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06、【苏德战场】库尔斯克会战

106、【苏德战场】库尔斯克会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赢得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

对于德国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让德国失去了赢得战争的机会,库尔斯克会战则让德国失去了体面退出战争的机会。对于苏联来说,库尔斯克会战不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也是苏军战力提升的验证、国力提升的验证,战斗意志以及取胜信心提升的验证。

用更微观的角度看,我们要记住罗特米斯特罗夫这个名字。这位其貌不扬的小个子,是苏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司令员,一位苏军将领中难得的坦克战大师。

库尔斯克突出部是苏军在1943年初实施冬季攻势后形成的战场态势。1943年2月,苏军在西南方向的反攻非常顺利。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已经抵近第聂伯河,并趁势收复哈尔科夫。

然而苏军没有判断出德军的后退,是根据战场态势而采取的诱敌深入。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重新组建的南方集团军实施反击,德军首先击退瓦杜丁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再转而北上重创戈利科夫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致该方面遭受严重损失。

3月16日,德军再次攻占哈尔科夫。3月18日攻占别尔哥罗德。此后因春季到来,冰雪融化、道路泥泞,德军的进攻受阻。自3月25日起,双方在别尔哥罗德沿顿涅茨河岸一线形成对峙。沃罗涅日方面军就地组织防御,构成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部正面。

同时,苏军中央方面军(原顿河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于2月下旬在库尔斯克以北发起反攻,企图歼灭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

战役发起后,苏军各方面军因准备不足,彼此间缺乏协调,再加上德军及时从勒热夫突出部抽调部队增援,苏军的战役企图没有达成。3月21日,双方在奥廖尔突出部以南地区形成对峙,构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部正面。

至此,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形成了正面宽250公里,两翼纵深70公里的突出部,在突出部根部北端和南端是德军驻守的奥廖尔突出部和别尔哥罗德防线。

此后,苏德战场上出现了“平静的春季”,苏军要实现战争的根本转折,尚需做出巨大努力。对于双方而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宁静的1943年春季,哪一方能更迅速地弥补损失,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更好地做好下一步作战的准备。

1943年3月,随着德军在哈尔科夫地区取得的胜利,希特勒似乎已经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中挣脱出来。在哈尔科夫作战末期,曼施坦因就试图说服德军中央集群总司令克鲁格派兵南下,与南方集群夹击撤退中的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歼灭苏军重兵集团。但由于中央集团军在勒热夫和奥廖尔方向正在承受苏军的进攻压力,中央集群已无法抽出兵力。

希特勒则非常赞同曼施坦因的计划,在成功实施了哈尔科夫作战后,希特勒对曼施坦因极为欣赏。3月13日他要求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研究库尔斯克地区的军事形势,拟定可能的作战方案。1943年4月15日,代号“堡垒”的作战方案出台,并以第6号作战命令颁布。

德军的进攻企图是:中央集团军群从北面的奥廖尔、南方集团军群从南面的别尔哥罗德向库尔斯克突出部根基部实施突击,首先包围并歼灭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尔后向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后方突击,从而再次掌握战场主动权。

对于德军统帅部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员和兵器的补充,依靠东线战场上现有的兵力,德军已经无法实施堡垒计划。为了补充军队和组建新的部队,德国从1943年初实行总体动员,征召军工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人入伍。不仅如此,在入伍的新兵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非适龄人员。

这些新兵在后备军和正在整编或组建的师里经4至6个月的训练即被送往作战部队,甚至仅进行6至8周训练即被派往前线。根据总动员令应征入伍的士兵,无论身体条件或战斗素质都大不如以前。但是,动员毕竟使苏德战场上受到严重削弱的德军部队得到了补充。

