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16、【苏德战场】列宁格勒进攻战役1

116、【苏德战场】列宁格勒进攻战役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一列宁格勒进攻战役:炮兵的威力

1943年10月,苏军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原加里宁方面军)成功实施了涅韦尔战役。夺取看涅韦尔这座重要铁路枢纽,切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之间的铁路联系,从而对上述两个德军集团军群完成了战略分割。作为北方战线反攻的序幕,涅韦尔战役的实施,为苏军在列宁格勒方向的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战场环境。在早期的苏军战史中,将1944年的实施的反攻作战定义为“十次打击”,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进行的反攻是“第一次打击”。

在1943年的冬天,屈希勒尔的北方集团军群仍下辖第18和第16集团军。其中,第18集团军负责从南面围困列宁格勒,当面是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第18集团军的防线还包括东部由北至南到伊尔门湖的防线,当面是苏军沃尔霍夫方面军;第16集团军负责防御伊尔门湖以南地区,在和中央集团军群失去铁路联系后,仍苦心维持着两个集团军群的战略联系,当面苏军是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

截止1943年底,屈希勒尔的北方集团军群兵力大约有70万人。相比于一年前有所增加,倒不是统帅部给了他新锐部队,而是增加了一些仆从国军队或在占领区国家招募青年组建的部队。

在北方集团军群中,西班牙“蓝色”师还在战场上,这个师最高时达到2.3万人,随着战场上的消耗和陆续有部队调回国内,蓝色师还剩下约1000人。新增加的部队包括用拉脱维亚人组建的党卫军第2旅(1944年1月19日改为党卫军第19师)和党卫军第15师;以爱沙尼亚人组建的党卫军第3旅。

除此之外,德军还有10万人的边境警卫团和武装警察部队,这些部队成员来自当地或是波罗的海三国。他们身着德军军服,武器装备非常杂乱,都是德军在战场上缴获的各国武器。

北方集团军群的坦克数量很少,第1航空队的作战飞机只有200余架,实力偏弱。地面高射炮的数量有1799门,其中包括88毫米高射炮300门,这些高射炮既可以对付苏空军,也能够对付地面的坦克。

苏军统帅部在1943年10月至1944年4月,对战场上各方面军重新规定了番号。其中,南线进入乌克兰的南方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分别改称乌克兰第4、第3、第2、第1方面军。

中部进入白俄罗斯的中央方面军曾经有短暂的时间称为白俄罗斯方面军。后来西方面军也进入白俄罗斯,遂将白俄罗斯方面军改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西方面军一分为二,改称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军。

纳入北方战线的加里宁方面军改称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改称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改称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西北方面军于1943年底撤销,方面军的部队充实到其他方面军,司令部调回统帅部。

至此,苏军的作战部队番号也变得和战局一样清晰,在乌克兰有4个方面军,在白俄罗斯有3个方面军,在北方波罗的海沿岸有3个方面军。各方面军改称时间先后不一,指挥员的调动也比较频繁,在介绍具体每个战役时再具体说明。

在北方战场上,双方的战线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在战线北部,德军第18集团军所属党卫军第3军和第50、第54步兵军在南面围困列宁格勒。当面的苏军是列宁格勒方面军第2突击集团军、第42集团军和第67集团军。

战线东部、伊尔门湖以北,德军部署的是第18集团军第26、第28和第38步兵军,负责保护第18集团军的右侧翼。当面苏军是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第8、第54和第59集团军。

战线东部、伊尔门湖以南,德军部署的是16集团军第10和第2军。当面是苏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右翼的第1突击集团军和第22集团军。

在战线的西南方向,德军集结了第43、第8和第10军,负责保护集团军群的最右翼。当面苏军是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左翼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10、第6集团军。

此外,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第23集团军在拉多加湖以西与芬军卡累利阿集群对峙,独立第7集团军在拉多加湖以东和芬军对峙。

