创,多艘舰船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被炸沉、击伤的舰船总计40多艘,所幸基地船厂和油库没有受到袭击,3艘航母不在港内也没有遭到袭击。

临行前尼米兹对妻子凯瑟琳说,自己不得不从零开始重建一支舰队,前途未卜。

尼米兹的儿子小切斯特回忆说在1936年他与父亲有过一段对话。小切斯特问他是否要争取当一名高级指挥官,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但他希望战争发生前担任一名岸上指挥官。被小切斯特追问原因时,他说:“我相信一旦战争来临,我们可能毫无准备,海上指挥官会被免职,我希望成为接班的,而不是被免职的。”

12月20日,火车到达芝加哥,尼米兹和拉马尔转乘另一列火车继续西行。午后拉马尔把帆布袋交给了尼米兹。

袋子里面是珍珠港事件更详细的资料。最让尼米兹感到触目惊心的还是“亚利桑那”号的惨状。三年前他就在那艘军舰上,现在它被一团烟雾笼罩着,桅杆已经折断,1000多名阵亡的将士中,有很多他的旧友。尼米兹深入研究了报告,相信这场灾难不是前任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的错。他与金梅尔是海军军官学校的同窗,也是多年的好友,他能想象到金梅尔遭此一劫,一定会丧失意志,从此一蹶不振。他也想到了自己,也许就是下一个金梅尔。

12月22日,火车抵达洛杉矶,二人就此告别,拉马尔返回华盛顿,尼米兹则前往圣地亚哥。当晚一架飞机冲破夜色,飞往夏威夷。12月23日清晨,尼米兹乘坐的水上飞机降落在珍珠港飘满油污的海面上,缓缓滑行一段时间后停了下来。一艘捕鲸船靠近飞机,载着尼米兹驶向码头。

即使已经在报告了解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可看到漂在海上还没有来得及打捞的水兵遗体,看到“亚利桑那”号仅剩下三根桅杆露在海面上,看到一些人乘坐着小船正在海上清理残骸,尼米兹还是感到触目惊心。“真是惨不忍睹。”他喃喃自语道。

上岸后,他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金梅尔、战斗舰司令威利斯·李、海军航空兵司令贝林格,以及金梅尔的参谋长威廉·史密斯。尼米兹注意到金梅尔的肩上已经变成了两颗星。

为了缓解紧张压抑的气氛,尼米兹与众人逐一握手,并做了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尼米兹,德克萨斯人”。就在大家准备离开码头时,李收到一份最新战报,日军已经登上檀香山以西2000海里之外的威克岛,那里是夏威夷的前哨。

尼米兹搬进了金梅尔曾经居住的房子,他邀请威利斯·李共进早餐。吃过早饭后,金梅尔走了进来,曾经专横傲慢的他现在神情沮丧。珍珠港事件当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舰队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一颗子弹穿过窗户打中了他的胸部,所幸只是轻伤。他曾心灰意冷地对李说:“要是子弹把我打死就好了。”

尼米兹握着金梅尔的手,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他不知道如何安慰金梅尔。过了好一会才对他说:“这件事可能发生在我们任何人身上,留下来帮助我吧,我现在比任何人都需要你。”

金梅尔没有留下来,他在几个月后以少将军衔退役。

1941年12月30日,尼米兹在夏威夷正式就任太平洋舰队司令。12月31日,他在潜艇基地停泊的“鳟鱼”号上升起了四星将旗。

他没有另起炉灶,重组司令部,而是继续留用前任的参谋们。尼米兹告诉他们,灾难已经过去,现在最重要的是重振精神、精诚团结。金梅尔的手下们本以为自己会和长官一样结束海上生涯,没想到尼米兹一下子就打消了他们心中的疑团,所以这些人很快就把对老上司的忠诚和尊重转移到了尼米兹的身上。

最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尼米兹也留用了太平洋舰队负责情报工作的埃德温·莱顿少校。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情报部门没有发出任何预警,这也让莱顿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莱顿在之后自始至终跟随尼米兹,并很快给予了新上司丰厚的回报。

尼米兹在圣地亚哥时就得到消息,原大西洋舰队司令欧内斯特·金已经被任命为海军舰队总司令。就在自己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当天,欧内斯特·金也走马上任,成为他的顶头上司。

金以才华出众、为人苛刻著称,尤其对做出愚蠢行为或者办事懒散的部下十分反感。有一次他解除了一名少将的职务,由一名中校代替,还勒令那名少将必须在当天下午5时收拾好东西离开海军部大楼,完全不顾及对方的颜面。

战争爆发后,海军的顶层架构暴露出问题。舰队总司令直接向总统负责,海军作战部长的职务则显得多余,尤其是金就任总司令后,他毫不含糊地行使着自己的职权,很快就把作战部长架空了。于是罗斯福任命金担任海军作战部长兼美国舰队总司令,然后将原作战部长斯塔克调往欧洲。