实行总体动员的结果是征召了200余万人。这使德军在1943年上半年得以新组建一批师,并让1942年底至1943年初遭受损失的一些部队得到了补充。

1942年2月起,施佩尔被任命为德国军备与军需部部长,德国经济进入施佩尔时代。1943年,德国军工企业产量比往年得到增长。1火炮、坦克和迫击炮产量比1942年增加1倍多,作战飞机产量增加70%。但是,由于德军作战损失巨大,超过其军工生产和人员的补充能力,德军统帅部仍被迫缩减了许多步兵师的编制规模。截至1943年7月,由于实行总动员和加紧生产技术装备,德军在苏德战场共集中530余万人、5.4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5800 多辆坦克和强击炮、近3000架飞机,以及277艘舰艇,使其苏德战场部队总人数达到620万人(含90多万仆从国军队)。

苏联方面,苏军统帅部也已经判断出双方将在库尔斯克地区会爆发一场大规模战役。1943年3月底,随着库尔斯克突出部态势趋于稳定,苏军着手准备下一

阶段的作战。

在苏军原定的计划中,是准备在夏季到来时向德军发动进攻。统帅部认为苏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而且在兵力兵器方面也超过了德军,因此应该广泛地开展反攻,统帅部大本营也为此在4月初完成了6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团军的补充,可作为反攻的突击力量。

4月起,苏军统帅部进一步讨论作战计划,斯大林和新任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瓦杜丁主张先发制人,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3月份丢失的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则认为:德军虽然处于劣势,但仍然具备相当强大的实力,苏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消耗德军的进攻能量,然后再发动战略进攻。经过再三考虑,斯大林决定采纳朱可夫等人的方案。随后,苏军开始为接下来的作战进行准备。

与德国相比,苏联的准备更加充分。1943年,苏联比德国多生产了1万多架飞机,坦克、自行火炮、迫击炮的产量是德国的一倍多。作战部队中的步兵军数量,从1943年4月的34个,增加到1943年7月的64个,并增加了冲锋枪、迫击炮的配置数量。

独立炮兵师从以前的4旅制改为6旅制,原来每个师配置356门火炮和迫击炮,改制后增加至464门。炮兵军则由2个炮兵师和1个火箭炮师组成,每个军配置496门火炮、216门迫击炮和864部M-31发射装置(喀秋莎火箭炮)。

装备了新式飞机的空军也进行了改组,每个军都增加了飞机数量,至1943年7月,苏军拥有作战飞机10252架,其中新式飞机8948架。

1943年,苏军一共生产了24400辆坦克,最新式的T-34中型坦克和KB重型坦克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制造出来开往前线。T-34坦克已经成为苏军的主力战车,每个坦克军配置的坦克数量从1942年的168辆增加至257辆,而且每个军还编入了相当数量的自行火炮。不仅如此,美英援助的卡车和吉普车帮助苏军组建了大量的机械化部队,炮兵部队逐渐告别骡马牵引,实现了摩托化。指挥系统也不再像战争之初那样使用旗语,全新的通讯系统可以灵活调动上千辆坦克投入战斗。

为了在会战初期更好的抵御德军的进攻,苏联还计划在库尔斯克地区构筑8道防御地带,纵深达200~300公里。处于第一梯队的各集团军需构筑3道防御地带,各方面军构筑3道防御地带,除此之外,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以东,担任方面军级第二梯队的草原方面军也构筑了必要的防御地带。

4月初开始,库尔斯克州政府组织30多万当地居民协助构筑工事,至会战开始前防御工事体系完成,共构筑堑壕、交通壕10000多公里。南部沃罗涅日方面军还构筑28000多个步兵掩体,55860个反坦克枪和轻重机枪掩体,5300多个指挥所和观察所,17500多个地下室和隐蔽部,北部的中央方面军的工事规模也南部大体相当。

1943年5月,为了削弱德军在东线的空中力量,统帅部决心在会战开始前对德军的航空力量实施打击。在实施的第一轮空中打击中,苏空军计划对从斯摩棱斯克至亚速海1200公里正面的谢沙、布良斯克、奥廖尔、哈尔科夫和斯大林诺等地德军空军基地发动空袭,上述地域的机场驻有德军第4、第6航空队60%的飞机。

