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57、【欧洲战场】法莱斯口袋战役

157、【欧洲战场】法莱斯口袋战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欧洲战场】法莱斯口袋战役:打掉西线悬念的一战

德军在1945年8月6日发起的莫尔坦反击固然英勇,但在西线盟军绝对实力面前,这样的反击注定不会成功。西线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甚至没有向莫尔坦地区集结重兵,只是适当地增加了地面部队,然后依靠空中和地面炮火就阻止了德军的攻势。

德军这次匆匆发起的反击只持续了5天,希特勒就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克鲁格和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埃伯巴赫承担了此次进攻失利的责任而双双被免职。接替克鲁格的又是伦德施泰特,而东线涌现出的“防御大师”莫德尔接替隆美尔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接替埃伯巴赫的是古德里安的老部下,德军装甲部队冉冉升起的新星迪特里希,后者刚刚被希特勒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莫尔坦反击战并非毫无效果,战场的态势对盟军有些不利。在北段英军第21集团军群仍然被德军死死拖在卡昂以东地区不能向纵深推进;在南段的美军第3集团军已经夺取了包括布列塔尼半岛在内的大片法国中西部地区;而在战线的中段,德军在维尔、莫尔坦的进攻正威胁着美军第3集团军的补给线路,那里距离大海只有几十公里,德军一旦达到海边,美第3集团军的补给线就会被切断,局面也将对盟军不利。

排除这个隐患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应对方法是加强中段的防御,把第3集团军一部分兵力向莫尔坦方向靠近,保护己方的颈线;第二种应对是全力向布列塔尼半岛进攻,夺取包括布雷斯特在内的港口,为第3集团军提供一个新的补给基地;第三种应对方法是第3集团军暂不东进,主力掉头北上,与南下的加军第1集团军实施夹击,将德军第7集团军和第5装甲集团军围歼在法莱斯地区。

前两种方法都很稳健,符合艾森豪威尔和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利的作战风格。但第一种方法过于消极,盟军以绝对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还要如此保守,的确无法交代;第二种方法格局更宏观但见效太慢,此时美军3个步兵师正在全力进攻布列塔尼半岛上的布雷斯特港,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没有迹象表明美军能够很快拿下那里。第三种方法有些冒险但更有进取精神,而且这一次不仅是巴顿极力主张北上,就连与巴顿不合的蒙哥马利和行事一向谨慎的布莱德利也都支持第三种方案。

艾森豪威尔也越来越支持南北夹击的策略,更让艾森豪威尔下决心积极进攻的是盟军终于决定在法国南部登陆,而且登陆时间就在不久之后的8月15日。届时美军第6集团军群的50万人将陆续在法国土伦港以东地区上陆,盟军将会拥有更多后勤补给通道和一支强大的重兵集团投入到法国作战。

8月8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决定乘德军准备向西反击的有利时机,让美军第12集团军群和第21 集团军群南北夹击,歼灭当面之敌。为实现这一企图,盟军重新作了战役部署:以美军第1集团军在维尔和莫尔坦实施正面防御,阻止德军经上述两地向阿夫朗什推进,掩护美军第3集团军的侧后;美军第3集团军沿勒芒、阿朗松、阿让唐迅速推进,迂回到德军左侧后;加拿大第1集团军从卡昂向阿让唐地区进攻,同美军第3集团军会师于法莱斯地域,切断德军的退路;右翼的英军第2集团军则继续在正面吸引德军。

在盟军总司令部下达命令的当天,巴顿的第3集团军就加快了进攻速度。8月10日,海斯利普指挥的第15军攻占勒芒,然后开始北上。8月12日攻占阿朗松。在此期间,第15军所属的法军第2装甲师和美军第5装甲师损失了50辆坦克,但攻击势头依然不减。

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加军第1集团军应该攻占阿让唐,然后和美军会师。但加军进展没有预期顺利,巴顿遂提出由美军攻占阿让唐。布莱德利担心蒙哥马利会反对,专门询问了英军的态度,并得到了对方同意。

