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92、【中国战场】常德会战

192、【中国战场】常德会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中国战场】常德会战:余程万丢了老蒋的面子

1943年5月底,鄂西会战结束,日寇第11军各部返回战前出发地。此时二战的整体格局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有利于盟军一方,包括日本的轴心国一方越来越显现出颓败的迹象。

在欧洲战场,苏德双方于1943年7月初在库尔斯克展开激战,德军投入90万人,苏军投入190万人。德军不仅没能夺取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而向苏军纵深挺进,而且还在苏军随后的反击中一路败退。直到战败投降。德军除了在1944年初发动日托米尔反击和1945年春发动巴拉顿湖反击两次进攻战役以外,在东线一直处于被动防御中。

美英盟军于1942年底在北非登陆后,于1943年5月肃清了北非的德意联军。1943年7月,盟军从意大利西西里登陆。不久,意大利国王下令将墨索里尼逮捕。尽管希特勒命令纳粹传奇人物斯科尔兹内将墨索里尼解救出来,但意大利已经决心退出战争。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向盟军投降。

在太平洋战场,自美、日双方在1943年年初结束了漫长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后,日寇陆军,特别是海军和航空兵都损失了大量精华,从此在太平洋上失去了主动权。此后美军开始转入反攻,在新几内亚、阿留申群岛,失去海军支援的守岛部队就像是一只只僵死的臭虫,虽然依旧顽强,但已经提前确定了自己的命运。

在鄂西会战之后的几个月,日寇大本营明确指示中国派遣军“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不允许进行任何进攻作战”。所以作为中国派遣军唯一的机动兵团,第11军一直没有发动新的攻势。国民政府也出于“养精蓄锐”的目的,没有主动向日寇进攻,双方以一种畸形的“默契”,维持了“和平”对峙。

1943年10月,驻扎在缅甸北部的中国驻印军发起反攻作战。同时,在盟国(美英两国)的一再催促和要挟下(罗斯福曾以中断物资援助相要挟),中国远征军也开始筹备在滇西发动反攻。为此国民政府从第6和第9战区抽调出7个军进入滇西地区,准备第二次入缅作战。

1943年8月,日寇大本营制订《1943年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针对“当前战争全局形势,特别是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重庆军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的加强趋势”,要求“派遣军努力确保和平定占领地区,特别是在华北方面。本年秋季以第11和第13军主力分别进行常德作战和广德作战。来年春季,以华北方面军及第11军进行打通京汉线作战”。

1943年9月27日,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为执行现任务,可在华中方面临时越过作战地区。次日中国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即向第11军下达向常德进攻的命令。

10月初,第11军完成作战计划,并于6日召集各参战部队参谋长进行图上作业。按照计划,此次常德会战中,第11军将出动第3、第13、第39、第68和第116师团全部,以及其他师团临时组建的4个支队投入作战,兵力约10万人。

以第11军司令横山勇的作战习惯,会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各师团从江陵至华容渡过长江,进入鄂西会战期间在江南保留的登陆场,尔后攻占安乡、公安等南岸诸要点。第二阶段各师团分三路南下,渡过澧水,攻占常德,期伺机寻歼第6战区国军主力。第三阶段各师团从常德等地返回原驻地。

1943年10月底,参战各部队向指定地区集中,并渡过长江,与南岸的警戒部队交替戒备。至11月1日,完成进攻的全部准备。

国民政府方面,第6战区驻守长江以南的仍然是江防军(吴奇伟部)、第10集团军(王敬久部)和第29集团军(王缵绪部)。担任常德守备任务的是第74军(王耀武部),该军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暂时由第6战区督训。

9月,日寇调动频繁。第6战区判断其可能再次发动进攻,遂立即调整防御计划。因5月鄂西会战中,日寇进攻的重点是石牌、清河等长江江防要塞,所以第6战区将防御重点仍然划定在上述地区。

10月,军事委员会综合各方面情报,判断日寇有南下企图,遂又调整部署,于10月28日电令第5、第6和第9战区,作如下部署:第10和第29集团军各以一部部署于长江以南与洞庭湖之间的河沼地区,以主力部署在津市、澧水、暖水街一带山地,以侧击、伏击方法袭击日寇;第74军以第57师(余程万部)固守常德,军主力部署在常德西北的太浮山地区,伺机而动;第100军(施中诚部)进至常德东南的益阳待命。

第9战区以2个师向岳阳以东出击,威胁南下日寇左侧翼;第5战区以2个师向京山出击,威胁日寇身后。第6战区于长江以北的第26集团军和第33集团军深入日寇后方防御弱点攻击。

