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74、【欧洲战场】西西里岛战役

74、【欧洲战场】西西里岛战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欧洲战场】西西里岛战役:美军和英军的一次算不上公平的竞赛

1942年11月,盟军实施火炬行动,20多万盟军部队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此时隆美尔正在败退突尼斯,与那里刚刚组建的第5集团军会合,东面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尾随而至。1943年2月,隆美尔上演了自己在北非的谢幕演出,他趁西面美军第2军立足未稳,动用手中仅有的2个装甲师,在凯塞林山口发动奇袭,至美第2军伤亡被俘万余人。3月9日,刚刚担任非洲集团军群总司令10天的隆美尔离开非洲,返回德国。1943年5月,隆美尔的继任者阿尼姆(原第39装甲军军长,长期在东线列宁格勒方向作战)率德意联军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对于盟军的下一步行动,在美英内部是存在巨大分歧的。按照美方的意见,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主张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威胁欧洲大陆腹地,这也符合苏联方面的意愿。英国方面则因为地中海地区对于英帝国的重要性,提出以北非为支撑,向意大利本土或者巴尔干半岛方向进攻,双方为此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

自1941年底至1942年初,美英双方在华盛顿举行的阿卡迪亚会议上,正式确定联合对抗轴心国家联盟后,直到1944年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英国在盟军中就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双方在重大战略决策问题上,最终大多都是按照英国方面的意愿执行。这与英国在西方国家的传统领袖地位分不开。同时,从盟军最初投入战场上的军事力量上看,英国方面也的确实力最强,例如在1943年2月在北非成立的第18集团军群,英军有2个集团军,美军初期只有第2军,而且英军中包括久经战阵的第8集团军,美军第2军由于缺乏作战经验,战斗力偏弱。这种局面直到1944年底,西线战场上美军的作战部队远超过英联邦部队,而且在战场上表现越来越出色以后,美英高层又经历一次激烈的争吵才改变。

1943年1月,美英在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召开会议,美国方面做出重大让步,决定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美国反攻欧洲,必须依赖英国的帮助,美国方面无法独立实施。在英国一再坚持下,美军不得不妥协。此外,进攻西西里岛对于美国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行动相比于横渡英吉利海峡,投入的海空军力量要小得多,这样美国就可以抽出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战场,英国方面也不必从亚洲调回自己的海空军力量。至此,盟军的战略方向得以确立,接下来就是去执行了。

1943年2月17日,盟军调整在北非地中海地区部队的战斗序列,艾森豪威尔出任盟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任副总司令,特德出任空军司令,坎宁安出任海军司令。同时成立第18集团军群,由亚历山大兼任集团军群司令,该集群下辖英军第1、第8集团军和美军第2军。

德国方面也在密切注意着盟军的动向,刚刚从北非返回德国的隆美尔提出,意大利对于德国毫无意义,墨索里尼统帅的意大利军队也难堪大用。德国应该从北非和意大利本土全部撤出,将这些精锐部队调往更重要的战场。同时他还建议在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脉构筑防线,阻止盟军从意大利攻入欧洲内陆。

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则反对这个方案,他认为如果放弃意大利,盟军的空军会直接威胁德国本土工业区和罗马尼亚油田。况且意大利军队在德军的指挥下尚可一战,尤其是在本土作战,意大利人会为保卫祖国而爆发出强烈的战斗意志。

作为德军的统帅,在二战期间能够从始至终都受到希特勒赏识的将领并不多,包括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坦因等人,都只是一时受到希特勒的重用。对于陆军出身、后以空军身份晋升元帅,最后又担任南线战区司令的凯塞林,希特勒一直都非常欣赏他,这在德国军中并不多见。

单从军事角度讲,希特勒赞成隆美尔的观点;如果加上政治因素,希特勒主观上更倾向于凯塞林的主张。于是,希特勒综合了两人的建议做出部署:向巴尔干再派驻6个师,使那里的驻军总数达到13个师;在撒丁岛重新组建第90师,在西西里重组第15装甲师,并向意大利南部派遣“赫尔曼·戈林”装甲步兵师和第16装甲师。为防范意大利投降,必要时解除驻守在西西里岛的意大利第6集团军司令古佐尼的指挥权。同时,筹备由隆美尔指挥德军12个师进入意大利北部,预防南部战线可能出现的不测。

