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39、【人物篇】布劳希奇1

239、【人物篇】布劳希奇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物篇】布劳希奇1:为了女人他向元首递交了投名状

德意志第三帝国存续的12年中,一共有三人出任陆军总司令。在1935年5月21日德国宣布重建国防军以前,德国陆军并没有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在那之后维尔纳·冯·弗里奇出任首任司令,他在任内协助国防军总司令布隆伯格让陆军获得了新生。1938年1月,弗里奇因反对希特勒的扩张计划被罢免,次年战死在波兰。

众所周知,自1941年12月起,希特勒亲自兼任了陆军总司令一职,直到战争结束。到了战争末期,正在指挥阿登战役的B集团军群总司令莫德尔在看到部队正在以混乱的组织投入进攻时,他发出绝望地感叹:“这就是元首亲自掌管陆军带来的结果,德国军人引以为傲的组织能力已经荡然无存。”

介于弗里奇和希特勒之间担任陆军总司令的就是本篇的主角——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在他担任陆军总司令的3年多时间里,德国陆军彻底丧失了独立思想,变成了希特勒的私家军。也许有人会为他辩解,仅凭他一己之力根本无力阻止希特勒掌控陆军。可事实上是布劳希奇在接手陆军时,他就是以全盘听命作为代价才得到了这个职位。

1881年10月4日,布劳希奇出生在柏林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恩哈特·冯·布劳希奇是一位上将,还担任过战争学院的院长,所以他的出身足够“高贵”。

1895年,14岁的布劳希奇进入波茨坦军事学院学习,尔后又转入大里希特菲尔德高等候补军官学校就读,并以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之后他以少尉军衔被选为皇后的贴身侍卫,在宫廷服侍的那几年,逐渐养成了伴随其一生的卑谦性格。

1900年,布劳希奇进入部队服役,他被分配到了禁卫第3掷弹兵团。1901年,调入禁卫第3野战炮兵团,正式成为一名炮兵军官。1903年至1905年,他完成了炮兵学院的课程。1906年2月,担任禁卫第3炮兵团第2营副官,

1909年布劳希奇进入总参谋部,在之后的五年中,他的职位调动频繁,来回穿梭于部队和参谋部之间。其间他获得了两次晋升的机会,到了一战爆发时,他在总参谋部以上尉军衔担任参谋工作。

在此期间,布劳希奇于1910年12月29日和卡尔施泰特女士结婚,妻子虽然相貌平平,性格沉闷,但与仪表堂堂的布劳希奇相匹配的是她也出身贵族。

一战期间,布劳希奇依旧担任参谋工作,转战在东、西两线。临近战争结束时,他晋升为少校,并因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骑士级“双剑饰霍亨索伦王室十字勋章”。

一战结束后,布劳希奇继续留在军中服役,担任第2军区(驻守德国东北部)参谋。1921年担任第2野战炮兵团连长;1925年任营长;1927年升军区参谋长;1930年返回国防部;1932年担任国防部炮兵总监;1933年2月担任第1军区司令,兼任第1步兵师师长。其间他又获得了几次晋升的机会,在担任炮兵总监时,他已经是一名少将,在担任第1军区司令后被晋升为中将。

希特勒夺取德国政权时,布劳希奇对纳粹的态度极为冷淡,甚至是有些敌视。他下令禁止任何党卫队组织参与第1军区的军事演习。当他观摩了纳粹在纽伦堡举行的大会后,还对时任第7军区司令亚当说,自己很可能在不久后脱下军装,移居海外生活。

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对布劳希奇的态度十分不满,他动用手上的宣传工具渲染布劳希奇的私生活糜烂。布劳希奇则不甘示弱,提出要与戈培尔决斗。在这一时期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并不打算向纳粹妥协。

1936年,布劳希奇晋升为炮兵上将,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是自己“最好的部下”。1937年,布劳希奇出任刚刚组建的第4集群司令部司令,麾下包括第14、第15和第16军。这三个军是当时德国全部的机动部队,所有装甲师和摩托化师都隶属于该集群司令部。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踌躇满志,相反他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不久之后他就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被同僚和朋友们慢慢忘记。

