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53、【欧洲战场】闪击法国:

53、【欧洲战场】闪击法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1940年5月10日,德国以3个集团军群、2000多辆坦克、7000多门火炮、4000多架飞机、共计200多万军队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此役,德国既没有从德法边境的马其诺防线发起正面突击,也没有借鉴早前的施里芬计划,从比利时东北部实施主要进攻,希特勒采纳曼施坦因提出的建议,集中坦克集群主力于阿登山区,使用中央突破的方式发动奇袭,英法联军始料未及,迅速溃败。德军装甲部队仅用11天就抵达法国西部海岸,将英法比荷军队拦腰斩断。至6月22日,法国战败投降,英法联军30余万军队从法国北端海港敦刻尔克败退英国。

1940年2月24日,德国陆军总司令部下达“黄色方案”作战命令:“德军以一部兵力攻占荷兰和比利时,诱使英法军队主力增援,同时集中装甲部队绕过马其诺防线,通过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在色当附近达成中央突破,进而直插索姆河口。右翼协同中路会歼英法主力。”

根据方案,德军沿德国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边境依次展开B、A、C集团军群,其中B集团军群在右翼,由冯·博克大将指挥,下辖第18集团军(10个师)、第6集团军(19个师),集结于北海至亚琛一线,负责进攻荷兰和比利时,牵制英法主力。

A集团军群在中路,由龙德施泰特大将指挥,下辖第4集团军(13个师)、第12集团军(10个师)、第16集团军(13个师)和一个装甲集群(5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在亚琛以南至德、卢、法三国交界处170公里宽的地域实施主要突击。

C集团军群在左翼,由冯·勒布大将指挥,下辖第1、第7集团军,共17个师,以齐格菲防线为依托,负责防御法卢边境至巴塞尔之间350公里地域,并以佯动迷惑法国军队。

此外,在主攻方向上,以51个师作为预备队加强突击力量。空军第2、第3航空队负责破坏敌军指挥系统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全部参战部队共141个师(10个装甲师)、2445辆坦克、7378门火炮、4020架飞机,总兵力超过200万人。战役发起时间定为1940年5月10日。

1939年11月17日,英法联军事会议通过“D计划”作战方案,这份以防御为主的作战方案规定,联军从敦刻尔克至色当,展开3个集团军群,其中包括:由比约特指挥的第1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1、第2、第7、第9集团军和戈特率领的英国远征军,共41个师,部署在法国北部沿海至马斯河一线。

由普雷特指挥第2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3、第4、第5集团军,共39个师,布置在法国东北部,依托马其诺防线进行防御。

由贝松指挥第3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8、第6集团军,布置于法国和瑞士边境。

由法国乔治将军担任联军总司令,他以17个师作为预备队,其中5个师配置在比利时方向,12个师布置在第2、第3集团军群后面。

比利时政府动员23个师,并按照联军的意图,在列日、安特卫普一线部署,并以6个师前伸防御,为战役发起后、英法联军前出迪尔河、马斯河赢得准备时间。

荷兰动员10个师,按计划在战争爆发后,放弃北部和东部各省,退守“荷兰要塞”,坚持到英法联军增援。

整个“D计划”作战方案,英法比荷在东北战线共投入147个师、3100辆坦克、14500门火炮、3800余架飞机。

1940年5月9日晚,德国空军对德国弗莱堡的一所大学城发动空袭,造成数百人死伤。德军统帅部声称系比利时、荷兰所为。5月10日凌晨,德军B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向马斯河实施突击,并于当日突破荷兰第一道防线,荷兰守军退守荷兰要塞。德国空降部队4000人在荷军后方实施空降,一部攻击海牙等3处机场未果,一部则成功占领马斯河、瓦尔河上的主要桥梁,突入荷兰要塞。

联军第1集团军群的第7集团军急速北进增援荷兰,遭到德军空军阻拦,没能到达指定位置。荷兰要求第7集团军反击突入马斯河大桥的德军,遭到法军的拒绝。

5月13日,德军B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第9装甲师顺利通过马斯河和瓦尔河大桥,逼近鹿特丹,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携几名内阁大臣登上英国军舰逃往伦敦,并授权荷兰总司令温尔克曼在适当时机宣布投降。