5月4日,统帅部下达作战命令,此后的5昼夜,苏军共出动1400余架次飞机,对德军空军机场发动了多次空袭,击毁德军飞机500余架。

6月8日,苏军开始实施第二轮空中打击,由于德军吸取上一次的经验,加强了对空中的侦察警戒,这一次空袭没有取得突然性。尽管如此,在3天的行动中,仍然击毁德军飞机245架。与此同时,苏空军对德军纵深交通线实施突击,共出动飞机2000多架次,导致德军的交通补给线经常中断。

1943年6月,德军统帅部进一步明确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作战任务:已经从勒热夫突出部撤出来的中央集团军第9集团军在奥廖尔一库尔斯克铁路以西地带,从北面向库尔斯克实施突击,该集团军编成内有23个师。

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百夫”战役集群,共19个师。其中,第4装甲集团军在别尔哥罗德以西长35公里的地段上展开,任务是沿公路向奥搏扬和库尔斯克进攻。“肯百夫”战役集群的突击集团在别尔哥罗德地域及其以南长35公里的地段上展开,任务是向科罗恰方向进攻,从东面保障第4装甲集团军的右翼安全。

实施会战的德军总兵力共90余万人,各集团共装备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机2000余架。此外,德军突击集团还装备了新式“虎”式、“豹”式坦克以及“裴迪南”式强击火炮。

1943年7月4日,希特勒亲自下达临战动员令:“士兵们,今天你们将开始一场伟大的进攻战。这次作战将对整个战争的胜负产生决定性影响。你们的胜利将比以往更加有力地向世界证明,对德国武装力量的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你们强大的突击,将使苏军大吃一惊,并使之彻底振动,

你们应该知道,一切均取决于这次会战的结局。”

希特勒随即有补充道:“必须取得堡垒行动的胜利,以消除弥漫在轴心国家上空的失败情绪,熄灭被我们征服的那些人民心中的希望。”

然而,德军的作战计划,已经被罗斯勒领导的“露西情报网”提前通报给了苏联统帅部。

苏联方面,随着会战临近,参战部队已经明确作战任务,并完成部队集结:中央方面军负责防守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306公里宽正面,其中主力部署于突出部北面根部的波内里村至库尔斯克一线,总兵力71万人、1785辆坦克、11076门火炮和迫击炮、246门火箭发射器。根据计划,方面军在德军进攻前将实施炮火反准备和航空火力反准备。

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南部地带224公里宽正面实施防御,总兵力62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704辆、火炮和迫击炮8718门。

方面军判断德军可能从奥博扬、科罗恰和新奥斯科尔这3个方向实施突击,因此将方面军主力集中在左翼164公里宽的地带。第一梯队为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二梯队为第69集团军和第1坦克集团军;预备队为近卫第2、第5坦克军和近卫第35步兵军。并计划在4个方向实施反突击。与中央方面军不同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把大部分兵力兵器集中在纵深,建立强大的第二梯队和预备队。

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草原方面军在突出部以东、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建立坚固防御,以便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带的防御交战万一失利时,阻止德军向东发展进攻,同时准备受领转入反攻的任务。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面军视战事情况随时准备反攻。整个战役由朱可夫代表统帅部统一协调指挥。

1943年7月5日凌晨2时,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收到第13集团军的报告。据抓获的德军俘虏供述,德军将于凌晨3时发动进攻。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决定立即对德军实施炮火和航空反准备。由于苏军还没有查明德军进攻部队集结的准确地域,因此反准备主要以面积轰炸为主,没有实施对准具体目标的准确轰炸。

据后来俘虏的德军供述,德军炮兵损失惨重,通信联络、观察所和指挥系统普遍遭到破坏,德军不得不将进攻时间推迟了两个半小时。让朱可夫感到遗憾的是,苏军的反准备实施过早,此时德军大部分士兵还待在掩体里,坦克还在待机地域隐蔽,如果反准备推迟30分钟,效果会更好。

7月5日5时30分,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开始从中央方面军防御地段的3个方向同时进攻。在主要突击地段奥利霍瓦特卡,莫德尔投入了最精锐的第41和第47装甲军的4个装甲师,并以若干楔形队形向苏军推进,坦克后面是乘坐装甲车的步兵。在坦克集群前端,是德军的“虎”式和“豹”坦克,莫德尔希望能凭借它们厚厚的装甲撞开苏军的防线。