当晚,第15军就向阿让唐急进,并告知巴顿,他的部队即将向阿让唐发起进攻,进而计划向法莱斯突进。巴顿自然无比赞同,兴奋之余他还给布拉德利打了电话,希望对方也能早一点了解第15军的进展。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布莱德利命令第15军夺取阿让唐后,决不能继续进攻法莱斯,以免受到英军的猜忌。

巴顿对布莱德利的小心谨慎非常不满,在8月9日那天,布莱德利就跑到他的指挥部,要求巴顿不要向东深得太远,北上的路线应该选择在勒芒至阿朗松公路以西推进,首先击退德军正面防守的2个师。巴顿表面上答应了布莱德利,而实际上他在电报中暗示第15军军长海斯利普在夺取勒芒后,应该继续向东迂回一点再北上。巴顿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撇开德军的正面阵地,用快速突进,让德军的防守疲于奔命。

事实证明,德军的2个师没有像布莱德利担心的那样向第15军侧后攻击,切断海斯利普第补给通道。而是跟着美军向北移动,并且在行进中被美军冲得七零八落。

在夺取了阿让唐后,布莱德利又一次阻止第3集团军发展攻势,他担心美军与英军之间微妙的关系会再次受到伤害。早在诺曼底登陆期间,为了统一地面部队的行动,盟军在诺曼底临时设置了

前线总指挥部,由蒙哥马利统一指挥地面部队。此后,蒙哥马利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指挥包括英联邦军队、美军、法军等所有地面部队。所以他反对成立由布莱德利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二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微妙。

在这次制定的会战计划中,因为美军对面的防御非常薄弱,所以进展神速,而蒙哥马利麾下的加军第1集团军则进攻受阻。一向行事谨慎的布莱德利不希望给蒙哥马利留下口实,让其认为美军在战场太过于出风头。而且蒙哥马利也明确提出,法莱斯将由自己攻取。

巴顿可顾不得战场上的这些礼数,他命令海斯利普的第15军留下卫戍部队,主力继续向法莱斯进攻。闻讯的布莱德利于8月13日中午致电巴顿,命令他停止前进!就这样美军第15军在距离法莱斯只有24公里的地方停止了脚步。其第5装甲师先头侦察部队已经距离法莱斯仅有几公里,也不得不撤回。

在法莱斯的西北方向,蒙哥马利制定的“总计”计划中,由英军第2集团军继续担任正面进攻,克里勒尔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在其左翼实施突击,其中主要进攻任务由西蒙兹指挥的加军第2军实施,该军下辖6个师又2个旅,包括加军的3个师又1个旅、英军的2个师又1个旅和波军的1个师,其中有2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旅。

当面德军的实力也不弱,包括1个装甲师(党卫军第12装甲师)、1个重型装甲营(第101重型装甲营)和3个步兵师。他们据守着以韦里耶尔岭为核心的4.8公里宽的防线上,并配属100多门75毫米以上的重炮和大量反坦克火箭筒。

在进攻发起前,克里勒尔和加军第2军军长西蒙兹总结了此前的教训,特别是进攻卡昂期间实施的“古德伍德”行动中,装甲部队突入德军防线后,由于步兵没有及时跟上坦克集群,造成装甲部队损失惨重。为了让步兵跟上坦克集群,他们决定给第一梯队配备大量装甲运兵车。先由空军给突击部队炸出一条通道,然后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一起涌入缺口,撕裂德军的防线。

8月7日午夜,第1军开始行动。盟军航空兵出动夜航轰炸机开始向卡昂至法莱斯公路的德军阵地实施地毯式轰炸,地面炮兵以徐进弹幕射击为步兵提供安全屏障,加军第49步兵师和英军第51步兵师随即展开行动。

实际攻击效果并不理想,黑夜和扬起的尘土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有些车辆发生了严重的碰撞,有些车辆则掉进了弹坑里。在一片混乱中,德军的炮火又击毁了一些车辆和坦克。

不过加军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在德军第272步兵师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上打开了6公里宽的缺口,进而突入德军第二道防线。