随着苏军转入反攻,北方战场虽然还比较平静,但德军统帅部很清楚,苏军即将转入反攻。根据德军统帅部和北方集团军群的分析,防线最危险的是第18集团军的左右两翼,即右翼的伊尔门湖以北诺夫哥罗德地区和左翼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如果苏军从这两个地区达成突破,并继续向纵深推进,第18集团军就必须撤退,否则将被包围。

1943年底,希特勒让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准备一份预案,如果北方集团军群撤到波罗的海沿岸的纳尔瓦河、楚德湖一线,可以缩短多长的战线,节省多少个师,以便将这些师调给南方的曼施坦因。显然,希特勒在考虑从北方战场撤退。

12月30日,他召开北方集团军群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会上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初步想法。让他意外和惊喜的是,北方集团军群

司令屈希勒尔和他的下属都反对后撤。他们认为:撤离包围2年多的列宁格勒,无助于维护德国的威信,甚至会导致芬兰的动摇。海军司令邓尼茨也反对撤退,因为此举会导致瑞典向德国输送矿石的航线安全。第18集团军司令林德曼则表态,德军有能力守住现有的阵地。

林德曼并非在说大话,他的集团军在过去的两年中,在自己的防区构筑了复杂而且坚固的工事。阵地上有大量的雷场和铁丝网,以及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堡垒。纵深内的居民点和交通枢纽,全部建成完善的防御阵地。地形对于防守一方也十分有利,这里是多沼泽地区,还有沃尔霍夫河和伊尔门湖作为屏障。沿列宁格勒至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北段(列宁格勒一托斯诺一柳班一丘多沃),德军称之为“军用高速路”,可以快速调动部队。所以,有这样的防御条件,德军完全没有必要放弃。

前线将领既然如此乐观,作为元首的希特勒自然没有必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1944年1月5日,他正式下令北方集团军群坚守阵地,禁止擅自后撤。

苏军在北线的三个方面军和独立第7集团军总兵力为125.2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580门,火炮和迫击炮20183门,飞机1386架。兵力大约是德军的一倍,飞机和坦克有绝对优势。

斯大林自然不会白白浪费苏军的优势,他在1943年秋就要求北方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制定反攻计划。

不久后,两个方面军都递交了自己的进攻计划。经过汇总,苏军确立了最终的进攻方案:列宁格勒方面军3个集团军分别从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列宁格勒城以南的普尔科沃两个方向,向德军第18集团军阵地左端罗普沙实施向心突击,达成突破后再向金吉谢普和卢加方向推进;沃尔霍夫方面军从德军第18集团军阵地右端、诺夫哥罗德发起攻击,在突破德军坚固工事后,首先歼灭守军,再向卢加方向推进。力争将德军第18集团军主力合围在列宁格勒以南地区并歼灭。

参加战役的苏军中,戈沃罗夫大将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下辖第42、第67、第23集团军和第2突击集团军。除第23集团军在北面防御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外,其余三个集团军都集中在列宁格勒的南部防线。这三个集团军共30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筑垒地区、1个独立坦克旅、1个自行火炮团和13个炮兵部队,兵力为41.7万人。

梅列茨科夫指挥的沃尔霍夫方面军下辖第8、第54和第59集团军,共计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筑垒地区和4个独立坦克旅,总兵力26万人。

参加此次进攻的部队除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之外,苏军还将动用波罗的海舰队,为列宁格勒方面军提供火力支援。

此后不久,苏军统帅部对计划做了修改,将波波夫指挥的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也纳入反攻中。统帅部交给了波波夫一个宏大的目标,他的方面军突破德军第16集团军防线后,向波罗的海海岸实施深远突击,和北面的苏军完成对德军整个北方集团军群的包围,并解放列宁格勒州全境。这就是苏军“第一次打击”的所有内容。

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在二战早期经历过一次低谷。他本来是斯大林非常赏识的一位将领,可他在1939年冬季的苏芬战争中,为了迎合斯大林,制定并亲自实施了一次失败的进攻。轻敌冒进的苏军损失惨重,付出数十万人的伤亡,直到几十年后还被世人耻笑。