担任第一线正面阻击的是苏军第13集团军和第70集团军,在他们两翼,罗科索夫斯基部署了840辆坦克和31.5万部队,后方还部署了390辆坦克和18万预备队。

战斗一开始,德军的进攻就遭到苏军反坦克炮火的阻击。在有些地域,德军的坦克还误入苏军布设的地雷区。尽管如此,装备有虎式坦克的德军第20装甲师还是于上午9时突破了苏军第15步兵师的防线,向纵深突入了5公里。第18装甲师沿铁路向波内里的进攻,遭到苏军第81步兵师和增援的第129坦克旅、第1442自行火炮团的顽强阻击,苏军在击退德军4次进攻后,被迫向后撤退。至此,德军撕开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

5日下午,德军继续向苏军第二道防线进攻,同时德国空军也全力向地面部队提供支援。这一天,双方在库尔斯克上空爆发了大规模空战,德军出动1000架次飞机,苏军出动500架次飞机,德空军略占上风。但不久,苏军就掌握了战场上的制空权。当天晚上,第9集团军突破了苏军第13和第70集团军的防线,向纵深推进8~15公里。这一天德军损失了2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6日凌晨,德军将进攻重点集中在波内里,莫德尔希望夺取这里后,能够顺利南下攻击库尔斯克。凌晨3时50分,苏军在确定了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后,以2个坦克军发起反击,莫德尔也将第二梯队的两个装甲师投入战场,库尔斯克战役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交战拉开序幕。苏军第16坦克军第107旅一头撞向德军虎式坦克集群,半个小时后,该旅50辆坦克仅剩下4辆,随后抵达的第164旅也损失了23辆坦克。击退苏军坦克部队后,德军坦克集群突入苏军设置的第二道防线,苏军近卫第17步兵师以猛烈的火力阻止了德军坦克推进。傍晚,苏军第19坦克军赶来增援,德军的进攻被迫停止。

7月7日,德军突入至波内里村附近,双方在这里激战3天,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在这片被称作“库尔斯克的斯大林格勒”的地方,莫德尔耗尽了自己的预备队,战场上始终没有打开局面。至7月11日,第9集团军损失了5万人和400辆坦克,被迫转入防御。

在南线,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一次性投入700辆坦克在主要突

击方向,沿奥博扬公路两侧北上。第48装甲军在进攻前一天夜里,派出工兵部队悄悄地在苏军布设的雷区清出一条通道。7月5日凌晨,第48装甲军所属3个装甲师又1个装甲旅沿奥博扬公路以西突向苏军近卫第6集团军的防线。其中,大德意志师和第10装甲旅的进展比较顺利,他们以虎式坦克为先头,很快突破了苏军第67师的前沿阵地。但在推进纵深3公里后,陷入苏军提前布设好的雷区,当日下午,德军从这片雷区通过后,自身已经损失了36辆坦克。随后,德军抵近苏军第二道防线。此时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命令预备队的1个坦克旅增援,但德军凭借优势兵力,仍于傍晚向苏军纵深推进了7公里。

同一天,右翼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沿奥博扬公路以东发起进攻,该军所辖的党卫军第1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党卫军第2装甲师(帝国师)和党卫军第3装甲师(骷髅师)均为德军精锐,被希特勒誉为“帝国之花”。晨4时,第2党卫装甲军以希特勒师为先导,其余两师为后翼,向苏军阵地发起进攻。在损失了33辆坦克后,党卫军第2装甲军突破苏军近卫第52步兵师第一线阵地。至当日傍晚,被苏军的坦克和反坦克火炮阻止。此时,该军已经推进了20公里。

5日夜,瓦杜丁在判明德军主攻方向后,决定于次日反击。但他考虑到德军在第1天的进攻势头凶猛,打算再使用步兵继续消耗德军的突击力量,于是决定取消第1坦克集团军向德军第48装甲军的反击计划,命令该部以一部分兵力向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只以近卫第2、第5坦克军向德军党卫军第2装甲军反击。他的这个决定后来招致了诸多批评。