西蒙兹认为,德军在第二道防线必然有重兵防御,遂命令第2军暂停进攻。他请求轰炸机对德军阵地再实施一次空袭,然后再组织地面进攻。实际上,德军在1天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大量防御力量,奉命增援的第85步兵师当时还没有到达,如果加军第2军一鼓作气发动连续进攻,德军的防线也就此被攻破。但西蒙兹等待空军支援的时间,给德军提供了喘息的机会。

首先赶到突破口的是迈尔指挥的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2个战斗群和第101重型坦克营第2连,该连有8辆虎式坦克,指挥官是德军王牌坦克手魏特曼上尉。这位绰号“黑男爵”的坦克手在其战斗生涯中,共击毁过138辆盟军坦克和132门火炮。

8月8日,德军以魏特曼的重型坦克连为先导,沿着公路向加军第2军展开反击,他们身后是党卫军第12装甲师2个战斗群装备的4号长管坦克。进攻初期比较顺利,虎式坦克在1800米外击毁了加军的几辆坦克,继续向纵深推进。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侧翼埋伏了装备有谢尔曼坦克、“萤火虫”中型坦克的英军坦克集群。

在700多米的距离,英军坦克向行进的虎式坦克发动了偷袭。经过一场短暂的战斗,7辆虎式坦克被击毁,其中包括魏特曼驾驶的007号坦克。在他们身后的党卫军第12装甲师随即继续向加军进攻,与英军第1北安普顿郡义勇骑兵团爆发坦克混战。在英军的阻击下,德军被迫撤退。

但之后他们又伏击波军第1装甲师。在击毁了波军40辆坦克后,也阻止了加军的进攻。

迟迟打不开局面让加军第2军军长西蒙兹心急如焚。8月9日,西蒙兹从第4装甲师抽调出52辆坦克,与3个步兵连组成“沃辛顿”特遣队试图攻占195高地。这支特遣队先是在进攻高地的途中被德军缠住,没能按时抵达指定位置。随后又遭遇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袭击,虽然他们成功地击退了德军,自身已经损失殆尽,一部分兵力还被德军俘虏。

8月10日,当加军攻占195高地时,德军已经沿着河流构筑了新的防线。8月11日,加军第2军停止了进攻。

蒙哥马利拒绝美军夺取法莱斯,那他就要尽快攻占那里,否则自己也无法向盟军总司令部交代。在向加军第2军下达停止进攻命令的同时,他已经制定了“温顺”行动计划,该计划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将兵力集中起来,向法莱斯发起一次猛攻。

8月13日夜,一名加军军官携带着“

温顺”计划在战场上被德军击毙,计划随即被德军掌握。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师长迈尔迅速反应,将全师仅剩的500多战斗人员、15辆坦克和12门88毫米反坦克炮集中在加军进攻地段。当面是盟军的2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旅。

8月14日拂晓,加军开始实施“温顺”行动。地面部队进攻前,800多架盟军飞机又一次对德军阵地进行了地毯式轰炸,随后步兵和坦克越过出发阵地开始进攻。

由于德军防御兵力太少,加军第2军这次取得了关键进展。波军第1装甲师在14日攻占波蒂尼,并将赶来增援的第102重型装甲营击退。加军第4装甲师、第2装甲旅和第2、第3步兵师在法莱斯以北击退党卫军第12装甲师,于8月16日攻入法莱斯。至此,德军第7集团军和第5装甲集团军主力被扎进了一条口袋中,袋口是一个还未扎紧的宽20公里的狭窄通道。

经过2天的战斗,加军第2军肃清了法莱斯地区的德军。蒙哥马利命令西蒙兹继续向特伦方向进攻,与北上的美军会师,彻底将法莱斯口袋里的德军20个师包围。他又致电巴顿和布莱德利,同意美军继续前进,与加军在特伦会合。然而他因为担心航空兵的空袭会造成己方人员的伤亡,下令空军停止对法莱斯口袋地段的空袭,这个命令给德军随后的撤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德军方面,希特勒于8月11日叫停了在莫尔坦的反击,但他拒绝了克鲁格提出的撤往塞纳河防线的建议。他要求第5装甲集团军重新集结,然后继续向西进攻。就在德军集结期间,两翼的防线迅速恶化,让希特勒不得不考虑在西线转入防御,他将莫德尔从华沙调到法国,接替克鲁格指挥。

