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96、【苏德战场】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

96、【苏德战场】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德战场】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铁木辛哥的滑铁卢

1941年10月25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夺取了乌克兰东北部工业城市哈尔科夫。在德军到来前,苏军已经将城内的工厂设备和人员撤退到了大后方乌拉尔。德国人渴望得到的机车厂、涡轮机厂、机电厂等大型重工业企业,苏联人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即便如此,处于苏联中部和南部连接位置的哈尔科夫和沃罗涅日仍然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也成了双方在1942年夏季攻势中首先争夺的目标。

在德军统帅部制定的1942年东线作战计划,即“蓝色”方案中,希特勒将进攻的重点定为苏联南部,最终目标是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产油区。为了能够确保德军南下安全,德军在夺取高加索地区前,必须将战线推进到顿河一线,使南下的德军后方安全无虞。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德军统帅部制定的蓝色方案对苏德战场的后续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其将主要兵力和进攻方向选择在苏联南部,苏德战争在以后的2年中,主要战事均发生在南线。莫斯科、列宁格勒地区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从此转为守势。

根据蓝色方案,德军沿顿河一线的首要目标是上游的沃罗涅日和中下游的斯大林格勒。为此,“蓝色方案”分成四个步骤,依次进攻顿河沿线的苏军。“蓝色1号”的目标是沃罗涅日,“蓝色2号”的目标是顿河西岸,“蓝色3号”是斯大林格勒,“蓝色4号”是顿巴斯及顿河下游南岸地区,那里已经到达高加索山脉,苏联的产油区。

苏军统帅部在年初制定的1942年作战计划中,将全年的作战原则定为:“采取积极防御措施,遏制德军的进攻,同时积蓄强大的预备队,伺机向德军反攻,并将德军击溃。”

由于斯大林判断德军在这一年的进攻重点仍然是莫斯科,所以苏军将主要兵力仍然部署在勒热夫至库尔斯克一线。尽管后来从各方情报汇总的消息表明,德军的进攻重点是南方,斯大林还是将主要兵力部署在这里。

在苏联南部地区,从骨子里厌烦防御的西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对统帅部制定的防御策略并不赞同。他不愿意静静地等待德军来进攻,而是主张在自己的防区向德军反攻。1942年春季以来,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实力也有所增强,这更让铁木辛哥坚信苏军有能力将德军击退。

在1942年3月举行的统帅部军事会议上,铁木辛哥正式提出在南线发动局部攻势,以夺取1941年丢失的哈尔科夫,并将战线推进到第聂伯河一线,甚至收复基辅。

他的意见遭到了沙波什尼科夫的反对,这位斯大林极为尊重的苏军元帅曾经担任苏军总参谋长,后因为身体原因将职务交给了华西列夫斯基。沙波什尼科夫认为,苏军没有足够的预备队,目前最好还是积极防御。朱可夫则主张仅仅在他负责的莫斯科方向发动进攻,其他地区应该采取守势。

斯大林对二人的“消极”意见很不以为然,在朱可夫的回忆录中称,斯大林打断了沙波什尼科夫的话,颇为激动地表示:“我们岂能坐等德国人首先突击,需在宽大的正面上先敌实施一系列的突击,这样才能摸清敌人的准备情况。朱可夫提出的在西方向上展开进攻,而在其他方向上实施防御,我认为这是个不彻底的治标办法。”

最终,在斯大林绝对权威下,苏军推翻了刚刚制定的“1942年全年采取积极防御”的基本作战原则,决定在南线发起反攻,要求西南方面军首先夺取哈尔科夫,然后视战场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1942年3月30日,由西南方面军参谋长巴格拉米扬制定的作战计划提交到苏军大本营,确定1942年4月~5月西南方面军的作战目标:夺取哈尔科夫城,然后变更部队的部署,从东北发起突击,拿下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和西涅尔尼科沃。

在哈尔科夫地区东南,苏军在之前的作战中保留了一处突出部,这个突出部的根部是巴拉克列亚和斯拉维扬斯克,顶部在洛佐瓦亚的西南。这里威胁着德军第6集团军驻守的哈尔科夫至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之间的交通线,也可以作为苏军进攻的理想出发地。

在这个称作“巴尔文科沃突出部”(或伊久姆突出部)的地方,也是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的结合部。现如今的西南方面军,已经不是几个月前只剩下几个被打残的集团军的时候了。铁木辛哥手下有4个齐装满员的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同时,作为西南方向总指挥,他还节制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南方面军部队。

苏军从北到南依次部署第21、第28、第38、第6集团军和博布金集团军级集群。其中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是亚贝舍夫中将指挥的第28集团军和戈罗德尼扬斯基指挥的第6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将分别从哈尔科夫的东北、东南方向实施突击。