至此,第6战区完成会战前准备,参战部队包括江防军、第10、第29集团军、第74军,以及后续参战的第9战区第10军,国军参战部队兵力为21万人。

1943年11月2日傍晚,日寇5个师团自长江南岸依次排开,从多路向守军10、第29集团军展开进攻。

至次日晨,日寇突破守军多处阵地。因驻守安乡的第79军第98师(向敏思部)不战而退,第68师团进展最顺利,攻占安乡后,进至洞庭湖北岸。

此后左翼第68师团在安乡、鱼口集结,向东监视第9战区动向,保护进攻部队左侧翼;右翼第39师团派出一个大队向西进攻,夺取宜都、枝江,掩护其右翼。其余各师团继续平行向南进攻。

第6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一面命令第10和第29集团军就地坚守,一面请示军事委员会,要求第74军从太浮山北上增援。但日寇攻势凌厉,第10和第29集团军阵地连续被突破。11月4日,公安失守。当天傍晚,日寇右翼第13师团抵近守军防御要点暖水街。

此时第10集团军退守主阵地聂家河、王家畈、两河口、暖水街、闸口、王家厂、九王庙;第29集团军退守主阵地永镇河、红庙、龙山、涂家湖一线。在这一阶段的作战中,尤以暂6师(赵季平部)在暖水街、第98师(向敏思部)在马踏溪与日寇第13师团的战斗最为激烈。

当天下午4时,第6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致电第10集团军:“查暖水街、马踏溪、干溪滩三角地带为战区战略要地,得失关系重大,若能固守三日,着重奖赏。”第10集团军司令王敬久接到命令后,命暂6师主力确保暖水街,另以有力部队增援其余两处阵地,随后调第194师(龚传文部)主力控制在马踏溪西北、西南方向,伺机而动。

至11月8日,第13师团被守军两个师死死钉在暖水街和马踏溪一线,宫胁支队奉命增援,暂时划归第13师团指挥。第13师团长赤鹿理命令宫胁支队与暂6师在暖水街对峙,师团主力全力向马踏溪守军进攻。战至下午2时,突破守军第98师阵地,暖水街阵地被孤立。

当天军事委员会致电第6战区,命令战区集中第10集团军主力向暖水街的日寇反击。次日拂晓,国军尚未完成反击准备,日寇从暖水街守军左翼出击。第39师团和古贺支队击退第185师(李仲辛部)、第199师(周天健部),在暖水街左翼达成突破;第13师团经马踏溪继续西进,迫使第10集团军放弃主阵地。

11月9日夜,第10集团军司令命令暂6师放弃暖水街,连夜向子良坪突围。次日拂晓,该师开始行动,沿途却遭到日寇层层截击,遭受重大损失。

至此日寇全线突破守军第10和第29集团军主防御阵地,逼近澧水,完成第一阶段作战。

11月13日,日寇4个师团重新完成集结,开始向澧水一线进攻。守军是第29集团军第73军(汪之斌部)和第44军(王泽俊部)共7个师。

深感形势严峻的孙连仲命令第74军划归第29集团军指挥,同时命令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向日寇发起反击,以牵制其南下的进攻。尽管如此,日寇也仅将几个支队用于侧翼的防御,主力师团仍然全力向澧水守军进攻。其中第73军所属第77师(韩俊部)和暂5师(彭士量部)防守的澧水中段地区形势最危险。11月14日,新安失守,两个师退守石门。此时暂5师伤亡2/3,第73军军部已经和两个师失去了联系。11月15日,石门也告陷落,澧水防线被拦腰截成两段。

第73军军长汪之斌见防线已破,只得下令各部撤往澧水以南。在撤退过程中,日寇第3和第13师团紧追不舍,守军在步步紧逼下陷入混乱。其中,暂5师师长彭士量在战斗中牺牲;第77师以及第73军的第15师在撤退过程中大部分士兵溃散或伤亡,仅有少数人于11月16日向西南撤往第10集团军阵地。

战后第73军军长汪之斌被撤职,军长职务由第29集团军副司令彭位仁重新接管。

在第44军(王泽俊部)防守当面,日寇第116师团于11月15日开始向津市、澧县进攻。此时第29集团军司令王缵绪已经命令第44军主力退守澧水南岸,在上述两地仅有少量部队防守。获知此消息后,第116师团改变部署,立即南下向澧水急进。

渡过澧水后,第116师团遭遇同样刚刚抵达的第161师(熊执中部)和正在收容部队的第150师(许国璋部),第161师未敢与日寇纠缠,随即向西撤退;第150师师长许国璋也丢弃部队,仅率领2个连逃走。

11月17日,日寇攻占龙山。第29集团军急令第74军主力第51师(周志道部)和第58师(张灵甫部)北上。此时日寇的3个师团(第3、第13、第116师团)全部渡过澧水,向常德方向急进。