5月14日,德军对鹿特丹市区发动空袭,造成2500栋房屋被毁、数千人死伤。黄昏,温克尔曼命令荷兰全军放下武器,并于15日上午,作为荷兰政府全权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德军用五天时间征服荷兰。

在比利时方向,5月10日凌晨5时30分,德军开始对比利时发动进攻,一支不到80人组成的小分队提前攻取了埃本-埃马尔要塞,B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迅速突破比利时边境防线,渡过马斯河和阿尔贝特运河。5月12日,比利时军队退守第二道防线。第6集团军第16装甲军猛烈的攻势,让联军司令部做出错误判断,他们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比利时东北部,遂根据“D计划”,将第1集团军群一部分

兵力调往迪尔河防线。

同日,德国A集团军群开始出动。古德里安指挥第19装甲军,莱因哈特指挥第41装甲军,施密特指挥第39装甲军穿过卢森堡,直扑法国色当,后续3个摩托化师紧随其后。此时在德军正面,只剩下联军第1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一部,第1集团军群主力已经动身增援比利时。至11日傍晚,B集团军群全线突破联军防线。

其中,中路北线第39装甲军第7装甲师(师长隆美尔)击溃法国第4骑兵师装甲部队,前出至马斯河;中路南线的第19装甲军前出至色当以北16公里的瑟穆瓦河一线。5月12日下午,德军三个方向的装甲部队全部进至马斯河,比原定计划提前24小时。在开战的最初3天,B集团军群的装甲集群推进了300公里。

英法联军这才发现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色当一线,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有被德军包围的危险。

5月13日,A集团军群坦克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命令古德里安的第19军于次日强渡马斯河,并调集12个轰炸机中队、1000多架飞机支援地面部队。当日下午4点,古德里安就组织部队乘橡皮舟和摩托艇开始渡河,傍晚在对岸建立滩头阵地,并架设了一座舟桥,第19军的坦克源源不断地开过马斯河。同日,莱因哈特的第41军也渡过马斯河,至14日,A集团军群的7个装甲师1800辆坦克全部渡过马斯河。

5月15日,古德里安率领第19军孤军向英吉利海峡推进,当晚就推进70公里,他的上司克莱斯特认为这样太过冒险,因为侧翼已经完全暴露,命令古德里安撤回到马斯河。古德里安答复:“这道命令我既不愿意接受,也不能甘心接受,因为这无疑是放弃奇袭,丧失一切初步战绩。”

5月16日,英法联军开始从比利时撤退,当天,古德里安又推进了80公里。5月17日,德军占领比利时布鲁塞尔,比利时军队孤军奋战,且战且退。

5月17日,古德里安的部队遭遇法军戴高乐上校的装甲部队。德军的推进开始放缓,但仍然每天可以推进20~40公里。在鹰巢的希特勒也对古德里安的冒险行为感到愤怒,他担心整个西线的作战计划会因此遭到破坏。即便如此,古德里安并没有停下来,21日,他的一个先头营到达海岸,将英法联军切成两段。随后,第19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军开始掉头向北突击。

联军方面,5月19日,刚刚从叙利亚返回的魏刚接任法国总参谋长,他没有抓住联军稍纵即逝的机会、命令北线的部队向南突围,与南面的索姆河一带的法军会合。

5月21日,联军在缺乏配合下,向德军发起了3个师规模的反击,德军一度后退几公里,魏刚计划借此机会能够达成向南突围的目的,并增派2个师的法军参与行动,而此时的英国远征军却决定退出战斗,魏刚的计划流产。

5月24日,德军B集团军群的第18、第6集团军,与A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已经从三面包围了英国远征军的9个师、法国第1集团军的10个师和比利时军队。当天在德国统帅部召开的会议中,希特勒和将军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必须完全消灭仍在佛兰德地区作战的英法比军队。”但希特勒不同意这个计划,他认为:“联军背向大海,三面受敌,无论如何是跑不掉的,他们会全部缴械投降,这个时候投入大量的装甲部队去打被围之敌,就会耽误时间,影响在索姆河至马其诺一线继续作战的准备工作。”

