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74、【中国战场】武汉会战之序战

174、【中国战场】武汉会战之序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中国战场】武汉会战之序战:你知道波田支队吗?

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日寇于5月14日攻占合肥,5月16日攻占徐州,国军第5战区部队西撤,日寇则尾随而追击。5月底,国民政府下令炸毁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日寇西进受阻。但黄河决堤后,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0多个县市淹没,致80余万人溺死,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1938年6月,负责研究日寇国策的“昭和研究会”制定《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正式将日寇下一个作战目标定为武汉。这份报告提出武汉方向作战的目的有三个:其一,夺取武汉后,国民政府将沦为名义上和实质上的地方政权,丧失其正统地位,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从而结束在中国的战事;其二,武汉是连接西北和西南、华南的交通中枢,夺取了武汉,可以切断西北地区与南方之间的联系;其三,湖北和湖南是产粮区,国民政府控制的地区产粮区已经不多,攻占武汉进而南下湖南,可以进一步削弱国民政府的战争能力。

1938年6月15日,日寇大本营御前会议正式确定,于当年秋季夺取武汉。6月18日,日寇大本营下达武汉作战预令。在此之前,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日寇在1938年4月至6月扩建了10个师团。其中,第23和的第104师团调至东北海拉尔和张鼓峰地区,其余8个师团于7月调至关内。至此,日寇陆军总兵力增加至34个师团又6个旅团,共计90余万人。在华兵力为82.5万人(含关东军8个师团)。

为了准备对武汉的作战,日寇大本营将徐州会战后正在豫东、皖北的5个师团集结于合肥。至7月中旬,日寇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兵力达到14个师团。其中,东久迩宫稔彦王指挥的第2军下辖第3、第10、第13和第16师团;冈村宁次指挥的第11军下辖第6、第9、第27、第101和第106师团。上述2个军共9个师团将参加武汉方向作战,兵力合计25万余人。此外,华中派遣军直属第18和第116师团作为预备队,在会战期间陆续投入战场,日寇实际参战部队约30万人。

海军方面,长谷清川指挥的日寇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共投入炮舰、驱逐舰、扫雷舰、炮艇、鱼雷艇、扫雷艇、滑行艇等各种舰船100余艘。

空军方面,日寇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参加武汉会战共有轰炸机、战斗机、攻击机、侦察机400余架。

国民政府方面,自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为了便于指挥作战,军事委员会以及众多国民政府重要部门驻留在武汉。1938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河南开封召开第1和第5战区团以上军官会议。在会上蒋介石提出:自上海、南京失守后,武汉决不能有失。要维系国家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

1938年1月17日,军事委员会新调整战场部署,将全国战场划分为6个战区。由于武汉尚未受到直接威胁,所以在6个战区的基础上,成立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并任命陈诚为总司令。

司令部成立之初,划归武汉卫戍司令部的部队并不多。根据国民政府的统一安排,第1和第5战区作为武汉外围地区首先得到了加强。其中,程潜指挥的第1战区防守平汉路及陇海路中段,共2个集团军;李宗仁指挥的第5战区防守津浦路,共6个集团军。

武汉卫戍司令部成立时,仅辖第54和第94军两个军。其中,第94军担任武汉市区的警备和治安;第54军部署在长江以南的武昌郊区。为了加强城防工事,军事委员会专门制定计划,在武汉地区原有野战工事和半永久工事的基础上又加驻永久工事,责令武汉卫戍司令部和地方人员执行。

该计划要求:永久工事的标准是能抵抗150毫米榴弹炮的打击,以东面来犯敌寇为目标,南起贺胜桥,经豹子獬、葛店、阳逻、横店、巨龙冈至蔡甸沿线构筑工事。其中包括机枪掩体172个、掩蔽部90个;步兵炮掩体60个、隐蔽部30个、观察所18个;野(山)炮掩体46个、观察所18个、掩蔽部28个;重炮掩体32个、观察所9个、掩蔽部24个。

在这份计划中,还详细规定了由湖北省汽车部队调拨2辆乘坐汽车、10辆卡车;由船舶中队调拨快艇1艘、拖轮2艘、载重百吨民船10只,划归卫戍司令部使用。由此可见国民政府的军事装备何等匮乏。

在长江沿岸,国民军事委员会命令顾祝同的第3战区加强安徽贵池至江西马当的兵力部署,并将长江沿岸的马当、湖口、田家镇、黄鄂四处定为要塞区。将长江下游等地撤出的要塞部队改编为4个要塞炮队,分别驻守各处要塞。并加固炮台,构筑防御工事。