戈尔多夫指挥的第21集团军负责掩护第28集团军的右翼;曾经坚守哈尔科夫的第38集团军现如今跟进更换了指挥员,改由莫斯卡连科担任司令员。他的集团军处于哈尔科夫正东面,负责在这个方向发起辅助进攻;在第38集团军的左翼,就是另一支担任突击任务的第6集团军,该集团军的进攻出发地就

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的根部巴拉克列亚;博布金的集团军级集群负责坚守突出部顶端的洛佐瓦亚,保护第6集团军的左翼,进攻发起后,与第6集团军一道实施突击。

在突出部的南端是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南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分别是部署在突出部根部斯拉维扬斯科的第9集团军,以及在其身后的第57集团军。此外为了加强西南方面军的突击能力,苏军统帅部还给方面军调拨了第21、第22和第23坦克军,以及9个独立坦克旅,上述坦克部队给方面军增加了925辆坦克。参加这次反攻的苏军共8个集团军,总兵力76.5万人、1200辆坦克、1.3万门火炮和迫击炮和926架作战飞机。

铁木辛哥的实力可谓雄厚,他在几个月前曾以劣势兵力取得了罗斯托夫战役和叶列茨战役的胜利,这也让他对自己的指挥能力充满了信心。现如今他手中有这样的兵力,自己没有理由不去争取更大的战绩。

然而,他忽视了苏联情报系统提供的信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已经不是去年冬季那个缺少补给和过冬装备的疲惫之师,他们不仅得到了休整,还在漫长的冬季得到了加强。

不仅如此,苏军在战前就有一个细节暴露的他们存在的战术落后的问题。分配给第38集团军的第22坦克军,并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将坦克分散给了各个步兵师。这说明苏军对坦克在进攻中的作用还缺少认识,这种问题在战役开始后,又一次得到印证。

德军统帅部并没有预料到苏军会在哈尔科夫发动进攻,他们的情报系统没有给出预警。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的情报部门都缺少亮点。德军没预料到苏军会进攻的另一个原因是出于军事常识,在1942年初,德军的实力依然强大,经过冬季的整补,东线德军还保持着300多万的兵力,而且还有仆从国的100多万军队,兵力并不比1941年战争爆发时少。而且新组建的师和给各师补充的新兵也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斗力依然强悍。相比之下,苏军的兵力虽然比战争爆发初期更多,但兵员素质是下降的。

在德军夏季进攻计划中,消除“巴尔文科沃突出部”是德军进攻计划的序幕。这个突出部威胁着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北端第6集团军和后方的交通安全。夺取这里不仅可以消除德军的威胁,还可以作为德军实施“蓝色方案”的出发地。

德军的计划是第6集团军从哈尔科夫出发向,会同“克莱斯特集群”(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一部)分别北和南攻击突出部的根部巴拉克列亚和思维扬斯克。其中,德军第6集团军当面是苏军第6集团军,因苏军提前发起进攻未能顺利实施进攻计划;南面的克莱斯特集群则如期展开进攻,并成为这次战役的关键。

由于在未来的夏季攻势中担负重要的进攻任务,德军第6集团军获得了更多的加强。该集团军在苏军进攻前下辖4个军14个师、兵力33万人,其中包含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坦克300多辆。另外还有1个罗马尼亚师和2个匈牙利师。

在1942年1月,德军第6集团军又更换了主官,由曾经担任过该集团军参谋长的保卢斯出任司令。不仅是第6集团军,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也更换了主将。赖歇瑙刚刚担任集团军群司令不久,就因突发心脏病丢掉了性命。被希特勒误解而遭到解职的前任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在不久前有了新的职位-西线总司令,所以希特勒启用赋闲在家还不到1个月的前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保卢斯的集团军是将第29军部署于防线最北端的别尔哥罗德;向南是第17和第51军,部署在北顿涅茨克河丘古耶夫桥头堡,防御哈尔科夫东北和正东方向;第8军部署在哈尔科夫东南地区;在第8军的右侧则是罗马尼亚的第4步兵师。集团军的2个装甲师(第3、第23装甲师)作为集团军预备队部署在防线纵深。

在德军第6集团军防线的南部,是南方集团主力。越过中段德国和罗马尼亚混编的第6军;德军在斯拉维扬斯克以南地区集结了16个师的重兵集团,由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指挥,准备突破苏军第9集团军的防线,与德军第6集团军一道歼灭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的苏军。

在克莱斯特的身后至亚速海岸,南方集团军群其余部队和苏军南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对峙。

由此可见,德军的兵力并不比苏军少,在苏军进攻当面共有30多个师,兵力超过60万人。如果考虑到德军的装备和战斗力素质更高,苏军其实在实力上仍然弱于德军。

1942年5月初,在铁木辛哥即将发起进攻前,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侦察到自己防线正面集结了德军第3装甲军(属于克莱斯特集群),这完全可以证明德军要向这里发起新的攻势。但这个情报没有被铁木辛哥重视,苏军还是如期发起了进攻。