会后,希特勒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北进,准备计划于5月31日开始的第二阶段作战,佛兰德地区的作战任务交给B集团军群和空军完成。显然,德国空军在波兰战役的出色表现,让他对战局过于乐观。他的这个决定,最终让20多万英军和10多万法军死里逃生。

5月26日,戈特命令英军向敦刻尔克撤退,魏刚也命令法军撤向敦刻尔克。比利时国王利奥波特三世同日宣布向德军无条件投降。次日凌晨,比利时军队放下武器。

希特勒这个时候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2天来,戈林的空袭效果和B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没有达到预期。于是他命令装甲部队恢复进攻。但就是这两天的时间,英法联军完成了防御部署和从海上撤退的准备工作。

1940年5月16日,刚刚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来到巴黎,令他忧虑的是法国最高统帅部弥漫在失败主义情绪中。17日,回到伦敦的他召集仍在内阁任职的张伯伦等人,商讨从法国撤回远征军的问题。19日,远征军统帅戈特正式提出将英国部队撤回国内的报告。当日,英国政府任命海军拉姆齐中将负责这次行动。

实际上,撤退工作远比预想的艰难,拉姆齐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征集了800多艘船只。德军对海峡的封锁,让平日仅需3个小时的航程,要花费3倍的时间才能走完。5月26日第一批抵达敦刻尔克的船只只有129艘,27日虽然有所改善,全天运送回国的军队也只有7669人,按照这样的速度把远征军全部撤回,需要40天。

拉姆齐决定调整运输航线,改为航程更远,但更加安全的Y航线,并要求英国海

军沿途提供安全保障。此外,针对敦刻尔克海滩渐次倾斜的特点,拉姆齐把泰晤士河两岸各种驳船、帆船、渔船都征集起来参与运送部队。28日,有17804人被撤回,29日47310人,30日达到52823人。至此滞留在敦刻尔克的20万英军已经大部分返回国内,法国则在最初的5天中,只有1.5万部队撤退到英国。5月31日,在法国总理雷诺强烈要求下,英国首相丘吉尔承诺:“仍在敦刻尔克的3个英国师,将同法国人在一起,直到撤退完成。”

6月4日下午2时23分,英国宣布“发电机”行动(即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在这次撤退行动中,共撤出21.5万英国部队、12.3万法国和比利时部队(其中有5万人是法国海军救出的)。英国在10天的行动中损失了226艘各种船只,法国和比利时损失了17艘。在敦刻尔克海滩上,联军丢下了1200门火炮、1250门高射炮和反坦克炮、6200支反坦克枪、1.1万挺机枪、7.5万辆摩托车和4万名法国第1集团军的士兵。

德国统帅部大为懊恼,英国方面也非常清楚,能够撤出这么多部队,更多的是凭借侥幸。丘吉尔在6月4日说“我们必须非常慎重,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

法国的战斗并没有结束,他们尚有66个师能够继续作战。法军将这些部队编为3个集团军群。第2集团军群的第3、第5、第8集团军,由普雷特拉将军指挥,位于马其诺防线至瑞士边境一线;第3集团军群的第10、第7、第6集团军由贝松指挥,位于索姆河口至埃纳河畔一线;第4集团军群的第4、第2集团军由亨齐格指挥,位于马斯河东部。此外法军还组建了3个机动集群,针对战场上随时出现的变化。

德军结束敦刻尔克的战事后,随即准备法国第二阶段的进攻。5月31日,陆军指挥部下达“红色方案”作战命令:冯·博克的B集团军群第4、第6、第9集团军(48个师)向索姆河以南进攻,其中装甲部队(霍特的第15装甲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向巴黎以西进攻。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第2、第12、第16集团军(45个师)沿兰斯两侧向巴勒杜克-圣迪济埃方向实施突击,其所属的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含39军和41军)向马其诺防线后方迂回。冯·勒布指挥的C集团军群第1和第7集团军(24个师)从齐格菲防线和莱茵河一带出发,从正面进攻马其诺防线。第18集团军(4个师)布置在敦刻尔克地区。