1943年5月,在华盛顿第三次会议(代号“三叉戟”)上,进攻意大利西西里岛作战计划(代号“爱斯基摩人”)确定,这份经过8次修改的计划,最后由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一锤定音”。在上一版计划中,盟军计划在西西里岛的西北部巴勒莫和东南部锡拉库萨两个地区同时登陆,最终夺取位于岛上东北端的墨西拿。

刚刚指挥完突尼斯战役的蒙哥马利对这个方案提出了反对,他认为两个登陆地点距离太远,彼此之间无法协同,容易被德军各个击破。所以,盟军的登陆地点要尽量靠近一些,登陆后可以相互策应,配合作战。

蒙哥马利的观点得到

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和副总司令亚历山大的支持。然而在确定具体的登陆地点上,蒙哥马利显然暴露了他的私心,也让两位上级颇感为难。他提出英军在西西里岛东南海岸登陆,美军在西西里岛南部海岸登陆。上陆后,两支部队齐头并进,北上夺取墨西拿。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方案是明显倾向于英军的。因为在环绕西西里岛可登陆的地点一共有36个,如果以控制制海权、制空权和迅速夺取港口三个标准来对比,岛上利卡塔和锡腊库扎之间的西西里东南角沿岸地区是最理想的登陆地点,而且那里还有3处较大的港口,可以为登陆部队提供后续补给。美军登陆的杰拉湾地区,盟军尚不能完全掌握制空权,而且那里只有一处不大的港口,无法保障上陆部队每天300吨的补给。

当然,英军部队的战斗力强于美军是双方的共识,但这样的理由是不能在盟军内部公开宣讲的。所以作为在地中海战区英方最高指挥官,亚历山大在艾森豪威尔面前有些愧疚。

他坦率地对艾森豪威尔说:“风险没有平均分担,差不多全部都落在美军头上……从其他方面也看得出,美军的任务出力大、得名小。他们登陆的滩头比英军登陆的滩头暴露得多,有些地段有沙洲障碍,还只有一个小港可以利用。”

艾森豪威尔对亚历山大的答复相当大度,这位未来的美国总统早已经具备了一名政治家的素质,他对自己的副手说:“我不把自己看成是美国人,而看成是同盟国的人。”不过,他给亚历山大出了一个难题:由他把这个方案通知给指挥美军登陆的巴顿将军。于是,他又硬着头皮找到了巴顿,在宣布完最终计划后,亚历山大对巴顿说:“乔治,你也可以谈谈你的意见,你同意新的计划吗?”巴顿回了一个军礼,只说了一句:“将军,我不搞计划,我只服从命令。”

盟军参加这次登陆战役的兵力是由原第18集团军群改编的第15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英国的亚历山大,下辖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和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将军),总兵力47.8万人。海军司令为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拥有各类战斗舰艇和登陆船只3200艘。空军由英国空军中将特德指挥,拥有作战飞机4000余架。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战役总指挥,进攻发起时间为1943年7月10日。

随着登陆日的临近,盟军开始对西西里岛的空军设施及其附近岛屿实施一系列打击,扫清外围。班泰雷利亚岛是意军的飞机和鱼雷艇基地,位于突尼斯和西西里岛之间。盟军为了夺取这一前进基地,在进行为期10天的轰炸之后,于1943年6月11日在该岛登陆成功,俘虏意军1.1万人,盟军仅损失40名飞行员,不到20架飞机。两天以后,盟军又占领了附近的利诺萨小岛和兰皮奥内岛。至此,盟军控制了西西里海峡的所有岛屿,肃清了轴心国的前哨阵地。