斯大林的用人风格有宽容的一面,在让梅列茨科夫降职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集团军司令员后,调任他担任参谋部总参谋长。1940年12月,苏军白俄罗斯特别军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以朱可夫代表的蓝方获得的大胜而结束(战争爆发后,德军的进攻和朱可夫如出一辙),梅列茨科夫因为支持红方的巴甫洛夫,而被免去总参谋长的职务,转任分管防空的副国防委员。

战争爆发后,梅列茨科夫栽在苏联内务部长贝利亚手中,饱受皮肉之苦。后来因为前线正是用人之际,梅列茨科夫才又一次被派到前线,不久因表现出色担任重建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

根据统帅部下达的任务,沃尔霍夫方面军将突破的地段选在沃尔霍夫以北30公里的沃尔霍夫河西岸登陆场。德军在这里构筑了三道工事,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公里。利用前沿的开阔地,德军的直瞄火力可以控制5公里的范围。诺夫哥罗德本身的古城墙和石质建筑是德军可利用的坚固堡垒,是防御的重要依托。

梅列茨科夫将主攻任务交给了第59集团军负责,目标是诺夫哥罗德以西的柳博利亚德。同时,方面军所属第8和第54集团军负责在北面的姆加和柳班实施辅助突击。各部达成突破后,继续对卢加实施突击。

戈沃罗夫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将主攻方向选在了奥拉宁包姆登陆场。早在1941年8月,苏军第8集团军的5个师撤到了卢加河下游、芬兰湾北岸一块长48公里、宽20公里地域。

在此后的2年多,守军依靠波罗的海舰队提供的援兵和补给,一直没有放弃这里,迫使德军抽调大量兵力对这一地区实施围困。第8集团军撤

离后,苏军又组建方面军滨海战役集群继续坚守。至1943年底,苏军坚守的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宽65公里、纵深20公里。德军在当面封锁登陆场的是党卫军第3装甲军的,下辖第9、第10空军野战师、党卫军第11装甲掷弹兵师(诺尔兰德师/北欧师)和党卫军第4装甲掷弹兵师(警察师)的一个团。

为了加强奥拉宁包姆登陆场的进攻力量,苏军在波罗的海舰队的协助下,将第2突击集团军(苏奸弗拉索夫被俘前,就担任该集团军司令员)输送到这里。战役开始前,运入的兵力包括5个步兵师、13个炮兵团、2个坦克团、1个自行火炮团、1个坦克旅,总计52535人。还有700余车皮的弹药以及其他物资。

在战线的南端,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是整个战役的辅助方向,苏军统帅部还没有乐观到能够将德军一下子击退到波罗的海沿岸,甚至是全歼德军北方集群。不过,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二战期间,苏军有三个叫名为“波波夫”的将领,一位是在敌后组织游击战争的德米特里·波波夫,战后曾担任过苏联宣传部副部长;第二位是瓦西里·波波夫上将,长期担任集团军司令员,后期担任过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副司令员;第三位马尔基安·波波夫大将,就是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的司令员。1944年1月12日,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所属第3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10集团军首先转入进攻,拉开了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序幕。

当然,波波夫的进攻是牵制性的,他的目的是拖住德军第16集团军,使其不能北上增援林德曼的第18集团军。

1944年1月13日夜,苏军出动109架飞机轰炸了德军红谢洛以北的德军远程火炮阵地。1月14日清晨,苏军的重炮部队再次打破了战场的沉寂。当炮声传到列宁格勒,街上的市民习惯性地趴到地上,然后观察炮弹的落点。让人们意外的是并没有听到爆炸声,他们这才意识到,这是苏军的炮声!