6日,苏军的反击没有奏效。

在战场最东端的肯百夫装甲集群所辖3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也于5日3时30分开始进攻。因其进攻的路线处于库尔斯克突出部向南延伸区域,苏军的防御相对比较薄弱。即便如此,该集群的进展也并不令人满意,他们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只推进了6公里。

6日,第48装甲军连续向苏军第二道防线进攻了8次,没有能够突破,肯百夫集群同样进展缓慢。党卫军第2装甲军则在击退苏军坦克部队的反击后,继续向前推进。但是由于左翼的第48装甲军和右翼的肯百夫集群进展缓慢,该军的两翼已经暴露,苏军利用这个机会不断地对该部实施侧击,该军军长豪塞尔不得不命令骷髅师保护自己的右翼,从而在向奥博扬方向突击的力量减弱。

傍晚,瓦杜丁将第1坦克集团军的预备队调往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进攻路线上,以迟滞德军的进攻。同时,骷髅师试图向东打通与肯百夫集群的联系,但在苏军第375步兵师等部队的阻击下始终没有如愿。经过两天的进攻,德军在苏军的第二道防线打开了一个缺口,自身损失坦克300多辆坦克,其突击能力正在削弱。

6日晚,鉴于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困难局面,前线指挥部华西列夫斯基请示斯大林,把草原方面军近卫第5集团军调给瓦杜丁,以其中第10坦克军调往德军第48装甲军进攻方向,以第2坦克军调往德军第2党卫装甲军进攻方向。不久,斯大林批准了前线指挥员的请求,并亲自给瓦杜丁打电话,要求其务必阻止德军的进攻,为正在酝酿中的反攻争取时间。

7~10日,双方都在战场上消耗着自己的力量,德军虽然每天都能够取得一点进展,但苏军的防御始终没有减弱,10日晚,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特最终决定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肯百夫集群改变方向,向东北方向的普罗霍夫斯卡推进。在击退苏军右翼部队后,再转而向库尔斯克推进。正是这个决定,直接促成了7月12日双方在普罗霍夫斯卡展开的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坦克遭遇战。

在大战开始前,近卫第5坦克装甲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仔细研究了德军虎式坦克和裴迪南战车近期的战斗报告。他认为:虎式坦克前装甲厚度达到100毫米,苏军的反坦克炮弹很难在远距离正面将其击穿,坦克射程远、威力大,但它的弱点是速度慢和易燃。所以苏军的T-34坦克应该发挥机动性强的优势,尽量接近德军坦克,在近距离从正面和侧面向德军进攻。

12日晨8时30分,豪塞尔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布莱特的第3装甲军(肯百夫集群所属部队)开始向普罗霍夫卡的苏军第69集团军发起进攻。瓦杜丁随即命令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等部队向德军发起反突击。

接下来,在普罗霍夫斯卡方圆15公里的大地上,包括T-34坦克、KB重型坦克和CY-85自行火炮等在内的苏军7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与包括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和裴迪南强击火炮等在内的德军500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展开了一场坦克肉搏战。

正如罗特米斯特罗夫所料,T-34坦克在近距离与德国虎式坦克交战中,并不落下风。在整整8个小时的混战中,德军在损失了400多辆坦克后败退,被希特勒誉为“帝国之花”的党卫第1、第2、第3装甲师伤亡殆尽。苏军虽然在这次战斗中坦克的损失多于德军,但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至此,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德军被迫停止进攻,并后退8至10公里转入防御

。从7月16日起,南面德军开始撤回出发地区。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德军后卫阻击下追击撤退之敌,于7月23日前出到交战开始前所占地区,并根据苏军统帅部指示就地着手反攻的准备。

在会战之前,苏军就已经拟定好了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以北、代号“库图佐夫”的反攻作战计划。根据计划,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以北的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待库尔斯克防御作战结束后,就立即转入反攻,首要目标是德军的奥廖尔突出部。