其实布劳希奇还有一个更大的烦恼,那就是他的婚姻问题。在他的眼中,妻子缺乏热情和女性温柔,这让他很早就对婚姻产生了厌倦。但他不敢离婚,因为当时离婚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丑事,更何况他是一名军人。一次婚内的出轨行为让夫妻二人过上了分居的生活。到了1925年,布劳希奇结识了夏洛特·吕费尔,她是一位法官的女儿,一位漂亮而且性感的寡妇。

为了迎娶吕费尔,布劳希奇下定决心要和妻子离婚,妻子要求他一次性支付清赡养费,但布劳希奇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他提出把自己绝大部分薪水拿出来先支付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则分期结清。妻子拒绝了,而且还警告他如果坚持离婚,她会向法庭提出申诉,结果只能是布劳希奇身败名裂,提前终结他的军旅生涯。

就在布劳希奇对束手无策时,一件突发事件给他带来了契机。

1938年1月,国防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布隆伯格因婚姻丑闻被解职。不久之后陆军总司令弗里奇

因遭受“鸡奸”丑闻诬陷愤而辞职,这就是帝国早期著名的“布隆伯格——弗里奇事件”。二人先后被撤职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反对希特勒的扩张计划。1937年12月7日,希特勒召开军事会议,首次透露了将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布隆伯格和弗里奇都以陆军还没有做好“打一场重大欧洲战争”的准备为由,明确反对希特勒的扩张。

借着布隆伯格的离职,希特勒解散了战争部,转而成立“帝国最高统帅部”,由自己亲自担任国防军总司令一职。他还需要物色一位新的陆军总司令,这次他决心任命一位对自己“完全服从”的人选。

布隆伯格在去职时向他推荐了第7军区司令赖歇瑙,后者不仅曾是自己的老部下,还是一名狂热的纳粹党员。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并不属意赖歇瑙,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因为与纳粹过从甚密,导致其在军中树敌太多,如果由他出任陆军总司令,大多数高级将领都会拒绝服从他的领导。

在考虑总司令人选时,希特勒先后又排除了另外几个人。伦德施泰特虽然军中声望最高,但他已经63岁,所以被首先排除。第二个考虑的人选是威廉·冯·勒布,他只比伦德施泰特小一岁,而且希特勒担心自己无法驾驭他。

帝国总长凯特尔向他推荐了第4集群司令部司令布劳希奇,凯特尔称他是一位不参与政治的职业军人,非常善于组织和训练,而且还是一位经过考验的指挥官。

希特勒起初对布劳希奇没兴趣,因为他收到过关于布劳希奇参加反纳粹活动的报告。不过在凯特尔的劝说下,他还是同意见一见,以便自己亲自作出判断。1938年1月29日,布劳希奇见到了希特勒。约德尔在日记中记录道:“他从凯特尔那里获悉得到这个职务将受到许多约束,但他已经准备做出妥协,接受一切条件。”

这次会面没有让希特勒下定决心,因为布劳希奇也有污点,那就是他的婚姻危机。他不希望军队再出现丑闻,把上上下下搞得乌烟瘴气。希特勒还是倾向赖歇瑙,因为他有清白的历史和对纳粹绝对的忠诚。1月31日,希特勒召见军中资格最老的伦德施泰特,希望对方能支持自己提出的人选。

伦德施泰特不出所料地表示了反对,他向希特勒推荐了陆军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希特勒不便向伦德施泰特表明贝克也是一位坚决反对纳粹的人,在刚刚解除弗里奇职务的情况下,他还不想顶撞这位最有资历的军中将领。于是他谈到了布劳希奇,伦德施泰特也赞同这个人选,表示自己乐意接受这位陆军总司令。

布劳希奇渴望得到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这是他摆脱困境的良机,他希望自己能继续留在军中,还希望元首能帮他解决自己的婚姻难题。至于为此要付出的代价,他已经想通了。