当天清晨,加入对德军炮击的还包括波罗的海舰队的舰炮,10万发炮弹落到德军党卫军第3装甲军的前沿阵地,砸碎了德军的堡垒。上午10时20分,在奥拉宁包姆登陆场,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开始出击,3个步兵师在2个坦克团的支援下,在当天突入德军阵地3公里,突破口宽度10公里。白天的进攻受到了天气的影响,14日一整天都在下着大雪,妨碍了苏军炮火的准确性。入夜后,苏军继续进攻,将战线又推进了4公里。

为了遏制苏军进攻,党卫军第3装甲军投入了4个营,组织了几次反击,但都被苏军一一击破。1月15日,德军第10空军野战师残部的防御被粉碎。1月16日,红军已经打开一个23公里宽,纵深8~10公里的缺口,戈斯季利齐、佳特利奇的交通枢纽被苏军第一梯队步兵占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将是罗普沙。此时的德军只能组织起强大炮火,暂时遏制红军的前进。

列宁格勒方面军第42和第67集团军的进攻推迟了一天。这里德军的工事非常坚固,苏军调集大量重炮部队对德军阵地实施了猛烈的炮火准备。炮击停止后,近卫第30军、第109军和第110军作为进攻第一梯队开始进攻,当面是德军第50步兵军的3个师。

德军的抵抗重创了苏军的突击集群,6辆KV重型坦克在第一天被德军布设的地雷炸毁。德军组织的炮火弹幕,迟滞了苏军的冲锋。至当天日终,苏军仅推进了1.5~4.5公里。

苏军的猛烈攻势让林德曼很被动,他已经把手里的预备队全部投入到战场,特别加强了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的进攻方向的防御。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在1月17日给希特勒致电,请求将第18集团军右翼撤到高速公路防线,以便能够抽出2个师增援到第18集团军的左翼。在得到希特勒模棱两可的答复后,他立即付诸行动,把姆加方向第26军第225步兵师和第11步兵师,以及第28军第21步兵师调给了党卫军第3装甲军,以加强红谢洛的防御。

苏军的进攻赖以依靠的是强大的炮兵,由于炮兵的伤亡相对较小,苏军的炮兵部队经过长期的战场磨炼,战斗素质明显高于步兵和坦克兵。再加上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苏军得以拥有一支数量庞大而且装备精良的炮兵。在列宁格勒反攻战役期间,一位德军军官回忆说:“我们第3连无法做任何抵抗,整个连一触即溃,绝大多数士兵被炸死。”

苏军的炮兵连长也记录了当时战场上的情景:“我们驱车来到敌人防御过的阵地,这里周围的一切都被我军炸得稀巴烂。敌人构筑的铁丝网、掩体部和火力点也都陷入了泥里。在离这不远的敌军炮兵阵地上,发现敌人的大炮都已经装上了炮弹,但由于我军炮火猛烈,敌人还没有来得及开炮。有一门大炮的炮手全部倒毙在大炮的四周,路上尽是弹坑,沿途到处是敌人逃跑时丢下的背包、冲锋枪和毡靴,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尸体,他们的脑袋都钻在雪堆里……”

1月17日,在炮火的支援下,苏军继续推进,目标直指罗普沙。德军为了避免被包围,开始向南撤退。在撤退的道路上,苏军的炮火又一次迟滞了德军的后撤速度,费久宁斯基指挥的第

2突击集团军和第42集团军在后面紧追不舍。

至1月19日,第2突击集团军顺利攻占罗普沙,并在当天与第42集团军一道将一部分德军合围。由于包围圈不严密,包围圈内的德军于当晚向南突围,苏军俘虏1000余人,缴获火炮265门、迫击炮159门、坦克30辆。这期间苏军还缴获了很多在1942年夏天从克里米亚半岛运来的多拉巨炮。

由于苏军达成了对德军第18集团军左翼的突破,其中路姆加方向的防御也不得不选择撤退。苏军第67集团军则尾随追击后撤的德军,向卢加方向推进。

德军的北方集团军群的危机才刚刚开始,在第18集团军的右翼,梅列茨科夫的沃尔霍夫方面军也伸出了铁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