6月5日,B集团军群开始发起进攻,霍特的装甲部队和第4集团军配属的装甲部队很快取得进展,法国第10集团军被分割为两段,一部撤退至西海岸最后向德军投降。第6和第9集团军的进攻,迫使法国第7集团军向后收缩构筑新的防线。8日,霍特的装甲军进至巴黎以西60公里处。

6月9日,龙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在苏瓦松至阿登山脉之间150公里的正面发起进攻。古德里安的4个装甲师不仅突破了隆居永地区的法军防线,还从西南方向包抄到马其诺防线。随后,古德里安继续向南进攻,瓦解了法军整条防线,并从东面逼近巴黎。

6月10日,位于法国东南方向的意大利对法国宣战。按照墨索里尼的话说:“我只要付出几千人的生命作为代价,就可以成为战争参加者到和会的桌旁。”11日,由王储乌姆贝托亲王指挥的西方集团军群进入法国,这支部队共有22个师,3000门火炮,共计31.5万人。法国在法意边境此时只有17.5万人驻守,数量上远低于意大利军队。法军依托有利的地形,致使意军的进攻部队无法展开,直到双方停战,意大利军队也没有什么实质进展。

6月10日这一天,B集团军群的装甲师渡过塞纳河,驻守巴黎以西和以北的守军再次后撤。当晚,法国总理雷诺撤往巴黎以南250公里的奥尔良。6月11日,法军总参谋长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6月14日,德军第18集团军率先进入巴黎,随后B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也进入巴黎,并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了一场阅兵式。此时巴黎四分之三的居民已经逃离,在通往法国南部的各条道路上,有600多万难民川流不息,法国政府也迁往波尔多。

6月16日,法国总理雷诺宣布辞职,总统勒布伦任命一战时法国英雄贝当元帅为内阁总理。早在德国进攻法国不久,贝当就已经流露出失败情绪,他认为:“既然法德兵力对比如此悬殊,英国又不愿意付出牺牲,那么战败已是不可改变的。从这一前提出发,法国无所作为,只有向它不幸的命运屈服了。只有这条路才是明智的,才能挽救那些尚可挽救的东西。”

在担任总理的当天晚上,贝当在新内阁会议宣布:“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请求德国政府提出停止敌对行动的条件。”次日中午,贝当发表广播演讲,号召全国军民“必须停止这场战斗。”6月19日,法国第10集团军停止抵抗,德军占领南特;6月22日,马其诺防线绝大部分法国部队放下武器,在法德边境线地区50多万法军被俘。当天,法国政府代表被德军送到法国贡比涅森林的勒通德车站。在这里,德国元首希特勒、帝国元帅戈林、副元首赫斯、海军司令雷德尔、陆军

布劳希奇、外长里宾特洛甫、总参谋长凯特尔、作战局长约德尔等德国大佬们已经恭候多时。

这是德国人等待了20年的复仇时刻,一战时期的法国元帅福煦的预言应验了,借助扇动民族仇恨得以上台的希特勒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当德军总参谋长凯特尔首先宣读了停战序言,希特勒便转身离去,他认为事情已经处理完了。

在德国提出的协议中规定:“法国停止一切对德国的军事行动,法军军队全部复员,日后法国需要维持多少军队的数量,待德国商议后确定;法国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由德军占领,剩余约40%的法国东南部领土由法国控制;法国国内所有军事设施由德国保管,德军有权使用,法国方面承担德国占领军的费用;法国海军(此时法国海军尚保存良好)集中在法国港口,交由德军处理。”下午18时50分,法国在协议上签字。

6月23日,法国代表团又飞往意大利罗马,6月24日法意签署停战协议,6月25日零点,除马其诺防线上一些孤立据点还在发生战斗外,法国军队全线停火。

在法国战役中,法军伤亡20万人,被俘120万人;德军死亡27074人,失踪18384人,负伤111043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