从7月3日起,同盟国空军开始对西西里岛、撒丁岛和亚平宁半岛南部的机场、港口、潜水艇基地以及工业中心展开猛烈空袭,摧毁许多重要目标,迫使德、意联军的远程航空兵将其基地撤至意大利北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5艘火车渡轮也被击沉了4艘,西西里岛与意大利本土的联系更为困难。到开始登陆时,盟军在空中和海上均占有优势。

1943年7月5日,搭载首批登陆部队的盟军舰队分别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出发,驶往西西里岛。9日,就在盟军要准备登陆的前夜,地中海海域天气骤变,海上刮起了5级以上的大风。这让地中海盟军司令部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如果坏天气持续,美军在南部海岸登陆计划将会夭折。

在东南海岸登陆的英军因为处在背风,不会受到影响,但只有他们单独登陆,他们将承受岛上所有守军的反击压力,而如果现在放弃登陆,准备了数个月的登陆战役将前功尽弃,德军绝不会在西西里给盟军第二次机会。华盛顿和伦敦都发来电报,询问指挥部的下一步打算,作为盟军总指挥的艾森豪威尔最终决定按原计划继续实施登陆。幸运的是,至9日深夜,海上的风变小了。

1943年7月10凌晨2时30分,3400名美军第82空降师部队和1500名英军第1空降师部队,在西西里岛盟军登陆地点实施空降。这次是盟军首次在夜间实施大规模空降,由于输送他们的飞行员大部分缺乏经验,加上海面上的大风,飞机编队偏离了航线,有的被迫返航;有的下落不明;有的过早投放滑翔机,致使飞机掉进了大海,有的飞机则降落到远离海岸的地区。剩下的飞机又大多数散落在沿海岸80~100公里长的地区,只有极少数部队在规定的时间赶到指定位置,并坚守到登陆部队抵达。

出人意料的是散落在各地空降的部队,对当地意大利军队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很多部队的指挥官骑上自行车或者摩托车逃往内陆,他们手下的士兵也丢下武器、四下逃窜。

在空降部队空降15分钟后,盟军首批8个师(英军5个师、美军3个师)开始在各自登陆地点上陆。

在杰拉湾,美军一开始的登陆并没有遭遇抵抗,他们的困难是登陆地点糟糕的登陆条件。这里有很多假滩,步兵的登陆艇并不会

受到影响,第一次经历抢滩登陆的士兵们在指挥官的恐吓和劝说下冲到滩头,并夺取了无人防守的杰拉镇。但运送重型武器的舰船无法靠岸,美军在战前发明的可载重2.5吨的水陆两栖汽车(俗称“水鸭”)发挥了一些作用,他们将一批105榴弹炮运上来岸,这些火炮在次日迎战德军的反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驻守在离海岸32公里的卡尔塔吉罗内四周的“赫尔曼·戈林”师,于第二天早上赶到美军第1步兵师登陆点杰拉湾,企图将其赶回大海。由于海滩拥挤,风浪过大,美军的绝大部分重型装备还在运输舰上。结果,100辆德军坦克从平原上冲杀而下,摧毁了美军前哨,并冲到连接海滩的沙丘地带。

由于战前盟军空军坚持对德军交通线实施空中封锁,所以他们承诺德军不会出现在滩头,就连战前拟定联合计划空军都没有派代表参加,英国空军的傲慢做派直到诺曼底登陆时也是如此。当指挥部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并开始纠正时,已经是登陆的2天以后了。

在滩头,美军第1师得到了海上舰艇的炮火支援,舰艇在海上自由移动,更大口径的舰炮能够给予德军更大的杀伤,唯一不足的就是缺少空中侦察以校正炮火位置,舰炮的射击精度不够。即便如此,赫尔曼戈林师的坦克还是遭到了巨大损失,他们丢下约50辆坦克残骸,撤到了内地。

在东南部登陆的英军部队的登陆比较顺利,海上的风浪多少对登陆造成了一些干扰,第8集团军的登陆较计划晚了一些,但由于达成了战术的突然性,意大利的炮兵部队大部分在睡梦中就成了英军的俘虏,少数抵抗的小股部队很快就被冲上岸的英军消灭。至11日夜间,第8集团军在登陆点建立了纵深5至15公里的登陆场。12日,英军占领了锡拉库萨港口。