希特勒准备接纳布劳希奇,前提是完全服从自己。至于对方的婚姻问题,他会帮助布劳希奇摆平。结束了和伦德施泰特的会面后,希特勒第二次召见布劳希奇。为了迫使其做出更多的让步,希特勒在会谈中经常提及赖歇瑙,其实他这个时候已经将这个人排除在候选人之外。

同一时间,凯特尔找来了布劳希奇的儿子贝恩特,派他去做母亲的工作,劝说她和父亲离婚。作为补偿,她将一次性得到足额的赡养费。另一个参与此事的人是戈林,他秘密调查了布劳希奇的情人吕费尔,他发现这个人是一个狂热的纳粹分子,而且她还对布劳希奇有很大的影响力。

2月2日,希特勒第三次召见布劳希奇,双方的谈话结果还算圆满。2月4日,希特勒任命布劳希奇为陆军总司令,晋升大将军衔。同时,凯特尔宣布调整军队组织架构,以便削弱陆军总司令的职权。布劳希奇的妻子得到了一张现金支票,有人说那张支票的数额是8万马克,也有人说是25万马克。总之,她同意和布劳希奇离婚。

接下来陆军在新任总司令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16位高级将领被免职,44位校级军官被调离了原来的岗位。首先被调离的是陆军人事局局长施韦德中将和他的两个助手孔岑上校、贝伦多夫上校。施韦德改任第4军区司令,孔岑和贝伦多夫则晋升为少将,下放到一线部队。其他重要人事变动包括:

第2集群司令部司令威廉·冯·勒布被授予大将军衔,随即被告知服役年龄到期,退休回家养老。

首位装甲兵上将奥斯瓦尔德·冯·卢茨退出现役。

骑兵总监京特· 冯·波格雷尔退出现役。

军械局局长库尔特·利泽退出现役。

陆军军校总监京特·冯·尼科尔许茨中将退出现役。

第5军区司令赫尔曼·盖尔撤职。

第8军区司令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上将退出现役(战争期间被重新征召,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

第10军区司令威廉·克诺亨豪尔撤职。

第11军区司令威廉·乌莱克斯撤职。

第12军区司令弗朗茨·冯·克雷森施泰因上将退出现役。

日后的元帅中,屈希勒尔、魏克斯、克鲁格和维茨莱本离开了原来的岗位。第1集群司令部司令伦德施泰特暂时保留了职务,但他在当年1

1月也被告知退出现役。在弗里奇事件中有告密行为的希特勒副官霍斯巴赫上校被撤职。

陆军副总长哈尔德本来也在退出现役的名单里,凯特尔亲自为其说情,他才保留住了职务。

尽管布劳希奇一上任就极力迎合希特勒,但他很快就遭到了一次羞辱。

在他上任不久后,军中一位年轻的少尉和一个姑娘未婚私通,导致其怀孕。少尉立即表示要迎娶这位姑娘,可布劳希奇并不满意,他认为应该开除少尉的军职。这件事传到了希特勒那里,他厌恶像布劳希奇这类贵族出身的将军们还使用传统做法。

希特勒在私下里抱怨,布劳希奇在和第一任妻子的婚姻仍然存在的时候就和第二任妻子保持着关系,现在他竟然要毁了一个年轻军官的前程,这位军官的表现要比他的做法体面多了。他要求布劳希奇要用对待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求的自己的下属。

布劳希奇遭受的第二次挫折也很快到来。时任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的埃里希·冯·曼施坦因递交了一份备忘录,主张陆军在国防军的各类指挥事务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这份备忘录经陆军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交到了布劳希奇的手上。布劳希奇对此表示支持,他希望这份备忘录能为陆军争取一些本该有的权力。

但他的企图很快落空,三军总长凯特尔和空军司令戈林表示反对,他们直接将备忘录扼杀在萌芽之中。不仅如此,撰写备忘录的曼施坦因被踢出了总参谋部,下放到部队担任第18步兵师师长。布劳希奇从此放弃了抗争,老老实实地听命于希特勒。

历史学家这样评价他:为了取得和巩固新职务,他屈尊做出了最卑微的让步,并且将自己和戈林、凯特尔、希特勒永久性地拴在了一起。这个以牺牲原则换取地位的愚蠢举动,很快就让军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