当天第58师先头部队一个营到达赤松山,与日寇第13师团遭遇,双方激战终日,该营死战不退,直至全营官兵牺牲。

11月18日,日寇开始进攻第74军主阵地。第9战区第100军(施中诚部)也从常德东南赶到增援,遵照军事委员会命令,该军由第74军军长王耀武统一指挥。王耀武命令第19师(唐伯寅部)坚守漆家河、五峰山,掩护溃退的部队向南转移,命令第63师(赵锡田部)第188团划归第57师指挥,继续留守在常德东南,第63师主力则配合第74军主力在常德以北拒敌。

11月19日,鉴于承德守备空

虚,军事委员会命令第9战区第10军从衡山出发,增援承德。同时严令江防军第18军东出,从侧后攻击日寇南下部队。

双方的战斗进入白热化。第74军、第100军和撤退下来的各军残部与日寇展开混战。一线守军与后方所有电话线均被打烂,指挥联络全部中断。战至11月20日,第44军直属特务营也投入战斗,与日寇展开肉搏战。第44军第161师及独立团被日寇包围,苦战至深夜,该部突围,最终仅有4个营和独立团300余人得以脱身,军直属特务营伤亡也极重。

在此期间,日寇第68师团沿洞庭湖水路南下,于18日在漆家湖登陆,击退守军第44军第162师一部。至11月20日,该师团推进至上林子,从东南方向逼近常德。至此日寇分5路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对常德形成包围之势。在常德以西,第13师团、佐佐木支队(以第34师团部队临时组建)和第3师团分别进至慈利、马峰田、漆家河;第116师团在北面攻占临澧;第68师团从东南抵近德山。

11月20日,佐佐木师团在进攻马峰田阵地时,遭遇守军第51师的顽强阻击。激战中支队所属第65联队各大队均与指挥部失去联系,其一部还被第51师包围。联队长在战斗中被手榴弹炸伤。直到21日下午4时,该联队才在增援部队的接应下撤出战场,但伤亡极重。

然而在此期间,第51师右翼友邻第19师阵地被日寇第3师团突破,日寇攻占桃园。至此第74军主力和常德守军第57师失去联络。

在常德东南,第68师团攻占汉寿,配属该师团的户田支队攻占德山。常德以北的第116师团则已经抵近常德市区,常德保卫战随即展开。

根据日寇第11军司令横山勇的计划,夺取常德的任务由第116师团完成,第3、第13师团负责向西警戒第6战区其余部队增援,第68师团在洞庭湖以南向东警戒第9战区部队增援。

11月23日,日寇第116师团第109联队从黄土山向沙港攻击,遭到守军第57师第170团层层阻击。当晚第109联队长被守军打死,该联队进攻暂停。同时,第116师团第120联队的攻势也被阻止。

鉴于常德守军抵抗顽强,第11军随即调整部署:第116师团在城北全力进攻,第3师团以一个联队为基干,配属一个野炮兵大队迂回至常德以南进攻,第68师团以一个大队为基干,从城东展开进攻。

与此同时,军事委员会认为国军反击的时机已现,遂于11月24日命令:无论承德状况有无变化(是否失守),第6、第9战区务必协力包围敌人于沅江江畔并歼灭之。第9战区以第10、第99军和暂54师由李玉堂统一指挥,从东南向常德攻击前进;第6战区第74、第100军统一由王耀武指挥,向常德以北出击,肃清公安、津市、临澧之敌,第29集团军第44军出击太浮山,第10集团军第73军夺取慈利。

在城外中日双方调整部署时,城内第57师也在积极备战。该师第169团为右地区队,从南至北守卫岩桥、牌路边、新堤、七里桥阵地;第170团(欠3营)为左地区队,从北至南防守夏家冈、沙港、半铺市、白马庙、长安桥、落路口阵地;第171团(欠3营)为城垣守备队;第170团3营为预备队,位于城内。第188团和第171团3营此前已经被日寇阻隔在城外。上述守城部队共8000余人。

11月25日,日寇从三个方向同时向常德发起进攻。

在城北,第116师团仍以第109联队向夏家冈发起攻击,被守军痛击,其第3大队大队长被击毙。在城南,第3师团第6步兵联队长被空军飞机打死,一名大队长被击伤。在城西北,第116师团第120联队则在2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守军第170团白马庙、长安桥阵地猛攻。第109联队在夏家冈受挫后,一部迂回至城东新堤,并突破守军阵地,向城垣北门阵地展开攻击。在城东南,日寇第68师团第65步兵大队从九龙山抵近岩桥。