至此,盟军在西西里岛成功地实施了登陆,下一步是占领整个西西里岛。

当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后,德军第11空降军军长就立即建议:第11军驻扎在法国南部的两个师空降西西里岛,向盟军发起反击,将他们消灭在地中海沿岸。但他的建议被希特勒拒绝了,他要观察一下事态发展再做决定,希特勒担心的是盟军的登陆也许是一次佯攻,真正的登陆地点是撒丁岛。

7月12日,南线总司令凯塞林飞抵西西里岛,他的结论是盟军的目标就是西西里岛,而且意大利军队已经全面溃败,他建议将德军尽快撤往意大利本土。希特勒随即接管了西西里岛作战的指挥权,为了能够尽量拖延盟军在西西里岛的攻势,从而为守住意大利本土争取时间,他命令南线部队向西西里增援。至7月13日,16万德军部队被输送至西西里岛,由第14装甲军胡贝统一指挥。

对于这些部队,希特勒下达的命令是:“我们不再期待能够守住西西里岛,但重要的是打一场拖延战,以便为稳定大陆的局势争取更多的时间。然而,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我们的德国师遭受损失。”

在希特勒的强烈要求下,7月13日,意大利一支由13艘潜艇组成的舰队出发,驶往英军登陆地点锡拉库萨,偷袭正在那里的盟军海军舰艇。返航时,盟军舰艇完好无损,意大利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潜艇到达那里后,没有发现盟军的舰船。显然,战场上已经不能指望意大利军队了。

作为西西里战役的主攻部队,第8集团军的任务是尽快夺取墨西拿,那里是进入意大利本土的最短路线,穿过墨西拿海峡,对面就是意大利亚平宁半岛。

在蒙哥马利的当面,胡贝的装甲部队已经抵达,阻断了英军北上夺取卡塔尼亚的路线。7月13日,蒙哥马利决定派遣一支空降部队,抢占卡塔尼亚以南锡美托河上的普利马索莱大桥。当晚,由英军第1空降师组成的1500名突击队再次实施空降作战。不幸的是,德军第11空降军第1空降师的先遣分队也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实施了空降,这支部队是奉希特勒的命令,从法国南部直接赶来增援西西里岛的。两支空降部队在德军防线后方3公里处的遭遇,干扰了英军的行动,最终约有250名英军夺取了普斯马索莱大桥,但一天后,该部弹尽粮绝,德军从他们手中夺回了这座大桥,并巩固了在卡塔尼亚的防线。

空降作战失败后,蒙哥马利考虑派一支有力部队向西迂回,分兵两路实施突击,但是向西迂回的第30军,需要使用第124公路,这条公路原计划是提供给美军第7集团军使用的,他们需要沿着这条公路北进,以掩护英军在右路的推进。如果124号公路让给英军,美军就只能在英军通过后,跟在他们后面行动,这样就完全失去了美军登陆作战的意义。

在战役发起前,蒙哥马利就对亚历山大说:“很显然,应当由一位集团军司令和一个联合参谋部来承担军队的协调、指挥和管理。”亚历山大明白蒙哥马利的意思,他随后向艾森豪威尔转达了蒙哥马利的意见,并表示愿意将前线指挥权交给蒙哥马利。这一次,艾森豪威尔明确拒绝了,他对第15集团军群总司令亚历山大说:“计划里有两个集团军,一个是美国的,一个是英国的,这两个集团军要由你亚历山大指挥,而不是蒙哥马利。”

按照战前设想,在上岸完成集结后,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

军沿东部沿海经卡塔尼亚向墨西拿推进。巴顿的第7集团军从南部滩头阵地经西西里岛中部的恩纳、尼科西亚推进至西西里北部沿海,为英军建立一条左翼屏障,然后向东与英军在墨西拿会师。