由于缺少重型武器,原海军舰艇上拆卸下来的舰炮被部署在要塞区。其中,马当要塞配备12门120毫米舰炮,湖口要塞配备6门105毫米舰炮,田家镇要塞配备16门105毫米舰炮,黄鄂要塞配备10门75毫米舰炮。

同时,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海军部,成立战时海军总司令部。由原海军司令陈绍宽担任总司令,陈季良任参谋长。司令部下辖第1和第2舰队

。其中,陈季良任第1舰队司令,辖8艘炮舰、6艘炮艇(500吨以下为“艇”,以上为“舰”)和若干运输、观测船只;曾以鼎任第2舰队司令,辖炮舰6艘、炮艇9艘,还有几艘鱼雷艇。上述舰艇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全部兵力。

徐州会战结束后,第1战区退至河南信阳以西,对武汉地区战事影响已经不大;第5战区退至大别山,屏护武汉北部外围安全;第3战区驻守九江,屏护武汉以东外围地区。

在此期间,国民政府重新调整了武汉会战的目的,即:不以固守武汉为目标,转而以时间换空间,以内、外战线结合,争取用4~6个月的时间,消耗、挫败敌寇。同时,武汉地区的工厂、物资内迁,作长期抗战准备。

在作战原则上,考虑到武汉地区无险可守。遂决定战役基本在武汉外围地区进行。将整个作战划分为序战、前方要地防守作战、主要阵地防守作战,以及撤离武汉三镇后阻击日寇深入阻击战四个阶段。

6月6日,军事委员会下令组建第9战区,陈诚任总司令。战区下辖第1和第2兵团,负责长江南岸以及江北武穴、田家镇、武汉城防的作战;第5战区负责长江北岸其余地区的作战。

其中,薛岳指挥的第9战区第1兵团下辖第9和第20集团军,驻守南浔路和鄱阳湖西岸;张发奎指挥的第9战区第2兵团下辖第3和第30集团军,驻守德安至九江,以及长江沿岸地区。

第5战区所属部队划分为5个兵团,以杨森第27集团军为右翼兵团(4个师),驻守长江以北沿岸、大别山南麓;以徐源泉第26集团(3个师)为中路兵团,防守巢湖;以第11集团军第48军(3个师)为左翼兵团防守大别山北麓至淮河;以李品仙第11集团军第84军和廖磊的第21集团军为苏北兵团,担任敌后游击;二线兵团部署在黄陂、麻城一线。

在武汉城区,第9战区还部署了5个师的兵力负责城防。

至此,投入武汉会战的国民政府军队共约30个步兵师又1个旅、2个步兵团、3个野战炮兵团、2个要塞炮兵团。会战期间,国民政府又陆续增派部队。至会战结束,参战兵力累计14个集团军,124个师、2个骑兵旅、7个野战炮团、3个要塞炮团。上述部队由于久经战斗,除14个师满编外,其余部队平均缺编50%,每个师平均兵力为5000人。参战兵力总计约75万人。

空军方面,国民政府参战飞机共130架,苏联志愿航空队参战飞机共90架。会战期间又陆续补充作战飞机104架,总计约320架。

日寇大本营于1938年6月18日发布的武汉作战预令规定:第2和第11军应于9月上旬开始进攻汉口。其中,第2军从合肥出发,在右翼向大别山北麓信阳方向攻击,然后南下向汉口方向推进。第11军从南京、芜湖出发,兵分两路从长江南北两岸西进。其中,主力部署在长江南岸,以期在武汉会战进行期间,以一部分兵力继续南下,推进至长沙地区。

1938年6月2日,日寇先头部队第11军所属第6师团第11旅团从合肥出发,向西进攻第5战区在淮南构筑的第1道防线。同时,第11军所属波田支队在海军第11水雷队舰船支援下,从镇江港启航,经水路西进。6月7日,该部与日寇海军溯江部队会合,继续向安庆进犯。

日寇两路部队当面是第5战区所属中路兵团第26集团军和右翼兵团第27集团军,共7个师及一些地方保安部队。其中,徐源泉指挥的第26集团军驻守大蜀山,第27集团军防区北起舒城,经桐城至长江北岸安庆。

起初,第27集团军仅有第20军的2个师,集团军司令杨森曾致电军事委员会,希望能够增派兵力。此后,军事委员会将隶属第3战区的第21军划归第27集团军,守军兵力这才增加至4个师。杨森将第21军第145师部署在舒城,第146师部署在安庆,而将自己的第20军部署在防线纵深潜山和太湖(县)一线。