当天的激战中,守军第169团郭嘉章营长、第170团邓洪钧营长先后在新堤、长安街牺牲。当晚,日寇突破外围阵地,逼近常德西门、北门和东门。

此时,增援常德的第6、第9战区部队已经开始行动。第6战区参加反击的第79、第66和第18军距离常德仍然很远,尚在常德以北、澧水北岸地区,遭遇日寇第13和第3师团阻击;第9战区参加反击的第10和第99军此时被第68师团阻于常德东南的资水;第74和第100军被阻止于常德以西的岩泊渡、盘龙山。上述部队一时还难以到达常德城下。

守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决心缩小防御正面,命令外围第169团和第170团全部撤往城垣内线防御。其中,第169团守东门,第171团守北门至大西门,第170团守上南门和下南门阵地。第169团第3营仍然留作师预备队,以备应急之需。

当晚日寇继续向守军展开进攻。第3师团第6联队在强渡沅江时,遭遇守军第170团猛烈射击,其第10中队中队长及以下大部被打死在江中。至次日凌晨,第6联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逼近

南门,但因伤亡惨重,进攻势头被遏制。

11月26、27日,日寇又一次使出“杀手锏”,向守军阵地发射毒气弹,并在炮火和空中支援下,向守军各个城门阵地发动了数十次冲锋,均被第57师官兵击退。在这两天中,日寇第116师团第120联队第3大队新任大队长又被击毙,大队官兵非死即伤;第116师团第133联队第3大队长被打死,所部伤亡极众。

11月28日,城北城垣工事在日寇炮火和飞机的轰炸下已经全部被毁,守军第171团所部伤亡殆尽,日寇从北门突入城内。守军余部则退至三板桥、法院、体育场一带继续抵抗。由于兵力急缺,余程万将师部杂役、政工人员,以及监狱监护队、警察都编入部队投入战斗。

11月29日,日寇第68师团第65大队及户田支队突入东门,双方展开巷战。守军用刺刀、手榴弹与日寇逐屋争夺,突入城内的日寇进展极其缓慢。第11军司令横山勇为了尽快夺取常德,下令“烧毁常德市街”。

当天,日寇开始在城内纵火,常德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当晚日寇第3师团第6联队从西门攻入。至此,三面城垣已经被日寇攻占。

当天晚上,第57师师长余程万致电第6战区:“弹尽、援绝、人无、城破,职率副师长以下全体官兵退守中央银行,各团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

在城外,三路增援部队中,北路和西路仍然受阻于日寇的阻击,只有东南方向的第10军渡过资水。至11月30日,该部已经进至德山。在继续向城南进攻时,遭遇日寇侧击和阻击,预10师师长孙明瑾在指挥作战时身中4弹牺牲,第10军的进展也受阻。

在城内,守军残部继续与日寇展开巷战。已经没有完整的阵地,第57师官兵在断壁残垣中拼死抵抗。由于援军迟迟不能到达,守军的防御阵地被压缩的越来越小,全师能够战斗的仅剩下数百人,弹药也即将耗尽。

12月3日晚,第57师师长余程万决定突围。深夜,该师残部从城南突出城外,渡过沅江,于12月7日和友军会合。在城内,殿后的第169团团长柴意新以下官兵200余人全部牺牲。12月3日晨,常德沦陷。

军事委员会于12月2日便与城内第57师失去联系,判断常德已经失守。12月3日,军事委员会电令外围各部队,继续明确会战后续的任务:无论常德状况是否变化,决心依照既定计划围攻敌寇,各部务必向常德方向攻击前进。

12月9日,北路国军第18军渡过澧水,西路第74军进至漆家河,第100军收复河洑,其他各军要么被日寇阻击部队迟滞,要么被日寇反击击退。

在此期间,日寇大本营正在研究是否需要固守常德。由于日寇在太平洋上的舰船损失严重,海上运输线越来越难以维持。在此情况下,日寇大本营已经开始研究打通从缅甸经中国内陆、朝鲜的陆上交通线,遂希望第11军能够确保常德。但第11军表示“确保常德缺乏信心”。中国派遣军遂于12月7日下令第11军参战部队北撤。

12月9日,第10军发现日寇北撤企图,随即向常德城内突击,于当晚收复沦陷7天的常德城。

12月13日,日寇第11军各师团在北撤途中,又接到中国派遣军的指令,要求第11军重新夺占常德。第11军司令横山勇对中国派遣军的命令极为不满,要求“取消这次作战,待明年春季再进行作战。目前态势不宜长期保持(第6战区部队正在合围北撤第11军,该军粮弹也已将耗尽),望火速下达指示。”

中国派遣军司令畑俊六仍不甘心,直到12月18日才下令“第11军自即日起,选择适当时机,从澧水附近战线撤离,恢复原态势”。

12月25日,日寇全部撤往长江南岸阵地,第6战区各部队尾随而至,收复会战丢失的全部阵地。常德会战至此结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