由于美军的登陆附近只有一个小港口,所以美军第一批登陆部队三个加强师(7.2万人)以及装备、物资上陆速度很慢。在部队完成集结准备北上时,巴顿接到了亚历山大的命令,124号公里交给英军使用(盟军可用于北上进攻的道路有四条,按照战前制定的计划,靠近东部的2条公路归英军第8集团军使用,靠近中部的124号公路归美军第7集团军使用,靠西边的公路距离盟军进攻路线较远,没有纳入计划中),美军负责掩护英军的后方,保障恩纳环形地带的安全。随后,美第2军军长布莱德利也来到巴顿的指挥所,告知他英军第30军已经上了124号公路。

在美国军界,巴顿一向以脾气暴躁著称,这一点也让他在二战期间吃尽了苦头。然而让布莱德利意外的是,此时巴顿出奇的冷静,这得益于临出发前,对他极为器重的艾森豪威尔的告诫,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方案。他决定:以一部掩护英军的侧后,前出至恩纳;以一部沿海岸线西进,夺取距离美军30公里远的恩佩多克莱德港口,改善部队补给;另以集团军主力向西北进攻,目标是西西里岛西北的巴勒莫。

7月17日,巴顿专程返回突尼斯面见亚历山大,将自己的西进计划和盘托出,在得到对方口头同意后,他立即返回前线(2天后,亚历山大发给美军第7集团军的正式命令是否定了巴顿的方案,此时部队已经出发,第7集团军参谋长盖伊没有将命令交给巴顿看,促成了美军行动的成功)。他命令布莱德利负责掩护英军在西西里岛东部的进攻,其余部队分两路向巴勒莫推进。

7月19日,由集团军副司令凯斯率领的第2、第3师和第82空降师、第9师的一个团开始向西、西北推进。当天,部队沿着高低起伏的丘陵向前推进了40公里。20日,又推进了32公里,沿海岸推进的特遣支队夺取西西里岛西南的夏卡。7月22日,沿海岸推进的部队抵达巴勒莫以西,第2师进至巴勒莫以东,第3师抵达巴勒莫东南。对于美军突然出现在巴勒莫,守军立即陷入混乱,多年的战争让他们早已产生了厌倦,根本无心抵抗。当天,第2师进入巴勒莫,4.4万名意大利守军于当晚向美军投降,美军在这几天的行动中仅损失200余人。

此时,东线的战事陷入胶着。7月17日,第8集团军又一次夺取了3天前失去的普斯马索莱大桥,但它已经失去了价值。德军增援西西里岛的部队已经在埃特纳火山一线构筑防线,堵住了英军北上的所有通道。

蒙哥马利本想让第30军从124号公路迂回到德军防线后方,同样被德军挡住了去路。更让蒙哥马利沮丧的是,部队开始流行疟疾,英军因此减员1万多人。7月21日,蒙哥马利命令部队转入防御,等待从北非赶来的援军。此时,在战场上戏剧性地出现了“爱斯基摩人”计划第8版时的态势,美军在西北的巴勒莫,英军在东南部。

鉴于战场形势,7月23日,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调整作战部署,命令美军第7集团军以巴勒莫为补给基地,全力向东、夺取墨西拿。

此时,在东线的苏军刚刚取得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

7月23日,巴顿命令第7集团军开始向东推进,出乎他的意料,德军的抵抗非常激烈,他的部队与英军一样进展缓慢。7月27日,美军攻占尼科西亚和圣斯特凡诺,距离墨西拿尚有100余公里。

7月25日,墨索里尼政权倒台,接替他的是已经退休的陆军元帅巴多利奥。7月26日,意大利新政府惧怕德军报复,遂致电希特勒承诺继续与德国保持同盟关系,一同与盟国作战。希特勒根本不相信巴多利奥的承诺,他明白意大利倒戈只是时间问题。7月28日,希特勒开始向意大利南方增派部队,并命令西西里岛的部队准备撤回意大利,前提是德军在意大利完成部署。