日寇第11旅团来犯后,第26集团军不战而退,撤至六安。第11旅团遂南下进攻第27集团军,企图和水路进犯的波田支队南北夹击,夺取安庆。

6月8日,日寇第11旅团击退第21军第145师,舒城失守。同时,第26集团军在遭受军事委员会严厉斥责后,徐源泉率部从六安南下,增援舒城。但该部仍然行动迟缓,到达舒城已经是6月12日。

6月10日,日寇波田支队(旅团级)与海军溯江部队在芜湖完成集结继续西进。6月12日,日寇舰队抵达安庆东南20公里处的铁板洲。当天15时,波田支队从北岸登陆向安庆前进,沿途国军第21军第146师抵抗轻微;日寇海军第11陆战队则在长江南岸登陆,经过短暂战斗,占领上窑沟炮台。

当天傍晚,波田支队攻占安庆机场,杨森因南北受敌,且主力分散,于当晚放弃安庆、桐城,主力撤往潜山、太湖。6月13日,日寇攻占安庆、桐城。此后,第11旅团奉命继续西进,波田支队和海军第11陆战队则沿水路向西,进犯马当要塞。

安庆失守前,日寇空军基地部署在芜湖、广德地区,从那里起飞的轰炸机在武汉上空仅能

停留15分钟。安庆失守后,日寇空军基地得以前移,空袭武汉的飞机往返航程缩短300多公里,不仅武汉的防空压力加大,沿线守军更多地暴露在日寇飞机的打击之下,增加了防守的困难。

不仅如此,前线将领指挥能力低下、部队作战意志消沉也令人堪忧。在一份军令部第二厅(掌管国内外情报事宜)的报告中称:“舒城于6月8日失守,我部第145师孟庆云旅、保安第5团、第7团等部一触即溃,均无激战。士兵乱发空枪、纪律废弛、敌来即退。第26集团军所属第41师、第48师、第199师战斗力甚弱,自官亭撤退一枪未放,沿途拉夫、扰民则无所不至。”

蒋获悉安庆失守及官兵表现后极为震怒,但为安抚杨森等人继续抗战,要求徐永昌以军令部的名义致电杨森:“据报,安庆之敌只陆战队数百人,未经力战,轻弃各城,贻笑友邦,殊属遗憾。至于太湖、潜山防御,如有余力,仍望兼顾,并与徐源泉部取得联络。”

同时,军事委员会命令第26集团军向太湖集结,并命令第7军、第31军和第87军也赶往太湖和潜山,阻击日寇西进。

6月13日,日寇第11旅团开始向潜山进攻。14日,该部进至潜山东北25公里处源潭铺,遭第27集团军第20军第134师阻击。同时,日寇通过飞机侦察得知,国军在潜山以东皖水和以西的潜水均构筑了系统的防御工事和炮兵阵地。遂在击退第134师后,分三路各一个联队进攻潜山,其中两路步兵联队从潜山公路南北迂回,骑兵联队则沿着公路快速进攻。

守军第134师在撤退时,一部被日寇骑兵切断退路,不得不改道绕行,恰逢山洪暴发,所属溺死者甚多。6月17日,潜山失守,第134师退至潜山以西潜水对岸重新组织防御。

6月18日,第11旅团强渡潜水。此时恰逢连日暴雨,河水暴涨,守军依托有利地形给予日寇大量杀伤。日寇则凭借空中和地面炮火的优势,致守军同样遭受重大损失。6月19日,日寇第11旅团骑兵联队向潜山以南进攻,并再次击退第21军第145师的防御,攻占石牌。此时,第26集团军和第31军已经进至太湖附近,第7军进至广济、黄梅一线,在日寇进攻当面构筑了多重纵深防线。日寇第11旅团连日作战,损失过大,不得不暂停进攻。

此后,国军新援部队于7月中旬组织反击,企图收复潜山,但未能奏效。直到7月底,双方在战场形成对峙。

马当要塞位于江西彭泽县境内。此处长江水道非常狭窄,江中沙滩将水道一分为二,可航行水道仅有几百米宽。战前,白崇禧曾经视察长江防务,在马当要塞时,发现守军兵力不足,遂将第167师增派到马当,另以2个旅扼守黄栗树和马路口两处要点。同时,他下令在要塞阻塞线增设水雷700枚,使阻塞线水雷数量增加至1500余枚。

6月18日,日寇波田支队和海军第11陆战队从安庆经水路西进。6月22日,日寇进至马当外围,遭中国空军和沿岸炮兵的拦截。当天,日寇“利华”号炮舰触雷沉没,3艘汽艇被沿岸守军炮兵击沉,1艘运输舰被击伤。至23日,日寇放弃水路进攻马当的计划,所部在茅林洲登陆,沿长江南岸向马当迂回进攻。