1942年5月11日,苏军开始对哈尔科夫实施空袭。次日晨7时30分,经过1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苏军开始从东北和东南方向同时发起进攻。

在哈尔科夫的东北方向,苏军第28和第38集团军的进攻重点是旧萨尔科夫,在这里防御的是德军第17军第294步兵师。为

了尽快达成突破,苏军集中了7个步兵师和5个坦克旅。经过激战,向德军纵深推进10公里。

在哈尔科夫东南方向,苏军第6集团军在1个坦克旅的引导下,向德军第8军阵地发起进攻。由于苏军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一点,形成了局部兵力绝对优势,进攻很快就达成了突破。随后,博布金集群和第6骑兵军从突破口投入战斗。至当日日终,苏军在哈尔科夫东南方向打开了一条40公里宽的突破口,向纵深推进16公里。

德军有些措手不及,保卢斯向第17军第294师防御地区紧急增调了预备队的2个装甲师,冯·博克则将集团军群预备队的第305步兵师派给保卢斯,以充实他手中的预备队。

5月13日,德军第23装甲师在步兵的支援下,开始苏军第38集团军南翼展开反击;同时第3装甲师也向苏军第38集团军北翼反击。由于莫斯卡连科没有集中使用第22坦克军,其第38集团军在进攻的前两天就消耗掉了很多被分散使用的坦克。当德军的装甲部队反击时,苏军无法集中坦克和德军对抗。很快,苏军的阵地就被德军冲散,在炮兵的支援边打边撤。

这样一来,德军成功地遏制了苏军扩大突破口的企图,而且威胁着此前突入德军旧萨尔托夫地区苏军的两翼,也限制了苏军在哈尔科夫东北方向的进攻。

相比之下,苏军第6集团军和博布金集群在哈尔科夫东南方向的进攻比较顺利,他们在进攻的前3天,向德军纵深已经推进了25~50公里。尤其是第6骑兵军插入德军阵地最深,他们已经推进至克拉斯诺格勒,这里已经是哈尔科夫的西南地区,德军第6集团军有被苏军包围在哈尔科夫的危险。

5月14日,冯·博克向德军统帅部请求推迟“蓝色方案”实施时间,将用于南线进攻的部队抽调出一部分增援保卢斯。希特勒和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则不同意冯博克的意见,他们认为与其被动防御,还不如按照原计划,坚定地在南线发起攻击。这样不仅可以牵制苏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进攻,而且依靠德军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能力,完全可以扭转局面,击败当面的苏军重兵集团。

此时的铁木辛哥对战事的进展感到满意,西南方面军司令部也洋溢着胜利的气氛。5月15日,铁木辛哥向斯大林报告:“战役正顺利展开,我们将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下一步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铁木辛哥此前没有打出手中的两支攻坚利器-第21和第23坦克军。他后来解释说,战场上还没有出现合适的时机。5月15日,铁木辛哥认为最佳时机已经出现,遂决定动用手上的两个坦克军,在进展顺利的南线继续向德军纵深推进。

但苏空军没能给他们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实力更强的德国空军已经掌握了哈尔科夫地区的制空权,使苏军地面部队调动越来越困难。而且更糟糕的是,当苏军第21和第23坦克军用了2天时间完成进攻调度后,德军克莱斯特集群也向苏军发起了进攻。

5月17日凌晨4时,克莱斯特的坦克集群开始向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南面根部发起攻击,当面是自己多次击败过的苏军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战斗进行2个小时后,德军取得突破,第一天深入苏军防线40公里。苏军左翼退往北顿涅茨克河,右翼退往巴尔文科沃,罗马尼亚部队则切断了供应苏军油料的管道。

与此同时,保卢斯在哈尔科夫东北地区也发起反击,第3装甲师切入苏军第28和第38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将其联系切断。

鉴于战场形势急转直下,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于5月17日当晚向斯大林建议,西南方面军应立即停止进攻,从突击集团中抽调出坦克部队,向德军克莱斯特集群发起反击。有些犹豫的斯大林和前方将领进行了沟通,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和方面军军事委员赫鲁晓夫都表示要继续进攻。斯大林遂决定维持原进攻计划不变,苏军因此丢掉了纠正错误的时机。

情况在迅速恶化,克莱斯特的进攻正在一步步逼退苏军第9集团军,并于18日攻占了巴尔文科沃和伊久姆,担任突击箭头的正是此前苏军第9集团军侦察得知的德军第3装甲军的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轻装师(歼击师)和1个山地师。

当天,华西列夫斯基冒着极大风险,再次向斯大林建议停止进攻,从突击集团中抽调出兵力堵住克莱斯特的推进。赫鲁晓夫也通过斯大林曾经的秘书马林科夫,向斯大林转达了停止进攻的请求。但斯大林还是没有同意,因为铁木辛哥向他报告:克莱斯特的威胁不大,如果统帅部能够给他一些预备队,阻止住克莱斯特的推进,那西南方面军会在哈尔科夫取得重大胜利。

不知道斯大林当时出于怎样的考虑,统帅部预备队部署到位需要几天的时间,可是形势已经没有时间让苏军完成部队从远距离调动。当时他还是下达了相关命令,决定让铁木辛哥继续向哈尔科夫进攻。

一场灾难降临了!