在占领奥廖尔的1年多时间里,德军构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负责防御的德军有37个师,包括第2装甲集团军的第55、第53和第35军和中央集群预备队2个装甲师。尽管德军的兵力弱于苏军,但德军第9集团军距离他们并不远,只要第2装甲集团军能够抵挡住苏军的第一轮进攻,第9集团军的增援部队会很快到达。

但就在这个时候,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施密特却因涉嫌一起反对希特勒的行动,于7月10日被捕。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奉命代理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这一变动造成了第2装甲集团军的混乱。就在这时苏军的反攻开始了。

此次反攻,苏军共投入128.6万人、2.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24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在当面的德军,仅有60万人和相当于苏军1/3的火炮、1/2的坦克。

7月12日,当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坦克会战即将开始时,北部的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开始反攻。从奥廖尔北面进攻的西方面军进展非常顺利,尤其是近卫第11集团军在16公里的战线上,以6个师迅速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午后,集团军司令员巴格拉米扬又投入了集团军第二线部队,以扩大突破口。同时西方面军的第1和第5坦克军也投入战场。至13日日终,西方面军已经突入德军防线纵深15公里,突破口宽度达23公里。

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奥廖尔东部的进攻则非常不顺利,所属第3、第63集团军一头扎向德军的防御重点。这得益于德军第35步兵军军长伦杜利克对苏军进攻方向的精准预判和其精心布置的防御措施。12日当天,60辆苏军KV-1重型坦克被德军击毁在阵地前,而德军仅损失了3门88毫米反坦克炮。12日晚,德军第8和第2装甲师赶到,苏军的进攻更加困难。而伦杜利克凭借这次精彩的防御,擢升为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并逐渐成为战争后期希特勒倚重的主要将领。

13日晚,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波波夫要求将预备队第3坦克集团军调给他指挥,最高统帅部马上同意了他的请求。然而,当该集团军到达战场后,并没有投入到布良斯克方面军正在突破的地点。集团军司令员雷巴科夫另外选择了一个突破口,他希望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但他却一头撞向了德军刚刚赶来增援的第2和第8装甲师,致使该集团军没有在反攻初期取得战果。

为阻止苏军对奥廖尔突出部的进攻,莫德尔累计从第9集团军以及东线其他战场共抽调出11个师增援第2装甲集团军。

7月15日,中央方面军从奥廖尔突出部南面转入进攻。德军在北、东、南三面受到攻击。莫德尔已经意识到,失去奥廖尔突出部只是时间问题了。7月16日,他致电希特勒,希望将部队撤到“哈根”防线,遭到希特勒的拒绝。19日,中央方面军在南面的进攻已经将战场恢复到会战开始前的态势。21日,莫德尔提出的“弹性防御”策略终于得到希特勒的允许。

7月29日,苏军解放奥廖尔北部重要支撑点波尔霍夫,逐渐逼近奥廖尔近郊。德军的防线开始动摇,不得不放弃奥廖尔西撤。希特勒要求在撤退前把奥廖尔“毁成废墟,并掳走居民、烧掉庄稼、将能够搬走的物资全部强运走,剩下的一律烧毁”。8月3日,苏军进入奥廖尔。8月5日,奥廖尔的残余德军被肃清。就在同一天,已经在库尔斯克南部,以收复哈尔科夫为目标的、代号“鲁缅采夫统帅”的作战已经收复别尔哥罗德,莫斯科于当天鸣放礼炮以示庆祝。

至8月18日,北线各方面军又西推进150公里,双方在布良斯克以东形成对峙。南线的草原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则向西南进入乌克兰地区。8月23日,苏军在时隔6个月后再次收复哈尔科夫。至此,库尔斯克会战结束,苏军在反攻中肃清了奥廖尔地域和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集团。据苏方统计,在连续50天的作战中,德军损失50万人、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700余架飞机,30个师被粉碎。

斯大林在评价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的意义时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就把它推到了覆灭的边缘”。此后,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苏德战场的胜负已经不再有悬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