同样在6月23日这一天,守军第16军军长李韫珩竟不顾战事激烈,命令所属连排级以上军官于次日返回后方,参加“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典礼会餐,当日离开部队返回后方的军官占全军2/3。6月24日,当日寇从陆地进犯马当时,守军第16军第53师大部分军官不在指挥位置,双方在黄山、香山、香口激战,第53师第313团死伤甚重,团长伍郎如负伤。

李韫珩获悉日寇从陆路进犯后,没有就近将马当要塞部队增援至前线,而是命令远在彭泽县城的第167师前往增援。第167师师长薛蔚英为尽早赶赴前线,没选择好走的大路,而是选择走并不熟悉的崎岖小路。待部队抵达前线后,黄山、香山、香口等阵地已系数失守。

6月25日,国军组织反击,夺回黄山阵地。日寇则从香口出击进攻藏山矶,并与守军激战,互有伤亡。26日,日寇在马当要塞正面娘娘庙、牛首矶登陆,在遭遇要塞守军顽强抵抗后,释放了大量催泪性毒气弹。而此时,二次奉命增援的第167师又一次贻误战机,迟迟不能赶到要塞。要塞守军则在日寇海、陆、空三重打击下伤亡殆尽。不得不弃守。

要塞失守后,国民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将第16军军长李韫珩撤职,移交军事法庭。第167师师长薛蔚英则被直接下令枪决,第167师番号被撤销。

马当要塞失守后,第9战区总司令兼武汉卫戍司令陈诚命令第19集团军立即组织部队实施反击。6月27日,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督率第16军、第49军及第11、第16师向香山发起攻击。

6月28日,国军第49军在香山东南突破日寇阵地,收复香山,日寇则退守香口。此时,日寇波田支队主力全部集结在香口地区,加上空中和江面的火力支援,第49军攻击受阻,双方形成对峙。

6月29日,日寇增援部队第106师团一部与波田支队会合,并从马当和香

口出发,突破江面封锁线向彭泽进攻。当天上午10时,日寇5艘炮艇驶至彭泽西南的方湖,彭泽陷入围困。经激战,守军2个师损失严重、退出彭泽,撤往郭家桥高地一线。

彭泽失守后,第9战区迅速调整部署,加强湖口要塞防御。第43军担任湖口守备,第34军团军团长指挥第16和第77师向彭泽、娘娘庙实施反击。7月1日,第77师前卫团与日寇在堂山遭遇,经过激战后,前卫团退守杨家山据险防御。跟踪而至的波田支队一部再次释放毒气,守军100余人中毒。战至黄昏,前卫团仅剩200余人,团长负伤,只得弃守杨家山阵地。

7月2日,第77师主力和第16师前卫团会合,随即继续向日寇反击。当天下午,第77师收复陈家桥、第16师收复龙山、双峄山,在自身伤亡700余人的情况下,予日寇波田支队第2联队以重创。7月3日,第77师继续向日寇反击,在击毙日寇100余人的情况下,自身伤亡400余人。第16师反击方向的日寇波田支队第2联队则得到第106师团的增援,反击陷入停顿。

同日,日寇一路进犯湖口,并攻占第26师据守的龙潭山阵地,距离湖口仅剩下3公里。当天,军事委员会命令第43军进入湖口,同时命令第11师向进犯湖口的日寇侧背实施攻击,试图粉碎日寇对湖口的威胁。

7月4日,日寇继续以飞机和舰炮实施火力支援,向湖口发起猛攻。守军第26师与日寇反复争夺阵地,伤亡惨重,仅团长就伤亡2人,残部据守梅兰口阵地。日寇波田支队再次释放毒气,导致守军阵地被突破。全师所剩人员仅400余人。除100余人继续坚守炮台,其余300余人退往城外阵地。而此时,第77师和第16师正与日寇第106师团缠斗,增援的第43军和第11师还没有抵达战场。当晚20时,湖口失守。

至此,武汉会战长江沿线序战阶段结束。在经历初期的慌乱、撤退后,国军在太湖、潜山、马当、彭泽和湖口等地作战尚且英勇。但同时也暴露出国军有些将领仍然消极怠战,指挥中枢部署混乱的问题。

序战阶段日寇主力之波田支队是一支特殊部队,它由清一色的日籍军官和操着“闽南话”的士兵组成。这支部队在会战中一路打到武昌,可谓“战功卓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