尼米兹比金小7岁,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示人。虽然少了点派头,但无损他的威望。尼米兹和金也有共同点——办事干脆、直截了当。战时金在华盛顿,尼米兹在夏威夷,他们会定期飞往旧金山,在联邦大厦举行会晤。由于性格的原因,金讲话时难免刻薄,但他还是能保持对尼米兹的尊重。战后金卸任海军作战部长,推荐尼米兹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美国海军忙着调整指挥机构,日本人则在西太平洋步步紧逼。1942年初,随着日军南下,美国亚洲舰队经菲律宾撤至爪哇。在中太平洋地区,日军从马绍尔群岛侵入吉尔伯特群岛,并有经埃利斯群岛(今图瓦卢)进逼萨摩亚群岛的企图。这里是美国至澳大利亚航线的途径点,日本如果在这里部署飞机、潜艇和航母,则会彻底切断美澳之间的运输线。

金催促尼米兹尽快采取行动,扭转不利战局。尼米兹深感责任重大,认为首战必须取胜,以恢复舰队严重动摇的军心,贸然发动进攻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太平洋舰队已经经不起消耗了。

他明确舰队目前的主要任务:保护美国大陆、夏威夷、中途岛以及澳大利亚之间的海路安全;引诱日本海军离开东印度群岛;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

金同意他的想法并对他寄予厚望,在尼米兹原有职务上还增加了太平洋战区司令的职衔。越是如此,越让尼米兹感到需要冷静从事。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和航母数量都是日本海军的1/2,无论进攻能力还是数量都处于绝对劣势。

压力不仅来自上司,有人主张用战列舰向日本海军发动进攻,尼米兹则明确反对,他主张海军进攻的唯一武器是航母编队。这种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战列舰的作战效果是人所共知的,航母只是在演习中使用过,尚未经受实战的检验。尼米兹不为所动,他认为在太平洋海域将要发生的是一场立体的、全面的战争,天空和海上都需要保护,所以必须将航母置于特混舰队的主要位置,战列舰和巡洋舰的作用则是保护它。

新闻界渴望胜利,但所有消息都是失败,美国和盟国的舰队不是在追捕敌人,而是不断地遭受攻击。各界提出了一个问题:海军在哪里?

尼米兹选择回避,他不主持记者招待会,也不发表声明。记者们堵在海军部门口,逼迫同样是记者出身的海军部长诺克斯命令尼米兹必须接受记者的采访。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召集来访的记者开了一个会。

记者们无非是想得到海军的第一手资料,尼米兹则坦率地告诉他们,目前都是坏消息。如果把这些事情如实地公布在报纸上,无异于为虎作伥。他用一句夏威夷话告诉记者:要忍耐。

记者当然不会满意尼米兹的答复,而且他们理解“忍耐”的同义词是“逃避”。于是媒体开始对尼米兹口诛笔伐。能够正确理解尼米兹意思的包括罗斯福和少数几位高级官员,这也是尼米兹能够度过最初那段艰难时期最重要的因素,否则他就是第二个金梅尔。

记者希望他能预测一下什么时候能打败日本人,尼米兹则摊开地图,然后告诉众人,什么时候美国把那些被日本占领的岛屿都夺回来,战争就结束了。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尼米兹以新闻检查有误为由解除了第14军区新闻检察官的职务,并承诺以后将适时接受随舰记者的采访,这才平息了媒体的骚动。

欧内斯特·金提出用远程袭击的方式对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发动进攻。1月2日,参谋部门在尼米兹的授意下,提出航母袭击上述目标的具体方案。方案一出就遭到多数军官的反对,资历比尼米兹深的第14军区司令布洛克认为战列舰已经损失殆尽,航母是目前唯一的机动防御力量,一旦出现闪失,日军必将在太平洋上为所欲为。

也有一些军官赞同尼米兹的方案,认为它更富有进取精神。尼米兹自然可以不用考虑反对者的意见,但他还是有些下不定决心,刚好“企业”号编队司令哈尔西即将从海上巡逻回来,所以尼米兹决定听取一下他的意见。

哈尔西是尼米兹在海军军官学校最好的朋友,当他风尘仆仆地走进舰队司令部会议室,马上慷慨陈词,大骂失败主义情绪,完全支持尼米兹的方案。由于哈尔西在太平洋舰队颇有威望,所以他表态后,方案也随之获得通过。

1942年1月11日,哈尔西中将率领“企业”号和“

约克城”号航母,以及3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悄悄驶出珍珠港,秘密前往目标基地——马绍尔群岛。1月31日,舰队袭击了马绍尔群岛的几座岛屿,将日军在岛上的设施摧毁,并击沉2艘潜艇、1艘轻型巡洋舰和1艘轻型航母。