到任的莫德尔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撤退。在防御的正面,莫德尔抽调出2个装甲师向南移动,阻击美军第3集团军;又命令党卫军第2军所辖的4个装甲师余部北上,抵挡住加军第1集团军的进攻,掩护其余部队东撤。

封闭住口袋是眼下盟军最紧要的任务,重中之重是攻取并坚守262高地和尚布瓦,尤其是262高地是这里的制高点,封锁了这里就可以居高临下控制住德军撤退的公路。

8月18日清晨,以波军第1装甲师部分兵力临时组建的“泽格罗斯基”战斗集群向262高地发起进攻;加军第4装甲师则奉命进至特伦和美军会合。泽格罗斯基集群经过激烈战斗,于19日中午攻占了262高地。站在高地上,波军看到远处德军正沿着尚布瓦至维穆捷公路撤退的德军,由坦克、装甲车和牵引火炮的卡车排成的队伍绵延几公里。

通过无线电召唤,盟军的炮火开始倾泻到德军撤退的道路上。高地上的波军将坦克一字排开,向山下德军开火,德军坦克不得不停下来向高地还击。凭借地形的优势,德军坦克发射的炮弹无法打到高地上的波军阵地,他们又不得不让步兵停下来,用反坦克炮和火箭炮还击。

午后,波军侦察部队发现德军两支车队正在靠近262高地。15分钟后,当德军靠近高地时遭到战线后方加军第4炮兵团14门140毫米榴弹炮的炮火急袭。20次齐射后,德军反击的部队已经非死即伤。

战至黄昏,波军第2装甲团和第8步兵营赶来增援,另有2个步兵营也在不久后进至262高地。在高地的附近,波军第1装甲师的80辆坦克、20门反坦克炮和1500多名步兵构筑了另一段防御阵地,与262高地形成掎角之势。同时,波军第10骑兵团在尚布瓦和美军第90步兵师第359步兵团会合,封闭了包围圈。此时,处在包围圈中的德军尚有12个师,其中5个是装甲师。

包围圈里的德军要想避免被歼灭,就必须压制住262高地上波军的火力,全力向东撤退。8月20日,莫德尔命令殿后的党卫军第2装甲师和第9装甲师攻占262高地。当天9时,党卫军的2个师(严重缺员)向高地上的波军发起进攻,激战一个半小时,竟无力夺取有强大炮火支援的波军阵地。

无奈之下,德军开始从尚布瓦和特伦之间的盟军防线向东渗透,当德军开进迪沃河峡谷时,波军的炮火击毁了大量德军坦克、强击火炮和卡车。在尚布瓦,德军的多次进攻都被盟军击退。在此期间,包围圈则越来越小。

四处碰壁的德军又将目光投向了262高地,4个装甲师集中所有炮火向这个高地射击,借着守军火力减弱的时机,高地下面的德军蜂拥逃出包围圈。14时,党卫军第1装甲师(希特勒师)的1个装甲团在1个伞兵营的协助下,向高地发起进攻。在这一轮进攻失败后,德军继续向高地炮击,波军被迫后撤。但他们召唤来的炮火也将紧随而至的德军击退。

17时,德军的进攻已经将波军逼至峰顶,同时切断了他们身后的退路。此时守军几乎消耗了所有的弹药,看着山下向东撤退的德军,只能召唤后方炮兵进行阻拦,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至8月21日包围圈内的德军被肃清,自形成合围后,德军共有4.5万人逃出了包围圈,3万人被击毙,5万人被俘虏。

德军不仅是人员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装甲部队也丧失了大部分装备,它们要么被盟军击毁,要么被遗弃在了法

莱斯口袋中。此战之后,德军开始撤往德国边境地区的齐格菲防线,西线盟军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