5月19日,苏军第6集团军的屁股都要被德军烧着了,他们再也不顾铁木辛哥的命令,掉过头来冲向克莱斯特。但为时已晚,苏军第6集团军前后都是德军。在他们折返以后,德军第6

集团军第8军转入反击,企图和克莱斯特一道把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变成一个包围圈。

与此同时,保卢斯命令哈尔科夫东北方向的部队也转入反击。几天前调到那里的第3和第23装甲师连同步兵第44师组成了一个快速集群,首先切断了苏军第28和第38集团军的退路,然后继续南下到达丘古耶夫。德军的企图是南北4个装甲师对进,将苏军两个方向进攻的部队全部合围。

在这期间,德空军也频繁出动,以平均每天700多架次的规模,向苏军地面部队,特别是坦克集群发起空袭,苏军的坦克军、坦克旅损失惨重。在德军的立体打击下,苏军的抵抗从英勇变成无序,从无序变成崩溃。

5月23日,德军南北两支装甲集群会合,由此切断了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内苏军的退路。随后,德军的装甲部队插入到巴拉克列亚以西,又将苏军被包围的部队分割成两段。

在此期间,德军和苏军的坦克爆发了大规模的坦克战,德军投入的是第14、第16、第3和第23装甲师,苏军投入的是第37、第28和第198坦克旅。由于步兵已经跑光了,苏军的坦克是孤军作战。有些T-34坦克是被击伤后,又被德军步兵用炸药炸毁的。有些是被德军75毫米长管火炮击毁的。在付出相当的代价后,德军消灭了苏军的坦克集群。

在包围圈中的苏军有20万之众,他们包括南方面军第57集团军,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博布金集团军级集群、第38集团军一部。而且在这个包围圈中还包括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以及多位高级将领,一切似乎回到了1941年的夏天。

由于是进攻期间被陷入重围的,苏军也没有防御工事可以依托。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命令炮兵先向苏军实施猛烈炮击,空军在空中实施打击,以加剧苏军的恐慌情绪,丧失战斗意志。很多苏军没有放弃突围的欲望,他们高喊着口号,四处向德军反扑,希望能够找到德军的薄弱地带,也的确有很多苏军逃出了包围圈。

铁木辛哥尽了司令员的最后一点义务,他命令第38集团军在包围圈外的部队实施求援。该集团军在随后的行动中,也成功地救出了2.2万名被围苏军。

被围的苏军将领中,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于5月26日阵亡。期间阵亡的将领还包括第57集团军司令员波德拉斯中将、第6集团军司令员哥罗德扬尼斯中将、集团军级集群司令员博布金少将、第57集团军炮兵指挥官马利阿诺夫少将和第6骑兵军军长玻利索夫少将。第57集团军参谋长阿尼索夫在包围圈中自杀身亡;被俘的将领中,有些死于集中营,有些活到了战后被苏军解救,后来又恢复了军职。

5月29日,包围圈内的战斗结束了,大部分苏军成了德军的俘虏。连同此前作战中的损失,苏军在战役中共损失了27.7万人,其中纯减员17.7万人(含阵亡、被俘、失踪)。德军还击毁和缴获了1200多辆坦克、2000多门火炮。德军的损失要小得多,第6集团军损失2万人,克莱斯特集群损失1.2万人,合计3.2万人。

早在战役结束的10天前,希特勒命令空军紧急向德军前线送去了香槟酒。德军在夏季攻势的一开始,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是应该开香槟庆祝一下了。尤其是保卢斯,他更加敬重赏识和提拔自己的元首。如果不是统帅部坚持按原定计划实施进攻,战役的结局是什么样子还不好说。他可能不会等到冬天的斯大林格勒,提前半年就被包围在哈尔科夫。

因此,保卢斯越来越笃信希特勒的指示,而不愿意遵守前线上司的命令。这也为这个平民出身的将领在斯大林格勒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铁木辛哥的命运遇到了转折,这一次惨败让斯大林对他彻底失去了信任。6月21日,苏军统帅部撤销西南方向总指挥部,铁木辛哥只负责指挥西南方面军的部队。不久,斯大林将华西列夫斯基派到西南方面军,以“帮助”铁木辛哥作战。而这也仅是铁木辛哥走下坡路的开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