7月底,美军各部队推进至特罗伊纳-塞拉米一线,右翼的第1师和英军第8集团军第30军的加拿大第1师取得了联系,在盟军对面是胡贝指挥第14装甲军。

加拿大第1师是英军第8集团军的亮点,这支部队以前没有作战经验,师长西蒙斯也是一个年轻的将领,第一次指挥一个师作战。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有优异的表现,得益于该师接受过严格的训练,并且能在战场上快速掌握实战技能。7月22日,该师占领莱昂福泰,27日占领阿吉拉,8月2日击破赫尔曼戈林师的防御夺取雷加布托。

与此同时,英军第8集团军其他部队也恢复攻势,至8月5日,第13军在东面推进至埃特纳火山与海岸的狭长地带。中部的第30军也推进到了埃特纳火山以西的丘陵地带。在他们的左翼是美军第7集团军的第1师,他们在特罗伊纳与德军第15装甲师陷入苦战。

艾伦指挥的美军第1师是最早登陆西西里的美军部队。他们于7月31日抵近特罗伊纳,德军当时在该城的防御兵力并不多,但艾伦没有抓住战机,给德军留出了调整部署的时间。

攻占特罗伊纳对战役非常重要,德军的防线从埃特纳火山地带一直延伸到西西里岛北部海岸,特罗伊纳位于这条防线的中央。突破这里就可以直取墨西拿海峡,粉碎德军的防线。8月3日,美第1师占领了巴西利奥山制高点,德军在中午开始反击没能奏效。当晚,艾伦集中三个团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围攻特罗伊纳城,鉴于防线危急,德军第14装甲军军长胡贝将手里最后一支预备队调给了第15装甲师。次日,德军反击,美军第1师伤亡惨重,再也无力进攻。第15装甲师罗特也清楚,自己在这里也坚守不了多久了。

8月5日晚,罗特请求后撤,经过再三考虑,胡贝命令包括第15装甲师的所有部队,向后撤退至塞萨罗以西,并将大部分重型武器提前运往墨西拿。

在特罗伊纳北面,布莱德利于8月8日实施了一次营级两栖登陆作战,由于正赶上德军第29装甲师奉命后撤,这次被巴顿寄予厚望的“蛙跳战术”无疾而终。8月9日起,德军开始以每晚8000人的规模撤出西西里。

8月10日,巴顿决定实施第二次蛙跳战术,将第29装甲师的后路堵住,当天下午,他驱车赶往第2军指挥部,途中在一所医院遇到了一名因炮击受到惊吓的士兵,因战事不力而积蓄多日的郁闷情绪被点燃,他狠狠地扇了这名士兵一个耳光,将他痛骂一顿,然后心情愉快地离开了那所医院,继续赶往第2军指挥部。让巴顿始料不及的是此时经过媒体持续报道,导致他后来丢掉了第7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当他再次返回部队指挥第3集团军时,他的老部下第2军司令布莱德利已经是美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第3集团军隶属于该集群。

8月11日凌晨,美军第3师派遣一支由伯纳德指挥的650人的部队实施第二次蛙跳,这一次他们掉入了第29装甲师的中央。由于部队人数有限,还缺乏重型武器,他们的作用微乎其微,随后的战斗变成了美军第3师全力营救伯纳德支队。战果则是德军提前一天向后撤退。

在东线,蒙哥马利也实施了一次两栖作战,但他的行动付诸实施时,德军已经于8月15日与盟军脱离接触,撤离西西里。8月16日,德军第14装甲军军胡贝和第29装甲师师长弗里斯渡过墨西拿海峡,撤至卡布里亚,他们身后是第29装甲师一个不到200人的后卫部队,负责接应还没有撤回来的一些零星部队。至8月16日夜,越过墨西拿海峡撤往意大利本土的德军3个师官兵共计39569人(4444名伤员),意大利官兵6.2万人;携带装备有9800辆车辆、47辆坦克、135门火炮、2000多吨炸药、燃料和1.5万吨其他物资。

8月17日晨,美军第3师进入墨西拿城。第8集团军一部不久也进抵该城。当天,轴心国在该岛的残余兵力全部被歼。德、意联军在西西里岛总计损失约16万人(被俘意军达14万余人),其中德军1.2万人。盟军死、伤、失踪人数总计2.2万余人(英军损失近1.2万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