与此同时,弗莱彻少将指挥的特混舰队对吉尔伯特群岛上的日军发起进攻。由于袭击在暴风雨中进行,效果并不理想,美军击沉1艘飞机补给舰,自身损失6架鱼雷攻击机。

两支特混舰队按照计划立即返航。2月4日,美国广播电台公布了海军成功突袭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的消息。当时日军中将南云忠一正率领舰队赶来增援,收听到广播消息后,断定美军已经撤离,于是掉头返航。

当哈尔西返回珍珠港时,尼米兹亲自登上军舰迎接他。军港内汽笛齐鸣,士兵、水手和民工排在岸上振臂欢呼。美国民众对海军发动的首次反击也欢欣鼓舞,笼罩在珍珠港上空的阴霾正一点点散去。

其实欧内斯特·金和尼米兹策划实施的这次行动并没有达成目的,日军继续保持着向美澳交通线进逼的态势。在西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日军的攻势依旧无法阻挡,在菲律宾、在缅甸和新加坡都没有放慢进攻步伐,而且据敌情通报获悉,日军还打算从拉包尔出发,进攻美澳交通线上的新喀里多尼亚。

鉴于战局不断恶化,尼米兹受命指挥驻扎在美国西海岸所有可以动用的部队,其中主力战舰包括6艘战列舰。欧内斯特·金希望尼米兹可以使用这些舰船在夏威夷作战半径内持续发动攻势,从战略上支援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的压力。

2月7日,尼米兹复电金:“太平洋舰队的各类舰只实力弱于敌方,除采取一些打了就跑的战术外,难以在太平洋上发动进攻行动,因而解除西南太平洋压力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后勤问题,比如海上加油和气象原因,以及我方缺乏防空和反潜能力,用战列舰执行独立作战或支援性行动的可能性并不存在。除非给舰队补充新的力量,特别是飞机、轻型舰只、航母和快速油船等,否则我们的进攻作战能力是有限的。”

欧内斯特·金并不认同尼米兹的观点,他于2月9日复电尼米兹:“鉴于日军正在西南太平洋大举进攻,敌军在夏威夷作战半径内能投入的各种舰船肯定比太平洋舰队弱。然后敌军一旦在西南太平洋得逞,你们从澳大利亚到阿拉斯加就都会弱于对方了……请你们仔细分析形势,考虑从北面和东面采取积极行动。”

尼米兹见无法说动上司,遂委派担任舰队顾问的托威利斯·李飞赴华盛顿,向金当面陈述太平洋舰队的意见。李和金是海军军官学校的同班同学,也是金为数不多的知己,他的说辞让金的态度有所转变,但坚持太平洋舰队对日本海军前进据点发动间隔性袭击。

无奈之下,尼米兹授意司令部制定袭击威客岛的行动方案。1942年2月14日,哈尔西和弗莱彻各率领“企业号”航母编队和“约克城”号航母编队出航。哈尔西并不同意袭击威客岛的计划,但并没有提出异议,他提出舰队要在无线电静默下隐蔽航行,防止敌方发现美舰的动向。哈尔西的建议提醒了尼米兹,他下达了一个包括自己也要严格遵守的作战原则:一个指挥官受命在外执行已经获批准的战斗任务时,可以全权处理一切事宜,不必向上司请示汇报。

2月24日黎明,美军在风雨交加中发动了袭击。尼米兹通过日本电台了解到威客岛遇袭的结果——日本人的损失不大。3月5日,解除无线电静默的哈尔西给夏威夷发来一封电报,请求油船援助。同时还附言:“部队没有遭受损失,重复一句,没有遭受损失。”

太平洋舰队的两次出击虽然没有造成舰船损失,可收效并不大。媒体渐渐地也不再关注他们,反而是从马尼拉狼狈撤出的麦克阿瑟成了风云人物,不仅被媒体渲染成一名英雄,还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

所幸罗斯福一直支持尼米兹,任命他为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管辖战区美国和盟国的陆海空三军部队。新成立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还规定,进入麦克阿瑟战区的太平洋舰队舰只也归尼米兹指挥。不过为了减少麦克阿瑟对太平洋舰队的依赖,西南太平洋辖区的大部分海军作战部队划归麦克阿瑟指挥,作为他自己的舰队核心。

鉴于太平洋作战区域广大,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尼米兹的战区进行进一步划分,北纬42度以北的太平洋地区划为北太平洋战区,北纬42度至赤道划分为中太平洋战区,赤道以南划分为南太平洋战区,每个战区由一位司令全面领导。

尼米兹本来属意让威利斯·李担任南太平洋战区司令,但欧内斯特·金认为李更擅长指挥战列舰,于是任命李为战列舰编队司令,将南太平洋战区交给了罗伯特·戈姆利中将。事实证明这项任命并不明智。后者虽然经验丰富,但碰到军事危机时缺乏审时度势、化险为夷的能力。

与欧内斯特·金一样,罗斯福内心也渴望美军能在太平洋上对日本实施一次足以鼓舞人心的报复行动。于是他亲自提出了空袭东京的构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